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韬光养晦和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啊
一、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释义: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
二、上善若水 :[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
释义: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处: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翻译: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1)韬光扩展阅读:
近义词:韬光晦迹、深藏若虚、玉韫珠藏、韬匮藏珠
反义词:锋芒毕露、霸气外露
由于种种原因,韬光养晦在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一方面,韬光养晦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即它是不作为的。
上善若水:上善:至高。水:没有生命体,清澈透明,与万物无争;却能自然地由高处流往低处,也可以安静自然地汇集于一处。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
❷ 韬光氍毹什么意思
韬光氍毹:在舞台上隐藏自己的才华,指在舞台上低调、才不外露,韬光养晦的人。
出自郭德纲的“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
1、韬光,读音tāo guāng,指敛藏光彩,也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出自:南朝梁萧统《序》:“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译文:圣人纷纷隐藏起自己的光芒,贤达的人远离红尘的是是非非。
2、氍毹,读音qú shū,指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多用氍毹又用来代指舞台。
出自:唐代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译文:暖屋里挂着绣帘烧起红地炉,织成的壁衣还有花地毯。
(2)韬光扩展阅读
近义词
1、韬光养晦
读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释义: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自:晋代刘昫《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译文:经历太和、会昌两任朝廷,更为收敛锋芒、隐形匿迹,各种场合下都不曾透露。
2、韬光晦迹
读音:tāo guāng huì jì。
释义:比喻不显露才能。
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十:“单说这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
❸ 韬光什么正当年
韬光氍毹正当年
氍毹 [qú shū]
这个词出自郭德纲的“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
❹ 韬光()()
韬光养晦、、、
❺ 韬光为略是什么意思
韬光晦略,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❻ 韬光是什么意思
韬光
(汉语词汇)
韬光,汉语词语,读音tāo guāng。有以下三个释义:1、敛藏光彩,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3、唐代的一位高僧的法号。成语有韬光养晦、韬光隐晦、韬光晦迹等。
❼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寓意着什么
“韬光养晦”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寓意着要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
【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养晦韬光、杜门不出
【反义词】锋芒毕露
出自:清代-俞万春《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近义词:
闭门不出
【拼音】[ bì mén bù chū ]
【解释】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却扫、韬光养晦、闭关自守、韬光隐晦、闭门自守、杜门不出
【反义词】走街串巷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译文:荆竟然回家,称病闭门不出。
❽ 韬光是什么意思,词语韬光的解释,汉语词典
韬光[ tāo guāng ]
释义
1.敛藏光采。汉 孔融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圣人韬光,贤人遯世。”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学 子陵 遁迹在 严滩 ,似 吕望 韬光在 渭川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韬光里巷,处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诗,住 杭州 灵隐寺 ,与郡守 白居易 为诗友。 穆宗 长庆 年间,于 灵隐山 西北 巢枸坞 筑寺,后人名之 韬光寺 ,亦省称 韬光 。 清 周准 《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诗:“行当访 韬光 ,直上松云顶。” 张昭汉 《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适,朝游 灵隐 暮 韬光 。”
❾ 韬光的介绍
《韬光》是清代时期的一首七言诗,作者是郑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