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对于逆向选择 ,可以通过
1.发送信号 (比如可以签订合约,如果商品质量有问题实行赔偿,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假一罚十”,在劳动市场上,比如说学历证书 那就是你的能力信号)
2.建立信誉
3.在保险市场上,可以将保险当作一种附带利益,也可以政府规定每个人强加保险。
对于道德风险:
1.激励 (企业的激励制度,职工持股等等)
2.提升机会成本(比如高水平工资,使被发现不好好工作的丢掉工作的机会成本上升,等等)
这两个问题都是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 ,想象能使信息完全的其他方法
Ⅱ 请解释保险市场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区别。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两者之间有3点不同,具体介绍如下:
一、两者的特征不同:
1、逆向选择的特征:
(1)内生性特征;即风险雏形的形成与经济行为者对利益与成本的内心考量和算计;
(2)牵引性持征;凡风险的制造者都存在受到利益诱惑而以逐利为目的行为;
(3)损人利己特征;即风险制造者的风险收益都是对信息劣势一方利益的不当攫取,换言之,风险制造者与风险承担者的不对称存在。
2、道德风险的特征: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因为可能担心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质量低,是劣质产品,而非原来他们心中的高质量产品);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
二、两者的实质不同:
1、逆向选择的实质: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
2、道德风险的实质: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确定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主体不承担其行动的全部后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行动的现象。
三、两者的意义不同:
1、逆向选择的意义:逆向选择理论深刻地改变了分析问题的角度,可以说给人们提供了逆向思维的路径,会加深市场复杂性的认识,由此能改变很多被认为“常识”的结论,使市场有效性理念又一次遭受重创。
2、道德风险的意义: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轨企图,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引起社会财富损毁和人身伤亡的原因和条件。如有人对社会或他人心怀不满,故而蓄意进行破坏活动,比如,纵火、抢劫、欺诈,造成社会财产或他人财产及生命蒙受损失。
Ⅲ 什么叫逆向选择,什么叫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和“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这两个术语起源于保险行业,比方说有一群人想买医疗保险或者人寿保险。其中一些人可能有与生俱来的高风险,比如他们很容易得病,有家族病史,或天生喜欢以比较危险的生活方式生活等,而另外一些人具有与生俱来的低风险,例如家族寿命都比较长,或者很注意有规律的生活。这样的风险信息是个人的私有信息,而保险公司无从获知和观察到,那么保险公司将对所有的人以同样的保费率进行保险。
但是,这样运作的保险公司,将很可能由于多数的投保人是高风险类型人士而破产关门。比如很容易得病的人才投保健康保险,不容易得病的人不参加保险,于是保险公司需要赔给保户的钱将远远高于他们按照平均得病率计收的保费,从而带来损失。这里,私有信息的存在,使得投保人可以就他们本身的身体情况或风险程度说谎。这样一来,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他们得到一大堆“逆向选择”得来的投保人。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往好的方面选。保险公司的上述市场活动带来的选择,“选”出来的是比较不那么好的一群。所以这种选择叫做“逆向选择”。逆向选择会导致保险公司因风险过高而破产。
逆向选择说的是人们隐蔽其“坏”的特征而出现的结果: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实际上多是特征不那么好的人,等等。
隐蔽行为则导致“道德风险”,在保险业中的情况是:以财产保险为例,一旦人们办理了保险,他们往往会因此故意地或不自觉地忽视日常的保管工作而让保险公司承担更大的风险。一个人购买了家庭财产保险之后,将不再像以前那样仔细地看管家中的财物了。当出门的时候,他可能不再像没买保险以前那样仔细地检查煤气是否关好,易燃的电源插头是否拔下来了等等,因为现在如果屋子着火了,他将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作为极端的例子,有人甚至自己故意造成火灾来骗保。在这里,因为保险公司无法观察到人们在投保后防灾行为的情况从而产生了“隐蔽行为”。保险公司面临着人们松懈责任甚至可能采取“不道德”的行为而引致的损失。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市场经济讲究合同关系。以签订合同的时间为界限,逆向选择是“合同前的机会主义”,因为私有信息的存在提供给人们在合同签订前讨价还价时说谎的机会;道德风险是“合同后的机会主义”,许多行为是不可观察的或不可证实的,这就提供给人们在合同签订后不遵守诺言或行骗的机会。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商量事情的时候一切都说得好好的,但是协议成立以后各方是否按照说好的那样全力去做,就很难说。合同成立以后,不少人更多关心的是合同中自己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责任。这就是道德风险问题。(
Ⅳ 什么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予以说明。
"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譬如,二手车市场应该率先成交质量较好的旧车,可实际上却是质量较次的旧车.因为,二手车市场按车的平均质量定价,质量较好的旧车,其质量高于价格,车主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而质量较差的旧车,其质量却低于价格,该市场就会充斥质量较差的旧车.旧车交易就不像一般的商品市场那样,交易的序列按质量由高向低排列,而是由低向高排列成交.保险市场也是如此,保险公司希望获得较为健康的客户,以减少保险公司的理赔,可实际上相对病弱的客户更有投保的积极性,于是保险公司往往拥有的客户不是由健康向病弱排列,而是倒过来,这才是"逆向选择".它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如果买方知道旧车的价格高于它的质量,他们不买;如果保险公司完全知道投保人的情况,并要求病弱者多付保费,"逆向选择"也就不会发生.如果旧车的出售者诚实得不想赚质量低于价格的差价,投保人也坦诚得乐意多付保费,"逆向选择"同样不会发生.显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因为,高质量的旧车主了解自己车的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保险公司也了解自己的优良客户,它们既没有信息的不对称,也没有机会主义行为.所以,"逆向选择"只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义.譬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为了避免银行经营失败引发社会问题,所以要给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保护,这就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因为,商业银行,包括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一定要将贷款(经营)规模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阶段,如果没有联储的保护,它们享有贷款规模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对等,这就没有道德风险.但如果联储提供保护,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风险相应下降,防范风险的成本为联储承担,商业银行的边际成本下降,它们势必相应扩大信贷规模,从而更多地享有贷款的收益.这种利用保护而获得额外利益的行为肯定是非道德的,或者是道德水平下降的.社会承担的风险随着商业银行道德水平的下降而提高,因为,社会承担风险来自商业银行的行为,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造成的风险小,社会承担的风险也不大.在联储提供保护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社会承担的风险相应扩大,但是,商业银行承担的部分仍然不变,差额部分则为联储承担.显然,没有联储的保护,商业银行的道德水平不下降,社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小,这就是额外的保护引发的道德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和行为没变,只不过联储保护与否改变了它们的边际成本,刺激信贷规模和风险的相应变化,所以,商业银行既没有机会主义行为,也不存在事后的选择问题.只要有保护降低经济主体的边际成本,就难免会引发"道德风险",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纳关于计划经济对企业的"父爱主义",势必导致企业效率下降的论断,就是对"道德风险"的最好注释.
Ⅳ 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市场的一方能够使用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从而使自己受益,而另一方受损,则倾向于与另一方签订协议。这是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的情况。当然,不清楚团队的整体素质是什么,或者每个人的素质,或者你是否适合这份工作。你知道你能做什么。这是信息不对称。其结果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当你通过简历的形式,现场表现,可以发送一些信号,表明你确实有能力并且适合这份工作,那么部分的后果可以说是信息不对称。
你买健康保险,保险公司不知道你的全部情况,原来你有病,然后你去买保险这被称为逆选择。
Ⅵ 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道德风险也称道德危机,是指参与合同的一方所面临的对方可能改变行为而损害到本方利益的风险。从受损主体来划分,“道德风险”可分社会(包括他人)道德风险与个体道德风险。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应该是指社会道德风险。具有潜在性、长期性、破坏性和控制的艰巨性等特点。
Ⅶ 什么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也就是指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道德风险通常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定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
(7)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扩展阅读:
逆向选择基本含义:
1.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因为在上述模型中,有买主愿出高价购买好车,市场——“看不见的手”并没有实现将好车从卖主手里转移到需要的买主手中。
2.这种“市场失灵”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Ⅷ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搭便车,三个概念的区别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举例
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 ,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Ⅸ 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逆向选择:
1.含义: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说明:
——逆向选择现象是一个存在于交易合同签订前信息问题。
二、道德风险:
1.含义:
道德风险,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说明: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事实上,道德风险,属于契约的执行问题,即已经取得保险的投保人不以完全负责的态度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