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叶志平校长
扩展阅读
我好了 2025-07-10 04:28:08
a股有哪些酒店股票代码 2025-07-10 04:27:32
途牛网 2025-07-10 04:22:31

叶志平校长

发布时间: 2021-06-24 22:57:55

❶ 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的介绍

《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一文作于2011年6月。作者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忆了与叶志平同志的“一面之缘”,高度赞扬他肩负责任、重视安全、关爱师生、献身教育的可贵品质,也表达了对那些像叶志平一样服务人民、奉献一生的人们的敬意。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叶志平同志的沉痛悼念和尊敬赞美之情。

❷ 汶川地震中有个校长他们学校一个人都没死,那个校长叫什么

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新华网5月27日报道“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这所学校名叫安县桑枣中学,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据新华网报道,这所在大地震中没被“震倒”的学校全靠一位名叫叶志平的校长加固了“豆腐渣”教学楼,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网友们称其为“史上最牛校长”,网友号召“各地校长好好向叶志平校长学习,借鉴一下桑枣中学的成功经验。”两千学生下楼只消一分半钟据此前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是四川省优秀校长,他担任校领导后,下决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更为主要的是,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逃生模式结果竟与演习无二

❸ cctv2 开学第一课 叶志平校长寄语8句话是哪八句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
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
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

❹ 叶志平的主要事迹

1、维修加固教学楼

叶志平自从担任桑枣中学的校长后,就为学校当时新建的实验教学楼开始担心。此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并且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

到后来,竟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大楼的承重柱子不合标准。

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

2、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的温馨家园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

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

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

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

3、带领教职工积极抗震自救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不垮叶志平校长这位共产党员顽强的意志。大震刚刚过,余震不断,叶志平校长不悲观,不失望,不等不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

带领全校教职工迅速开展紧张的抗灾自救。他立刻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学校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抗震救灾。

他身先士卒,不怕余震危险,不怕吃苦受累,成天奔赴在抗震自救最前线,认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他带头冒险排危,带头清除断砖破瓦,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消毒防病。

带头搭建防震棚,带头解决教职工的饮水吃饭问题,带头当好志愿者,带领教职工为桑枣镇政府卸下各种救灾物品物资100多吨。

带头为搭建临时过渡校区租地平整地基。在他的模范行为感召下,全校教职工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抗震自救不断向前推进。

4、千方百计筹划学生复课

叶志平校长最着急的是学生的复课,“5.12”汶川特大地震严重地毁坏了两千多名学生赖以学习和居住的所有教学楼和宿舍,学生无法上课,只好辍学在家。

为了让学生特别是参加2008年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能早日复课学习,叶志平校长千方百计为复课进行准备。

他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住和喝的问题。他把在大震中未遭到严重破坏的学生餐厅作为临时教室。

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他把可以使用的厕所交给学生使用。学生复课在他的筹划中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学生就可以重新走进课堂。

投入到充满乐趣的学习生活中去。叶志平校长最关注的是2008年参加中考的500多名初三学生的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放飞自己的中考梦想。

在初三学生暂时无法复课的情况下,他组织初三年级组的教师在全县各乡镇办起了临时校外学生学习辅导站,把各种复习资料和训练题亲自送到初三学生手里。

指导他们复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和家长无不感谢地说:有这样的好学校,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5、病重辞世

2011年6月3日晚因操劳过度,叶志平突发脑溢血,被家人立即送往绵阳市第三医院,紧急施救。而在住院之前,他还一直在为学生们的中考劳心劳力。

“校长现在正在与死神搏斗,我们真的很想念他。”桑枣中学参加中考的同学们也牵挂着校长叶志平的病情。“希望叶校长能够像他的绰号一样,也能在死神的面前‘牛’一把!”

叶志平可以欣慰的是,在他昏迷期间,桑枣中学的学生们中考成绩又在全县一举夺魁。“可能是这几个月太忙,没怎么睡好觉,让我睡2个小时就好了。”

这是叶志平脑出血昏迷前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没想到这一觉便成了永远。“走得很平静。”华西医院神经ICU副教授薛欣盛告诉叶茂,他的父亲因为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走得非常安详。

❺ 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的相关人物

叶志平(1953.09—2011.06),男,汉族,四川绵竹人。生前系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校长。因秉承“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理念,用“蚂蚁啃骨头”的劲头,到处筹资,一点点修复加固原本是危房的教学楼;每一周学校各班级都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都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演习。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无一伤亡。震后,他又以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责任感,带领全校教职工自强不息地战斗在抗震自救的最前线。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史上最牛校长” 。

❻ 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的作品原文

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
◇刘奇葆
叶志平同志不幸病逝,我深感悲痛。叶志平同志是绵阳安县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的校长,在抗震救灾中被群众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我与叶校长有过一面之缘。2010年5月,我去震后重建的桑枣中学,见到的叶校长面色黝黑、身材粗壮,与一般印象中校长的斯文形象相去甚远,更像是一位在工地上劳作的普通劳动者。但就是这位貌不惊人的汉子创造了奇迹:他始终把学生安全摆在首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来临时,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无一伤亡。我与叶校长交谈,他的话语朴实无华,一如他的外表,言语间充满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从桑枣中学师生脸上写满的尊敬与自豪,我知道这是一位优秀的好校长!
十几天前,我又到了桑枣中学,这次没有见到叶校长。学校师生告诉我,他们的校长因学校灾后重建,长期高负荷工作,终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学校临时负责人给我们介绍工作时,嘴里不时蹦出“叶校长说”这样的字眼。我强烈感受到,在这所朴实的校园里,叶校长的崇高精神和办学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其中。震后重建的桑枣中学简约朴实、牢固安全,老师们精神饱满,同学们朝气蓬勃,这正是穿越灾难、崛起危难的四川人民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得知叶校长病危入院,我当即嘱咐相关同志把他转到全省医疗条件最好的华西医院,组织最好的专家抢救,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但终因病情过重,叶校长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学校和始终牵挂在心的师生。叶志平同志是我们党的普通一员,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我们党90年华诞前夕,叶志平同志不幸辞世,这是一大遗憾。但我想,叶校长走的时候,他内心不会遗憾,他尽到了一个校长的责任,对得起他的自我评价“认真负责”这四个字,他的精神将永远守护着桑枣中学,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桑枣学子。
一个人,不管他处在什么岗位,不管他的职务高低,只要他为人民办了好事,作了贡献,我们就应该永远记住他,永远怀念他!
祝愿叶校长一路走好!

❼ 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好校长叶志平,汶川地震他拯救了数千名师生,如今怎样

即便已经过去了12年,相信全国人民也不会忘记当年那场震惊全国的大地震。当灾情发生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救援队和志愿者立刻赶往现场,争分夺秒地救人。可由于地震发生得太过突然,很多人都躲避不及,所以即便大家尽力抢救,依然有很多人丧失了性命。

灾难过后,叶志平校长的光辉事迹被报道了出来,也引起了各界的一致夸赞,大家都说他是一位难得的好校长。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就在2011年6月3日这一天,这位好校长却因操劳过度而突发脑溢血,最终不治而亡了。从此,1分36秒成为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❽ 桑枣中学的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

新华网四川安县5月24日电 题: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
新华社记者朱玉、万一、刘红灿
他矮,胖胖的。
他所在的中学,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地震来临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大地震动,他站不稳,只好与学校的总务长互相抱着。
手机打不通,电话断了,第一波震荡过去后,他立即驱车往地处重灾区的学校赶。
车开得飞快,路上他一句话也不说。
他惦记着学校那栋没有通过验收的实验教学楼,心里最怕的是那栋楼出事。
上世纪80年代中,那栋楼建设时,学校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到后来,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
新的实验教学楼盖好了,老师和学生谁也不愿意搬进去,哪个都知道没有人敢验收的楼,建筑质量是什么样的成色。
当时,他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别人不敢搬,他只好带头搬。
搬进新楼时,新楼的楼梯栏杆都是摇摇晃晃的。灯泡各式各样,参差不齐,教室本应雪白的墙上,只有底灰,什么都没有。
后来,他当领导了,下决心一定要修这栋楼。
1997年,他把与这栋新楼相连的一栋厕所楼拆除了。因为他发现,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很差,污水锈蚀了钢筋。他怕建筑质量不高的厕所楼牵连同样质量可疑的新楼,要求施工队重新在一楼的安全处搭建了厕所,这样,虽然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1998年,他发现新楼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他生气,找正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老老实实地灌注了混凝土。
1999年,他又花钱,将已经不太新的楼原来华而不实、却又很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接着,他又对这栋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他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
这栋实验教学楼,建筑时才花了17万元,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领导支持,他修楼的钱就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的化缘而来。
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与施工单位协调,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楼修好。
对新建的楼,他的要求更是严。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面,只贴一下不行,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建筑外檐装修的术语讲,这叫“干挂”。
因此,即使是如前些天的大地震,教学楼的大理石面,没有一块掉下来。
他知道,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
桑枣中学校长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
不是没有见过出事的学校,有的学校墙没弄结实倒塌砸到学生,有的学校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在自己学生的身上。于是,他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娃娃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
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学校早已规划好。两个班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会错。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娃娃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孩子们事先还被告知的有,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学校紧急疏散时,他让人记时,不比速度,只讲评各班级存在的问题。
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
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他对老师的站位都有要求。老师不是上完课甩手就走,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要站在适当的位置,他认为适当的时候是: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放晚自习和紧急疏散时——都是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他认为适当的位置是: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老师之所以被要求站在那里的原因是,拐弯处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了,老师毕竟是成人,力气大些,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娃娃。
每周二都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他管得严,集体开会时,他不允许学生拖着自己的椅子走,要求大家必须平端椅子——因为拖着的椅子会绊倒人,后面的学生看不到前面倒的人,还会往前涌,所有的踩踏都是这样出现的。
那天地震,他不在。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
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
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那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的学校要求行事。地震强烈得使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站不住,抓紧黑板跪在讲台上,但也没有先于学生逃走。唯一不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护送着怀孕的老师同时下了楼。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其中70多位老师,家里砸得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扯着大声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
他的老师们收入都不高,教师平均月收入1126.78元。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❾ 叶志平的人物简介

叶志平(1953.09—2011.06),男,汉族,四川绵竹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2011年9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追授叶志平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75年7月,毕业于绵阳师范学校;1969年2月2日,四川省安县塔水镇(原兴隆公社)山泉大队当知青;
1973年10月4日,绵阳师范学校学习;
1975年7月,安县沸水小学工作;
1978年8月,调入安县桑枣中学担任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并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
1980年起,担任安县桑枣中学学校团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
1986年后,历任安县桑枣中学毕业班年级组长、教务副主任、主任、副校长兼工会主席职务;
1995年至2011年6月,任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2011年6月3日晚,叶志平因操劳过度,在家突发脑溢血,昏迷多日;
2011年6月27日上午11时03分,因抢救无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去世,享年57岁。 1973年10月—1975年7月,绵阳师范学校学习;1984年,获电大英语毕业证书;
1985年9月—1988年8月, 在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期满,获大学专科毕业文凭;
2001年,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三年学习期满,获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1993年1月,在绵阳教育学院校长培训班获结业证书;
2002年,绵阳教育学院学习期满,获绵阳市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结业证书;
2003年,在四川教育学院学习期满,获四川省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2004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学习期满,获教育部全国第四期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师德标兵;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四川省优秀中小学校长;
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绵阳市明星校长;
安县明星校长。
因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确保全校师生安然无恙,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