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官员财产公示
扩展阅读
安徽皖通科技股票行情 2025-07-14 15:29:18
谁会买新三板股票 2025-07-14 14:39:29

官员财产公示

发布时间: 2021-06-21 12:58:49

Ⅰ 让老百姓公布个人财产的官员是谁

▲陈明义(1940.8—),1940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
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6年11月参加工作。
1957年9月至19 6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学生;
1962年9月至1966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流体力学专业研究生;
1966年11月至197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教师;1974年10月至1984年10月,厦门水产学院渔机系助教、讲师、系副主任、主任 、副教授(其间:到挪威进修一年),厦门水产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1984年10月至1985年7月,福建省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科委主任、党组书记;
1985年7月于1990年10月,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兼省教委主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
1990年10月至1993年9月,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1994年7月至1996年10月,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党组书记兼省编委主任;
1996年10月至2000年12月,省委书记、省贸促会名誉会长;
2000年12月至2006年1月,省政协党组书记、省贸促会名誉会长。2003年1月在福建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政协主席。
2006年3月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8年3月任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9月增选),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第8届、9届全国人大代表。9届、10届全国政协委员。
提出“为什么老百姓不公布财产”的某主席就是此人。

Ⅱ 哪些人需要财产公示

财产公示制度就是将官员的财产阳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悉其收入的来源,公务人员财产申报和公示是反腐组合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官员和公务员拿的是纳税人的钱,他们当然应公开自己的资产,这便于舆论监督。
严格地说,所有的国家公务员都应该把财产公示,但出于反腐败的需要,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国企中层以上领导应该公示,因为这些群体都是有一定的实权,应当受到民众和法律的监督。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这个问题一直在探索阶段

Ⅲ 如果中央要求公职人员公开财产,各地必须都要执行吗

官员财产申报比普通苦B公务员财产申报有意义得多。

Ⅳ 公布公务员资产的叫什么政策

楼主,你好,我空间!http://hi..com/new/gwyks
公务员报名流程
发布公告(下载职位表,选择可报职位)——网上报名——审核通过——上传照片和缴费——笔试——面试——体检——政审——拟录用人员的公示——正式录用
公务员报名条件
1)年龄:18-35周岁
2)学历:自考、党校、等国家承认的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都可以的,除非是职位特殊说明只要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民办的只要是国家承认也可以。
3)户口:国家公考不限户口;地方性考试一般要求是当地户口,但是深圳、广州等少数几个地方除外。
4)专业:也有不限制专业的职位,不限制专业的职位竞争会比较激烈。具体哪个专业能报考哪些职位,请看职位表。某个专业可以报考哪些职位:每个专业基本都有一个职位与之对应,但是那个职位不是每年都找人你,所以具体还得看职位表。
5)公务员考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少数职业要进行专业考试,少数地方还要考“公共基础知识”。行测、申论各一百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一般是各占50%。

Ⅳ 要求官员公开财产合法吗

文/陈平“官员也有自己的隐私权,就像医生治病,病人的病例是隐私,需要保护。”几天前广东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了预备会议,广州团的叶鹏智代表认为,反腐倡廉应该形成社会高压态势,让有腐败想法的人不敢贪。关于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他建议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公开官员财产,比如可以采取定期“摇号”的办法。叶鹏智认为,纪检部门本身已经有各种手段监督官员,向公众公开官员财产不一定是最佳方式。“我提倡可以向组织申报财产,但不一定对公众公开,越是这样,社会风气越不利于公平公正,要警惕一些人打着‘民意’的旗号搞民粹主义。”叶鹏智进一步追问:“要官员公开财产有法律依据吗?全国人大有公布财产公开的法律吗?官员也是人,也有隐私;官员是公仆,不是老百姓的奴隶。我觉得他的说法太可笑太别有用心;难道官员按组织自律要求公开了自己的合法财产,就会成老百姓奴隶?对公众公开社会风气就会越不利于公平公正?此理念不仅是无稽之谈且有强奸民意之嫌;感到他似乎在刻意告诫百姓:不许盯了某些官员大肆贪污腐败不放,因纪检部门本身已有各种手段监督官员,暗示隐私包括某些官员自己说不清来源的非法财产,否则就是“打着‘民意’的旗号搞民粹主义!”但这位“人大代表”恰忘掉个基本常识,我们的政治体制决定官员权力全是人民给的,不仅要在人民信任下行使公信权;并应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所以虽全国人大目前为此尚没专门立法,但作为执政党的一份子,这法实际早在人民公仆脑子里,可惜被某些腐败分子逐渐谈薄导致失控;许多案例证明,正因无有效监督,腐败问题如同裁判员还受运动员领导一样,不仅无法公正执法且越来越严重:甚至有人竟如此调侃:“当官不捞钱,不如回家卖米线!”也正是这种利用职权牟取财产被称谓个人隐私的法律盲点潜规则,使纪检部门也很无奈。 不错,官员是人,但首先要是奉公守法,清正廉明的人!公开财产是甄别官员清廉与否重要手段之一,目的是保护公仆暴露贪官,正是让人民真正信赖的社会高压态势!可这位广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人大代表”叶鹏智,俨然用特权阶层面孔借此偷换概念,混淆是非钻法律空隙,我想无非是为某些贪官污吏,利益集团获取非法收入寻找对抗反腐倡廉理由,目的是想与老百姓对了干!如反过来问他;“人民的公仆贪污腐败奉行的什么主义,有法可依吗?”我不知这位“人民代表”将如何回答!由此对他的“人大代表”身份我产生怀疑,为何在老百姓深痛恶极腐败漫延,党中央反腐决心已下的关键时刻,他却把官员首先应是人民公仆概念,别有用心混淆成“不是老百姓奴隶”,对老百姓强烈的反腐倡廉愿望,污蔑成“是打着‘民意’旗号搞民粹主义!”其目的确应让人民深思警惕:“他究竟代表谁?”其实不难看看出;此人声色俱厉指责背后,恰恰暴露了贪官们的内心恐惧!针对其公然与人民叫板的嚣张,虽按宪法中里规定公示是义务不强求,但希望全国人大是要加快公开官员财产立法步伐,以示我们党和政府对人人皆恶的腐败惩冶之决心!

Ⅵ 求关于官员财产公示,申报的文献综述来做参考,谢谢

官员财产申报需时机成熟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被认为是法治国家普遍实行的、最具约束力的防治腐败制度。从国外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经验来看,只有在法制、社会以及政治等几个方面时机成熟,才能有效构建并实施这项制度。
财产公示制度约束的对象是公务员及其家庭,依赖于完善的公务人员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完整的“收入分配-财产申报-信息公开-申报稽查-问责”制度链条。英国从1854年提出改革文官制度方案,到1883年议会通过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历时近30年。1883年,美国现代公务员制度初步建立,但直至一百多年之后, 美国借助《政府范围道德法》等法律才真正建立了官员统一的财产申报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起实施至今不足5年,大量的配套法规尚未出台,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制基础还有待夯实。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实施效果,还取决于作为基础前提的社会信用机制是否到位和完善。1860年, 美国第一家民营的信用公司成立, 美国个人信用市场从此发展起来。美国在金融实名制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个人征信系统,根深蒂固的信用文化为财产申报制度奠定了技术以及社会文化基础。我国台湾地区出台的“阳光法案”,其中“强制信托”的做法就受到立法时机不成熟的质疑。因为台湾没有完备的信托法制。可见,在全社会塑造信用咨询、信用认证和信用监督的风气,是财产申报制度建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否则,即便有了相关法律,也无法确保并让民众确信官员所申报的数字属实。日本1992年实行国会议员资产公开法后,官员财产申报项目中没有包括银行活期存款以及现金,配偶财产申报等条款也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使得财产申报制度漏洞极大。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还意味着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威胁。韩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之时经历了一个腐败高发期,韩国试图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登记制度以治理腐败,但一直遭到一些官员反对。1960 年民主党向国会提交法案被否决,1964 年韩国政府颁布“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的国务总理指示”,但是只实施了一次便无疾而终。1981年国会才正式通过《公职人员伦理法》。各国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都经历了漫长的讨价还价过程,立法之后仍然有着诸多抗争与妥协。官员对此项制度不认同,一方面出于对制度的不理解以及对追溯财产来源的恐惧。另一方面,“一位政治家公开他们的收入, 无疑是引绑匪入家, 并且为绑匪索要赎金提供了数额”,官员申报之后的财产安全需要得到确认。
因此,何时能提高财产申报制度目标群体对制度的认同,并化解因缺乏认同感产生的实际阻力,是判断时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保持政局稳定的前提下,为应对立法以及修法过程中激烈而漫长的矛盾冲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促使这项制度瓜熟蒂落。

(作者是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Ⅶ 什么是财产公示制度

财产公示制度就是将官员的财产阳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悉其财产来源

Ⅷ 公职人员财产公开制度被誉为阳光法案终端反腐最先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哪个国家

公职人员财产公开制度被誉为阳光法案终端反腐最先起源于十八世纪的瑞典。

在1766年,瑞典取得了查阅所有官员财产和纳税状况的权利,任何公民都有权查看首相的财产及纳税清单,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下来。

瑞典规定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所有公民和团体,都必须向税务部门公开自己的财产和收入明细,并接受所有人的查询。任何一个瑞典公民都有权查阅任何官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甚至王室成员的资产和纳税情况。

1995年10月,时任瑞典副首相萨林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了几十克朗的巧克力,此事被一位认真的瑞典记者一直追查到银行,并调出了萨林的全部刷卡消费记录,指责她“挪用公款”,最终迫使其引咎辞职。

(8)官员财产公示扩展阅读: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研究是否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1994年《财产申报法》被正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但未能进入实际立法程序。

1995年4月30日,中办与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中国官员的收入实行申报。

针对贪官外逃前往往利用亲属事先向海外转移财产的特点,中央纪委决定从2004年7月起在部分地方开展领导干部亲属出国、子女就业申报备案试点工作。

2012年11月30日,在新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召集的8位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就有6位提及了要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2012年12月,广东省第一次将这一试点工作提到了省级层面。

Ⅸ 要求普通党员公示财产

应该是官员吧,中国一亿党员,大多数是普通人

Ⅹ 以“官员公示制度主要推动力在于政府还是社会”为辩题,我方观点为社会,求破,在线等

1.辩论的主题都是悖论,辩论双方没有赢家。
2.辩论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公众在一定程度上关注话题,这是主办者的目的。
3.辩论活动客观上锻炼了参与者的思辨能力,丰富了文化活动的形式。
4.从辩证法角度看,内因和外因应当同时作用,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财产公示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