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7日,德国军队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对苏联进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拼死反抗,使德国军队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国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
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后, 1943年7月德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1)二战的转折点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影响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搭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 二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和中途岛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
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这场战斗也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纳粹德军在此战后彻底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
2、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2)二战的转折点扩展阅读
1、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影响:
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斯大林格勒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的国际威望,消灭了德军主力,大大减弱了法西斯的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不过它的心理意义远比军事意义大。
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以来德军第一次以一个集团军的形式受到歼灭,在这之前都只是有组织的退却,也打乱了德军在南部的部署,攻打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也因此差点受到歼灭,但这次战役并不是最后的转折,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次战役5个月后,当苏军像洪水般对德军发起大反攻的时候。
一个人物的出现扭转了整个战局,德国三大装甲之父之一曼斯坦因,以他传奇般的军事天赋,回敬给了苏联人一个属于他们的斯大林格勒,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苏联反攻的前锋部队,又是一个第六集团军遭到完全彻底的歼灭。
这年结束的时候,德军与苏军所把守的阵地和这年初的时候竟是惊人的一致,这是一段属于德国老兵们的记忆,很遗憾,因为政治的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不为许多人所知。
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在苏联上演一场为时7个多月的战争,这场大规模血腥味浓郁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次大规模的战役使前苏联和世界人民都对法西斯暴行痛恨之至。
2、中途岛战役的意义: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
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
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C. “一战”、“二战”的转折点分别是
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
一、一战的转折点
1、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
双方伤亡近100万人。这场战役大多数为炮战,3月初,德军与法军在马斯河地区开展了大血战。最终这场战斗以法军成功守住凡尔登而告终,德军一举占领巴黎的企图落空。
二、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
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这场战斗也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纳粹德军在此战后彻底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
2、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该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均相距2800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
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
中途岛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一些军事学者也认为,如果日本海军威胁或者真的攻击美国西岸的话,便会迫使美国把急需送往欧洲前线的军事配备转移到美国西岸,会影响整个二战结局。
(3)二战的转折点扩展阅读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2、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扩展到中东、北非 。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外,非洲国家几乎都取得独立。拉丁美洲战后民族运动也在深入发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胜利,影响尤为重要。60年代以来, 亚非拉总共有104个民族独立国家,其中新独立国家达69个。
这一系列斗争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结束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民族独立国家的普遍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 。
D. 二战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苏德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是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是阿拉曼战役。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摆脱了前期的劣势,转入攻势,战场自此开始向苏军有利方向发展。
2、阿拉曼战役:英军击溃了北非德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3、中途岛海战: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美太平洋舰队一举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粉碎了日军南进计划,从此在太平洋战场开始逐步展开反攻。
这三大战役都发生在1942年,时间点恰好在二战中期,盟军同时在几大主要战场,取得首次重大胜利,具有扭转整个二战走势的重要意义,使整个二战格局为之一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涌现出众多战争将领。比如,苏联的朱可夫、崔可夫、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华西列夫斯基,美国的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布雷德利、马歇尔、尼米兹,德国的隆美尔、邓尼茨、布吕歇尔,英国的蒙哥马利、坎宁安,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等。他们中,有的为人称道,有的臭名远扬。
(4)二战的转折点扩展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
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单单是为了灭亡中国,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国当作北侵苏联、南下太平洋,并进一步对外扩张、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日本法西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E. 二战时期的三大转折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一直在争论,但没有定论。普遍认为,苏德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是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是阿拉曼战役;二战中,盟军和轴心国在多个战场同时展开厮杀,所以在几大战场中,比较公认的有三大战役改变了整个战争格局。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摆脱了前期的劣势,转入攻势,战场自此开始向苏军有利方向发展。
2.阿拉曼战役:英军击溃了北非德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3.中途岛海战: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美太平洋舰队一举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粉碎了日军南进计划,从此在太平洋战场开始逐步展开反攻。
这三大战役都发生在1942年,时间点恰好在二战中期,盟军同时在几大主要战场,取得首次重大胜利,具有扭转整个二战走势的重要意义,使整个二战格局为之一新。
可以说,这三大战役吹响了盟军反攻的号角,此后,轴心国在几大战场再未取得重大胜利。而盟军的胜利则是一个跟着一个,直到取得最终胜利。
F. 二战的转折点及战役
在1942 年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经过了几个月艰苦而损失惨重的防御战之后,红军对一直行动顺利的德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突击。使德军极度震惊的是,在一周内苏军即包围了德第六集团军。十周以后,该集团军所剩下的残兵败将投降,苏德战争中最有名的战役宣告结束。
历史上声称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德国东线战事的进程并使国防军和德意志帝国走向了注定的屈辱的失败之路。历史遵循了斯大林格勒胜利不朽的荣誉,胜利的红军似乎再也没有遭受战略上或重大的军事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策划者们已经作为将苏联带向胜利的不可战胜的英雄被载入军事史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苏联元帅,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和柏林战役的英雄,格尔吉奥.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然而,历史告诉了我们错误的信息。历史女神是善变的,她们只记录所报道的而忽略哪些没有报道的。有一句格言“胜利者才能篡改”,也适用于历史和战争。对于战争,历史对后代也施加了巨大的影响,这方面没有比德国的东线战事更明显的了。德国人只是骄傲地不断叙述他们在 1942 年底以前地胜利历程,苏联人则宣扬在此之后他们的军事胜利,对此没有德国人与他们有所争议。
1941 年和 1942 年的那些地名,如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和哈尔科夫,唤起了对德军的胜利的想象,而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和柏林则是苏军的胜利的象征。然而这些印象其实是虚假的。例如,虽然德军在 1941 和1942 年的推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巴巴罗沙计划和蓝色计划还是失败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仍在苏军手中,而且紧接着就是德军的惨败,并以第三帝国的毁灭而达到顶峰。
同样,战争后几年的历史没有评价苏军那些似乎不会终止的胜利,这对我们的误导程度更大。可以理解,苏联非常不愿意破坏他们光辉的记录,而德国人通常以将失败归结于希特勒的歇斯底里和苏军压倒性的优势来避免心中的不快。这样苏联的记载就好像他们是完美地走向最终所注定的胜利那样。这种修改真实历史的做法通过隐瞒苏军大量的失败(这些失败将有损于红军的胜利)歪曲了战争的历史。苏联指挥官如朱可夫、科涅夫,他们那种必胜的名声被提高到了超人的程度,从而掩盖了他们也是人,也同样有人的性格弱点这个事实。
本文通过指出这些缺点,并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列出那些被记载并宣扬的著名的战役来作为这个更正这场最残酷的战争的历史纪录的开始。对于以前几乎所有被遗忘的历史,这是一个公正的过程。
苏军的火星行动是苏德战争史中那些不为人知的事件中最为令人注目的。该计划本来计划于 42 年 10 月后期开始,但一直推迟到 11 月 25号,火星计划是作为与天王星计划(苏军斯大林格勒战略反攻的代号)具有相同地位的战役计划一起设计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希望通过执行这两个计划重新夺回东线战略主动权并使红军走上全面胜利的道路。火星计划由朱可夫元帅和一批著名的苏军将领制定并被冠以战神之名,它是苏军 1942 年秋战略布局的中心任务。其宏大的规模和雄心勃勃的战略企图使其至少和天王星计划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然而,历史是那样容易被篡改,它遗忘了火星行动因为它失败了,同时它对天王星行动大肆宣扬,因为它成功了。
今天,已经可以获得足够的德方和苏方的档案材料来纠正历史的错误并对在该战役中牺牲的50 万苏军士兵和众多德军士兵给予应有的纪念,这个数字超过了美军在整个战争中的所牺牲的人数。
G. 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二战转折点
二战转折点有三个。一是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2年,轴心国的非洲装甲军进入埃及,威胁英联邦的运输补给线。在盟军援军还未来到的情况下,隆美尔决定对盟军进攻。
阿拉曼战役图片
阿拉曼战役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终,这场战役彻底就转了北非的战局,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占领埃及和中东的阴谋破产。阿拉曼战役也彻底绝度了非洲专家军的攻势。此后德意军队开始败退,直至完全被逐出非洲。
二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德军进攻莫斯科失败后,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的运输线。德军不断增加兵力,苏军在人们的支持下,构建了四道防御围墙。会战中,法西斯集团损失近一百五十万官兵,占了整个苏德战场兵力的四分之一。
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是苏德战场中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苏军在这场战役后彻底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坚定了反法西斯人们的信心,大量消耗了敌人。而法西斯集团在战场中的失败动摇了仆从国对他们的信心。
三是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日军自偷袭珍珠岛开始,先后在太平洋地区占领了诸多岛屿,几乎控制了整个太平洋西部。日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中途岛,一来可以威逼夏威夷,二来可以诱出太平洋舰队。可是美军在日军进攻前得到了情报,做好了防御准备。最终美军打退了日军的进攻。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美日航母对比。美军一举击败太平洋舰队,开始在太平洋战场发起了反攻。这就是二战转折点。
H.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7日,德国军队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对苏联进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拼死反抗,使德国军队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国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
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后, 1943年7月德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8)二战的转折点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影响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搭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I. 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说二战的转折点,严格意义上来说,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阿拉曼战役”。
自打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日军在一段时间里气焰甚高,陆续占领太平洋诸多岛屿,下个目标便是中途岛。
可以说,中途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既能威逼夏威夷,又能迷惑太平洋舰队。
不过,美军及时得到情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令日军遭到沉重打击,最终不得不撤离。
自此,美日海上优势拉开,日军节节败退,已无力回天。
拓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J.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转折点是什么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
(10)二战的转折点扩展阅读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而且斯大林格勒具有战略意义和精神意义,若是斯大林格勒沦陷,势必会对红军和红海军以及苏联人民造成严重的打击,且德军可以进攻高加索石油区,支援意大利军和夺取苏联的命脉地域:粮食、工业生产基地。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
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并且由于一天夜间气温骤然下降,导致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完全无法使用,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
到1942年春天,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稳定了下来,但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鉴于德军已无力发动全线进攻。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建议,如果再要发动攻势,就应针对莫斯科。
然而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目标过于明显,并且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应放弃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
因此,德国开始筹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局部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现暂时再次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
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称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战争时期主要生产坦克)。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
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