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大流通股东 都是新进的私募基金 后市会如何发展
2008年,公募基金全线亏损,就连表现最好的股票型基金也亏损了32.28%。相反,私募基金却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有据可查的150多只阳光私募证券信托产品中,有7只取得了正收益,最高的年回报接近20%。一些民间私募高手,甚至取得了逾50%的年收益。 推荐阅读 ·老基民业绩堪比王亚伟
·双禧A的收益与风险 强震之后私募忙着抄底 基金解读:2850点不是本轮低点 通胀压力增大 低风险基金受宠 仓位现多空分歧 88%魔咒虚惊一场 南方迷局真相破解 业绩集中爆发 基金因核电股浮亏近14亿 [和讯知道] 寻年回报率50%的基金 就在公众不满于公募基金一年巨亏1.66万亿元,却只进行敷衍式的道歉时,私募基金还发生了一件震惊投资界的事:阳光私募上海鑫地掌门人蔡杰宣布,将自掏腰包1250万元弥补客户亏损。尽管在法律上没有保本责任,但上海鑫地还是慷慨解囊,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相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更在乎投资者,更有客户意识。回溯2007年,当股市牛气冲天时,没多少人关注私募。严格控制风险的阳光私募,在业绩上也不如公募基金。但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当昔日的明星随着大盘下跌一起消失时,人们又回过头来,开始关注私募基金。为此,在牛年暖春行情中,本刊走入通过信托发行了产品的十几家阳光私募基金,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浮光掠影的报道,希望为你勾勒一个大致脸谱。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
⑵ 怎样查新股 基金
1、查新股基金可以在各大基金公司的新股查询处查询,如 东方财富网:http://data.eastmoney.com/xg/xg/、新浪网:http://money.finance.sina.com.cn/fund_center/等等。
2、新股:前些年申购(俗称“打新股”)新上市的股票是一个热点,因为当时中上了新股就如“白捡”了一笔财,新股首日上市均有近100%左右的涨幅。近两年,“打新股”热度下降,甚至出现了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现象。这也使得“估价机构”重新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来为新股定价,使之更趋合理。但是,目前新股一上市就连续几个涨停板,使得打新股热度出现上升。
⑶ 最近的基金和股票是不是都相当难做拜托了各位 谢谢
基金就是你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去进行炒股等投资,基金以股票型基金为主,也就是说投资基金的投资者要密切关注股市的动向,如果股市仍然无法扭转熊市的颓势继续震荡下行,那作为基金投资者也应该和股票投资者样,在大盘反弹结束前后,逢高赎回基金,但是基金和股票又有区别,股票比较自由想卖就卖,但是基金就比较复杂更在意长期持有,所以基金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心态是和股票一样,做趋势,如果市场在熊市中选那支基金倒成了次要问题了,因为基金也是亏,所以介入的时机和撤退的时机成为基金投资者的必须要学习的东西. 那天大涨170多点源于主力在市场上放出了多个版本“利好”传言基本如下: 1、证监会“二次发售”解决大小非 券商受益 2、融资融券的可能在奥运后出台 3、摩根大通龚方雄放言政府将出台千亿级的经济刺激方案 4、据非常接近证监会高层人士可靠消息,将于8/2*宣布印花税即日起调整为双向征收0.05% 5、暂停三个月的新股上市审批 而传言始终是传言,利好谣言并没有出现,大盘出现了意料中的回落,连续两个交易日下挫把那天大涨跌掉了一大半,在红七月行情进行过程中有过无数的众多利好传言带来了游资推动的那波行情,但是结果呢?都要到8月底了传言的利好都没出来.所以稳健的投资者建议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后才介入稳健获利,而不要被游资和减仓的机构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来的时候,政府都是悄悄的进村,而没有出现过提前一个多月干叫唤的情况,是机构制造谣言方便出货还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虑自己是不是要介入(大涨那天尾盘大智慧信息提示基金再次减仓,注意风险了,如果基金真的这么看好后市行情不该现在减仓).今天大盘上午下挫60多点,下午盘面虽然出现了不怕死的敢死队去抄底托高大盘,我的观点还是没变,没实质性的政策他们的努力只靠谣言来支持,还是会被巨大的信心丧失筹码压掉的,就算又传出什么利好谣言再冲一波,没兑现的情况下,还是会去2000点的. 之前我一直谈到的要防止出现的奥运见光死行情,还真的在8月8日出现了,非常的遗憾,虽然在心理上很不能够接受,本人也曾经对8号当天有过期待,期望这一天真的能够如大多数股友的愿望出现红盘,这样股友们的损失又可以减少一些了,虽然技术面已经很难看了,让人不相信8号会有行情,最终行情的发展情况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最遭的情况_大盘破位,股市的运行规律战胜了谣言带来的游资推动的反弹,这也是这次反弹我一直在反复提醒朋友们风险的地方,也是我一直被人质疑的地方,说我为什么每次反弹只看空不看多,我只能够说大级别反弹的条件不充足,所以我不看好,如果只根据书上写的,现在跌了这么多了该有如书上说的大级别的反弹了,那这种判断大盘的依据我不认同.股市随时在变,人要随时去适应,如果股市真的如书上写的在运行和发展,那应该不会有这么多人亏钱.只有支持反弹的条件出现了我才会修正观点.(越是散户期待的的东西,可能就越有可能被机构利用来出货,奥运题材就是这么个东西,没实质的利好作用,只是题材,掩护机构出货而已,而在奥运后由于没有什么大的题材来掩护出货,所以,这个题材对于畏忌大小非的众多机构来说是最后的一个大规模减仓的机会了,在平时机构出货可能会遇到散户同时抛售的压力,而奥运期间由于散户对未来行情有所期盼不会轻易和机构比起出货,会给机构提供一个少有的较为轻松的出货环境,所以,谨慎相信股评的抄底评论,股评喊抄底的时候往往是机构要出货的时候,谨慎乐观奥运行情). 而基本面投资者现在也将面临一个坏消息878家公司半年报:虽然每股收益小幅度增长1分钱,但是增速已经大幅度减缓,净利润增长现金流下降,降幅高达64.47%,但总体现金流下降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行业现金流都出现下降,如采掘业上半年现金流同比就有较大增长。这也是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宏观调空的的双重作用,随着宏观调空的继续深入,业绩面支撑股市上行的压力更大,在遇到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将近,大盘长期趋势不乐观. 大盘靠谣言带来的大涨,又于预料中的没有兑现,短线资金再次出局,夺回来的10日线轻松失守,如果短线继续维持弱势运行,那大盘又要选择方向了,如果传说中的利好继续是传说,那到2000点就不是传说了.由于市场面临的资金面压力仍然巨大,随着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期即将到来,如果市场仍然是靠游资放出的谣言或这些假利好来做行情,那我还是不改对大盘后市的看法,一没资金,二没信心,三没实质性的政策,股市靠什么去完成书上说的中级大反弹.政府如果继续维持新华社的观点不出实质性利好,短线看低2000点,中线看低1500.大盘短线已经到了破位后的转折点了只有在量能快速放大的配合下并突破站稳10日线才有希望看高2580,突破不了站不稳,短线可能再次破位看低2000.顺势而为吧.没人喜欢熊市,但是,不得不面对现实.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而8月后是大小非的解禁高峰期,下跌的概率大于上涨.最新的资金统计显示,7月到现在为止,股评鼓吹的机构大建仓再次成为笑谈,虽然7月的减仓规模较大幅度减缓,但是基金和保险等机构仍然净减仓近300亿.而这波反弹的主力军成了游资,不过游资的特点众所周知是快进快出,既然是游资狙击的行情,在传统大资金还在继续拉高减仓的情况下,后市如果仍然没有较为实行性的利好出现,全靠利好谣言带来的这波反弹,有可能成为机构最后一次较好的减仓机会,奥运毕竟只是个题材,不对大盘的资金面带来任何的实质性改善,机构是不会放过这次拉高减仓的机会,但是反弹高度仍然要注意政策面利好消息的配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因为资金面紧张导致的现在下降趋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乐观,股市很复杂也很简单,复杂的是什么因素都可能导致股市变化,但是简单的是资金面的长期多空趋势就决定了,大盘的长期涨跌趋势,但是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肯定会在下跌途中出现反弹,但是反弹的规模应该视政策面的利好消息的情况来判断,如果还是这些非实质性的利好消息来托大盘,那每次反弹都是减仓的机会,只有针对大小非实质性的限制措施出来后,大盘才有可能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带来一波中级反弹甚至反转,只要这个导致大跌的核心问题不解决,投资者就要以反弹看待,逢高减仓,而连续超跌投资者信心的积弱使得抄底资金非常谨慎,虽然抄底资金试图该变这种运行颓势,但是情况却并不是太乐观,现在的股市并不是政府说的缺乏信心不缺乏资金,个人觉得在大小非的阴影下现在这两样都缺.今年是大小非最轻的一年,只有3万亿的解禁资金,但是已经让市场中的主力资金吃不消了(在主力开始出货前市场中的主力资金一共只有3万亿,但是大小非足够消灭它们了),虽然政府来了个基金也要讲政治的说法,不过看来实质作用不大,机构继续反弹出货的动作没有停止,不得不选择边打边撤退的策略,来降低损失,就算在奥运前政府再出所谓的利好来阻止股市的继续下跌,但是只要不是针对大小非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只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的话,那在资金的多空平衡已经打破的现在的这种行情下,就算在利好刺激下奥运期间采用横盘运行或者小幅度反弹的走势下,投资者仍然不要太过于乐观,因该谨慎对待,因为实质问题没解决,资金面就会继续紧张.如果出现政策带来的反弹时逢高降低才是明智之举.不要去相信股评不考虑实际的大行情.由于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资金是近7万亿,2010年的解禁资金是近10万亿,而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年的3万亿,所以,在这个导致这次大跌的核心问题解决前,资金面的压力是不可能解决的,任何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带来的都只是反弹而不会是反转,股市虽然很复杂但是其实也很简单,股市的规律就是卖的多余买的就跌,买的多于卖的就涨,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资金面已经体现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却不愿意去面对.别去相信大小非也有要长线投资的,在大小非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情况下一解禁上市就利润高达400%以上,甚至高达1000%以上时,这种成本带来的暴利,在一个弱势行情下,你认为大小非持有者是会落袋为安还是会继续看着自己的利润缩水(大小非也是投资者,利润第一同样是他们的理念,当长期股东这种想法只有被机构教育出来的散户会去干)而一个长期趋势中因为某种原因卖的力量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时去谈牛市什么时候回来就是在自欺欺人.非实质性政策带来的就是反弹不是反转.由于大盘最强的支撑区域3300~3400和股评、机构口中最强的所谓永远不会被击穿的政策铁底2990都已经在资金面失衡的现实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短线在没有新的利好政策的支撑情况下,反弹就是降低仓位的机会,当然如果有边缘性的利好政策出台带来抄底资金抄底,带来的反弹相对规模较大当然最好,对散户来说机会难得。严格控制仓位是我现在唯一要说的,逢反弹减仓是严谨的。有资金在手里才有主动权,才能够迎来真正的底。底是主力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在主力都迫于大小非压力减仓时,做为中小投资者能够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机构减仓我们也要控制仓位。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⑷ 科技股走势和大基金减持,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1.十年期国债主力合约收涨0.22%,5年期主力合约涨0.07%。
2.北上资金净流出20.20亿,南向资金净流入93.7亿港元(港交所最终数据)。
3.核发4家企业IPO批文,未披露筹资金额。
综合来说,本周的消息面中性偏利空,需要注意的是,大基金在周末的时候宣布对两家头部科技类上市公司进行减持。其对市场有两个影响,第一是对其他高位科技股形成压力,主力做多意愿会减弱。其次对于场内的情绪面影响较大,在2020年大基金也同样出过减持,而其减持之后科技股迎来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其中有3月份和7月份之后行情就非常明显。
周五晚间外盘走势相对偏弱,全球主要商品和股指多数都是下跌,这对A股同样有一定的影响。
从资金面和时间周期来看,下周是1月的最后一周,资金面压力较大,公开市场到期的资金有六千多亿,所以如果这部分不能续作,市场的资金面压力又会增强。
从技术面来看,目前指数虽然失真,但是通过平均法指数可以看出,场内大部分个股已经走出空头排列。后市结构性行情可能依然是主旋律,研究发现,近三个月上证指数上涨10%以上,而场内所有个股在这三个月只有1290只是上涨的,可见行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技术指标研究周五三大指数依然分化明显,上证指数低开之后维持震荡回落,到了下午有所反弹。创业板和深证成指走势相对较强,不过场内大部分个股都是下跌的,两市合计成交额1万亿,基本符合预期。
从日线级别MACD指标来看,短期多头的力量又开始转弱,这个位置要防止二次回踩,形成实际跌破10日线支撑。
⑸ 2020年7月上证指数已经3050点还能买大科技消费类1元的新基金吗
我个人建议是不要购买了,因为现在已经是比较高了,再买有点凶险了。
⑹ 国内新基金发行总规模已经突破7千亿元,为何购买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因为现在年轻人都开始有理财意识,这些年轻人没有太多的本金,所以只能先买基金试水。很多年轻人每个月按时买基金都是为了攒钱,因为这些钱如果是流动的,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花掉。所以他们就会用买基金的方式每个月定投赚取一定的收益,也给自己留下一点存款。
很多中年人都觉得基金的收益过少,所以他们愿意把本金放在其他的地方做投资年轻,人们大多都刚刚开始理财,所以会首选基金。并且年轻人在投资的时候,也不能接受自己的本金波动幅度太大,所以他们就会选择买基金。
⑺ 如果一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股东里有七个都是个人,而且都是新进的,大概会是什么原因呢
没有主力进驻的股票 等有大资金入驻 股票才会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