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胶卷
扩展阅读
股票代码600117行情 2025-05-12 15:30:12
保安法 2025-05-12 15:02:04

胶卷

发布时间: 2021-06-06 02:12:24

1. 如何装胶卷(傻瓜照相机)

1. 首先我们找到傻瓜相机的片舱开关并且把它给打开。

2. 胶卷是什么

按尺寸分类
常见的有120胶卷和135胶卷。
经常用的是135胶卷,135胶卷适应于各种型号的135照相机。这种胶卷宽35毫米,长160~170厘米,胶卷两边有按规则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摄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张,也有可拍摄20、24、72张的135胶卷。
120胶卷根据不同的120照相机可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其中有拍摄16张底片的(画幅为4.5×6厘米);拍摄12张底片的(6×6厘米);还有拍摄10张底片的(6×7厘米)与8张底片的(6×9厘米)。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120胶卷拍摄几张底片,取决于相机的型号而各不相同。
按感光速度分类
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这里数值变一倍则曝光时所需的曝光量也变一倍,数值越大则速度越快。当然,以前也用过很多其他速度表示方法,常见的有美国ASA制和德国的DIN制("定"制)。我国采用GB(即国家标准)制,与DIN制相当。根据GB制,可分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胶卷就比GB21°胶卷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种感光度标准,可以互相换算。ASA100相当于GB21°或21DIN。
普通胶卷
底片以感光速度(ISO)来分别,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来说感光度越低,画质越细腻。以片幅大小来分别有常用的120型(大底片)、135型(最常用,底片宽35mm)、110型(小型匣式)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5"或8"*10"大幅底片。以感光类型来分的则有黑白底片、彩色底片、红外线底片等。而彩色底片因应不同的光源而调整相片的色调,又分为日光片与灯光片,若用灯光片拍摄日光下的景物,则相片色调会偏蓝。
常用的底片规格是135,在数位摄影不断的普及下,还沿用底片摄影的已经不多,而底片仍有其无可取代的优点,例如135底片面积就比多数数码相机感光板(数码介质)大,如果要制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底片较佳,另外底片影像层次感较强、色彩自然(类比产生的色彩)、图质细腻(像素高)、宽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细节)等,其成象质素较数码相机为佳。尤其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会需要长时间曝光拍摄,或在冲洗底片时作增感显影(提高显影液浓度或拉长显影时间),例如KodakTri-X400增感显影至iso1600,甚至KodakT-maxp3200增感显影至iso6400也有不错的画质,然而长时间曝光在数位摄影上会产生大量噪声,因此有部分摄影师仍坚持使用底片拍摄。
虽然用胶卷拍摄能制作素质高的相片,然而这需要熟习暗房技巧,一般来说快冲印店难以充分发挥底片的优点,所以用底片摄影者最好亲自冲印相片,例如可以在印放相片的时候实行分区曝光,自行调整相片反差及裁剪,另外也因为黑白冲印所用的药水毒性远较彩色冲印低,并且冲印过程较简单,所以很多人在黑白暗房作手工冲印,彩色底片多数用自动冲印机器来避免接触彩色冲印的药水,不过手工冲印的素质比自动冲印机器佳。

3. 常用的胶卷型号

胶卷的种类:照相用的胶卷有黑白胶卷和彩色胶卷,按不同尺寸分为120胶卷、135胶卷两种。

120胶卷根据不同的120照相机可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其中有拍摄16张底片的(画幅为4.5×6厘米);拍摄12张底片的(6×6厘米);还有拍摄10张底片的(6×7厘米)与8张底片的(6×9厘米)。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120胶卷拍摄几张底片,取决于相机的型号而各不相同。

135胶卷适应于各种型号的135照相机。一卷135胶卷能拍摄36张画面为24×36毫米的底片。135胶卷的长度一般为160-170厘米,宽度为3.5厘米。这种胶卷两边有按规则排列的片孔。

黑白胶卷:按感色性能还分类成全色片、分色片、色盲片、红外线片、X光片等。我们常用的是全色胶片,它对自然界各种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色都能以不同深浅的黑色调子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它对所有可见光都感光。分色片除了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外,还能感受黄、绿色,对于红色它不能感受。这种胶片常用于印刷制版,有时也用于风光摄影。色盲片,它对可见光中的蓝紫光比较敏感,对绿光和红光很不敏感。这种胶片适宜于黑的图案、图表和文字翻拍。红外线片,专门感受比红光波长的光线,一般为航空、军事摄影所用。

胶片的感光度:感光度是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也是胶片所具有感光能力和标志。胶片在光线很弱的情况下就能感光,称高速感光度(快速)胶片;相反感光度低的胶片,则须在光线较强的场合下拍摄,如果在同一光线的条件下,使用不同感光度的胶卷拍摄,其照相机的光圈或快门速度就应该有所变化,也就是说,高光感光度的胶卷,光圈要小些快门速度要快些;低感光度的胶卷则相反,光圈要大些或快门速度要慢些。

根据感光度的高低可分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

感光度有多种名称,常见的有美国ASA制和德国的DIN制("定"制)。我国采用GB(即国家标准)制,与DIN制相当。

我国的GB国家标准制,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胶卷就比GB21°胶卷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种感光度标准,可以互相换算。ASA100相当于GB21°或21DIN。

黑白胶片的选择:如何选用低速、中速或高速胶卷,要根据拍摄对象、拍摄条件、以及最后照片放大倍率等不同要求去决定。

一般情况下,在室外拍摄,光线条件较好,景色亮度大,反差也大时选用21DIN中速胶卷为宜。如果景物反差平淡,可选用反差略大的低速胶卷。

在室内拍摄,若被摄物体有动感,无论是用自然光或灯光,则应选择感光度高的胶卷,可避免因曝光不足而影响影像的层次,或因曝光时间太长而使有动感的物体形成影像模糊不清。利用闪光灯拍摄时,一般选用21DIN或感光更高的胶卷,这样不仅感光指数可以大些,而且由于感光度高其宽容度也大,不致使底片反差过大。

体育拍摄,一般不宜使用闪光灯,体育拍摄动感强烈,要选用高速感光度(如24DIN、27DIN)的胶卷。

舞台摄影,一般也不宜使用闪光灯,它须选用感光度更高的胶卷。

拍摄人像、静物、风光照片,要求具有丰富的层次,银粒细腻、质感强、悦目和谐的影调,应尽量选用低速和中速胶卷。

彩色胶卷:摄影用的彩色胶卷有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

彩色负片,它经过冲洗后,负片(底片)上的颜色是原物体颜色的补色负像。彩色负片主要用于制作彩色照片;并能直接印、放黑白照片,但照片的层次、反差受到一定影响。彩色负片拍摄的感光宽容度比黑白胶片要小得多。在拍摄时受色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造成底片偏色,但可以在照片制作中用不同滤色片子以校正。彩色负片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彩色胶卷。

彩色反转片,它经过反转冲洗工艺后,就能获得和被摄物一样的彩色正像。彩色反转片的彩色图像、色彩还原和影像的清晰度都优于彩色照片,用彩色反转片制版印刷要比彩色照片好。彩色反转片,其色彩真实、鲜艳、饱满。拍摄时要求严格,感光宽容度甚小,要求曝光准确,如果曝光相差1/2倍,各种色彩与密度、层次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4. 胶卷相机上什么胶卷都可以用吗

不是,要符合尺寸才可以使用。经常用的是135胶卷,135胶卷适应于各种型号的135照相机。这种胶卷宽35毫米,长160~170厘米,胶卷两边有按规则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摄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张,也有可拍摄20、24、72张的135胶卷。

120胶卷根据不同的120照相机可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120胶卷拍摄几张底片,取决于相机的型号而各不相同。



(4)胶卷扩展阅读

成像原理:胶片相机从右至左该镜头组件依次由透镜、快门、透镜组1、透镜组2以及底片组成。拍摄的影像就是沿着这条光路投射在底片上成像的。

组件中的焦距调节系统和快门系统是由透镜组1和电子快门构成的,二者是连接在一起。 在电机的带动下,透镜组1和快门可以前后移动,进行焦距调节,从而获得最清晰的图像,由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胶卷组成部分:

1、保护膜

保护膜的用处是保护胶卷。因为胶卷的感光乳剂很软,容易划伤,所以要在它上面涂一层保护膜以使它不致受伤。保护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2、感光乳剂

感光乳剂主要成份为卤化银和照相明胶。卤化银便是胶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胶是卤化银的载体,卤化银受光的照射后形成潜影,(这时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潜影)既卤化银中出现了银原子的颗粒。

5. 胶卷怎么洗成相片

1、如果是黑白胶片是可以考虑自己冲洗,冲黑白胶卷135或120简单的需要一个显影、停显、定影盆个一个及流水冲洗的大水盆一个。135胶卷用D-76,120用D-72显影液。

2、印照片需要印象机及放照片用的放大机,显影、停显、定影盆、安全灯、裁纸刀、各号放大纸(印象可以用放大纸替代),放大照片用D-72显影液,停显、定影液可以和冲胶卷合用。

3、彩色的要求高,家庭很难搞,除非非常发烧,或米多的慌。彩色胶卷依据胶卷上的冲洗工艺购冲洗套药,也可自己配,除非家里有个化学实验室,否则很难配好的,因为需要称量要准,还要重蒸馏水,彩色冲印时对温度要求很高,好象是不能超过正负0.1度,所以需要一个非常精确的恒温水浴,与黑白的不同他需要一个褐色的安全灯。不能用黑白的放大机放彩色照片,除非进行改造。

6. 胶卷胶片的区别

在摄影术语里,胶卷与胶片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

胶卷又叫胶片、底片、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广泛应用的胶卷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7. 胶卷是什么意思

胶卷又名底片,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现今广泛应用的胶卷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按尺寸分类

常见的有120胶卷和135胶卷。
经常用的是135胶卷,135胶卷适应于各种型号的135照相机。这种胶卷宽35毫米,长160~170厘米,胶卷两边有按规则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摄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张,也有可拍摄20、24、72张的135胶卷。
120胶卷根据不同的120照相机可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其中有拍摄16张底片的(画幅为4.5×6厘米);拍摄12张底片的(6×6厘米);还有拍摄10张底片的(6×7厘米)与8张底片的(6×9厘米)。120胶卷的长度一般为81-82.5厘米,宽度为6.1-6.5厘米。120胶卷拍摄几张底片,取决于相机的型号而各不相同。

按感光速度分类

按感光速度有iso100、iso200、iso400等等。这里数值变一倍则曝光时所需的曝光量也变一倍,数值越大则速度越快。当然,以前也用过很多其他速度表示方法,常见的有美国ASA制和德国的DIN制("定"制)。我国采用GB(即国家标准)制,与DIN制相当。根据GB制,可分为快片(GB24°以上),中速片(GB21°),慢片(GB18°)以下。每增加GB3°,其感光度就增加一倍。如GB24°胶卷就比GB21°胶卷的感光度快一倍。各种感光度标准,可以互相换算。ASA100相当于GB21°或21DIN。

8. 胶卷是什么意思

意思:卷在一起的底片。

胶卷又名底片,菲林,是一种成像器材。现今广泛应用的胶卷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种底片为软性,卷成整卷方便使用。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负片。彩色负片则涂抹了三层卤化银以表现三原色。除了负片之外还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

9. 胶卷是什么做成的

胶卷的基本组成部分别是:(1)用作感光的药膜(又称「乳剂」);以及用作承托药膜的(2)片基(Film base)。

(1)药膜(乳剂) 药膜是由在胶卷胶片表层(片基)上的感光化学物质,它们由一些感光的晶体微粒组成,而胶卷的片基,则是透明的胶片,用作承托药膜。

胶卷药膜内的粒子是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粒,因此,由胶卷拍出的影像,可以作高倍数放大,如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看,也不一定看到有明显的粒子,这一点正是传统胶卷远胜于目前大约2~3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药膜的特性是它们在曝光后会实时改变其结构,但其具体的化学变化特性,对摄影师来说,特别是初学者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变化的最后结果才是重要的。 但粗略地了解一下其变化原理还是必须的。当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影像的光束穿过镜头,进入相机内并投射在胶卷平面的药膜上,使药膜上的晶体粒子感光。晶体粒子受光后改变其结构并和其它晶体结合成块状,投射在药膜上的光越多,晶体改变并结成的块状也越多。投射在药膜上的光少,则晶体改变及结成块状的也就少了。因此,不同的光度射在胶卷上就会产生不同数目、大小、形状的改变了结构的晶体,形成一个还未看见的影像。 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影像叫做「潜在影像」(Latent image)。要把这一个潜在影像转变为稳定的、可见的影像,我们必须将胶卷进行「显影」(Develop),这一过程一般会交由冲晒店去做,流行的彩色负片显影会以C-41程序或相若的程序进行,而幻灯片则用E-6程序冲洗,但传统的黑白胶卷则用D76程序或有关胶卷指定的程序。

以黑白胶卷为例,当胶卷以D76显影时,已改变结构的晶体会变为黑色银团,形成「负像」(negative)。没有被光照射的晶体则未改变其结构,其后在定影过程中被定影液(Fixer)冲洗掉,只会留下极淡的甚至透明的部分。 结果是胶卷上受光多的地方影像「厚」,受光少的地方影像则显得「薄」,没有受光的部分则是透明的,形成一个「负像」(Negative)。 显影时间及湿度有一定的规定,如时间长了,胶卷的药膜亦会「厚」了,反之时间短了,则药膜亦会「薄」了。

(2)片基(Film base) 我们上述谈到的药膜必须附在片基之上,使它能够固定在一个「平面」上,现代胶卷的片基是胶片,但药膜实际上可以涂在任何固体物质上,如纸张、玻璃、布料等等。因此,可以把相片做在T恤、水杯及瓷器上。其实,早期的「胶卷」,是把药膜涂在玻璃片上,当然,那时的「胶卷」绝不是叫作胶卷(Film)的。 药膜附在片基的一面,胶卷的一面有药膜,另一面则没有药膜,只有胶片。看左右正确的影像,必须看没有药膜的一面,晒相或Scan胶卷时,有药膜的一边亦须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