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曾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年纪轻轻的霍去病就被汉武帝所器重,与他的舅舅卫青一起,率军讨伐匈奴。汉武帝为了培养霍去病,还曾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兵法》。可见,武帝对霍去病是由衷的喜爱。
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南方汉族政权偏安一隅无力统一。当时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听了王玄谟的北伐计划后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话说的很大,实力却着实不济,刘宋王朝的北伐一败涂地,连长江北岸的地盘都差点没保住。
“封狼居胥”始于汉朝崛起时的霍去病,霍去病虽然英年早逝,但其精神被一代代华夏武将传承了下来。历经千年之后,“封狼居胥”早已成了千古佳话,时刻激励着华夏儿女,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念,正所谓“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②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
这是汉匈战争发生的第二阶段,霍去病率军击溃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后来,人们也把封狼居胥比喻建立显赫功绩。
汉武帝晚年悔过,下罪已诏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此时汉朝大虚,《汉书》:“天下虚耗,人复相食”。也就在汉武帝下罪已的此年,匈奴单于遣使要汉朝每年交10,000石米酒,5,000斛粮食,10,000匹丝绸的岁币。在前87年汉武帝去世那年,又有“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虽然第二阶段耗费巨资,而且未彻底地解除中国北方的边境的安全隐患,但是在讨伐匈奴的过程中,夺得了部分匈奴领地,在河西和匈奴漠南基地河套设置郡县,切断了匈奴和羌族的关系。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从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战开始,至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由汉援乌孙击匈奴之战而结束,汉遣5将军率160,000骑兵,乌孙发兵50,000骑兵,共击匈奴,取得了对匈战争的胜利。
③ 封狼居胥有多恐怖
封狼居胥并没有多恐怖,而是一项很强的历史功绩。
公元119年,霍去病在“漠北大战”中,完成了他的巅峰一战。他率部长途奔袭2000多里,一直掩杀到了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一带,歼灭匈奴7万多人。也就在狼居胥山,霍去病完成了“封狼居胥”的祭天仪式。
霍去病命令士兵堆土增山,然后傲然登上山顶,向着大汉方向设坛祭拜天地,并立碑为证,宣示此地永为大汉疆土。至此,“封狼居胥”便成为历代保家卫国武将的至高荣誉和追求目标。而这一年的霍去病,才仅仅22岁。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读音:fēng láng jū xū
出处:《汉书·霍去病传》
引用: 清·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欲投笔磨盾,封狼居胥 。”
例句:退之何不当饮马长江,学霍骠骑封狼居胥,弘不世之功。
(3)封狼居胥扩展阅读
成语故事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刘彻命卫青、霍去病各自带领骑兵五万到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领军向北行进了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几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近百人,乘胜追杀到了狼居胥山,并且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什么典故
“元嘉草草”和“封狼居胥”是两个不同的典故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原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4)封狼居胥扩展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⑤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狼居胥,即今内蒙古西部五原县西北的狼山。
从字面含义上来看,封,在中国古代特指祭天。狼居胥,地名,是指狼居胥山。从广义上讲,封狼居胥是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历史上曾有寥寥数人获此殊荣。他们大多都是能为帝王建功立业的骁勇善战之士。
从狭义上来看,“封狼居胥”却可以追溯到西汉王朝,《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因此,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封狼居胥”是指西汉武将霍去病大败匈奴后,于狼居胥(地名)筑坛祭天以示成功的故事。
(5)封狼居胥扩展阅读:
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是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
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⑥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功绩,它也是对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讽刺。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南方汉族政权偏安一隅无力统一,但当时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他听了王玄谟的北伐计划后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话说的很大,实力却着实不济。元嘉27年,刘宋王朝的北伐一败涂地。强敌北魏一直追到长江北岸的瓜步,京师震动,刘宋几乎亡国。后人在提起这段往事时,对宋文帝的牛皮多有嘲讽和不屑。辛弃疾词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唐朝,李靖、李绩破突厥的轻骑快马在它山脚下驰过;侯君集灭吐谷浑的大军在这里扎营。唐人的诗歌里,也回响着狼居胥山的万古悲风:“何问狼居胥,执戟夜急行”;“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拜蓝玉为大将军,率师15万北征蒙古,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须成功。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畏惧中华,远远北逃,躲到了捕鱼儿海(今中国蒙古与俄罗斯交界贝加尔湖),但不幸被蓝玉发现,是日正值风号沙飞,元军毫无戒备。蓝玉伺机率大军奔袭敌营,元军大败,杀其太尉蛮子,元皇帝及太子带领随从数十人仓皇北逃。蓝玉以精兵追之,脱古思帖木尔的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及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余人,缴获大量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及马驼牛羊十五万余,销毁敌军械不计其数,彻底摧毁北元职官体系,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名震天下。明太祖闻之大喜,诏令嘉奖,封梁国公,比之为卫青、李靖。(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
之后又有明太宗(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朱棣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2成语来源
编辑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汉书·霍去病传》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⑦ 封狼居胥 是什么意思
封狼居胥原指汉朝大将霍去病登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话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7)封狼居胥扩展阅读
霍去病人物评价
司马迁:“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扬雄:“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班固:“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
应劭:“孝武皇帝为骠骑将军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视之,曰:‘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去病外戚末属,一切武夫,尚能抗节洪毅;而规世家纯儒,何独负哉。”
曹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
赵云:“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
虞羲:“拥旄为大将,汗马出长城。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凉秋八九月,铁骑入幽并。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哀笳关下听,玉笛陇头鸣。骨都先自摄,日遂次亡精。玉门罢斥堠,甲第始修营。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⑧ “封狼居胥”是何典故
封狼居胥——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善骑射。17岁即为汉武帝侍中,同年随卫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领800精骑长驱数百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兵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候。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在祁连山麓与匈奴激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威望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长安病逝,年仅23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并谥予他景桓侯的封号。出葬之日,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
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人对霍去病备极推崇,李白《胡无人》诗云:“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⑨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如果有人问一个武将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什么,他的心中一定会浮现出“封狼居胥”这四个字,那无限神往的表情或许会让人忍不住想问,封狼居胥到底是什么意思。实际上狼居胥指的是狼居胥山,一座过去并不怎么知名,而今天也没有搞清楚具体地点的山。它本来是籍籍无名的,但在公元前119年,一个21岁的少年将军在这里祭天,让这座山从此成为武将们心中最想到达的地方,并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封狼居胥,只是难免会有人落得“仓皇北顾”的结局。
这是刘宋王朝的第二次北伐,可惜他的对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元嘉北伐的准备阶段,拓跋焘就曾领兵南下,等到刘义隆开始真正的第二次北伐,宋军依旧是打不过北魏大军,不得不撤军,而宋军一撤,拓跋焘兵分六路领精兵强将南下攻宋,眼看就要渡江,刘义隆吓得“仓皇北顾”,好在北魏大军最终还是无法渡江,而军中又有疫情,拓跋焘不得不撤军归北。
⑩ 封狼居胥到底什么意思
意思: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读音:fēng láng jū xū
出处:《汉书·霍去病传》
引用:清·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欲投笔磨盾,封狼居胥 。”
例句:退之何不当饮马长江,学霍骠骑封狼居胥,弘不世之功。
(10)封狼居胥扩展阅读
成语故事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刘彻命卫青、霍去病各自带领骑兵五万到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领军向北行进了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几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近百人,乘胜追杀到了狼居胥山,并且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