分级基金,又叫“结构型基金”,就是将一只基金一分为二,分成A份额和B份额,A、B份额共同构成母基金。A份额为优先级,负责借钱给B份额,赚取固定收益;B份额为进取级,通常用来投资指数,跟随指数涨跌。无论B份额是盈是亏,都需先向A份额支付利息。
简单来讲,就相当于B问A借钱炒股,向A支付一定的利息,B获取剩余收益,取得杠杆效应。 在此情形下,B份额的投资人,盈亏都会加倍。为保障A份额的收益,若B份额亏到一定程度,需强制赎回。根据基金合同,当分级基金B份额净值低于某一阈值,将触发分级基金向下不定期折算,目前大部分股票型分级基金的下折算阈值设置为净值0.25元。折算后A、B份额合并赎回,净值被调整为1元。
不过,分级基金最大特点是将基金收益和风险进行分割与划分,但这一结构也存在这高杠杆的风险。由于分级基金的子基金A\B不同于母基金,主要在二级市场交易,交易价格并不完全按照净值成交,由供求关系决定,很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从而存在跌的越狠,杠杆越高的情况。
跌势中,B级基金会跌的更厉害。建议远离。
⑵ 券商推荐的股票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投资评级定义
公司评级
强烈推荐:预期未来6-12 月内股价相对市场基准指数升幅在15%以上
推荐:预期未来6 个月内股价相对市场基准指数升幅在5-15%
中性:预期未来6 个月内股价相对市场基准指数变动在-5%到+5%内
卖出:预期未来6 个月内股价相对市场基准指数跌幅在15%以上
行业评级
看好:预期未来6-12 月内行业指数优于市场指数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6 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市场指数持平
看淡:预期未来6 个月内行业指数弱于市场指数5%以上
⑶ 如何看懂股票市场的趋势
你好,股票详情图可以这么看:
1.最好是把以往牛股的K线图调出来,观察股价在各个阶段的形态,振幅情况,通道情况,换手及时间等等。选几个自己常用的技术指标,分别观察各个阶段数值,把它记录下来,尽量多选几只,以提高准确度,然后,总结一下,慢慢体会。
2.与大盘进行比较,发现个股与大盘走势的异同,各项技术指标的异同和背离。
3.与同板块个股进行比较,为什么有的股涨的好,有的涨的少,找出不同之处。
4.观察反弹个股的阶段情况,做出对比。
5.通过以上分析以及主力成交排行榜,对主力操作风格有个大致的了解。
6.由于主力手法时常变换,最好是做到经常看一看,努力做到不僵化。
7.把以上耐心总结一下,最好分别记录下来,加上别人的宝贵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8.总结主力在各个阶段的本质特征,比如:
(1)大资金入场时,非常重视自身的安全性,往往是在大势长期低迷,萎靡不振时进场。选择个股不为多数人所看好,KDJ,RSI长期处于低位徘徊,(表示下跌动能已基本释放,调整已基本到位),个股往往有当时的政策重点扶持,或产业龙头,建仓时,多是小阴线小阳线,阶段成交量温和放大,股价较抗跌。当底部无法收集更多的筹码时,主力会拉升股价上升一个台阶,继续收集,直至足够。
(2)个股直接拉升,一般情况下,会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突发利好,主力拉高建仓,借助了解政策面,以及观察相同版块个股有无相同现象出现,加以分析。二是前期主力被套,借大势向好,疯狂反扑,借助各股前期头部换手,和前期主力英雄榜以及近期主力英雄榜帮助参考。三是短线资金入场或抢反弹或伏击老主力,四是原来的主力想拉高继续出货。
(3)由于主力已控制了很多筹码,所以,洗盘时一般换手率不会太高,大多不超过50%,超过了,表示主力由于资金方面或是由于大势的原因,而等待时机。洗盘的位置不能过低,过低会有新的资金入场,从而失去洗盘的意义,真正大主力洗盘力度有限,充分洗过的区域以后不会再洗,如分不清是洗盘还是出货时,最好是出来观望一下。
(4)拉升过程中,主力必须控盘,股价沿一个上升通道运行,小资金往往做不到这一点,(股价走势会出现很多买点)。
(5)主力出货时,但日成交量与启动时相比,有时不是放得很大,但阶段换手率很容易超过100%,(或超过底部所堆积的量)也就是放量滞涨。
⑷ 证券公司推出的买入级别的股票,是不是可以重点关注呢
1、总体上,我认为证券公司推出买入评级的股票,未必是能够作为重点关注的。一只股票如果被证券公司研究所列入买入评级,只能在大方向上被视作相关行业内比较具备竞争力的企业,甚至是龙头企业。但是这不意味着其股价当下所处的位置,是一个绝对安全的位置,也不意味着买入后就一定能够快速上涨。
4、同样,如果未来整体行业环境,或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先前发布的买入评级报告,也不能再作为未来买入的依据,自然也未必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因此,投资者如果想要参照证券公司买入评级研报,也应该及时跟踪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布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关注度和投资策略。
⑸ 各大证券公司推荐股票时的推荐级别是什么顺序比如买入,推荐,强烈推荐,中性等.
不同证券公司用语不同,一般买入就是推荐的意思。
在报告日后6个月内,强烈推荐是指公司股价超过基准指数(沪深300)20%以上。推荐一般用于行业,指行业能够跑赢基准指数。中性是指公司股价相对于基准指数在正负5%以内。以招商证券为例,顺序是强烈推荐、审慎推荐、中性、回避
⑹ 证券股票大涨 证券a类基金为什么不涨
分级基金中只有规定有反向杠杆的,A类净值与母基金净值涨跌成反比。其余的当大盘下跌时,分级基金中的A/B类基金都会下跌,A类基金与大盘并无负相关性。当然还有股债分级基金,A类基金主要是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品种,因此与大盘涨跌无太大关联性。请您在参与分级基金前一定了解清楚相关规则。
⑺ 证券公司给予上市股票的评价有几个级别分别推荐到何种程度
证券公司将股票投资评级一般分为: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
股票评级标准,股票评级系数:1.00~1.09强力买入;1.10~2.09买入;2.10~3.09观望;3.10~4.09适度减持;4.10~5.00卖出
由于业界对股票投资评级并无统一的规范,因此我们在阅读各证券公司研究所的报告时,常常看到不同分类的股票评级,而且即使是称谓相同的评级,其具体的定义也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申银万国的分类为“买入”、“增持”、“中性”与“减持”。其中“买入”的定义为:报告日后的6个月内,股票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增持”则是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而海通证券的评级体系中虽也有“买入”、“增持”,但其“买入”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在15%以上,“增持”是指未来6个月内相对大盘涨幅介于5%与15%之间。对比可知,同样是给予一只股票“买入”的评级,申银万国的分析师理应比海通证券的分析师对该股后市表现更为乐观。
与上面不同,国信证券采用的股票评级体系为“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和“回避”。依据其定义,这里的“推荐”与申银万国的“买入”相类似,同样是指优于市场指数20%以上,不过,其“谨慎推荐”则是指优于市场指数10%-20%之间,与申银万国的“增持”稍有差别。
容易让人迷惑的是,在招商证券的评级体系中,“推荐”并非表示特别看好,只是“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10-20%之间”,其“强烈推荐”才是最为看好的评级层次,即“预计未来6个月内,股价涨幅为20%以上”。从这里还可以发现,招商证券考虑的是股价的绝对涨幅,而非其他研究机构所指的相对涨幅。
此外,光大证券评级体系中的“最优”、“优势”大致与海通证券的“买入”与“增持”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