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南京白局
扩展阅读
鸡蛋怎么受精 2025-05-17 16:04:14
股票行情个股查询000069 2025-05-17 16:03:25
德国A股票代码 2025-05-17 15:33:21

南京白局

发布时间: 2021-06-02 10:18:32

㈠ 描写南京白局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描写南京白局的古诗有: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㈡ 南京白局是什么戏曲这种戏曲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南京白局是什么戏曲?这种戏曲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说到戏曲,首先是中国的国粹是京剧,然后是黄梅戏、越剧、平剧、豫剧、昆曲等。但是很少人知道南京有“白国”的地方性话剧。甚至南京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过。“白国”在明朝末年已经出现,是用正统南京方言演唱的戏剧艺术,也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地方性古曲种。南京白国虽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尽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南京白国仍面临传承主体断层、演出形式规范和创新不足、传播途径单一、原始材料不足、公众认识不足、参与不足、社会影响面不容忍、政府支持不足、法律保护不足等问题。

一直以来,南京白国都经历了“三星三衰”。一般来说,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娱乐活动也必须活跃。相反,社会不稳定、经济衰退、娱乐活动也只能是萧条。也就是说,国泰民安,经济发展迅猛,犬业兴盛,人民安居乐业,将带动南京白国这一丝绸工人喜爱的娱乐活动的发展。战乱不断,经济低迷,甚至倒退,老百姓生存困难,南京白国这一人群的娱乐活动也必将被忽视。南京白国的第一个兴盛是在太平天国的时候。1851年,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在军队实行独立组织手工业工人开展生产的统一管理制度,被称为多工匠营,在多种工匠营中又细分了多种。其中包括名为“直营”的单位、驻职师、化妆团等。空闲时,织机工人及其家人正在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㈢ 南京白局离夫子庙多远

南京白局的表演目前在夫子庙有两处,一处是:老门东问渠茶馆 ,每周六周天下午1:30开始;另一处是:夫子庙桃叶渡,每周五至周天下午3:00开始。

您可以关注我们的微博:”南京白局文化创意“ 了解白局演出信息

㈣ 有什么关于南京白局有关的文献或者曲目之类的

1、南京白局南京白局是以南京方言表演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流行于南京市区和六合、浦口、江宁、栖霞、雨花以及安徽的来安、天长等地区。 南京白局是由南京丝织业(云锦、绒、缎)的机房工人所创造的。在漫长而枯燥的机房生产中,他们手不停梭,口唱小曲,自娱自乐,“机房里唱戏”,逐渐从明清俗曲、江南小调而发展成曲牌联缀、曲目日渐丰富的民间说唱艺术。白局与江苏省流行的牌子曲基本一致,尚有明清代大江南北,秦淮两崖民间俗曲的古朴色彩。白局有百曲之称,主要有《满江红》、《川心调》、《数板》、《梳妆台》等。2、方山大鼓方山大鼓又名“麻雀蹦”,是南京江宁方山一带著名的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天朝田亩制度》使农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后跳“麻雀蹦”以庆丰收。而舞蹈中所摆的阵势,也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某些阵法相似。整个舞蹈模仿麻雀张翅、啄稻、亮翅、抱窝等神志,给人一种欢快奋进之感。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 参考文献:1、管建华编译:《音乐人类学的视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管建华:《世纪之交一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埃里奥特:((音乐的种种问题:新的音乐教育哲学)[Ml.伦敦:牛津出版社,1995;4、「美」特里斯·M.沃尔克著,田林译《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一基础与原理》[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美]威廉.M·安德森,帕特里夏·希汉·坎贝尔编,曹水清,刘垫等译:《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㈤ 哪里有南京白局表演

每周六周天下午1:30到2:30 南京老门东问渠茶馆

每周五至周天下午3:00到5:00 夫子庙桃叶渡贡茶院

演员都是南京白局的各级传承人老师,节目很精彩,坏境也很好!

㈥ 南京白局起源于哪一个行业

云锦的织造行业
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以自娱自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一种曲艺曲种。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近日,南京白局最古老的唱腔“南京调”的唱词首次被发现,研究专家王涌坚经过研究和对比,终于澄清了关于南京白局的几种误解, 南京继南京云锦进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伴随云锦编织而诞生的,有织锦工人创造的南京地方特色曲艺“南京白局”也开始了申遗之路

㈦ 南京白局的艺术抢救

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南京白局进行了抢救扶植。在南京市委关怀下,1960年由市总工会主席夏冰流组织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意图推陈出新,重新将南京白局搬上舞台。同时把一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白局老艺人请来,一是对传统曲目进行整理,二是请有50多年织龄的老艺人纪鑫山一字一句教徒弟,让白局后继有人,三是从生活出发,编写一些现代题材的新白局曲目。当时白局剧团在原有的“金舵子”、“迥龙”、“数莲花”、“梳妆台”、“满江红”等曲调基础上进行改进丰富,在乐器上又增添撞铃、七星锣等,使得白局器乐更为多采,还创作了《机房苦》、《毛老头配茶壶把儿》、《巧相逢》、《友谊颂》、《母女会》等一批观众喜欢的白局曲目。从1960—1966年,南京白局进入建国后的辉煌时期。香港《三笑》剧组就是在此期间采集到白局的《夸夸调》、《道情调》进行再创作的,片中的大部分曲调都出自南京白局。
1980年代初,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召开了一次会议,试图抢救南京白局这一古老剧种,邀请了五位六七十岁高龄的白局艺人(严洪亮、左帮运、吴鸿祥、梁汉成、聂少庭),为他们录音、记谱,随后组织南京白局老艺人专场演出。
1985年由原南京白局剧团演员徐春华又重新联络,将一些原白局团的演员、演奏员及社会上的白局票友老艺人组织起来,参加省、市、区的汇演活动,所到之处,深受群众喜爱。
2003年,政府文化部门邀请了多位南京白局的老艺人在甘家大院进行了为期15天、连续30场的演出。
2004年,南京白局成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7年进入江苏省首批非遗保护名录,又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中属于“口头表述传统和表现形式”这一类。
2010年起,徐春华和周慧琴、黄玲玲、何沛四位南京白局当代老艺人虎老雄心在,在南京老城南甘熙故居南京民俗馆进行义演,同时开设南京白局传习学校,由南京白局当代老艺人接收年轻人做徒弟,进行南京白局曲艺的传习传承工作。
近年来,南京市对南京白局的保护传承做了大量工作,成立南京白局研究会、组建白局演出队,逐步收集和整理南京白局的文史资料等。截至2014年,南京市共有白局省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3名、区级传承人9名,南京云锦研究所、秦淮区文化馆、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被确立为白局传习基地。南京市已制定《“南京白局”四年中期(2014—2017)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将启动南京白局数字化采集保护试点和传承基地建设、传承人培训等工作。

㈧ 南京白局

德云社南京分社的运营将参照北京的相声小剧场,每天晚上都有相声演出,而下午则会穿插各类曲艺项目,同时也推介和展示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艺术。郭德纲透露小剧场还将开设下午场,上演评书等其他曲艺种类,“南京白局将在这儿演,希望能弘扬一下传统曲艺。”
节日期间去老门东,有一间“问渠茶馆”,门口张贴着告示,有南京白局、说书的演出。进去观看,票价30元/3人,一个半小时。
一般都咩有固定的时间,记忆馆也会有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