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折现率大白话解释
折现率是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
三、100块钱,年利率8%,一年后108块钱;现在有108块钱,折算到1年前的100快,等于(108-100)/100=8%;折现率和利率是相同,但这并不表示两者是等同的。
利率是指现在的一笔钱按某个利率计算到将来(如一年后)是多少钱;折现率是指将来(如一年后)的一笔线按某个利率折算到现在是多少钱。
(1)折现率扩展阅读:
利率的意义作用:
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
② 如何计算折现率
折现率的计算方式为:折现率 = 折现系数 / 折现期间年数。以下是关于折现率计算的详细说明:
关键要素:计算折现率主要涉及两个关键要素,即折现系数和折现期间年数。
- 折现系数:它反映了未来现金流的风险调整价值,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多种因素决定。
- 折现期间年数:表示现金流发生的时间跨度,即未来现金流距离现在的时间长度。
公式应用:通过公式“折现率 = 折现系数 / 折现期间年数”来计算折现率。这个公式将未来现金流的风险调整价值与时间跨度相结合,得出一个将未来价值转化为现值的比率。
影响因素:
- 风险程度:特定投资或资产的风险越高,要求的回报率也就越高,因此折现率也会相应提高。
- 宏观经济因素:市场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影响折现率的确定。这些因素反映了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折现率的计算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计算折现率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关键要素、风险程度和宏观经济状况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