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一以贯之:即以忠恕之道贯穿着它。
本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的15·3。
《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1)两个一以贯之扩展阅读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学习的原则与方法的问题,他说自己之所以学问渊博,不是因为自己埋头苦读或是记性好,而是因为自己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管学习什么,都可以用这套万法,因而效率也随着提高了,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了。
孔子讲的固然是学习方面的事,但是,道理是相的,放在做事情上一样适用。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一味地使蛮力,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不讲万法,不仅效率不高,还有可能降低成功的概率;如果讲究方式万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则与方法是很重要的问题,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先掌握原则与方法,然后遵照原则与万法行事,这是提高办事效率、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Ⅱ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中“予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原文】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评析】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那么,这个“一”指什么?文中没有讲明.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Ⅲ “一以贯之”指的是什么意思
一以贯之[ yī yǐ guàn zhī ]
【释义】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 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近义词:万法归宗、始终如一、善始善终、有始有终
反义词:一反常态、虎头蛇尾、杂乱无章、有始无终、一反既往
【造句】
政策一旦实施,就要一以贯之。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热诚守信,美化大众”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服务宗旨。
“要想晚上能睡得踏实,精致的外观与高品质必须一以贯之。”他将用户需求置于工程便利之上,为此他曾坚持第一代苹果机不装排风扇,这样机器就是无噪音的了。
不管你利用哪段时间做祷告,但必须一以贯之。把这段时间在你的日历本标出了;就像跟任何人约会一样在约定的时间里向圣父倾诉。同样也与主耶稣约定!
Ⅳ 请问"以一贯之"与"一以贯之 "两词的区别和用法.
南宋朱子承程颐之说,把忠、恕分开,相应地把"一"和"贯"也分开,"一是忠,贯是恕"。一是一本、一心,这一本、一心就是"一个真实自家心下道理",就是"真实无妄",在圣人那里就是"诚",而在一般人这里则是"忠";而"贯"则是"通","贯"即通万事。"贯"也就是要以"恕"贯乎万物之间,把忠于一己之心拽转头,变为忠于他人之心;合起来说,"一以贯之"也就是以"一心应万事"。打个比方,这就好象一棵树,忠是本根,而恕是枝叶;这又好象用绳索串铜钱,绳索是一,即忠,串是贯,即恕。
这样,"一以贯之"也就可以说是"以一贯之",这里的"一"不是"忠恕",而只是"忠恕"中的"忠"。而"忠"也就是"心",就是"诚", 因而,在宋儒心、性、理合一的道德形上学中,以忠"贯"也就等于以心"贯",以诚"贯",以性"贯",以理"贯"了。这当然说得通。 这不仅克服了上面邢 的以忠恕一理来统天下之理难于自圆其说的困难,而且上升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这是一种把儒学融汇贯通为一个道德形上学体系的很有意义的努力。所以,宋儒,还有后续的明儒,都喜欢说"一贯之道。"
一以贯之
发 音 yī yǐ guàn zhī
释 义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 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示 例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刘征泰《苏步青》)
从自身做起,以一贯之,做八荣八耻的践行者
Ⅳ 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
一以贯之,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ǐ guàn zhī,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 贯:一直,习惯。出自《论语·里仁》。
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5)两个一以贯之扩展阅读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万法归宗、始终如一、善始善终、有始有终。
反义词:一反常态、虎头蛇尾、杂乱无章、有始无终、一反既往。
示例
1、政策一旦实施,就要一以贯之。
2、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3、热诚守信,美化大众,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服务宗旨。
4、要想晚上能睡得踏实,精致的外观与高品质必须一以贯之。他将用户需求置于工程便利之上,为此他曾坚持第一代苹果机不装排风扇,这样机器就是无噪音的了。
5、不管你利用哪段时间做祷告,但必须一以贯之。把这段时间在你的日历本标出了;就像跟任何人约会一样在约定的时间里向圣父倾诉。同样也与主耶稣约定!
Ⅵ 两个一两个一以贯之,加快两个一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建没三型两网学习措施
两个姨姨两个姨姨习惯加快两个人两个一块。
Ⅶ 两个一以贯之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
两个一以贯之的具体内容:
1、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对于国企的领导与管理、发展与改革,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两个“一以贯之”的方针,让人们眼睛一亮。这对于人们以前感到困惑的党组织在国企中的作用以及国企的出路等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者不可偏废。
前者是国企发展之魂,或者说是国企姓国的根本,后者是国企发展之策,是国企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现实路径选择。
(7)两个一以贯之扩展阅读:
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的方法:
一、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
必须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各公司制企业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到公司章程。
在工作实践中,积极研究党的领导融入到企业经营发展关键环节的实现形式,从而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偏离,持续强化企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二、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脱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党组织是公司治理法定主体之一,按照党章规定履行职责,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Ⅷ 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是什么意思
所以少反而获得的多,多了反而迷惑。达到目的的方法虽不同,但结果却相同;思虑虽然多,但精华不出两个。只有知道它的要点,不在于求量的多,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不用思虑便已经结束了。
“一以贯之”。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方法。他说:“夫少则得,多则惑。途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同上,第561页)“少”是“得”的条件,“多”为“惑”的原因。所以,在修养中,“一以贯之”比“博求”更重要,这是长期坚持的行为,必须以“不虑而尽”为依归。他关于“少”与“多”、“得”与“惑”的关系的思想,与王弼“德”与“得”的观点是完全一样的。
Ⅸ 古代1两=多少贯 一贯=多少文 1文等于多少现在的人民币
宋朝时候一千个钱串成一串,叫一贯。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1两黄金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9)两个一以贯之扩展阅读: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
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在北宋年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其后陆续出现有别的纸币:会子和关子,且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外,对子钱、记监钱、记炉钱、记年钱亦应运而生。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御书钱堪称一绝。
白银在明代成为了法定的流通货币,大额交易多用银,小交易用钞或钱。
由于明朝初朱元璋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
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
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Ⅹ 不,缕,一,如,以,之,绝,贯,可以组成两个什么成语
一以贯之
[ yī yǐ guàn zhī ]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 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不绝如缕
[ bù jué rú lǚ ]
也说不绝若线。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也形容声音微弱悠长。宋苏轼《赤壁赋》:“余音嫋嫋,不绝如缕。”
出 处
唐·柳宗元《寄许享兆孟容书》:“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
例 句
1. 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代代有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