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 ,得失安之于数”的具体含义和应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自己的言行是对是错,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衡量;自身被赞誉或受诋毁,要听任别人去评价;一生得到的或者失去的,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这是岳麓书院讲堂中一副对联的前三句,完整的对联是: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此联出自清代的旷敏本之手。
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辩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⑵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什么意思
意思是:是是非非由自己的内心来判断,诋毁还是赞誉随别人去说,得到的与失去的都只是失天定的。
出自岳麓书院的讲堂中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全联为: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译文:做事情的对错按照自己奉行的标准来判断,做了之后被赞扬或者诋毁那随别人去说,得失成败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荣辱得失即可以置度外了。
君亲恩如何来还报,民物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答案。
(2)得失安之于数扩展阅读:
此联出自清代的旷敏本之手。
旷敏本于乾隆十九年(1754)受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并撰书此联。原件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83年由颜家龙补书重刻。
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辨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⑶ 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这个名言出处
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
⑷ “是非审之于己 毁誉听之于人 得失安之于数”是谁说的,出自于哪
⑸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素什么意思简单易懂的解释下
意思是做事情的对错按照自己一贯的标准判断,做了之后被别人赞扬或者否定诋毁随它去,得失成败坦然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是是非非由自己的内心来判断,诋毁还是赞誉随别人去说,得到的与失去的都只是天定的。
是非审之于己一词出自岳麓书院的讲堂中的一副对联的上联。
全文: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翻译:
做事情的对错按照自己奉行的标准来判断,做了之后被赞扬或者诋毁那随别人去说,得失成败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荣辱得失即可以置度外了。
君亲恩如何来还报,民物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答案。
(5)得失安之于数扩展阅读
岳麓书院位于美景如画的湘江西岸,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创办以来,历经千年,弦歌不绝。
这是讲堂最长的一副对联。清代岳麓书院山长旷敏本撰。旷敏本(1699-1782),乾隆十九年(1754)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原联毁于抗战时期,现联为颜家龙补书。
上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讲堂北侧通往湘水校经堂的对联,由清代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左宗棠撰写。因左宗堂曾读书于湘水校经堂,故悬于此处。
这种人生态度其实也正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的体现。
⑹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请网友们帮助解释一下具体什么意思.谢谢
做事情的对错按照自己一贯的标准判断,做了之后被别人赞扬或者否定诋毁随它去,得失成败坦然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⑺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出自哪里
出自清代旷敏本撰书于岳麓书院讲堂内的一副楹联: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 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上联的大意是:是非由自我审察,毁誉由别人评说,得失听从天命;当登上麓山峰头,感受着朗月清风,天地万物的道理便可知。
下联的大意是:国家的栽培、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回报,老百姓的日子如何过得更好,中华的优秀文化如何传播;登到山顶的赫曦台上,俯瞰衡云湘水,便可找到答案。
(7)得失安之于数扩展阅读
旷敏本先在翰林院为官,后因病告归,潜心著述。乾隆十九年(1754)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任职时间大约4年,因学问精湛,出类拔萃,倍受时人称颂。旷敏本精通经史子集,工古文诗辞,日以著书为事,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
旷敏本撰写的这副对联,上联告诫治学者应明辨是非,淡于利害关系,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自会感知朗月清风,自会领悟万物派生的本原。
下联围绕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启发学子应在这些方面下工夫,寻得归宿。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读来韵味悠长。
⑻ 是非审之于心 毁誉听之于人 得失安之于数说明意思啊
意思是:做事情的对错按照自己一贯的标准判断,做了之后被别人赞扬或者否定诋毁随它去,得失成败坦然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出自岳麓书院讲堂中的一副对联。
(8)得失安之于数扩展阅读:
麓山寺碑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积累了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
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主要分布在麓山寺碑亭、讲堂、御书楼壁及复廊、百泉轩园林碑廊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