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来西亚和马来亚是不同国家吗
马来亚1957年独立,1963年东马沙巴、砂劳越、和新加坡加入马来亚形成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选择退出马来西亚。然后马来西亚还是沿用原来的名字。
这样说,你懂马来亚和马来西亚的关系了吧?
2. 马来西亚主要用什么语言
官方语言是马来西亚语,就是马来人的马来语,和印度尼西亚语非常相似。
虽然马来西亚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英语却是一般的商业用语,人民广泛都能以简单的英语交谈,这是因为马来西亚现有的教育制度是延续英国人统治时留下来的制度,只在近30年来才逐渐改用马来西亚语。大专院校尤其是私立学校大都使用英语教学。
其他种族的语言非常多如华裔大多数都会普通话及中国南部的方言如广东话、潮州华、客家话、福建话及海南话。也因为这些方言的影响,我们的普通话(华语)发音都不太正确。如“粥”很多人都念成“卒”[受到广东话的影响]。
华人方言在西马北部如槟城及吉打州比较通用福建话,中马(吉隆坡、怡保、芙蓉等城市则盛行广东话),南马华语比较普遍,东马(沙巴及沙拉越福州话及客家话都行)。
印度/南亚后裔的马来西亚人民通用的语言有乌尔德语(Ur)、淡米尔语(Tamil)、旁遮普(Punjabi)等等。
(2)马来扩展阅读:
马来西亚是中、西、印度及阿拉伯文明的聚集地,语言文化特别丰富。马来语是官方语言,不过英语也是学校的必修科且在政府部门、商场及社会各阶层中广泛使用。其他民间语言有华语、广东话、客家话、福建话和印度话等。
没有英语基础或者英语成绩的学生,可以先在国内读英语课程,或者通过学校的内部语言课程以后,也可以进入专业。
在马来西亚虽然华人华裔相对较多,但并不如一些人想像的那样几乎都是,目前马来西亚的华人华裔总数占全部人口的25%左右,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讲汉语,其中只有约60%的人会讲汉语,所以留学生只要希望学习英语,环境还是有的。学校也会安排尽量不让来自一个国家的学生住在一起。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坚持捍卫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中学华文课程,并有华文报纸与媒体,以及华社组织的支持(华教、华文媒体、会党合称马来西亚华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汉语交谈。
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场合下,多数的华人惯用混合各种方言、英语与马来语的“罗惹式华语”。在华文学校、广播电视、公开正式场合或演说,则使用标准华语。而一些粤语等方言电台如988,MyFM等则会在某些时段说方言,避免各籍贯的华人忘了自己的根源。
华人迁居马来西亚数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种方言,也随着祖先南来,且在马来西亚继续流传。
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方言,依据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闽清话、兴化话、闽南语、客家语、潮州话、粤语、海南话、广西粤语等等。在乡村地区,同一方言群聚居较多,会有较单一的方言。在市镇地区,虽有一到两种强势方言,但人们中多通晓各种方言,能够快速转换对答。
为规范华语使用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于2004年2月13日宣告成立。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
3. 马来西亚为什么叫大马
马来西亚(Malaysia)简称大马,是选举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制并存的联邦制国家,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全国面积共33万平方公里。
“大马”一词出自1963年东马和西马合并后出现的。称“大马”是为了区别以前的“马来亚”(Malaya,现称西马),和沙巴州与砂劳越州(现称东马)合并后组成的新“马来亚”(Malaysia)。
当时的媒体将中文音译称“马来西亚”,或字面翻译是“泛马来亚”或“大马来亚”简称“大马”以区分本来的“马来亚”。“大”既是“泛”(Great, Pan-)的意思。“大马”这比较顺口的称呼就一直沿用至今,马来西亚人也觉得比较亲切。
反观马国,因为不自一个以马字开头的国家(马其顿,马尔代夫等等),简称方面称为马国会引起混淆,好像不久前台湾报章标题:“台湾与马国断交”,很多人都会以为是马来西亚,但其实指是马其顿。国际上还是有很多国家称马来西亚为马国。
(3)马来扩展阅读;
同家族的马来人没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为称呼用途。马来人名字的第一个部分是他们的名字,第二个部分是他们父亲的名字,两者之间隔着“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时会省略。
在非正式的场合,对小辈较为亲昵的称呼为Adik或dik,意为弟弟或妹妹,名字则可省略。对年级较大的男士可称为Pakcik,意为伯父,女士为Makcik,意为伯母。在日常场合,用Encik加名称呼男性,意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称呼女性,意为某某女士。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用Tuan加名,来尊称男士,用Puan加名,来尊称女士。此外,对拥有马来西亚封衔(常见的如拿督、丹斯里等)的人可尊称其封号或封号加姓名。
4. 马来西亚 穆斯林国家
马来西亚与其它东南亚国家一样,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其它宗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原始宗教。
伊斯兰教
从7世纪到17世纪,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扩张和传播延绵了1000年。作为东南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主体——马来人的重要国家,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在全国人口中,穆斯林占将近55%。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有很深的影响。马来人取阿拉伯名字,按伊斯兰教的训言生活。清真寺遍布马来西亚城乡,寺内每天都有信徒作祈祷。星期五是马来西亚的主祷日。 其它宗教
佛教
佛教在马来半岛上曾一度盛行,15世纪以后逐渐衰落。19世纪,大批华人的到来使得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得以恢复和发展。吉隆坡和华人集中的槟城是马来西亚佛教中心。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设在槟城,该会还办了马来西亚佛学院。
印度教
印度教在进人马来半岛时,被称为婆罗门教。15世纪,伊斯兰教在马来半岛盛行后,印度教徒大多改信伊斯兰教。现在,信奉印度教的只有印度人,印度教徒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基督教
基督教是随着葡萄牙、荷兰、英国的入侵而传人马来西亚的。由于这些国家的殖民者属于不同的教派,他们带来的基督教也有不同的分支,主要是天主教、新教。马来西亚的基督徒多为菲律宾移民、土著少数民族和一部分华人。
原始宗教
马来人的原始宗教崇拜的是多种神仙和原始拜物教。现在马来西亚信仰原始宗教的主要是一些土著少数民族。
5. 马来是什么地方吗
马来是马来西亚的简称,一般都是这么说,如果在特殊,一般说地方的时候说马来一般吧就是指的马来西亚这个地方啦,是个国家的名字,是旅游的热点地球一班讲马来语,英语是官方语言,还要很多的华人,一般闽南话,客家语,粤语有许多人听得懂,最多的是闽南语,普通话也可以
6. 马来亚为什么改名叫马来西亚
因为马来人反对马来亚联邦,通过报纸,和平集会,并和其他自治州组成马来西亚。
英属马来亚(British Malaya),简称马来亚(Malaya),是属于大英帝国殖民地之一,包含了海峡殖民地(1826年成立)、马来联邦(1896年成立)及五个马来属邦。在其(马来亚联合邦)获得独立之前,曾在1946-1948年组成马来亚联邦。
由于历史因素,人们总是称呼现今马来西亚半岛为 “ 马来亚 ”,或者是 “ 西马 ”,然而自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已经颁布译名标准,表示 “马来西亚半岛” 才是规范用词。
马来人反对马来亚联邦,通过报纸,和平集会。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成员(共11州)与新加坡(1959年6月3日起自治建邦)、英属砂拉越(1963年7月22日起自治)与北婆罗洲(1963年8月31日起自治并改称“沙巴”)组成了马来西亚,成为新的联邦制国家。
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联邦,新加坡独立。
(6)马来扩展阅读
1、马来西亚分为13个州,包括在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沙巴和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布城。
2、首都吉隆坡人口约167.4万人(2011年7月,马统计局),面积达243平方公里。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双塔高达466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目前仍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位于吉隆坡以南25公里处,面积达49平方公里。首相署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
3、根据宪法定义,马来人是实行马来风俗(习惯法)和文化的穆斯林。他们在政治上具有主导权。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马来的土著,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
7. 马来西亚与中国差别
1、国土面积
马来西亚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管辖区,占地33万平方公里。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超过18000公里,内陆和沿海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海域有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公里。
2、气候特征不同
在赤道附近,马来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没有明显的季节。年温差变化很小。平均气温26~30摄氏度不等,年降雨量丰富。雨季为3月至6月,次年10月至2月。中国内陆山区的年平均气温为22至28摄氏度,沿海平原的年平均气温为25至30摄氏度。
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从南到北,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冷温带气候区。
3、语言不同
马来西亚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在1969年种族骚乱五一三事件发生后,马来语才成为主要语言。然而在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活跃的第二语言。
中国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 满两个民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它53个少数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
8. 马来 这个字
马
Equus caballus
英文名horse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图1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 (图2);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 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
马 mǎ <名>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又如:马子(筹码)
姓
关于马的词汇: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黄色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兰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ma】
马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马
(1)
马
mǎ
(2)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3)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9. 马来西亚
我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你朋友是骗你吗?老实说,像你说的这种工作薪水根本不高。而且你还说有供吃住……像是这种工作,薪水一般不高……1000马币以下,也就是大约2000人民币。这2000块在马来西亚根本,肯定不够你的花销!
好,进入正体……=="你来马来西亚的目的是向学英文……我告诉你,如果你是抱着来马来西亚可以学到一口流利的英文回中国在参加考试的话,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两年后的你会抱着失望的心回中国!
在马来西亚,我们都很少说英文……各种族都说自己的语言(华人说普通话或方言,马来人当然都说马来语,而印度人就当然说淡米尔语)。马来西亚是有说英语的人,但都是学生、老师、从商的人士(指有钱的商人)……而你的工作性质是导购员,你认为你会遇到这些顾客吗??呵呵
至于国际护照可以在那里做……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来自中国的。就等楼下的来为你回答吧!
最后,我建议你,你如果是真的要学英文……不如到新加坡吧!在马来西亚的南部。哪儿的薪水高,而且几乎全部都说英文(因为我表姐现在在新加坡打工)。那儿在百货市场当服装销售员或工厂员工一个月可以得到大约5328人民币至6660人民币……但如果是国际兑换率提高时,你可以得到大约6000至7500人民币。我教你一个方法,你在新加坡领取了薪水后,然后时时刻刻注意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钱币兑换率……如果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兑换率是2.22的话,那么就暂时不要换(如果你换了,再从马币兑换成人民币,就可以得到我和你说的前者的价钱5328-6660),如果你看到新加坡对马来西亚的兑换率是2.5那你才换。这样你就可以得到我和你说的7500人民币的薪水。哈哈,这是我表姐告诉我的!
至于你到了新加坡,你必须先在当地通过政府医院的体检和等待移民厅发给你的工作准证(为期两年),你在可以在哪儿开始工作。放心,哪儿的效率很高,大约一个星期以内,你就会得到工作准证。
不过,在哪儿工作第一个月会很辛苦。为什么我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在哪儿你必须开一个银行户头,2000块。因为哪儿的薪水都是直接进银行户头,不直接给你。再来就是住宿费,800块。还有交通费(很便宜)和吃的……所以你必须准备多一点的钱来这儿……不过到了第二个月,你就可以开始存到钱了!以两年来计算,你肯定可以存到一笔可观的钱同时学到一好英语!呵呵
10. “马来西亚”和“马来亚”有什么不同(不一样)
在1963年9月16日,也就是马来西亚成立之前,称为马来亚(Tanah Melayu)。马来亚不包括新加坡、沙巴和砂劳越。不过在那天以后,马来西亚成立了,马来亚、新加坡、沙巴和砂劳越就被称为马来西亚。后来,新加坡在1965年退出了。而马来半岛(马来亚)、沙巴和砂劳越也就是现在的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