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申万宏源股吧,109万股占多少股份
109万股去除以申万宏源的总股本,就知道占比了。申万宏源的股本在申万宏源的基础资料中可以查询。
② 创业板融资融券什么时候披露
融资持仓平均浮盈50% 六成两融账户尚无负债
当融资盘如堰塞湖越涨越高时,每一次A股大涨,市场就会盯着融资者口袋里的钱到底多了多少;而每一次股市暴跌,又开始猜想什么时候融资者会被强平甚至爆仓。
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证金公司一组数据揭示出两融交易者些许真实情况。
两融交易的机会点
根据证金公司披露的最新数据,6月4日开展两融业务共有92家券商、6777家营业部。融资融券个人投资者达到372.1万名,机构投资者达到6623家;6月3日,有6763家营业部开展两融业务,当天个人投资者为371.1万名,机构6614家。这意味着4日有9家机构、1万名个人投资者新加入融资融券队伍。
同时,近期融资者的交易行为也耐人寻味。5月28日沪指重现了“5.30”一幕,以暴跌6.50%收盘。当天开设融资融券账户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总共有366.65万名,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为50.53万名,这意味着所有融资融券投资者中,只有13.78%进行了交易,但收盘时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为126.99万名,相比27日新增了1.07万名。
此后,在5月29日~6月3日的四个交易日中。5月29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骤然下降至37.37万名,较28日大幅减少了13.16万名,当天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从126.99万名增加至129.95万名,增加了2.96万名。这说明在暴跌后,投资者观望情绪加重,但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暴跌跌出了机会,因此愿意承担融资负债可能带来的风险。
6月1日、2日,参与两融交易的投资者分别为38.94万名和47.94万名,出现了回暖迹象。这两日沪指分别上涨了4.71%和1.69%,1日有两融负债的投资者减少至127.63万名,减少了2.32万名;2日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则增加至130万名。
6月3日,沪指在4900点关口震荡,最终以微跌报收。当天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为50.63万名,回到了5月28日的水平,但有两融负债的投资者再次下降至126.25万名,减少3.75万名。
值得一提的是,6月4日沪指又在盘中一度暴跌超过4%,虽然尾市顽强收红,但盘中也惊起投资者一身冷汗。当天参与两融交易的投资者共50.69万名,与3日基本持平,但最终有两融负债的投资者增加至134.38万名,较3日暴增8.13万名。134.38万名投资者占两融账户的36%,也即意味着有64%的两融账户尚未参与两融交易。
由此可见,沪指5000点关口,当大盘暴涨时,投资者往往倾向于了结负债,见好就收。而当暴跌的时候,则会更倾向于抄底。如果市场处于纠结状态,则往往以观望为主。
融资客人均浮盈超50%
其实,上述情况的出现,与两融交易者背负过高的负债不无关系。6月4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2.1774万亿元。以上面134.38万名投资者做基数计算,人均负债为162.13万元。
这一数据相比5月28日有小幅下降,当天的126.99万名有融资融券负债的投资者共负债2.0776万亿元,人均负债163.60万元。
杠杆交易可以扩大盈利,也会扩大亏损,那么本轮牛市这些融资者到底赚了多少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同花顺(300033)iFinD系统估算的融资余量与6月4日的市值做对比,发现4日当天,融资余量所对应的市值为3.4091万亿元,结合2.1774万亿元融资负债,从而估算出本轮牛市,截至4日,融资者在所融资的证券上账面收益率约为56.56%,人均浮盈91.66万元(不考虑担保品情况)。如果减去年化8.35%的利率,融资者的浮盈也应该在50%上下,人均浮盈超过80万元。
当然,这一数据只是估算,且包括一些开仓较早的投资者。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开仓较晚且介入时机过高而被套;甚至一些融券者承受的煎熬。由此可以看出,牛市已为大部分融资者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创业板明星股被券商拉进两融黑名单
本轮牛市启动以来,两融余额不断攀升,为本轮牛市贡献了不少了资金,不过两融监管之举也一直不曾间断。
在A股冲破5000点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市场风口似乎重回蓝筹,而创业板指数则在监管层严查配资等消息的打压之下大跌近4.8%,市场二八风格转换再现。以往风光无限的创业板此时却风声鹤唳,部分创业板明星股更是被券商拉近两融“黑名单”,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两融利空不断
如果说上周四国盛证券将创业板股票全部调出两融标的被市场解读为“个别小弟”所为的话,那6月8日国泰君安将东方财富(300059.SZ)、乐视网(300104)等创业板明星股拉进两融标的“黑名单”,可以说创业板的风险集中已经让一些“券商大哥”也坐不住了。
按照国泰君安公告,因近期股票的风险快速上升,为进一步防范风险,保障客户利益,其选择对融资融券业务可充抵保证金证券标准参数进行定向调整,其中将18只证券调出公司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名单,21只证券调出公司融资标的证券名单,5只证券调出公司融券标的证券名单。
实际上,近期以来,两融利空从未间断,市场对创业板的担忧亦是。
上周四,名不见经传的国盛证券“一炮而红”源起该公司当日发布两融业务公告,已将创业板股票全部调出最新的融资标的券名单,同时还在可充抵保证金公告中称,创业板股的折算率全面下调至0.1~0.15区间,整体大幅低于主板及中小板股的折算率。消息一出便被市场聚焦,当天收盘,创业板指领跌,加深市场担忧。
本月伊始,兴业证券(601377)在新的两融公告暂停中信证券(600030.SH)、中国平安(601318.SH)、兴业银行(601166.SH)的融资买入。无独有偶,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公告将中国平安调出融资标的证券范围。这也是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以来,券商首次将单一个股调出融资标的。此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601688)带头大哥还祭出加码账户集中度管理的若干措施。
哪些个股容易被拉黑
两融业务风控管理正全面收紧,行业内已达成共识。
《第一财经日报》此前采访多家大型券商两融负责人均表示,他们对创业板股票持相对谨慎态度,尤其是因题材炒作短期涨幅较大的市盈率虚高的创业板个股,未来或成券商两融“黑名单”重点吸收标的。
此外,一些两融余额触及高位的个股,因风险集中,也成为此前两融风控重点,该领域其他个股也值得注意。
本报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已有超过140只个股被调出两融标的范围,尤其是五月份以来创业板连创新高,被拉近两融“黑名单”的个股不断增多。有数据显示,5月有大智慧(601519,)、华泰证券、双良节能(600481)、山东黄金(600547)等共计108只股票调出两融标的范围。
蓝筹股方面,最先被华泰证券以及银河证券等大型券商调出两融标的原“中”字头个股中国南车(601766)、中国北车,年初至今涨幅都在300%以上。而六月刚被调出的中国平安、中信证券、兴业银行目前两融余额在市场中排名都在前五之中。
再看可能成为两融“重灾区”的创业板,被采取不同拉黑措施的大智慧(601519.SH)、东方财富、乐视网、广晟有色(600259.SH)等个股,特征明显,均曾依靠“互联网+”等题材概念在短期内股价翻番,这些个股的市盈率则“一山更比一山高”,其中,广晟有色目前市盈率竟高达1024倍。
来自上海知志者;
③ 第一批港股通券商名单 符合深港通的券商股有哪些
11月3日,深交所向券商下发文件,表示经会员单位申请,“同意开通国信证券等24家会员单位相关交易单元的深港通下港股通业务交易权限”。
文件显示,24家券商分别为国信证券、安信证券、渤海证券、大同证券、东方证券、东吴证券、广发证券、国联证券、国泰君安、国元证券、恒泰证券、华宝证券、华泰证券、华西证券、平安证券、申万宏源、网信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中银国际、中邮证券、中原证券。
④ 我在申万宏源做B股,在东方财富做A股,现申万宏源要求我办一码通,不会影响东方财富交易A股吧
你好,不会影响你在东方财富交易A股。现在证券账户开户都实行一码通,一个人可以同时在三家证券公司开股东账户。
⑤ 银行业利润零增长时代将持续多久
从数据看,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要明显高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根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统计显示,南京银行(601009,股吧)、宁波银行(002142,股吧)、北京银行(601169,股吧)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0%以上。而国有大行工、农、中、建的净利润增速均不足1%。股份制银行中,除平安银行(000001,股吧)外,其他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也都在10%以下。
时间回溯至2012年,当年国有大行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速还均在10%以上,不少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在30%以上,一些更是突破了40%。即便是在2013年,绝大多数上市商业银行也都维持着双位数的净利润增速。不过在2014年,进入个位数增长的国有大行则明显增多。
相比之下,2015年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以今年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来看,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在16家上市银行中,中国银行以0.31%排名垫底。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也分别只有0.51%、0.59%和0.66%。而去年同期,四大国有银行还都在7%以上,农业银行更是在10%以上。
根据中国银行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净利润1378.7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15.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79%和0.31%;净资产收益率15.02%,同比下降3.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中行净息差2.14%,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而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30.97%,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14.84亿元,同比下降0.82%。
在上市银行中,南京银行略显另类。其不仅以接近25%的净利润增速排名榜首,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速还高。对此,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分析师认为,规模扩张、中间收入增长和成本收入比改善是贡献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比如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76.9%,贡献净利润增长15.3%。
不良普升
相比净利润增速的下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更为外界关注。而这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除了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其他上市银行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上升。其中,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农业银行、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不良贷款率增幅靠前。在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最高的是农业银行,其次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农业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2015年9 月30日,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1791.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41.88亿元;不良贷款率2.02%,比上年末上升0.4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8.30%,比上年末下降68.23个百分点。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相较同业,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仍然较高,但下降速度不减,未来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缓冲空间进一步缩窄,资产质量对业绩的影响将更为直接。
作为不良贷款率增幅最为明显的银行,兴业银行在其三季度报告中称,不良贷款及关注类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民间借贷、担保链等因素影响,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信用风险有所加大,出现偿债能力下降、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企业有所增加。与此同时,由于风险的化解、不良资产的清收和处置尚需时日,多种因素导致公司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有所增加。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4.87亿元,较期初增加99.43亿元;不良贷款率1.57%,较期初上升0.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前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82.38%,拨备覆盖率189.64%。
市场化冲击
不良贷款率上升加大了市场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但从目前来看,挑战恐怕还要继续。10月23日,除了宣布进一步实施“双降”政策,央行还明确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此举意味着,我国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就降息降准以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进一步答记者问中表示,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金融机构在利率受保护情况下“规模即效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不可持续。
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新金融记者称:“我们已经看到银行间存款挂牌利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有着较强的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优秀银行,将会在这场比拼中生存和胜出。”
中信建投曾发布报告称,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本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不断蔓延,最高峰每年500家银行倒闭或被迫接受政府救援。而主要原因在于,中小银行议价能力不强、吸储能力有限;储贷机构的业务受限严重。银行业破产直到利率市场化改革5年后才开始好转。
在业界看来,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的环境与我国大致相同。而从美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举措来看,大致包括,调整存款结构,缓释资金来源压力;调整贷款结构,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提高存贷比,减轻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负面冲击;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改善收益结构;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优化客户结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根据一些机构的研究,利率市场化使得日本的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银行集中度提高、金融创新产品增多。不过在德国,利率市场化则体现出非典型性。与美、日在利率市场化中金融脱媒和由此带来的金融业震荡不同,德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金融脱媒。在其看来,这归结于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
总结美、日、德等利率市场化的成败经验,学者们认为,混业经营或有助于提升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适应能力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混业经营也将对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提出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