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座四周10幅汉白玉浮雕的名称
1
东
1839
销毁鸦片烟
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2
东
1851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3
南
1911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4
南
1919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5
南
1925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6
西
1927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7
西
1938-1945
抗日敌后游击战
消灭日本侵略者
8、9、10
北
1945-1949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克东)
序号
方位
时间
主题
意义
1
东
1839
销毁鸦片烟
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2
东
1851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3
南
1911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4
南
1919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5
南
1925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6
西
1927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7
西
1938-1945
抗日敌后游击战
消灭日本侵略者
8、9、10
北
1945-1949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贰』 人民英雄纪念碑10幅汉白玉浮雕的内容
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日下午六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奠基礼。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经过将近六年时间,于1958年4月全部竣工。纪念碑从地面到顶端共高37.94米,下面是近3000平方米的双重月台,碑身下是双层须弥座,雕以牡丹、荷花、菊花组成的八个花圈,以象征高贵、纯洁、坚贞。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攀(liú)金大字。背面是由毛泽东撰写、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碑座的四周,嵌有10幅巨形浮雕,高两米,总长度为40余米。这10幅浮雕是:虎门销烟(鸦片战争)、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游击战(抗日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解放战争)、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它概括了从1840年到1949年的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整个纪念碑,既有民族传统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表彰了无数先烈的不朽功绩,同时本身也是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它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让人们凭吊先烈,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因纪念碑具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我国当时社会和平的渴望和战争的反思。英雄纪念碑是当然的特殊建筑,具有高度历史价值,因而不可更改,更改后就没有代表性了
『叁』 修饰两可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 请问这句话为什么是“修饰两可”
修饰两可设计句子病因的一种.例如:“四个中学校长实地察看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四个”既可修饰“中学”又可修饰“校长”.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 句中汉白玉既修饰了大浮雕,又修饰了大碑座.
『肆』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八幅汉白玉浮雕的主题是什么
八块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百万大军胜利渡长江
『伍』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
(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 (或解放战争)。(4分)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2分) (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陆』 镶嵌在大碑座四周的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前,聚集的一大群外地游人,正在对浮雕精湛的雕琢艺术赞叹不已。 先对句子划分主干成分,弄清短语的性质,就不难判断这样的语法错误了。这个句子的错误在于句式杂揉,缺少主语。“镶嵌在大碑座四周的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前,聚集的一大群外地游人,正在对浮雕精湛的雕琢艺术赞叹不已 ”主干应该是:外地游人对艺术赞叹不已。 可以改为“在镶嵌大碑座四周的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前聚集的一大群外地游人,正在对浮雕精湛的雕琢艺术赞叹不已”仅供参考,好几年不学语文了,忘了怎麽分析了,你最好去图书馆借本语法书,学学分析句子主干成分。 『柒』 新疆汉白玉浮雕的每方的价格
影响汉白玉浮雕的价格因素有很多 『捌』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个浮雕的名称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个浮雕的名称是什么? (1)《虎门销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 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拓展资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石块浮雕的历史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 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 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碑身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此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而1840年则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 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岩,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采运工作历时七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这项工作,开采用打槽办法,运输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