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哪里
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东盟十个国家组成的,目前所在地好像是在泰国。中国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广西南宁。
⑵ 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东盟自由贸易区,原因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很容易找的,而且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东盟自由贸易区,之所以这里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比较全,其他地方的东盟自由贸易区网,可能不如这里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东盟自由贸易区,原因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很容易找的,而且东盟自由贸易区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东盟自由贸易区,之所以这里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比较全,其他地方的东盟自由贸易区网,可能不如这里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谢谢了呢啊
⑶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哪个市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南宁启动,但整个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属于自贸区的范围。广西和南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一直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长久落户南宁,建立起的“南宁渠道”在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外交、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中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独特地位将给广西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广西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南宁成为东盟国家在中国设立领事馆的重要城市,同时东盟各国也在南宁建设中国—东盟商务办事处基地。
(3)南宁东盟自由贸易区扩展阅读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翻开了崭新一页。根据自贸区建成的新需求,第七届东博会在已有货物贸易、投资合作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贸易专题,举办自贸区建设成就展等。
通过这些新举措,把自贸区一系列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快速传导给企业,成为自贸区建设实实在在的“助推器”。
⑷ 南宁—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南宁的具体位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组成一个经济合作体,参与国之间逐步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开放市场,实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不是在哪里划个地方给你自由做生意。
⑸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广西南宁市地址在那
晕,怎么老有人问这种问题,你现在在中国没?在的话就身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中。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组成一个经济合作体,参与国之间逐步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开放市场,实现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不是在哪里划个地方给你自由做生意。
一楼说的那个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⑹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东盟已成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1)18.3+10.8=29.1; (2)29.1×60%≈17.5; (3)2007;29.1×(1+59%)≈46.3. ![]() |
⑺ 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什么在广西
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我们和东南亚11国家组成的亚洲最大贸易区。
南宁是每年东盟博览会举办的“永久城市”
为什么是广西呢?
1.广西本身的地理位置,与东南亚紧邻,并与越南接壤。还靠海
2、广西本身就是欠发达地区,党中央也希望通过此次机遇,大力发展广西。
3、以南宁为中心,防城港、钦州、北海为主要城市,并辐射崇左市
防、钦、北都是沿海城市,有很大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设在广西,而不是云南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还有什么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发信息过来,
我是学这方面的,(*^__^*) 嘻嘻……
⑻ 广西应如何把握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的背景2004年5月中越两国总理会晤提出建设"两廊一圈",即南宁-河内-海防、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设想。这一重大战略构想已得到两国政府的认同。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次区域合作态势出发,环北部湾是一个大北部湾概念,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尼也属于这个范围,有可能最终形成一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新的增长极。该区域既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又是泛珠三角区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汇点,还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及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一个前沿地带,区域内拥有诸多大中城市,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基础设施发达,工业配套设施齐备,市场与经济腹地广阔。推进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对于我国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培育中国区域增长格局的新亮点有重要意义。目前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时机已基本成熟。经济圈内的广西、广东、海南和越南北部诸多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和产业为依托的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其次,该区域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三是北部湾纠纷已经解决,为中越两国共同开发北部湾清除了障碍;四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已取得明显成效。多重有利因素叠加,将进一步推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自身条件及意义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指由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及南宁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主组成的经济区,是我国最先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开放开发的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的中心结合部。加快该区域的全面开放开发,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重要平台,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有利于扩大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空间,拓展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往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进一步突显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和作用。1.区位优势。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珠三角,是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2.资源优势。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旅游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能源资源、动植物资源,环境容量大,腹地广阔,开发潜力巨大。3.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4.沿海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港口经济优势进一步突显。广西特别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已经完全具备北部湾开发与合作的条件。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将极大地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崛起,使环北部湾经济圈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第四大经济圈”。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对内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对外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迅猛。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将极大地推进广西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两廊一圈”将成中国与东盟产业对接新开端 在“两廊一圈”的构建中,“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无疑将使广西的海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广西通道”进一步成为中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进行经贸合作的重要国际通道。同时,“两廊一圈”的构建,将成为中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进行产业全方位对接的新开端。借“两廊一圈”,不仅使广西与越南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让中国与东盟也多了一条沟通渠道。广西作为“两廊一圈”的中心,东西连着滇粤、南接越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不仅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提高“两廊一圈”的整体竞争力,而且可以将各方的竞争转为一种积极的合作型竞争,进而共同把市场做得更大。 建立“两廊一圈”是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要背景的,因而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是向前发展,越有利于形成“两廊一圈”建设的有利环境和条件。
⑼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物流枢纽。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物流枢纽地位也十分显著。广西是中国惟一一个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广西有637公里的边境线、1595公里的海岸线,在中越边境一线;
广西拥有12个边境口岸和25个边贸互市点,其中友谊关、凭祥、东兴、龙邦、水口为国家一类口岸。
东南亚至南宁的各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00多公里,沿北部湾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海上良港,既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出海口,也是距离东南亚最近的港口,东盟国家的商品可以从这里走向"泛珠三角"九省区。
2003年,广西与越南贸易进出口总额6·66亿美元,占中国对越南进出口总额的14·4%,占广西外贸总额的21%。广西在对越经贸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程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9)南宁东盟自由贸易区扩展阅读:
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首当其冲的是投资拉动。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为了推动具有18亿人口、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盛会,这就需要高质量的相关配套建筑设施、商贸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环保设施等等;
其次是消费拉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将吸引人数众多的海内外客源到广西寻找商机、洽谈合作、考察学习,强力刺激消费进而拉动广西经济的快速增长。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还将成为广西各商家、各产业开拓视野的窗口,把握商机和感受竞争的教育过程,熟悉和运用国际惯例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的实践平台。
3、加速生产要素的整合,提升南宁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
广西所具有的发展大通道经济的优势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定址南宁所带来的利好因素,将大大提升广西整合全区生产要素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