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有人称阿赫瓦里为“失败的英雄”、“最美的垫底者”
因为他向观众和全世界的人民诠释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什么叫做永不放弃!这条路 即使跪着也要走完
㈡ 阿赫瓦里的历史故事
话说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是第一次在高原举办的夏季奥林匹克盛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让那届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好戏连台,出现了许多空前的好成绩。相形之下,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太一般了,冠军、埃塞俄比亚人马默.沃尔德的成绩2小时20分26秒4,比他的同胞、两届奥运金牌得主“赤脚大仙”阿贝贝.比基拉在4年前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2小时12分 11秒2差了一大截,亚军日本的君原健二和季军新西兰的迈克尔.瑞安2小时23分多的成绩更是平平无奇,记者们除了例行公事般看一眼颁奖式,最多关注一下因伤只跑了17公里便颓然倒地的“赤脚大仙”比基拉,对其他选手并未太在意,观众们也没对马拉松投注过多热情,等颁奖式结束,场地内其它项目都已比完,他们便三三两两地退场回家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组委会开始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开始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
原来这个还在跑的选手就是阿赫瓦里。他在跑出不到19公里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渐渐的,所有选手都将他远远甩在身后;渐渐的,围拢在街道两侧打气助威的人群已散尽,天色也越来越黯淡,所有人都觉得马拉松比赛已经结束,只有阿赫瓦里本人坚定地跑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比赛远未结束。
又过了半小时,天色已全黑,阿赫瓦里仍在继续着。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住流淌着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男子,《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这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
阿赫瓦里显然毫无准备,他默默地又“跑”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坚定地答道:“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被深深感动的记者不但向自己的杂志社发了稿,还立刻把稿件发回奥林匹克新闻中心,阿赫瓦里的名言不一会就通过广播回荡在墨西哥城这座世界人口最多城市的上空,许多本已回家的市民纷纷赶到路边,为这位勇敢的选手助威、欢呼,在观众的鼓励下,阿赫瓦里拖着伤腿,顶着满天星星,走入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阿兹特克体育场,几乎是一码一码蹭到了终点线。
他被当作英雄般簇拥着,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4个多小时),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生于英属坦噶尼噶的姆布卢Mbulu,参加墨西哥城奥运时已是30岁老将。虽然他此前并无煊赫成绩,但作为坦桑尼亚历史上首位参加奥运竞技的选手,他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成为 “最美的垫底者”。奥运后不久他便退役,进入坦桑尼亚奥委会工作,如今他将主要精力投注于“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竞技基金会”,他希望能帮助更多小选手,让他们在今后的奥运赛场上不再跑在他人身后。
名人名言:
最强的肌肉是我的心
The strongest muscle is my heart。
My country did not send me to 7,000 miles to Mexico City to start the race。 They sent me 7,000 miles to finish the race。
㈢ 阿赫瓦里的今日阿赫瓦里
年届古稀的“英雄”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四十年后再续奥运缘。
二00八年四月十三日,阿赫瓦里在自己的祖国,在坦桑尼亚的海滨城市达累斯萨拉姆,手持祥云火炬跑了六十三米。
一九六八年十月二十日,阿赫瓦里在墨西哥城参加奥运马拉松比赛,他带伤坚持跑完了四十二公里一百九十五米。“我的国家不是送我来墨西哥开始比赛的,而是完成比赛!”他的话已然成为奥运史上的名言。
四十年来,这位马拉松运动员“永不言弃”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员与普通人。
十三日清晨,达累斯萨拉姆乞力马扎罗凯宾斯基饭店门前,阿赫瓦里在慢跑,为下午的火炬接力做准备。尽管六十三米的距离对于擅长跑步的他来说易如反掌,但阿赫瓦里仍不敢懈怠,提前一个多星期就来到了达累斯萨拉姆。
临近中午,阿赫瓦里完成热身返回饭店。归途中,他将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给了路边的穷人。就连装水瓶用的黑色塑料袋,他也地送给了一个小贩。
“我的祖国,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要尽力去帮助每一个人。”七十岁的阿赫瓦里早已退役,他和他的家人生活在距离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近八百公里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过着简朴的生活。除务农外,他还经常会指导一些少年选手练习中长跑。
慷慨的阿赫瓦里,年轻时就曾有过义举。一九六三年,他前往希腊参加国际马拉松赛,最终获得第二名。亚军的成绩给他带来了一座奖杯、一张证书,还有一千美元的奖金。在当时的坦桑尼亚,一千美元不是个小数字。但是归国之后,他便在政府的号召之下,捐出了一千美元的奖金,用以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
慷慨的阿赫瓦里,却对一九六八年的墨西哥奥运会耿耿于怀。“我一直在达累斯萨拉姆训练,这里的海拔要比墨西哥低许多。当年,八十个参赛选手中,有十三个没有能够完成比赛,我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最后一分钟,完成了比赛,但我一直在忍耐。”
阿赫瓦里告诉中新社记者,如果在平原进行比赛,他完全有实力问鼎奥运冠军。参加墨西哥奥运会之前,阿赫瓦里获得了东非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和南非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在东非这片长跑好手林立的地区,他算是佼佼者。但在墨西哥高原上,刚刚跑过半程,阿赫瓦里就因为缺氧与寒冷摔倒在了路上,右腿严重受伤。
如今,阿赫瓦里手里没有奥运金牌,只有一张国际奥委会颁发的证书,上面写明了他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的经历。
如今,阿赫瓦里的手里又多了一把祥云火炬,北京奥运圣火经过他的传递,添加了新的意义。
这就是“英雄”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时隔四十年的两段奥运缘。
㈣ 现金寻 奥运纪录片 阿赫瓦里 “最美的垫底者”
建议LZ高分,最好能到200这样才能挂的时间长!不然的话就沉下去,没人会注意到或者去贴吧看看也行!
另外我所知道的也是这个片子,68年呀!太久远了!你可以跟央视联系一下!!他们那里应该会有的!!!
著名体育电影制片人、国际奥委会官方电影制作人巴德·格林斯潘《最后的长跑者》这个应该是墨西哥奥运会的纪录片名,LZ自己找吧!希望把分给我!我查了好久才找到这个片名!
㈤ 艾哈瓦里和阿赫瓦里 是同一个人吗
是的,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阿赫瓦里)参加墨西哥城奥运会田径马拉松比赛获得最后一名,但他的人名和精神成为了永恒的金典。我是来冲过终点线的,不是来听发令抢声的
㈥ 非洲运动员阿赫瓦里的详细介绍是什么
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于英属坦桑尼亚的姆布卢Mbulu,他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坦桑尼亚选手,他参加了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男子马拉松赛.阿赫瓦里在19公里处被挤倒又遭踏伤。他拖着被踩穿孔的膝盖和脱臼的肩膀坚持跑完了全程。 等他跑到体育场内,颁奖早已结束,人们却重新回到看台为这位“无冕之王”加油喝彩。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行。10月20日的马拉松比赛因天气影响,参赛选手成绩平平。16时30分,其他参赛选手都完成了比赛。
黑夜中,他仍然在朝着前方挪动。他身边突然多了一位《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 阿赫瓦里显然对这个问题毫无准备。 在默默地“跑”了一会儿后,他回答:“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约11265公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㈦ 约翰阿赫瓦里来自哪个国家
约翰-阿赫瓦里(全名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来自坦桑尼亚。
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1938年出生于英属坦桑尼亚的姆布卢(Mbulu),他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坦桑尼亚选手,他参加了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男子马拉松赛。阿赫瓦里在19公里处被挤倒又遭踏伤,他拖着被踩穿孔的膝盖和脱臼的肩膀坚持跑完了全程。 等他跑到体育场内,颁奖早已结束,人们却重新回到看台为这位“无冕之王”加油喝彩。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行。10月20日的马拉松比赛因天气影响,参赛选手成绩平平。16时30分,其他参赛选手都完成了比赛。 17时30分,颁奖结束。观众开始起身离座。 18时30分,组委会通知沿途服务站开始撤离,沿途观众开始三三两两回家。但没多久,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传来:有个选手还在跑! 没错,那是阿赫瓦里。黑夜中,他仍然在朝着前方挪动。他身边突然多了一位《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 阿赫瓦里显然对这个问题毫无准备。 在默默地“跑”了一会儿后,他回答:“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约11265公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19时,在警车的簇拥下,阿赫瓦里终于走进了专门为他打开灯的体育场。他成了英雄。他所得到的欢呼、掌声,远比冠军要多得多。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至少得4小时30分吧),那届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跑过终点后,他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㈧ 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的事件回顾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在墨西哥城举行。10月20日的马拉松比赛因天气影响,参赛选手成绩平平。16时30分,其他参赛选手都完成了比赛。 17时30分,颁奖结束。观众开始起身离座。 18时30分,组委会通知沿途服务站开始撤离,沿途观众开始三三两两回家。但没多久,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传来:有个选手还在跑! 没错,那是阿赫瓦里。黑夜中,他仍然在朝着前方挪动。他身边突然多了一位《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 阿赫瓦里显然对这个问题毫无准备。 在默默地“跑”了一会儿后,他回答:“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约11265公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19时,在警车的簇拥下,阿赫瓦里终于走进了专门为他打开灯的体育场。他成了英雄。他所得到的欢呼、掌声,远比冠军要多得多。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至少得4小时30分吧),那届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跑过终点后,他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㈨ 求,关于阿赫瓦里英雄精神的文言文一篇
我要完成比赛
一滴,一滴;一码,一码;鲜血从膝盖绷带处流出的速度,和他移动的速率成正比。
时间已过去4小时30分,身披36号号码的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依然没放弃。前方是黑暗和寂寞,后方是洒过的斑斑血迹。
他是从14时30分开始马拉松的。但跑至19公里处,墨西哥的高原和寒冷让他有些眩晕,这时,一个运动员碰了他一下,他天旋地转,膝盖受伤、肩部脱臼。
他来自长跑高手层出不穷的非洲,但此前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我生活在海边,可墨西哥(1968年奥运会比赛地)是高原,我到了这里非常不适应。比赛时,我发现肌肉非常紧,腿和脚都发硬,就摔倒了。”
医护人员给阿赫瓦里做了简单的包扎,并示意他结束比赛,到停在路旁的救护车上休息。但阿赫瓦里选择了拒绝。
随后,他一瘸一拐,跑跑停停。形状如企鹅,频率若散步,他前面的大部分人离他越来越远,直到完全消失。
16时30分,其他参赛选手都完成比赛。
17时30分,颁奖结束。观众开始起身离座。
18时30分,组委会通知沿途服务站开始撤离,沿途观众开始三三两两回家。但没多久,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传来:有个选手还在跑!
没错,那是阿赫瓦里。黑夜中,他仍然在朝着前方挪动。他身边突然多了一位《三角洲天空画报》的记者,他不解地问,“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
阿赫瓦里显然对这个问题毫无准备。在默默地“跑”了一会后,他回答,“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19时,在警车的簇拥下,阿赫瓦里终于走进了专门为他打开灯光的体育场。
他成了英雄。他所得到的欢呼、掌声,远比冠军要多得多。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至少得4小时30分吧),那届奥运成绩册上记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跑过终点后,他被直接送到了医院。
不老的英雄
墨西哥归来,30岁的阿赫瓦里发现自己成了名人。他选择了继续马拉松运动。他的成绩还不错:东非地区马拉松比赛第一、爱丁堡国际邀请赛第五。。
1976年,阿赫瓦里正式宣布退役,成为坦桑尼亚奥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此外,他还扮演了其他不同的角色:
慈善家:他将主要精力投身于以他名字命名的“竞技基金会”,以资助那些家境贫寒、但有运动潜力的田径新苗。
教练:他是坦桑尼亚孟布罗地区的青年长跑队的教练,麾下有九名队员。闲暇时,他还会每天坚持跑10公里,并对村子里的孩子进行指点。
理论家:所在的马亚拉省邀他参与许多体育活动,比如发展登山运动爱好者,教授爱好者们一些登山的技巧。他还开办了一个长跑讲座,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不过来听课的,都是一些和他一样的老者。
英雄:当地政府还提供一块政府用地盖了一个体育馆,取名阿赫瓦里。他还拥有一枚坦桑尼亚政府颁发的英雄荣誉勋章,不论到哪里他都戴着,因为“这是坦桑尼亚的最高荣誉”。
但这位名人的生活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他居住在盂布罗地区,那里距首都有七百多公里。在他家里,没有电,更没有电话。要做节目,或者看奥运会节目,他还得走上两公里。
奥运故事
他平静的生活,在某一天发生了微澜。那一天,他又被告知有一个电话。等他徒步几公里来到电报局时,发现电话那头,是坦桑尼亚国家副总统私人助理恩戈亚尼先生。
“约翰,我是恩戈亚尼,在遥远的中国,有人对你的奥运故事感兴趣,想做一个MV。”
接到电话很长一段,阿赫瓦里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我是在晚上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早上就开始收拾好了行李,等着出发。”
他隐约记得,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后,奥林匹克官方电影制作人格林斯潘将他比赛时的画面记录在了电影里。30多年后,这部早就被人忘记了的记录片,却无意中被中国台湾歌手游鸿明看到。他根据阿赫瓦里的故事与词作者王平久一起创作了一首名为《英雄》的奥运歌曲。2007年10月13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300天,游鸿明带着《英雄》来京,为的是启动一次名为“踏歌寻找奥林匹克英雄”的活动。
2008年1月2日,阿赫瓦里和游鸿明出现在了《英雄》MV的拍摄现场。此时的他,身着大红色的羽绒服,这是刚下飞机时,接机工作人员送给他的,因为当时他穿的是一身短袖衣服。
他话不多,但很朴实。那天在现场,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是那首《英雄》,“失败的英雄不多,超越是不朽的选择……失败的英雄不多,终点是永恒的选择,荣誉是梦的颜色。”
阿赫瓦里强调,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会成为观众心中的英雄。
“但在我心里,一直把那场没有拿到奖牌的比赛当做我的成就。”
㈩ 约翰·史蒂芬·阿赫瓦里的参与拍摄MV
他平静的生活,在某一天起了微澜。那一天,他被告知有一个电话找他。等他徒步几公里来到电报局时,发现电话那头,是坦桑尼亚副总统私人助理,恩戈亚尼先生。
“约翰,我是恩戈亚尼,在遥远的中国,有人对你的奥运故事感兴趣,想拍一个MV。”
接到电话很长一段时间,阿赫瓦里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我是在晚上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早上就收拾好了行李,等着出发。”
他隐约记得,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后,奥林匹克官方电影制作人格林斯潘将他比赛时的画面记录在了电影里。30多年后,这部早就被人忘记的纪录片,却无意中被中国台湾歌手游鸿明看到。他根据阿赫瓦里的故事与词作者王平久一起创作了一首名为《英雄》的奥运歌曲。2007年10月13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300天,游鸿明带着《英雄》来京,启动了一项名为“踏歌寻找奥林匹克英雄”的活动。
2008年1月2日,阿赫瓦里和游鸿明出现在了《英雄》MV的拍摄现场。此时的他,身着大红色的羽绒服,这是刚下飞机时,接机工作人员送给他的,因为当时他穿的是一件短袖上衣。
他话不多,但很朴实。那天在现场,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是那首《英雄》:“失败的英雄不多,超越是不朽的选择……失败的英雄不多,终点是永恒的选择荣誉是梦的颜色。”
阿赫瓦里强调,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会成为观众心中的英雄。
“但在我心里,一直把那场没有拿到奖牌的比赛当做我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