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俄天然气谈判到底谁喝了谁的血,有人知道内情吗俄罗斯人可能让你和他的血吗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随便就让你知道。不公布具体价格就是为了让两国屁民不要瞎想。之前网上流传说俄国卖欧洲的天然气每千立方米才250美元,现在造谣都不要成本的,他就说卖欧洲倒贴250都有傻逼信。
具体说这话是普京想要表达一下恭维中方谈判技巧的意思,他以为中国人好面子就好这口,哪知道那么二逼拍马屁结果拍马脸上了。且不说中国喝没喝他血,尼玛你还吃了中国的肉呢,中国人听这话非但不会快活,只会非常郁闷。
至于到这个协议,多少钱根本都不是重要的问题。他的关键点有2个。第一是,交易不是拿美元结账的,美国一毛钱好处落不到。第二是,签了30年大宗能源交易,潜台词就是中俄会至少结盟30年。
② 经历多年的中俄天然气进口谈判近日终于达成协议,已知天然气的热值q=7×108J/m3,小明家完全燃烧10dm3天
(1)完全燃烧10dm3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Vq=10×10-3m3×7×107J/m3=7×105J;
(2)使用天然气时会闻到一股味道,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7×105;扩散.
③ 我国和俄罗斯签下天然气协议,我们是赚了还是亏了为什么
中俄此次天然气协议,不能单从一笔贸易额本身的价值来评判盈亏。
第一:中国从非洲等过进口天然气价格远低于从俄罗斯的价格;中国与俄罗斯签订长达30年的天然气贸易,其出发点绝对不是为了获取清洁能源,而是针对美欧等国家对俄罗斯干预乌克兰政局采取经济制裁的一种力挺。从此方面看,天然气协议,政治角度上,是一场双赢的合作。经济上中国并没有太大损失。
第二:本次协议肯定是附带条件的协议,或者说,是一种双方默契的附带协议,比如高精尖武器科技的转让,出售等,中国会因此改善综合军力。
第三:当前美日,美菲,美越等合围中国的大局势下,中国迫切需要可以力挺的盟友,巴铁虽铁,但鞭长莫及。俄罗斯、中国通过一笔交易实现双赢,相拥取暖共同度过当前不安时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选择。
④ 普京说中俄天然气谈判中国人喝了不少血,中国人怎么不说你还吃了不少中国人的肉呢
我这么跟你说吧,这两个国家渊源已久,就像两个流氓,混混儿,能有什么好的合作?全世界恐怖的源头,,,,
⑤ 材料:2014年5月21日,中俄签署了一份30年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而关于这份协议的谈判时间持续了长达十
中俄天然气合作将加快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实现出口多元化.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目标市场主要是我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满足中国国内能源消费增长、改善大气质量、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促进能源进口多元化等需求,并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故选:AC.
⑥ 为什么说中俄双方天然气谈判是一场艰难而共赢的谈判
一,艰难:因为买卖双方一个想尽量便宜,一个想尽量贵,所以价格上本来就有分歧,而且国际油价变动太大,采用何种计费方式也有分歧(比如现在油价跌就对中国有利,如果采用固定定价,俄罗斯有担心有一天油价涨回来吃亏,)同时俄罗斯希望引入日本竞争(走远东线路对日本买石油也方便),毕竟俄罗斯希望避免远东经济过分依赖中国。二,共赢:对中国来说可以打破海上封锁(从西亚到印度洋到南海美国设置了围堵链,一旦出现纠纷,美国可以封锁海路),实现陆地供油,二则陆上比海上更快,对俄罗斯来说,这比大买卖可以缓解其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局面,建设管道工程还会创造就业机会。
⑦ 为什么和俄罗斯天然气谈判国内的燃气股就大涨
天然气进口价要比现在终端的价格还要贵,这样就有了天然气涨价的理由了,气涨利润当然也要涨了。本事是垄断行业,说涨价下游谁能说个不?
⑧ 中俄天然气协议谈判成功的意义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都有益吧
⑨ 经历多年的中俄天然气进口谈判近日终于达成协议.已知天然气的热值q=7×108J/m3,小明家完全燃烧0.03m3天
(1)完全燃烧10dm3天然气,放出的热量Q=Vq=0.03m3×7×108J/m3=2.1×107J;
(2)天然气在燃烧时的主要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天然气与传统燃料相比,它的优点是污染小、环保.
故答案为:2.1×107;污染小、环保.
⑩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博弈分析
虽然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既必要又具备可行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一定会合作,即便是最终双方政府在战略层面选择了合作,但是具体的合作过程中能否就合作方式达成一致?这一切都取决于双方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条件下博弈的结果。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重要项目———中俄原油石油管道项目长达15年之久的艰苦谈判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当参与者的行为相互作用时,是否允许参与者之间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契约。非合作博弈研究的是利益冲突环境中相互独立和理性的个体行为以及这些行为间的交互影响。由于独立性要求,非合作博弈中的每个个体只对自己负责,追求个体决策最优,相互没有也不能缔结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同盟,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与之相反,合作博弈允许个体间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强调团体理性,其结果往往比追求个体理性更有效率。考虑到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双方很难缔结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来提升双方的收益,因此,下面我们将重点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来分析中俄双方政府在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的战略选择及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路线的选择。
一、中俄双方政府在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的战略选择分析
(一)基本博弈模型
考虑一个由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两方参与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博弈的基本式为
Gb={I,S,θ,q,π}
(1)局中人: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定义为I={1,2},其中,i=1表示中国政府,i=2表示俄罗斯政府。中国政府和俄罗斯政府都是理性和自利的。在石油天然气合作中,俄罗斯政府拥有油气资源,在讨价还价中处于占优地位,中国政府相对处于劣势。
(2)策略集合: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俄罗斯政府,可选择的策略都只有两种:合作或不合作。定义行动Si∈{合作C,不合作N},i=1,2。策略空间为Sij,i,j=1,2。策略S11=合作,S12=不合作,S21=合作,S22=不合作。第一个下标表示第几个参与者,第二个下标表示第几个策略。例如S11=合作表示中国政府的第一个策略为合作。
(3)类型空间:定义类型θj∈{友善,非友善},j=1,2。如果参与者的类型是友善,那么他将采取合作的行动策略,如果参与者的类型是非友善,那么他将采取不合作的行动策略。类型空间为θij,i,j=1,2。类型θ11=友善,θ12=非友善,θ21=友善,θ22=非友善。第一个下标表示第几个参与者,第二个下标表示第几种类型。例如θ11=友善表示中国政府的第一种类型为友善。
(4)局中人的信念:P(θ11)=q1,P(θ12)=1-q1,P(θ21)=q2,P(θ22)=1-q2。联合概率分布为P(θ1,θ2),其中P(θ11,θ21)=q1q2,P(θ12,θ22)=(1-q1)(1-q2),P(θ21|θ11)=P(θ21)=q2,其他类推。q1,q2∈[0,1]。
(5)收益函数:定义完全信息下的收益函数为πi(S1j,S2j),j=1,2表示第几个策略。
假设完全信息下中国政府的收益函数π1(S1j,S2j)(j=1,2)为:
π1(S11,,S21)=(合作,合作)=a1
π1(S11,,S22)=(合作,不合作)=b1
π1(S12,,S21)=(不合作,合作)=c1
π1(S12,,S22)=(不合作,不合作)=d1=0
为便于分析,假设俄罗斯政府的收益函数π2(S1j,S2j)(j=1,2)为:
π2(S11,,S21)=(合作,合作)=a2
π2(S11,,S22)=(合作,不合作)=b2
π2(S12,,S21)=(不合作,合作)=c2
π2(S12,,S22)=(不合作,不合作)=d2=0
由于中俄在石油天然气供需方面存在巨大的互补性,所以在双方选择合作策略的情况下,双方的收益均是正值,但由于俄罗斯在合作的博弈中拥有资源的优势,而中国又处于对油气资源急切追逐的状态,从而俄罗斯拥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其从合作中获取的收益要高于中国,即有π2(S11,,S21)=a2>π1(S11,,S21)=a1>0。如果双方都选择不合作策略,则收益相同,即有π1(S12,,S22)=d1=π2(S12,,S22)=d2=0。如果中国选择合作策略,而俄罗斯选择不合作策略,则选择合作策略的中国由于投入了合作的成本,却失去资源,被迫转向中东、非洲等地区寻求资源,故其收益值为负。选择不合作的俄罗斯却可以选择同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合作,故其收益值仍然为正,即有π1(S11,,S22)=(合作,不合作)=b1<0,π2(S11,,S22)=(合作,不合作)=b2>0。如果俄罗斯选择合作策略,而中国选择不合作策略,中国收益值为0。选择合作策略的俄罗斯因为它投入了合作的成本,同时还可能丧失同别的国家合作的最佳机会,所以其收益值也为负,即有π1(S12,,S21)=(不合作,合作)=c1=0,π2(S12,,S21)=(不合作,合作)=c2<0。
根据上述定义,完全信息下各种策略下中国与俄罗斯的支付就可以写成表10-1的形式。
表10-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
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期望收益函数:
(1)当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类型为友善(θ11)时,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2)当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类型为非友善(θ12)时,参与者1(中国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作为一个理性人,俄方必然会选择总收益现值最大的线路。即,当π1>π2时,俄方将选择“安大线”,反之,当π1<π2时,俄方将选择“泰纳线”。
俄方之所以摒弃“安大线”转而选择“泰纳线—中国支线”,究其因就在于“泰纳线”的总收益现值要高于“安大线”。因为,一方面“安大线”的运量远低于“泰纳线”,且不利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开发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如果俄方选择“安大线”,管道建成投入运营之后,俄方面对的只是中国一个出口对象,且1/3的管道在中国境内,双方将形成一种双边垄断的局面,这不仅将使俄方丧失原油出口的主动权,不利于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和能源外交战略的实施,扩大在亚太的影响力,而且,中方作为垄断买方将大大抵消俄方作为垄断卖方的力量,减弱俄方在原油价格方面的定价权优势;而如果选择“泰纳线”,由于“泰纳线”管道全程在俄罗斯境内,终点在俄罗斯的转运港口,俄方面对的客户将不再是中国唯一的买方,还有整个亚太地区。这将使俄罗斯处于一个单边垄断———垄断卖方的地位。这一垄断卖方的地位不仅可以保证俄罗斯将原油流向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便于其能源外交战略的实施,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还将保证其在原油价格的定价权方面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