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查全性的介绍
查全性,1925年4月生,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南京。著名电化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导,中科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编著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在他的积极建言下,停止了11年之久的高考于1977年冬季恢复,20多万考生通过差点失之交臂的考试走进大学殿堂,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场考试,也为中国高等教育重回春天推开了大门。
② 2021年一共有11位院士去世,你知道他们是谁吗
在我国大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诞生了非常多的院士,他们呕心沥血地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但奈何岁月不饶人,没有人可以躲得过生老病死。2021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疫情才开始得到控制,人们的生活才开始恢复。我们国家有很多院士也在这一年离开了我们。
闵桂荣,4月28日逝世,享年87岁。他主要从事空间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工作。
刘兴土,5月6日逝世,享年85岁。他是我国的湿地学家,也是湿地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③ 2020中国已痛失36位院士,这些院士为我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一,国之栋梁,国士无双
2020年,我们遗憾的失去了很多伟大的中国建设者,他们在我国的核能,军工国防,天文探索,生物医药等等领域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列举一些:
汤定元,红外学科奠基人,我国半导体学科创始人之一。是我国“两弹元勋”。
孔祥复,分子生物学家,在世界第一个研制出可用于临床的阿尔法干扰素。
查全性,建言恢复高考第一人,是无数寒门学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于敏,26年隐姓埋名,为我国氢弹试验成功做出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欢迎大家发表评论及其看法。写作不易欢迎关注。
④ 查全性的著作
1. 查全性等著, 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 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2。
2. 查全性 著, 化学电源选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 查全性,“试论高比能电池进展”,物理,27(1998)592.
4. W.Y. Tu, W.J. Liu, C.S. Cha and B.L. Wu, “Study of the powder/membrane interface by using the powder microelectrode technique”, Electrochim. Acta, 43(1998)3731.
5. C.S. Cha and Y.B. Zu, “ Behavior of perfluorinated surfactants at the electrode/solution interface”, Langmuir,14(1998)5280.
6. L. Xiao, J. Chen, C.S.Cha, “Elimination of the interference of ascorbic acid from the amperometric detection of biomolecules in body fluid samples and the simple detection of uric acid in human serum and urine by using the powder microelectrode technique”, J. Electroanal. Chem., 495(2000)27.
7. 查全性,俞敬贤,张骥小.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study of gas evolution and gas consumption reactions in sealed Ni-Cd and Ni-MH cells. J. Power Sources, 2004, 129(2004)347
⑤ 姓查的人
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大夫查延,字东安封于查,子孙以地为氏。②出自姜姓。据《姓苑》、《万姓统谱》所载,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之子封于楂,其后以封邑为氏,后去木为查。③出自芈姓。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楚国公族大夫食邑在柤(与查通用,故城在今湖北南漳西),子孙以邑为氏。④出自他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沙拉氏后改为查姓;今蒙古、彝、傣、土家、哈尼、满等民族均有查姓。
始祖:查延。
迁徙:
查姓源起于春秋时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其五代前的播迁情况,各姓氏书均未有明确记载,而在五代前,查姓名人不见于史,使我们很难正确把握其早期的繁衍播迁的历史情况。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查姓望出齐郡、济阳郡,表明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查姓人曾长期繁衍于今山东淄博、河南民权一带,而且其繁衍兴旺,人口众多。五代时,始有查姓见诸史册,目前已知查文徽为查姓最早入载史册之人,其有南唐军事支柱之称,祖居歙州休宁(今属安徽),后随南唐降宋太祖赵匡胤,其孙查道始举家迁海陵(今江苏泰州),成为海陵望族。南宋时,海陵成为金国与南宋王朝金戈铁马的交锋处,一部分查姓迁居长江以南躲避兵火,此后随着战争的持续和代金而起的元军大举南侵,查姓人在南方各地散居开来,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均有查姓定居。元末,华中、华东战火弥漫,百姓流离失所,逃亡于华南、西南各省。明初,山西查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查姓迁居台湾,进而播迁东南亚各国。清以后,查姓在全国分布之地进一步扩大,西北、东北一带均有查姓人定居。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有更多江浙之查姓渡海赴台。如今,查姓几乎分布全国各地,如辽宁清原、山西太原、陕西韩城、安徽泾县、江西金溪、福建清流、广东澄海、贵州从江、四川合江均有查姓人。查姓分布以安徽、江苏为多。目前查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七十一位。
郡望:
海陵郡 晋置,治海陵(今江苏泰州)。
济阳郡 晋分陈留置郡,治济阳(故城在今河南民权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兰考东,山东东明南。
齐 郡 汉置,治临淄(今山东淄博东临淄镇),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青州、广饶、临朐等地。
堂号:
清容堂 宋代查深,隐居读书,郡守把他推荐给朝廷,要他出来做官,他不干。郡守怕浪费他的才华,就在郡城西部给他盖了一栋房子,命名为“清容堂”,让他在那里教全郡学生读书,号为“清容先生”。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海陵、济阳、齐郡。②自立堂号:淡远、铜鼓、菽原、种书、东山、双遂、敬业、三益等。
字辈:
安徽怀宁查氏字辈:立敬舆贤哲,诗书衍吉祥,渊源经学远,同永之荣芳,声鸿名振显,道达德宣扬,承绪资培植,贻谋贵善良,修齐传泽厚,敦睦裕基长,本固枝偕茂,家宜国有光。
浙江温州查氏字辈:世思恩重德,光宗富贵全,日从君子庙,引达大归年。
北京大兴查氏字辈:为谨维勤,以绥尔禄,保世光大,成家之福。
山东泰安查氏字辈:建国贤才仲,传玉龙茂昌。
名人:
查文徽,五代南唐臣。字光慎,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幼好学,手写经史数百卷。稍长,任气好侠,济人困乏,以此时人推重之。南唐烈祖辅政,文徽为徐知谔浙西判官,入为水部员外郎、判刑部,历侍御史知杂。南唐中主时,迁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拜枢密副使。与冯延己、冯延鲁、魏岑、陈觉互相汲引,侵蠹人事,时称“五鬼”。保大二年,为江西安抚使,以克建州功迁抚州观察使,又拜永安军留后。八年,陷埋伏中,为吴越所俘。不久,放归金陵。归时,吴越以毒酒饮之,遂病喑,以工部尚书致仕。后坐朱元北降,安置宣州。卒,谥宣。
查元方,宋臣。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南唐工部尚书查文徽子。南唐后主时任水部员外郎。吉王李从谦辟其为掌书记,曾随李从谦使宋。使还,通判建州。宋开宝八年南唐亡后,归宋,擢殿中侍御史、知泉州。卒于官。
查道(955-1018),北宋臣、学者。字湛然,歙州休宁(今属安徽)人。未冠,以词业著称。端拱初,进士及第,释褐馆陶县尉。曹彬辟为徐州从事,改兴元府观察推官。淳化中,通判遂州,迁秘书丞,徙知果州。咸平四年,代还,知宁州。应贤良方正科试,策入第四等,拜左正言、直史馆。出为京西转运副使。六年,召为工部员外郎,充度支副使。以本官罢,出知襄州。大中祥符元年,归朝,直史馆,迁刑部员外郎,预修《册府元龟》。三年,进秩兵部,为龙图阁直学士。加刑部郎中,判吏部铨选,纠察在京刑狱。出使辽,进右司郎中。天禧初,出知虢州。二年卒,年六十四。道好学,嗜弈棋,著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
查继佐(1601-1676),明清之际学者。字伊璜,一字敬修,号与斋,又号东山,晚号钓叟,更名省。海宁(今属浙江)人。明末举人,曾在南明鲁王政权任兵部职方主事。1663年因清廷兴庄廷“明史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改名左尹,号非人。工书画。所著《罪惟录》记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甚多。另有《班汉史论》、《鲁春秋》、《东山国语》、《国寿录》等。
查士标(1615-1698),清画家。字二瞻,号梅壑,别号懒标、懒老、后乙卯生。出身书香门第,家藏鼎彝、金石篆刻及古书、字画甚多,受濡染薰陶,诗书画兼优,时人称之为“查文学”。清兵入关,士标先后浪迹南京、扬州等地,恨世疾俗,寄情山水,以诗书画自遣。画学倪瓒,后受董其昌影响,笔墨疏简,意境荒寂,与江韬、汪之瑞、孙逸并称“海阳四家”。书学米芾,潇洒苍劲。才思敏捷,每作一画,题诗亦成。传世书画较多,代表作有《狮子林图册》、《南山云树图》等。诗作有《种书堂遗稿》、《黄山诗钞》等传世。
查慎行(1650-1727),清学者。初名嗣琏,字夏重,号他山,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初白、查田,浙江海宁人。五岁能诗,十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二十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从大自然中汲取诗材,写出大量作品,名噪一时。因热衷诗歌,不喜作时文,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四十一年,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次年赐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三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五十二年,称疾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雍正四年(1726),其弟查嗣庭因文字案下狱,株连家族,慎行全家遭流放。后雍正帝览其诗文集,将慎行父子释放归里。不到两个月去世。其诗多记行旅,善用白描手法,对民间疾苦亦有所反映,被称为“国朝(清代)六家之一”。黄宗羲将其比作陆游,王士祯则称其为“奇创之才”。在创作上主张重视内容,认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词;诗之雄,在气不在貌。”著有《敬业堂集》、《周易玩辞集解》、《补注东坡编年诗》、《经史正伪》、《陪猎笔记》、《人海记》、《庐山游记》、《黔中风土记》及传奇《阴阳判》等。
查嗣庭(?-1726),清臣。浙江海宁人,字横浦。查慎行弟。康熙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主持江西乡试,以“维民所止”为题,被人告发为“维止”二字系“雍正”去头,世宗借此兴文字狱,他下狱病死,被戮尸,家族亦被杀或流放。
查升(1650-1707),清书法家。字仲韦。浙江海宁人,查慎行族子。康熙中期进士,官至少詹事。善诗,风格清丽,尤擅长书法,仿董其昌著有《澹远堂集》。
查嗣瑮(1652-1733),清诗人。字德尹,号查浦,查慎行之弟。浙江海宁人。幼警敏,数岁即解切韵谐音,随兄学诗。生平游迹遍天下。其诗精妙,与兄齐名,时人比作宋代“二苏”。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至侍讲。后因查嗣庭文字狱案受株连,谪遣关西,年逾八十,卒于戍所。著有《查浦诗钞》、《查浦辑闻》、《南北史识小录》、《音类通考》、《唐人万首长律》等。
查弼纳(?-1731),清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完颜氏。康熙二十二年(1683),袭世职轻车都尉。历吏部郎中、内阁学士等官。六十一年,授两江总督,奏请于江西“棚民”区编保甲,有学力及臂力者,得入籍应试。又奏言严捕私盐贩者。雍正中,历内务府总管兼镶红旗汉军都统、吏部尚书、兵部尚书。雍正七年(1729),用兵准噶尔,他率军督西路军需,次年改北路。后阵亡。
查为仁(1693-1749),清文学家、藏书家。字心縠,号莲坡,人称莲坡居士。先为浙江人,迁居直隶宛平(今北京丰台)。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家资颇富。以主试者被讦,致获罪下狱,八年后得释。归家后发奋读书,居于天津水西庄,筑板屋称“花影庵”,藏书万余卷。结交名士甚多。著有《蔗糖未定稿》,与厉鹗合撰有《绝妙好词笺》。
查礼(?-1781),清臣。字恂叔。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乾隆初年捐赀得任户部主事。历官四川松茂道、布政使、湖南巡抚。征讨金川土司叛乱期间,随军督理西路粮饷,捕治郭罗克乱盗。
查崇华,清臣。字九峰。安徽泾县人。初为福州将军魁伦幕僚,捐资得通判。历官台湾淡水同知、陕西凤邠道,署陕西按察使。嘉庆中,只身至海上招降朱渥部海上武装,后又侦得林清党嘉庆十八年(1813)在京起事。道光中,征讨张格尔,驻嘉峪关办理军需,主核实,节省甚巨。
查文经,清臣。字耕六。京山人。道光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任员外郎、江苏常州知府。治常州时,适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入寇;他严加守备,稳定民心。后历任江宁知府、徐州道、淮扬道、福建按察使。1852年调江苏按察使;旋署漕运总督、督办江南粮台。曾参与镇压太平军。
其他查姓名人有宋大臣查拱之、查揆;元道士查居广;明大臣查约、查伟,史学家查伊璜,学者查应光;清大臣查秉彝、查志隆,将领查郎阿,学者查三聘,文学家查昌鹓,诗人查若筠,画家查芝生等。近当代查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查玉升、查国桢,民主革命者查人伟、查光佛,外交官查培新,物理学家查谦、查朝征、查鸿逵、查有梁,化学家查全性,防化专家查子英,化工专家查庆芳,动力学家查志武,机械专家查建中,生物学家查锡良,地质学家查忠忻、查明,水利学家查一民,医学家查少农、查良伦、查玉明、查振刚、查良镒、查国科,实业家查济民、查懋声,人口学家查瑞传,经济学家查伟德,哲学家查汝强,历史学家查树林,法学家查良鉴,教育家查良钊,翻译家查良铮、查明建、查意楞,外国语专家查国生,新闻家查雪松,古典文学家查屏球,作家查良镛(金庸)、查舜、查可欣,诗人查干,篆刻家查元康,漆器艺术家查文升,古琴家查夷平、查阜西,舞蹈编导查列,影视导演查传谊,电影摄影师查祥康,电影洗印师查瑞根,京剧演员查文艳,帆板教练员查跃宗等。
⑥ 2021年共和国已痛失9位院士,他们分别是谁
是32位院士。
我从来没有崇拜过什么人,但是我却对这些人比较敬畏,他们就是处于各个领域前沿阵地的院士们,他们用毕生的精力默默无闻地从事着科学研究,毕生为努力改变这个世界而奋斗,他们是真正的国家栋梁。2019年,共和国痛失32名院士,这是国家的巨大损失。
他们虽然离开了,但是他们的成就依然影响着这个世界,他们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他们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向这些杰出的院士致敬!
⑦ 中科院院士王补宣病逝,8月已有6位院士逝世,对中科院有何打击
这对中科院影响是非常大的,毕竟这些院士都是非常厉害的人。他们的去世不仅仅是中科院的损失,更是中国的损失。中国现在能发展成这样,离不开他们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每日每夜在研究所的研究。所以说,8月这6位院士的逝世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悲伤。
没有一个国家的强大是毫无缘由的,没有一种幸福的生活是理所应当,正是有了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奋斗一生的他们才有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他们的名字,应该被铭记!
⑧ 安徽籍院士名录
江泽涵 旌德 数学 北京大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许 杰 广德 地质学 中国地质研究所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杨石先 怀宁 化学 南开大学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孙德和 桐城 冶金学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俞建章 和县 地质学 长春地质学院 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徐中舒 怀宁 哲学社会科学 四川大学历史系 195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汪德昭 安庆 物理学 中科院声学所 1957年,中科院院士 (原籍)
汪堃仁 休宁 生物学 北京师大生物系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金建中 黟县 物理学 航天部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
任新民 宁国 航天 航天部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查全性 泾县 无机化学 武大化学系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徐 仁 当涂 古生物学 中科院植物所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叶笃正 安庆 大气物理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邓稼先 怀宁 核物理学 核工业部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何祚庥 望江 物理学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陈新民 望江 矿冶 长沙中南工大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慈云桂 桐城 计算机 国防科大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
徐克勤 巢湖 地质学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
侯学煜 和县 生态学 中科院植物所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
刘有成 舒城 有机化学 中国科大化学系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刘盛纲 肥东 电子学 成都电子科大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陈学俊 滁州 工程热物理 西安交大工程热物理所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滁州)
陆元九 来安 航天 航天部 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汪 耕 休宁 电机设计 上海电机厂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方守贤 太平 物理学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991年,中科院院士(原籍)
许根俊 歙县 生物学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所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许厚泽 歙县 大地测量学 中科院武汉测地所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洪德元 绩溪 植物学 中科院植物所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鞠 躬 绩溪 神经生物学 第四军医大学(西安)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卢 强 芜湖 电机 清华大学电机系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黄纬禄 芜湖 自动控制 航天部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安芷生 六安 地质学 中科院西安分院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王业宁 六安 物理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安庆)
吴杭生 桐城 超导 科大物理系 199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
宋家树 舒城 金属物理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99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
章基嘉 绩溪 气象学 国家气象研究院 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杨振宁 合肥 物理学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199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汪燮卿 休宁 石油化工 北京石油化工科研院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
汪菊渊 休宁 园艺学 北京园林局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
朱永贝睿 泾县 核化学 清华大学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
翟光明 泾县 石油勘探 北京石油勘探科研院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
汤中立 安庆 地质矿产勘查、矿产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宁津生 桐城 大地测量学 武汉测绘科大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汪旭光 枞阳 炸药 北京矿冶研究院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胡之璧 潜山 药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
王思敬 巢湖 地质学 中科院地质所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
彭一刚 合肥 建筑学 天津大学建筑系 199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王正国 合肥 野战外科 第三军医大(重庆) 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
刘德培 阜南 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199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徐大懋 当涂 动力机械 哈尔滨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陈俊榆 安庆 园艺学 北京林大园艺系 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刘 玠 舒城 计算机 鞍钢公司 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籍)
周本濂 合肥 金属物理学 中院沈阳金属物理所 199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凌永顺 定远 电子工程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郑守仁 颖上 水工建筑物设计及施工 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文 兰 泾县 数学 北京大学 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吴新智 合肥 古人类学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
张本仁 怀远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 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
戴复东 无为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同济大学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
朱学稳 舒城 岩溶峰林和洞穴研究 岩溶地质研究所 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王文兴 萧县 环境化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方家熊 黄山 光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李小文 贵池 遥感、地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李家洋 肥西 植物分子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方荣祥 绩溪 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
陆大道 桐城 经济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吴 奇 芜湖 高分子化学 香港中文大学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陈国良 颍上 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
方精云 怀宁 生态学 北京大学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
陈 鲸 怀宁 空间目标和遥感卫星信息获取与处理 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 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徐南平 桐城 化学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沈荣骏 合肥 载人航天工程 国防科工委 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卢秉恒 亳州 机械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