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球为何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
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
趋势。全球变暖,使得全球降水量重新分
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
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到人
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变暖的
原因有很多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温室效应说
1822 年,法国人 J?Fourier 首次把
地球大气层比作“温室”,1938 年,英国
工程师 Gallendar 提出人类活动和工业
发展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不断
加热大气,从而增强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
中氮气和氧气占了总量的 99%,但是起
到温室效应的却主要是一些微量气体,
这些气体对太阳辐射的主体部分——短
波和可见光吸收很弱,而对地面发出的
长波辐射吸收强烈。因此当它们在大气
中的浓度增加时,大气的温室效应就会
加剧,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部的温
度升高。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近
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大幅度上升的
结果。
太阳变化说
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哈比布拉?阿卜
杜萨马托夫最近提出一种人类活动产生
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相反的观点:人
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不可能对全
球气候产生影响,目前全球升温的主要
原因,是由于太阳活动强度增加所导致
的。太阳辐射处于近千年来最强烈的时
期。瑞士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太
阳辐射越来越强烈是导致近期全球气候
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呈现前所未有的急剧
上升趋势。强烈的太阳辐射导致海洋表
面温度升高,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与海
洋表面上空的温室气体总量相比,人类
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微不足道的,因
此通常意义的人类工业活动和全球温室
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全球升
温早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开始。目前的
“温室效应”理论看似合理,但缺乏确凿
的科学依据。目前全球海洋表面温度正
在变冷,这说明地球的温度已经达到了
峰值。而且,对太阳活动的观测显示,太
阳辐射强度也正在趋缓,这种回落趋势
将有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降温。预测
2012-2015 年,全球气温将开始缓慢下
降,太阳辐射强度预期在 2040 年左右达
到最低点,严寒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在
2055-2060 年前后。
宇宙射线说
科学家最近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
在云层形成的过程中,宇宙射线很有可
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宇
宙射线对气候的影响比他们以前所想象
的要大。宇宙射线是一种具有很大能量
的带电粒子流,它源自恒星,不断轰击地
球。它能在大气中产生带电离子,这些离
子像一个个磁体,吸引水蒸气凝聚,最终
形成云。太阳磁场偏转了宇宙射线撞击
地球的方向,从而减少了云量。云层将太
阳光反射到太空,科学家认为这个过程16 /
起到很重要的冷却作用。然而,如果在太
阳活跃期,太阳磁场将偏离更多本应轰
击地球的宇宙射线的方向,因此将有更
少的云层形成,从而导致更多的太阳辐
射到达地球表面导致地球增温。
动物废气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题为《牲畜
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
指出:全球 10.5 亿头牛排放的废气是导
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因为牛群的屁
等排泄物会产出 100 多种污染气体,其
中氨的排放量就占全球总量的 2/3,而
氨正是导致酸雨的原因。此外,牛群在消
化或反刍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甲烷,甲烷
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 1/3,这种气体暖
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 20 倍。全球
10.5 亿头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
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18%。这不但比其它
家畜动物要高出许多,甚至超越了人类
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饲养牛
群时需要燃烧燃料制造肥料,在此过程
中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每年
消耗的肉量和其它奶制品数量一直呈上
升趋势。预计到 2050 年,全球肉类的消
耗量将会由目前的 2.29 亿吨增加到
4.56 亿吨。而奶产量也将从 5.8 亿吨增
加到 10.43 亿吨。这些迅速增加的牛群
所排放的废气直接导致了环境危机,如
海洋物种绝迹、沙漠扩大、水源污染等。
牲畜不仅产生温室气体效应,而且牲畜
饲养与森林争地,更加导致有助于调节
气候的森林面积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剧
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地球土地面积的
30%现在都被牲畜饲养业占用。在全球可
耕地中,33%被用于种植牲畜饲料作物。
除非人类的畜牧过程有大幅改善,否则
随着人类对肉品需求量的增加,这些牲
畜造成的全球暖化效应到 2050 年时将
会加倍。
对于全球变暖,科学家们很早就开
始在研究对策了。近年来,他们提出了若
干规模宏大且着眼于长远的解决办法控
制温度的升高。
● 撑起“太阳伞”该方案设想在空
间建造“遮阳伞”,部分遮挡阳光,为地球
降温。2006 年秋天,亚利桑那大学天文
学家罗杰?安吉尔提出了遮阳伞方案,设
想发射一种类似飞碟状的航天器,在地
球和太阳之间,像一把伞遮挡住阳光,减
少太阳对地球的传热。安吉尔认为,该方
案所需技术如飞船技术、火箭技术及遮
挡材料技术均为成熟技术,可行性高。设
想中的这些接近平面的圆盘航天器每个
重量小于 30 克,直径在 0.9 米左右,并
带有 3 个起控制作用的小“耳朵”。火箭
每次发射约 80 万个小圆盘,总共需要
16 万亿个小圆盘,也就是需要进行 2000
万次火箭发射。安吉尔预计需要 2000 万
吨材料来制作这些小圆盘,才可以形成
设想中的太阳伞,30 年内需要花费 4 万
亿美元甚至更多。
● 竖起“反射镜”在空间安置一面
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
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
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
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
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把太阳光集中
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
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温
度。
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
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 年 2 月 4 日,
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
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
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
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很
大启发。
制造“火山云”十几年前,菲律宾皮
纳图博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遮挡了部
分阳光,地球温度因此降低。一些科学家
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臣等,提
议用人工产生的相同效果来抵消全球变
暖产生的影响。设想将大量的硫抛射到
高空,人为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设置遮
挡物,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射,以此降低
地面温度。使用喷气发动机、大炮或气球
将硫带入空中,可以减少太阳照射产生
的热量,但却增加了少量的硫污染。人造
火山和遮阳伞方案一样,虽然降低了地
球的温度,但都没有减少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因此也不可能有效降低海洋的酸
度。科学家们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
加高效的化学品,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
时注入到大气中。
● 设置“过滤器”开发一个可从空
气中吸取二氧化碳的大型过滤器,使用
化学反应将碳从吸收材料中分离出来,
然后用特定工艺将二氧化碳转换成可处
理的形式。这种空气捕获装置需要大量
能源,需要安装在 200 英尺高的塔顶上。
设想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安装 10 万
个这种装置,使用风能作为能源。过滤器
的大小类似普通电视机,每年可从空气
中吸收 25 吨二氧化碳。捕获到的二氧化
碳被变成液态或气态,使用管道传输。但
处理这些二氧化碳耗资巨大,也是当今
科技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目前人们能
够想到的方法是将其掩埋在地下,如埋
在老油井或深埋海底。在科学意义上该
方案称为“空中捕获”,使用的装置被称
作“人工树林”。
● 倾倒“红铁粉”该方案设想使用
管道向海里注入大量的水和红铁粉的泥
浆混合物。红铁粉倾倒入海洋中,生成浮
游生物,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每 1 吨
铁可以将 10 万吨碳从空气里吸入海洋。
有科学家认为该方案可行,但也有科学
家认为该方案可能产生生态破坏余波。
小规模试验确实显示出有一定作用,浮
游生物利用铁进行光合作用,从空气中
吸取温室气体,并且生长迅速,在海里形
成了一层厚厚的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海
藻。但是大规模使用该方法可能会带来
不良生态后果。
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需要有对
长期目标以及行动框架的共识。《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
一系列伙伴关系和其它做法也都为国际
合作提供了基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虽
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很多,但
是,都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要再这么下
去的话,那些幻想中的灾难将会离我们
越来越近。
Ⅱ 这几年全球气候异常代表着什么
首先温室效应加剧,环境遭到破坏,但我觉得是我们比以前敏感了,过于关注
Ⅲ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天气异常
科学家认为,以往的气候变迁可能与地球轨道的缓慢变化有关,这种轨道变化可能是由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引力扰动所致,它改变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地理及季节分布,长时期的日射率变化会影响冰原的形成与融化,进而影响海流循环与大气环流;此外,日射率也会影响植物、岩石与土壤及海洋对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与释放,进而导致气候的改变。
然而,过去100多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森林采伐,每年空气中增加大量二氧化碳。这种气体能够吸收热辐射,导致“温室效应”,使地球散发到太空的热量比从太阳吸收的热量要少,结果使得全球天气越来越炎热。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报告,仅在20世纪,地球平均气温就上升了大约0.6℃,其中主要发生在近30年。1992年以来,全球气温平均每年增高0.02~0.03℃,海平面增高约1~2mm。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可能达到70厘米,这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地球冰原融化带来的后果。
可喜的是,近年来这一问题已引起全世界公众的关注。在2007年印尼巴厘岛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会议上,各国政府一致决定要立即采取措施,阻止气候进一步变暖。
Ⅳ 全球气候问题有哪些
气候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其驱动机制是怎样的,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真在研究之中,因为有个时间尺度问题,历史上曾经有过比现在温度还高的时候。但是从短时间尺度上来讲,近些年全球平均气温是升高了,就是所谓的全球变暖了吧
Ⅳ 全球气候异常的现象
极端强降水(暴雨、洪涝);
极端强降温(暴雪、大风、沙尘暴、冰雹、干热风、干旱)
气温突然高突然低
西南高温少雨
发生罕见特大秋冬春连旱
东北、华北发生近40年来罕见持续低温灾害
北半球多国最近遭遇历史罕见酷热,一些地区的气温更打破多年历史纪录
Ⅵ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气候异常现象
世界各地频繁出现沙尘暴、酸雨、气候变暖等气候异常现象,大部分是我们人类不保护环境造成的。
如:位于南半球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这是由于秘鲁沿海存在着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不断地从深层向海面涌升,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类和其他营养成分带到海洋上层,成为众多鱼类的生活区域,自然也就变成了闻名于世的秘鲁渔场。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赤道附近的暖流就会侵入,引起秘鲁沿岸海域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每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一次。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以及由此引起的异常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读音,每当这种现象发生时,不仅给秘鲁沿岸带来灾害,也给全球气候造成异常。一些地区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一些地区则久旱无雨,农业歉收。海洋学家把这种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联系起来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找到线索。
通过研究大量观测数据,海洋学家得出结论: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经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不久,还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紧跟厄尔尼诺的步伐,不过它的作用几乎与厄尔尼诺相反,在刚刚饱受干旱的土地上泼下倾盆大雨,使洪水泛滥成灾。使原本雨量充足的地方烈日当头,干旱无雨。经过研究证实,厄尔尼诺是一个循环中暖的部分,拉尼娜是一个循环中冷的部分。
2015年冬季在中国出现的大规模寒潮就是强烈的厄尔尼若现象导致的,目前在全世界关于厄尔尼若现象的形成原因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Ⅶ 气候异常说明什么
是对气候正常相对而言的。所谓气候正常,是指气候的变化接近于多年的平均状况,比较合于常规和较适宜于人类的活动和农业生产。异常:是不经常出现的,如奇冷、奇热、严重干旱、特大暴雨、严重冰雹、特强台风等。它对人类的活动和农业生产有严重的影响。
气候异常:
位于南半球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这是由于秘鲁沿海存在着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不断地从深层向海面涌升,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类和其他营养成分带到海洋上层,成为众多鱼类的生活区域,自然也就变成了闻名于世的秘鲁渔场。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赤道附近的暖流就会侵入,引起秘鲁沿岸海域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每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一次。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以及由此引起的异常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读音,每当这种现象发生时,不仅给秘鲁沿岸带来灾害,也给全球气候造成异常。一些地区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一些地区则久旱无雨,农业歉收。海洋学家把这种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联系起来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中找到线索。
通过研究大量观测数据,海洋学家得出结论: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
经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不久,还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紧跟厄尔尼诺的步伐,不过它的作用几乎与厄尔尼诺相反,在刚刚饱受干旱的土地上泼下倾盆大雨,使洪水泛滥成灾。使原本雨量充足的地方烈日当头,干旱无雨。经过研究证实,厄尔尼诺是一个循环中暖的部分,拉尼娜是一个循环中冷的部分。
Ⅷ 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成因是什么,会有怎样的影响
这种气温变化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所导致的,比如人们日常扔掉的塑料垃圾或者是排放的尾气,时间长了会导致全球气候越来越暖,从而导致冰川消融,最后可能会有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Ⅸ 为何全球的天气都这么异常
英国的气候变暖学家和作家Mark
Lynas认为,全球气候正在因为气候变暖而越来越不稳定。"整个世界肯定是在变得越来越暖和,但是同时,因为海洋温度的上升,也使得空气的流动更活跃,造成气候越来越不稳定。"极端气候是气候波动的一部分。气候波动中既有温和的变动,也有极端的变化。极端的并不常见。其中有的来势很猛有的温和些,而我们这里主要看猛烈的极端气候。它们是非常非常罕见的,一般每50年或60年才发生一次。极端气候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大气的变动。首先,天气没有一天是一样的,比如台风,如果气压大,
那你就会遇到台风。去年在孟加拉
3000人死亡于11月的台风。今年冬天
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地方更冷了,比如在欧洲。比如去年欧洲的冬天是历史上最冷的冬天之一,但是今年可能更冷。关于极端气候跟气候变化的关系,我想说,你不能把这两个事情直接联系。因为全球变暖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长期的。但是在另一方面,科学家预计全球变暖将引起更多的极端天气。这些极端天气不是只有酷热之类,而是也包括雪灾、极冷的天气。因为气候变暖的含义是改变现有的气候条件,这些变化包括更冷和更热。
www.fangyou-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