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非虚构写作
扩展阅读
002757股票行情五档口 2025-07-09 19:48:35
所有速递股票代码 2025-07-09 19:42:10
300278华昌达股票股票行情 2025-07-09 19:19:09

非虚构写作

发布时间: 2021-06-06 00:54:15

❶ 如何规范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顾名思义,是和强调“主观艺术创作”的“虚构”相对的概念。“非虚构”突出以现实元素为背景,淡化了文学和纪实题材的严格界限,同时也广泛吸收了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其他领域的方法论及问题意识。近几年的非虚构写作领域佳作辈出,其中既有梁鸿《中国在梁庄》、萧相风《词典:南方工业生活》、慕容雪村《中国,少了一味药》这样关涉宏大题材的作品;也有像土摩托《关于音乐的记忆碎片》这样自身文化情感的表达;更出现了美国人何伟的非虚构作品“中国三部曲”(《寻路中国》、《江城》、《甲骨文》)这样的优秀作品。 豆瓣阅读已上架的作品中,非虚构类也占有重要位置,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多元,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这其中包括强调写作积极介入生活、强调作品社会性的纪实类作品(李申《在富士康》、宋燕《编辑部的鸡毛》);密切联系都市社会现象的随笔专栏类作品(连岳《i问连岳》、李静睿《枕边书》);突出个体生活经验、反映独特趣味的现实题材作品(米周《南下打工记》);轻松易读的生活类作品(丁小云《七天治愈拖延症》和《论文艺女青女如何培养女王气场》、吉井忍《四季便当》系列)等。 非虚构组的口号为“我的非虚构写作”。与小说创作相比,非虚构作品更看重的是生活经验和观察力。只要有经历,有想法,愿意总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非虚构作者。 口号中的“我”就是在强调这种真实的个体经验;同时,对很多作者来说,非虚构写作相对陌生,我们希望你以豆瓣阅读为起点,开始自己的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组为主题创作,参赛者需从四个主题中任选其一来写作。主题仅供选择之用

❷ 教自己写作:什么是非虚构写作

做任何事情都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做什么,二是怎么做。说到写作,写什么,怎么写,可以分为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
一、非虚构写作的内涵与特征
非虚构写作,指不凭想象创造出来的写作,是真实、实在的写作。怎样想的、说的、做的,就如是而不走样地写出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什么样的,就老老实实地写成什么样。
非虚构写作的特征就是不许虚构、不要虚构、不玩虚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的《我的母亲》、巴金的《随想录》等即这样的作品。他们写作的时候和写出来的东西,不虚想、不虚浮、不虚假、不虚夸、不虚拟、不虚荣、不虚胖、不虚夸、不虚套、不虚妄、不虚伪、不虚文、不凭空捏造、不虚头巴脑、不涂脂抹粉、不虚应故事、不虚张声势、虚与委蛇,而是实事求是、实想实述、切实塌实、照实反映,从实际出发,有事实根据。
二、虚构写作之多、热、捧,
非虚构写作之少、冷、压
为什么虚构写作多、热、捧,而非虚构写作少、冷、压?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虚构是文学作品重要的创作方法。人们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于是,作家们大张旗鼓地虚构,读者乐此不疲地阅读。虚构写作大行其道便在情理之中。
2.虚构能够创造更生动、更丰富、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的效果。取得这样的效果,便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与观众。所以,写作的人为了这几个“更”,便更喜欢虚构,更不遗余力地虚构,更把虚构搞得登峰造极,以求作品更快地发表,博得更多人的欣赏、观看。
4.靠虚构写作求财、求官、求名、求色者大有人在。靠非虚构写作获得这些利益的人少。人生一世,不能凭空活着,需要靠一定的物质等利益。为获得利益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方法。务农、经商、为官、做工、教学、行医、卖艺等,都可以。靠虚构写作求得利益也是一条路。古往今来专门或业余走此路者数不胜数。而想靠虚构写作较快获利,最好写歌功颂德、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很多。营造了形势大好,描述了我创历史,完成了树碑立传。可惜,随着时间推移、时过境迁,大多是空费了智力才情,浪费了社会资源,变成了废物垃圾。比如,疯狂歌颂“大跃进”、“文革”的诗、文、歌、戏等。当时红极一时,后来成了反面典型和笑柄。而其时从事那般虚构写作的人,当时升了官、得了利、有了名、挑了伴儿。后来,有的人遭人唾弃,有的人自己脸红得不好意思。

5. 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都是不大容易、费心劳力、日积月累的事情。但非虚构写作比虚构写作需要更大的勇气、胆量、意志、真诚、良心。写作100万字的虚构作品可能不会出事,弄得好、弄得巧还能得名得利。写1万字非虚构文字可能惹来麻烦,受到威胁,丢了工作,入狱坐牢,甚至家破人亡。彭德怀元帅因为一封实事求是的信,就被害了。几人愿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6.人类有虚构的传统和习惯。古今中外大致相同。为了这样那样的目的,把一说成十,把黑说成白,指着鹿说是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次次重演或变一下模样又登台了。虚构写作便也乘势而来,子孙不绝,代代相传。
非虚构的往往不如虚构的好看、好玩,而人们又比较喜欢好看的、好玩的,于是自然有了一批又一批的虚构、一次又一次的虚构、一代又一代的虚构。终于闹得《三国志》比不了《三国演义》,北宋农民起义史比不了《水浒传》,《大唐西域记》比不了《西游记》,《红楼梦》不知发生在哪个具体的朝代也没有关系啊。
本来历史写作应该比文学写作真实,应该是照实记录。遗憾的是,历史写作也会篡改历史。完全改写、部分改写、自编自写、添油加醋、避重就轻、夸大缩小、移花接木、胡编乱造等,应有尽有,无奇不有。或很严重,或稍微轻些。全在授意者、受益者、出版者、编著者允许流传者掌握。真正能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客观冷静、有一说一的,多乎哉?不多矣。
7.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虚构写作寄托美好愿望。《聊斋志异》里《席方平》的故事,《促织》的故事,比较典型。现实中蒙冤受屈、遭遇不平的弱者,在阴间神灵的帮助下有了好报。大量的包公戏,关汉卿的《窦娥冤》,都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虚构中惩罚了贪官污吏,让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人不得好死。现实是残酷的,读者与观众在欣赏虚构作品中看到恶人终于被惩办,正义得以伸张,受欺压的百姓能舒服一些喘口气了。这也不失为一种安慰。
8.不愿揭伤疤,客观上也造成了非虚构写作的萎缩。对于创伤和伤后结的疤,虚构写作可以掠过不写、轻描淡写、变形去写,于是,伤疤消失了,或者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或者看上去让别人疼而自己不怎么疼,或者干脆让大家都不觉得怎么疼。但是,非虚构写作得直面现实与内心,不能绕过去,得揭开伤疤刨根问底。这样会让受伤者二次受伤害。有时候,二次受伤害比第一次还要痛。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生理上的痛可以用药减轻或消除,心理上的怎么用呀?也许时间是唯一的良药。如此这般,因为怕痛,你不说我不说,你不写我不写,非虚构写作自然会萎缩。几代人以后,真相就很难搞清了

❸ 散文是不是非虚构写作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❹ 中国国内最好的非虚构写作者(含特稿记者)有哪些

3.新闻特稿出现的时间比非虚构写作要早很久,可以看看中青的冰点和南方周末特稿版,南周2006年开始搞的特稿板块; 4.新闻特稿如果算一种非虚构写作的话,南方周末当年特稿板块的那群人当然不错,但别忘了还有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那群人,比如包丽敏等人,很多作品并不逊色普利策新闻奖的特稿; 5.新闻和文学有各自的界限,但并非能分得很清,比如80年代的报告文学,是不是一种非虚构写作呢?

❺ 四年级非虚构写作要几字

非虚构叙事是孤独的新闻,要讲述真实的故事——做好这件事太难了,而且,每一次都是那么难

作者 马克·克雷默(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总监和驻留作家)

写得好很难,乃至备受煎熬。写得好要求勇气、耐心、谦卑、博学、见识、执着、智慧和感受力——你孤单的书桌上都得具备。《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一部手把手的指南,从构思到出版的每一个阶段,你都能从中获益。这本文集收录了51位名家的建议,他们都是非虚构叙事在美国最有经验的从业者。

非虚构叙事有许多称谓:叙事新闻(narrativejournalism),新新闻(newjournalism),文学新闻(literaryjournalism),创意非虚构写作(creativenonfiction),专题写作(featurewriting),非虚构小说thenonfictionnovel),纪录叙事(documentarynarrative)。它现身于各种媒介:日报,生活月刊,周报别刊,和年度“最佳非虚构图书”名单。它迷住了公共电台听众、影像纪录片粉丝和电视观众。大学校园里,许多系科讲授某种形式的非虚构叙事,如人类学系、传播学系、创意写作系、历史系、新闻系、文学系和社会学系。各系科的老师们常常不清楚其他系科通常的方法和兴趣。本书的作者们代表了各种各样的叙事传统,如调查报道、杂志的编辑、电影制作和诗歌。因此,本书比多数教科书都别出心裁,也比许多写作技巧指南更具实践性。

我们称为“非虚构叙事”(或“叙事”)的体裁,对读者和作者都是挑战。它混合了人的事情、学术理论和观察到的事实,指向对日常事件的某种专门理解,整理归类来自一个复杂世界的信息。它始于作者走进真实世界去了解某种新的东西。《纽约客》(NewYorker)作者凯瑟琳·博写道:

这就是所谓的难度新闻。它也是孤独的新闻。不久之前,我坐灰狗长途车横越南部去为报道做采访。那一次,孟菲斯车站就是我的“凯悦大酒店”(HyattRegency)。结果,我的背部酸疼,我的屁股刺痛,整整四天,我住在孟菲斯车站,没能睡上一个好觉。可是,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情绪上说,我都一点没觉得无聊——实际上,我的状态反而处在一种跟无聊截然相反的极端上。确实,这是一份孤单而且压力又大的工作。可是,当你读到……或者其他任何一位在这份工作上做了那么长时间却又做得那么好的作者的作品,你就一定也会想到,这实际上也是一份能让你的心智得到伸展、生命得到增强,具有超级乐趣的工作。

凯瑟琳·博的这段呼吁行动的话来自她在尼曼叙事新闻会议()上的发言,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也是如此。每年秋天,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theNiemanFoundation)举办三天会议,主题是非虚构叙事艺术和技巧,包括演讲、工作坊和讨论会,主角是上千名年富力强的作者和编辑,美国的每一个州、几乎世界每一个大洲的国家都有参会者。(会议录音及更多信息详见网站:www.nieman.harvard.e/narrative)

本书包含了会议发言人的建议和经验之谈,经过提炼和修订,面向更为宽广的讲故事人群体:非虚构叙事的从业者、学生和教师。编辑这91篇文章时,我们做了压缩、选取和重编排,并与作者一起,细细打磨它们的语句。结果我们把翻阅的60万字精简了五分之四——一大锅经验和解释的高汤。这锅汤的厨子众多,不只是列出名字的51位作者,还包括他们的老师、同事和学生,以及尼曼会议的听众,因为书中的部分材料来自于工作坊的问答段落——善思的小组讨论聚焦并推进发言人的想法。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为非虚构故事的从事者提供了一本资料集,命名和描述了非虚构故事创作的困难和值得为之努力工作的许多方面。我们先是综述这个领域,然后探讨主题的选择和数据的收集(采访和调研)。我们探讨亲缘体裁(回忆录、游记、散文和实况报道)、叙事结构、文学品质、伦理、编辑过程、新闻工作室里的故事讲述和职业规划。

也许有些读者会从头到尾读这本书,更多的读者会将其当作参考书——一本随时待命的指南。我们对此书的设计,确保这两种读法都有收获。

非虚构写作,就要讲述真实的故事——要做好这件事太难了,而且,每一次都是那么难。我们的渴望是,当你尽力把故事讲得更好时,这本书能是你最好的伙伴。我们祝你能具备进取心和灵感,把这件重要的事做到你的极致。■

马萨诸塞州,剑桥

注:本文为《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序言。该书由财新图书策划,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已面世发售。

本文首发于“财新文化”(caixinwenhua)

❻ 非虚构文学的特点

一、新闻传播学考研非虚构写作的内涵
非虚构写作(nonfiction writing)顾名思义,就是基于“事实”前提展开的写作活动。非虚构写作有许多别名,如新新闻主义、叙事新闻、文学新闻、长新闻、非虚构创意写作、特稿写作等。非虚构写作目前还不是一个严谨、科学、边界清晰的概念。《韦氏大词典》第2版中对非虚构写作的定义是:一种内容基于现实和事实的文学分支,以叙事散文的方式处理或提供观念,包括传记与历史文章,与虚构文学相对,与诗歌和喜剧相异。美国非虚构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认为“非虚构即是真实,不可编造”。中国李海鹏认为“非虚构写作”须符合“真实”和“文学”两条标准,即出现在文章中的所有内容都须是真实的,包括“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与“真实的现象”等。英国文学评论家芭芭拉·劳恩斯伯里(Barbara Lounsberry)在《事实的艺术》中阐明了非虚构写作的四个特征:记录性;详尽的研究;场景;细致的写作。虽然表述不一,但是大多数写作者对非虚构写作是有共识的,即非虚构写作要基于“真实的事件”。非虚构创作手段不是在闭空间苦思冥想完成,而是要进行深入的采访与繁复的资料研读。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非虚构写作概念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借用虚拟对话的形式,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正如袁凌所说,非虚构写作是兼具“文学意义”和“事实意义”的写作。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围绕“采访”建构“真实性”。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

❼ 中国国内最好的非虚构写作者有哪些

1.新闻特稿出现的时间比非虚构写作要早很久,可以看看中青的冰点和南方周末特稿版,南周2006年开始搞的特稿板块;
2.新闻特稿如果算一种非虚构写作的话,南方周末当年特稿板块的那群人当然不错,但别忘了还有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那群人,比如包丽敏等人,很多作品并不逊色普利策新闻奖的特稿;
3.新闻和文学有各自的界限,但并非能分得很清,比如80年代的报告文学,是不是一种非虚构写作呢?

❽ 非虚构写作跟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有什么区别

非虚构写作强调的是故事性,画面性,除了写实之外,适度允许作者有少许主观性。纪实文学具有记录性,报告文学则强调客观性,针对性。

非虚构写作和纪实文学,还有报告文学都强调写实。相比之下,非虚构写作注重文笔优美,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则语言风格朴实。

纪实文学是报告文学的一种,不过,纪实文学比报告文学简单,创作时间也比较短,体裁方面比较似日记。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创作时间比较长,而且有轻微的言论点缀。

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丹西蒙斯的《极地恶灵》,除了写实之外,更加像剧本。

❾ 非虚构写作的来源

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文学创作(写作)。这一概念首先被西方文学界所引用。亦被称之为“第四类写作”,这种文学形式因其特殊的叙事特征被誉为新的文学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