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的稀土价格涨不上去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却没有定价权。
2. 中国对稀土有没有定价权
稀土中国当然是有定价权利的,但是问题出在各地的保护主义,很多地方都有盗挖稀土,然后低价卖的,这样防不胜防。稀土的开采成本其实非常低的。盗挖稀土是暴利行业。
3. 中国稀土资源为什么没有定价权
因为中方出口管理措施违规。
3月26日,世贸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出口管理措施违规。这场败诉,失败根源在多年前就确定了,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民族主义和国际政治因素。
国内相关单位对WTO规则的无知,无法让国际规则为自己所用。然而更深层次的,还是中国一些人只着眼经济利益,贸然借用民族主义情绪发动舆论,并没有把稀土问题真正当作环保问题来看,也没有真正把稀土真心视为紧缺战略资源。
事实上,由于中国在国内稀土开采和消费方面,并未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最终成为中国在稀土诉讼中的软肋。
(3)稀土定价权扩展阅读:
商务部称中国稀土储备仅能维持20年,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储量占世界的23%。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供应世界大多数稀土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日韩行动——大把投钱绕过中国找稀土 日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四处寻找能够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源。
东京计划投资12亿美元用来改善稀土供应状况。日本已经与蒙古闪电达成协议,从本月起开发该国的稀土资源。另一稀土消耗大国韩国也有类似的计划。韩国宣布将投资1500万美元,在2016年前储备1200吨稀土。
日本媒体欢呼又有了重大发现——太平洋海底的稀土多了去了。据外媒报道,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3日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加藤泰浩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成果称,包括夏威夷岛在内的太平洋中部约880万平方公里海域及东南部塔西提岛附近约24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淤泥中,含有高浓度的稀土,整个可开采量约是陆地上的1000倍。
4. 中国稀土廉价扭转了吗
核心:中国的稀土可以说是上天赐予这么这片土地的宝物,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俗话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行限制,意在改变上述不正常状况。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事实上,我国国土资源部从2007年起就已开始调控稀土产量。本月早些时候,工业和信息化部也透露,将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推进《稀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出台,配合商务部完善出口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稀土产品出口税号,严格稀土出口企业资质认定,完善稀土出口配额分配办法,防止资源流失。
根据新的规划,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并严禁出口镝、铽、铥、镥、钇等稀土金属。同时,国家还计划对稀土产业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在规范行业运作的同时,逐步建成20家左右的骨干企业集团。
总结;笔者认为但稀土短缺,国民经济只能饿死。我们不能为自己的后悔买单,而是要为自己的未来销售,不能做后悔人。所以我们应该站到经济高度,呼吁大家去保护我们的稀土,少一些盗采,多一些有序开采,少一些走私,多一些正规出口,少一些开采,多一些保护…
5. 什么样的土才叫稀土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吗进口稀土的目的是什么
稀土,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 种稀土矿。
因为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较少,当时只能用化学法制得少量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历史上习惯地把这种氧化物称为“土”,因而得名稀土。
稀土是非可再生资源。
进口稀土可以节约国内稀土总量,减少污染。
(5)稀土定价权扩展阅读:
1、中国2/3稀土已外流
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
意大利稀土问题研究专家德古拉伯爵在其文章中称:中国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说的是85%以上,但是当前中国的实际稀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
德古拉伯爵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官方数据的佐证:2012年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该文件指出,我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均为从中国进口稀土。
日本已经囤积中国稀土足够其国内使用100-300年,从而掌握稀土的国际定价权。对比这些年国际铁矿石、石油价格不停的翻倍增长,中国稀土的浪费让人困惑。
稀土开采属于重污染行业,白云鄂博矿区的村民癌症比例很高,羊群的羊毛很难看,有些羊长着内外双重牙齿。
对稀土企业应当收取高额的资源税、环保税,不能让资源出口,而把污染留给国内。
而当前我们保护稀土的措施手段粗糙、政策愚蠢,没有遵守国际博弈的游戏规则,导致授人以柄,被欧美进行WTO诉讼,国际处境非常被动。
我们要利用规则进行博弈,控制国内市场炒高资源价格并且建立国家的战略储备,国内使用稀土的企业,可以进行高科技的补贴。这才是符合国际游戏规则的措施,才是利用规则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关键。
2、出口禁止
既然过去几十年中,政府领导不可谓不关注,主管部门不可谓不尽心,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议,但中国的稀土开发依然还停留在低水平,那么从长远计,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实行的方式。
莫过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以及研发所需的产出规模,或者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
第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从根子上杜绝地方对稀土的无序开发以及偷盗行为,因为这些年,稀土的大量流失,正是因为一些政府和个人被国际市场的蝇头小利所惑。
第二,解决产业整合,淘汰生产。
6. 什么是稀土定价权为什么中国没有国际稀土定价权交易的时候难道卖方说多少钱,国内企业就按照这个价
因为稀土是比较珍贵的东西 这个矿物质中国最多 但是加入wto之后 挺多东西都是互惠的 不能因为只有你一家有就提高价格 可在指定范围内涨价 但是长太多了 别人就要制裁你了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7. 国际稀土定价权为什么被日本掌控
90年代初,中国的稀土开发量很小,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出售廉价稀土,国内几个供货商的压价导致国际上其它稀土产出国的稀土矿相继关闭。
价格并不是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是在我们的手里,是我们自己卖低价。
资本都是逐利得的,谁便宜就买谁,商家A报价100,商家B就报90,结果他们都是中国供货商,价格越来越低,这怪日本人,美国人么?
8. 为什么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不在我们手里
因为当年中国稀土行业没有垄断企业,而外国买稀土的都是大型垄断企业,造成厂小客大。
商业中有一句话:客大欺店,店大欺客。
定价权:指公司对其产品价格制定拥有主动权,若改变产品定价不会对需求有负面影响。拥有定价权的公司在成本上升情况下可以顺利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且不影响销量。中国当前存在的关于定价权的问题
1、“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2010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国际商务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卖什么,什么就降价”,成为我们部分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无奈的调侃。
2、中国钢铁工业产能世界第一,铁矿石进口世界第一,其中2009年进口6.3亿吨,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9%。今年,国际铁矿石巨头再次更改定价规则,从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中国钢铁企业要比去年多付700多亿美元。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9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4255万吨,比2008年同比增长13.7%。每年消费大豆5000万吨左右,80%大豆需要依赖进口。目前,大豆的价格几乎全部是国际四大粮商说了算,因为成本太高,中国本土大豆种植面积已不断萎缩。
4、石油产业方面,2009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40837.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石油净进口量21888.5万吨,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2.5%,在国际油价面前,中国完全跟着国际市场走,“国际油价一发烧,国内油价就要感冒”。
5、2010年5月17日,姚坚再次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低调回应这个话题,称“要平衡短期和长期的利益,妥善处理在经济增长、对外开放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包括在大宗产品定价中遇到的矛盾”。
6、“定价权之痛”已经影响到中国的贸易发展格局,未来中国对大宗商品应该启动全面的产业链条整合,调动起金融、物流、生产的多个环节,去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参与这些商品的定价、销售。
9. 我想知道!中国对稀土的政策是什么
曾经是不管不顾,想增加出口。
在几年前开始有学者关注这个问题,但直到今年很多网友希望国家限制出口,这才开始采用限制措施。但承诺关键稀土仍然会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
但是西方国家仍然不满足,要求中国仍然像以前那么出口。因为美国和日本都是大量购买中国稀土,自己的稀土却不开采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在几十年后等到中国的稀土全部卖光了,他们就能高价卖个中国和其他国家了。
10. 为什么我国的稀土定价权在别人手里
因为我们的冶炼技术不过关,所以买家大多是欧美发达国家,他们不仅有技术还控制了相关的买卖市场(比如期货市场),而我国生产出来必须要卖出才能体现出价值,卖贵了人家不要了。
另外象日本这种资源不多的国家,买来也是存起来,为将来做准备——钱好印,要想变成实物还是需要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