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扩张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反。
2.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指什么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常用于经济萧条时期。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张型货币政策一般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贷款利息率
3. 什么是扩张性货币政策什么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4.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有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一般扩张性货币政策控制工具
1.大幅度调降法定存款准备率
2.大幅度调降央行再贴现利率
3.积极从事公开市场操作(如人行入市做回购放出资金)
选择性扩张货币政策控制工具
1.调高证券市场融资比例与融券比例
2.延长银行消费贷款还本付息年限
3.道德劝说,鼓励银行多放款,少计较风险
4.开放部分禁制贷款项目,或扩大信用额度
5.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5、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6、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7、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5)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三种后果。第一种是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第二种是人们花掉手中的货币,并使市场交易中对实际商品数量的需求增加,从而使经济得到增长,物价并不会提高。第三种是人们花掉手中的货币,但实际商品消费数量没有增加,只是抬高了物价水平,经济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增长。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增长,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多在经济萧条时采用。
6.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那些
5
四和五是矛盾的啊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C=a*Y+b(Y是总收入,增加--消费c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调--投资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
7. 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什么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政策
中央银行贷款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
8. 什么是扩张性货币政策
经济衰退,通过拉动需求,促进生产来推动经济增长.拉动需求一方面促进消费,另一方面扩大投资,从政府的层面,就是扩大财政支出,但是财政的来源有限,如果增加税收来增加财政资金,又会导致企业税负加重,减少税后利润,而使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对经济不利,削减税收可以促进企业生产,企业生产上去了,失业率减少,人们收入增加了,才会使消费增加.
在削减税收和增加财政支出时,会引起财政支大于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财政资金.
希望采纳
9. 为什么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降低
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应量较多地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主要是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恢复发展,为社会投资、生产、消费这些领域提供更多资金。分为一般性和选择性扩张货币政策:
一般扩张性货币政策控制工具
1.大幅度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大幅度调降央行再贴现利率
3.积极从事公开市场操作(如人行入市做回购放出资金)
选择性扩张货币政策控制工具
1.调高证券市场融资比例与融券比例
2.延长银行消费贷款还本付息年限
3.道德劝说,鼓励银行多放款,少计较风险
4.开放部分禁制贷款项目,或扩大信用额度
您提问所说的“导致利率降低”,这个利率应该是指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的降低,比如现券买卖利率,质押式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
因为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采用如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中逆回购等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使得社会资金供应充足,也大大缓解货币市场中资金中短期需求,使得各个时限的资金借贷利率随之下降。
上述所说的利率,不同于社会居民所认为的利率。后者一般指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这个利率如果不是央行公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调整,商业银行不会主动下调。因为商业银行要靠较高的存款利率才能同其他银行竞争,获取更多的社会存款用于发放贷款而获利。而这个利润是通过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而得到的。现在央行允许各商业银行存贷款在法定的上下限幅度内自行规定。各银行为争取存款争相把存款利率上调至最上限就是这个道理。而贷款利率又会考虑银行自身吸收存款时的成本和目标利润,要一般不会下调,特别是在社会贷款需求量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总会保持现状,甚至上调至法定最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