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兵法书籍都有什么啊说的多的加分哈!
八阵合变图说,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刘伯温兵书,吴子兵法,六韬五略,三十六计 ,兵谋,兵经百言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诸葛亮兵法 ,司马法,鬼谷子,黄帝阴符经 ,唐李问对,卫公兵法,纪效新书,蔚缭子,武经总要
❷ 中国兵法有哪些
《风后八阵兵法图》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吴子》又称吴起兵法,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家吴起所作。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
《六韬》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的作品。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相传是姜子牙所写,但到了战国时已经散失。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旧题黄石公撰,传与汉初张良得以问世。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孟德新书》是曹操总结半生军事生涯、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并创新军事理论的成果。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唐李问对》、《问对》,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撰。
《卫公兵法》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所撰。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
《纪效新林》明戚继光
《戊笈谈兵》是中国清朝有关兵书精要图籍的汇辑和评论。
----------------------------------------------------------
中国古代兵法书目
西周:
《六韬》..........吕尚
《太公阴谋》........吕尚
《太公金匮》........吕尚
《太公兵法》........吕尚
《群书治要六韬》.......吕尚
《太公兵法》佚文附录.....吕尚
春秋:
《吴子》....吴起
《鬼谷子》......王诩
《鹖冠子》......鹖冠子
《司马法》......司马穰苴
《司马法》逸文.....司马穰苴
《尉缭子》......尉缭
《范子计然》....范蠡
《孙膑兵法》.....孙膑
《孙子兵法》....孙武
《水战兵法》辑佚....伍子胥
汉:
《潜夫论》.....王符
《言兵事书》.....晁错
《三略》.......黄石公
《素书》.......黄石公
三国:
《将苑》......诸葛亮
《阴符经》.....诸葛亮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诸葛亮
《孙子略解》........曹操
晋、南北朝:
《战略》.....司马彪
《刘子》.....刘昼
《握奇经》.....马隆
《八阵总述》.....马隆
《古今刀剑录》......陶弘景
唐朝:
《策林》......白居易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
《卫公兵法辑本》......李靖
《黄帝问玄女兵法》.....佚名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王真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李筌
宋朝:
《权书》.......苏洵
《几策》.......苏洵
《守城录》......陈规、汤璹
《历代兵制》.....陈傅良
《美芹十论》.....辛弃疾
《何博士备论》.....何去非
《武经总要》.......曾公亮、丁度
明朝:
《百战奇略》......刘基
《练兵实纪》......戚继光
《乾坤大略》......王余佑
清朝:
《曾胡治兵语录》.....蔡锷
其他
《三十六计》
《孙子算经》
《兵制》
《军政、军志辑佚》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岑仲勉
------------------------------------------------------------
《孙子兵法》:孙武
《吴子兵法》:吴起
《司马法》:田和
《孙膑兵法》:孙膑
《尉缭子》:尉缭
《六韬》:姜尚
《风后握奇经》:轩辕臣 风后 撰
《三略》:黄石公
《言兵事书》:晁错
《魏武帝集》:曹操
《诸葛亮集》:诸葛亮
《唐李问对》:阮逸撰
《卫公兵法》:李靖
《太白阴经》:李筌撰
《武经总要》两部:宋朝编纂
《翠微先生北征录》:宋·陈傅良
《虎铃经》:南燕慕容家
《何博士备论》:北宋何去非
《兵筹类要》:余壹
《素书》:黄石公(一传张良)
《权书》:苏洵 撰
《美芹十论》:辛弃疾
《守城录》:陈规、汤璹
《阴符经》:相传此书出自轩辕黄帝
《历代兵制》:陈傅良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
《三十六计》:无真正作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三十六计实为今人汇集编撰)
《纪效新书》:自戚继光军营传出(真实作者无从考证,一说戚继光)
《火龙神器阵法》:明朝兵部
《练兵实纪》:戚继光
《筹海图编》:明·胡宗宪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兵学新书》:近代,徐建寅
===========================================
其他零碎的兵书还有:
刘基 《百战奇略》
《兵法心要》
刘寅 《武经七书直解》
焦玉 《火龙神器阵法》
赵本学 《续武经总要》
《孙子书校解引类》
唐顺之 《武编》
郑若曾 《江南经略》
《海防图论》
《筹海图编》
戚继光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何良臣 《阵纪》
李贽 《孙子参同》
程宗猷 《耕馀剩技》
王鸣鹤 《登坛必究》
《兵法百战经》
王守仁 《兵符节制》
无名氏 《草庐经略》
唐万龄 《闲暇清论》
王琼 《北虏事迹》
《西番事迹》
万表 《海寇议》
卜大同 《备倭记》
郭光复 《倭情考略》
尹耕 《塞语》
《乡约》
胡献忠 《武略神机》
赵士祯 《神器谱》
《车铳图议》
郑璧 《经世宏筹》
胡宗宪 《战略》
吕坤 《安民实务》
《救命书》 提要
徐光启 《兵机要诀》
《黄帝御夷界法》
何汝宾 《兵录》
西湖逸士 《投笔肤谈》
侯继高 《全浙兵制》
盛万年 《岭西水陆兵纪》
茅元仪 《武备志》
《督师纪略》
孙承宗、鹿继善、茅元仪 《车营百八扣答合编》
叶梦熊 《运筹纲目》
李盘 《武德全书》
周鉴撰、李盘增订 《金汤借箸十二筹》
吴惟顺、吴鸣球、吴若礼 《兵镜吴子》
何东序撰、刘敏宽删定 《武库益智录》
尹宾商 《白毫子兵垒》 提要
冯梦龙 《智谋总览》
于谦 《历代经武要略》
周承邦 《兵家要领》
龙正 《八阵合变图说》 提要
施永图 《武备秘书》
宋徵璧 《左氏兵法测要》
钱旃 《城守筹略》
庄应会 《经武要略》
顾炎武 《惧谋录》
魏禧 《兵迹》
《左氏兵谋》
《兵法》
陈禹谟 《左氏兵略》
曾益 《左略》
王馀佑 《乾坤大略》
邓子龙 《阵法直指》
惠麓酒民 《汧澼百金方》
李材 《将将纪》
冯时宁 《古今将略》
黄道周注断、陈元素纂 《广名将传》
何乔新 《十七史百将传续编》
李吕芬 《射经》
杨明乔 《马政记》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郭增光 《纬韬》
吴可参 《武学经史大成》
程辅图 《骑射》
冯嘉会 《万胜真韬》
张龙翼 《兵机类纂》
陈璠 《师律提纲》
范景文 《师律》
洪承畴 《明将平定略》
颜季亨 《经世急切时务九十九筹》
董承诏 《重订批点类辑练兵诸书》
❸ 中国兵法类古书。
菜 根 谭
《菜根谭》妙语
经文概述
作者简介:老 子
道 德 经
道教简介
作者简介:鬼谷子
鬼谷子卷上
鬼谷子卷中
鬼谷子卷下
鬼谷四友
《黄帝内经》概述
作者简介:黄帝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素问
作者简介:李宗吾
厚 黑 学
怕老婆的哲学
河图洛书概述
河图洛书
河洛研究
中华百家姓
中华百家姓起源
论 语
棋经十三篇
千 字 文
三 字 经
围炉夜话
古训《增广贤文》
朱子治家格言
《奇门遁甲》概述
奇门遁甲研究
奇门遁甲基础理论
北 山 经
东 山 经
西 山 经
中 山 经
南 山 经
大荒北经
大荒东经
大荒南经
大荒西经
海 内 经
海内北经
海内东经
海内南经
海内西经
海外北经
海外东经
海外南经
海外西经
山海经研究
《孙子兵法》概述
作者简介:孙武
孙子兵法
《易经》概述
作者简介:周文王
周易 六十四卦
❹ 中国兵法《孙子兵法》为何被外国人频频使用
因为孙子兵法讲述的都是实用的。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❺ 中国古代兵法,有哪些
《风后八阵兵法图》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吴子》又称吴起兵法,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家吴起所作。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
《六韬》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的作品。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相传是姜子牙所写,但到了战国时已经散失。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旧题黄石公撰,传与汉初张良得以问世。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孟德新书》是曹操总结半生军事生涯、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并创新军事理论的成果。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唐李问对》、《问对》,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撰。
《卫公兵法》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所撰。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
《纪效新林》明戚继光
《戊笈谈兵》是中国清朝有关兵书精要图籍的汇辑和评论。
❻ 中国兵法真是博大精深,如什么之巧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❼ 中国的兵法书有哪些
1.就兵家之书而言,据西汉初年统计,达一百八十家以上.但著名的流传至今 的,也就是《武经七书》中收录的数种,除《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外,尚有《吴子兵法》 , 《六韬》《司马法》《尉缭子》等.
2.《孙子》,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孙武著。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以兵法见吴王阖庐,阖庐知其能用兵。任以为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名显诸侯。
《孙膑兵法》,传说为孙膑所著,它已失传了二千多年,而今重现于世,极大 地丰富了我国古代兵书的宝库. 孙膑,战国中期齐国人,据说他的祖先就是大军事家孙武.
这两个既然是一家,我就把他们俩放一起了。
3.《吴子兵法》,这部兵书是卫国人吴起写的,吴起生于公元前四四○ 年,卒于公元前三八一年.
4.《六韬》传为西周姜子牙所作,是一部以文王,武王与姜尚对话的形式讲述 兵法的书.书中有许多用骑兵作战和阴阳五行的内容.骑兵作战始于战国,阴阳 五行是战国时兴起的,所以成书年代不早于战国,但也绝非后人伪作.银雀山西 汉墓竹简有《六韬》 ,因此断定是战国中晚期的兵家假托姜尚所作的兵书.
5.《尉缭子》 也是战国时期的一部著名的兵书. 关于此书的作者历来就有争议, 因为战国后期有两个尉缭,一个是魏惠王时期的尉缭,一个是秦始皇时期被封为 国尉的尉缭,两人相隔近百年.从《尉缭子》以梁惠王问,尉缭回答的行文方式 和多处阐论耕战,明令赏罚等情况分析, 《尉缭子》的作者当是魏惠王时的尉缭
6.战国时期的兵书还有《司马法》五篇,这也是一部有争议的兵书.春秋时齐 国出了一个名将,姓田,叫穰苴,曾大败燕晋,收复了齐国失地,官封大司马. 死后,齐威王派诸大夫追论古代《司马兵法》 ,并把穰苴的著述也收了进去.
7.战国时期,除兵家专书外,还有一些儒家,法家,纵横家的著述中也保存了 古代兵略战策内容,如《韩非子》《墨子》等
8.除以上几本外,著名的还有《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今人陈撄宁认为是战国时代作品,王明认为,作者是北朝一个久经世的隐者。书中继承发扬老庄哲学思想,阐发了天人相盗的盗机论以及道教神仙长生学说。“阴符”的含义为暗合天道,天人合一。书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不仅在道教思想史,而且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有一定地位。历代注本繁多,见解不一。著名者有唐道士李筌、张果的《阴符经注》,宋朱熹的《阴符经考异》。
9.再附一个中国兵法大全,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再看一下。
素书》《吴子》《将苑》《六韬》《兵迹》《武编》《兵录》《阵纪》《战略》《尉缭子》《司马法》《阴符经》《握奇经》《救命书》《守城录》《火龙经》《手臂录 《灰画集》《百将传》《虎钤经》《武备志》《知古录》《孙子兵法》《兵经百篇》《平海心筹》《城守筹略》《百战奇法》《孙膑兵法》《乾坤大略》《三十六计》《读史兵略》《闲暇清论》《纪效新书》《安民实务》《兵机要诀》《草庐经略》《投笔肤谈》《兵学新书》《登坛必究》《兵机类纂》《防守集成》《历代兵制》 《军需则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练勇刍言》《乡兵管见》《经武要略》《兵镜类编》《火攻挈要》《医时六言》《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武经七书》《耕余剩技》《海国图志》《洋防说略》《兵筹类要》《将鉴论断》《古今将略》《广名将传》《太白阴经》《行军须知》《武经总要》《约兵指南》《戊笈谈兵》《洴澼百金方》《李卫公问对》《兵法百战经》《何博士备论》《黄石公三略》《续武经总要》《兵谋与兵法》《兵法史略学》《火龙神器阵法》《运筹决胜纲目》 《八阵总述》 《美芹十论》 《太公兵法》 《百战奇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太公兵法》佚文附录 《便宜十六策》 《乾坤大略》 《太公金匮》 《兵制》 《潜夫论》 《太公阴谋》 《策林》 《权书》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群书治要六韬》 《尉缭子》 《范子计然》 《三略》 《卫公兵法辑本》 《古今刀剑录》 《三十六计》 《握奇经》 《鬼谷子》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吴子》 《何博士备》论 《守城录》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 《黄帝问玄女兵法》 《水战兵法》辑佚 《武经总要》(后集上) 《几策》 《司马法》 《武经总要》(后集下) 《将苑》 《司马法》逸文 《言兵事书》 《军政、军志辑佚》 《素书》 《阴符经》 《历代兵制》 《孙子兵法》 《曾胡治兵语录》 《练兵实纪》 《孙子略解》 《战略》 《刘子》 《孙子算经》 《鹖冠子》 《六韬》 《孙膑兵法》 《治平胜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施氏七书讲义》《汪氏兵学三书》 《十一家注孙子》《武备三大秘书》《孙子书校解引类》
均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❽ 为什么冷兵器时代的中国兵法总是穷出不尽
西方打仗,以耍阴谋诡计为耻,如果谁靠阴人赢得战争胜利,甚至自己国民都会鄙视,根本无法立足的。
中国打仗,“兵者诡道也”,一耍手段为荣。
❾ 中国十大兵法名著有哪些:Top10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NO.1、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一共7000余字。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NO.2、堪称《孙子兵法》第二——《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经整理得11000余字,30篇。
上篇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选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选、杀士、延气、官一、强兵等15篇;下篇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等15篇。
《孙膑兵法》是在《孙子兵法》和《吴子》等兵书的基础上,对先秦军事思想有所发展。如“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主张,对后世军事家影响甚大。
NO.3、战国时期吴起的著作——《吴子》
战国吴起(?—前381年)撰,计二卷。吴起是卫国人,曾以曾参为师,善用兵,起初在鲁国为官,后赴魏、赵、楚等国,被楚贵族谋杀。吴起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务在强兵。
据传,《吴子》汉初时尚有48篇,今仅存6篇18条,计3000余字。6篇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义,明教训是其书主要内容。《吴子》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着,战国末年即已流传。《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吴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该书所论及的一些军事理论和方法,对战国以后的历代军事家均有较深的影响,至今仍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NO.4、传说中姜太公的著作——《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类著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
传说《六韬》为西周吕望所撰,计六卷。吕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籍贯不祥,多谋善断,长于用兵,他曾助周灭商,封于齐,官至太师,俗称姜太公。后经研究,认定《六韬》一书乃战国时人托其名而辑成!“韬”即用兵之谋略,“六韬”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六韬》共60篇2万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砺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粮、略地、火战、虚垒、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
凡是先秦军队编制、管理、训练、行军、布阵、攻守、战具、兵器及其军事理论,几乎无所不包。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述,并有夹注,语言生动,说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军事专著。
NO.5、秦国军事家尉缭的著作——《尉缭子》
战国尉缭撰,计五卷。尉缭的身世说法不一。一说是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游说入秦,受秦王政重用,任为国尉,因此称尉缭;一说是魏惠王时人,善于军事韬略。
《尉缭子》5卷22篇:卷一天官、兵谈、制谈,战威;卷二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卷三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兵教、兵令。共4400余字。
前12篇为政治观、战争观,后10篇论述军令和军制。如“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等待,求已者也”的“求已”政治观,主张实行“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原则,“权敌审将而后举兵”的作战思想等,含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
NO.6、齐威王时期的著作——《司马法》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当时司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仅5篇: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
春秋时司马穰苴撰,计三卷。穰苴姓田,齐景公时尊为大司马而改氏。《司马法》为齐威王时诸臣追辑而成,称为《司马兵法》。
该书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余字。5篇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组义,糅合儒、道两家思想,阐述战争目的在于安民止战,并以夏、商、周三代议例设天子统帅军队、军队内部制订爵位阶级、严肃军纪、善于用众。《司马法》主讲军事理论。
NO.7、唐代著名的兵书——《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的全称是《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唐代李筌所撰。共10卷。全书分为人谋、杂仪、战攻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杂式10门。这部兵书本于君王昌明,国家富强,内外兼修之旨,论次军事攻守战取之法,颇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
全名《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侯李筌撰。李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
NO.8、论述实际用兵的问题的兵书——《虎钤经》
《虎钤经》为宋代许洞所撰写,全书20卷,共120篇。它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孙子兵法》和《太白阴经》的观点。前10卷主要论述实际用兵的问题。
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 均州参军等职。该书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库全书》等刊刻本。《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许洞认为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应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虎钤经》,明刊本,下同),重视人(主要是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
NO.9、戚继光的著作——《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他在《自序)中说:“数年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由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亩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海诸三军俾习焉。顾苦于缮写之难也,爱授粹人。客为题曰:《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亦称《纪效》,是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寇时撰写,共18卷,每篇都各附图说。卷首有“申请”、“训练”、“公移”和“或问”,其中“或问”一篇最为重要。正文分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18篇。此书注重实践,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是研究明代军事史的必备书。
NO.10、戚继光练兵时的著作——《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
《练兵实纪》 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具体篇目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场操)、练营阵第六(行营)、练营阵第七(野营)、练营阵第八(战约)、练将第九。后附杂集六卷六篇:储练通论(上下篇)、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李超、胡守仁辑)、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
❿ 中国兵法来源哪个历史
《风后八阵兵法图》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
《孙子兵法》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吴子》又称吴起兵法,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著名兵书,据说是战国时著名兵家吴起所作。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
《六韬》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的作品。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相传是姜子牙所写,但到了战国时已经散失。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旧题黄石公撰,传与汉初张良得以问世。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孟德新书》是曹操总结半生军事生涯、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并创新军事理论的成果。
《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唐李问对》、《问对》,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撰。
《卫公兵法》是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所撰。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