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河冈义裕
扩展阅读
申通地铁的股票行情 2025-07-10 01:19:55
电建公司买股票 2025-07-10 01:08:57
获得股票实时价格的接口 2025-07-10 01:04:43

河冈义裕

发布时间: 2021-06-25 02:41:38

1.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重要事件


日本学者制出H1N1超级病毒被批疯狂,人类感染必死无疑
2014年7月,为了分析流感病毒H1N1的基因变化,日本东京大学兼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教授河冈义裕研制出一种新变种,变种后的H1N1能够绕过人类免疫系统,被认为是超级病毒。一旦这种夺命病毒外泄,人类将毫无抵抗能力,可能会酿成巨大的灾难。 河冈表示,自己的确已研制出这种超级流感病毒。他表示已把初步研究报告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委员会,并得到好评。
但仍有不少科学家对此持谨慎态度,有科学家认为,河冈从病毒株上提炼出人类无法防御的部分,制造出超级病毒,此举过于疯狂。

美科学家制致命流感病毒引争议 可致流感大流行
2014年6月11日,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利用正在野鸭中传播的流感基因片段,制造出与“西班牙流感”病毒极度相似的一种致命病毒。尽管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成果有助于应对下一场流感大流行,但这个实验仍被一些人批评为“鲁莽”、“疯狂”和“危险”。这一实验的负责人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2011年他与荷兰医学家罗恩·富希耶共同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会如何增强,但其实验方法受到批评。后来相关实验暂停一年,直到2013年才重新启动。
利用雪貂进行的实验显示,新病毒致病能力高于普通禽流感病毒,但低于“西班牙流感”病毒,不能通过飞沫传播。雪貂由于其呼吸系统的一些特征与人相似,常被用于测试流感病毒的危害。只要让上述新病毒的一些关键蛋白的7个氨基酸变异,它的传播能力就会显著提高,可以轻易通过空气传播感染雪貂。研究人员认为,新病毒具有在人群中引起流感大流行的可能。
英国皇家学会前主席罗伯特·梅教授仍对媒体表示,这一工作“完全疯狂”,整个事件“极度危险”。哈佛大学教授马克·利普西奇同样表示担忧:“即便是在最安全的实验室中,这也是危险行为。科学家不应该冒这样的风险,除非存在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他们的工作可以拯救生命,但他们的论文没有提供。有一种观点认为,曾造成许多人患病乃至死亡的H1N1流感病毒就是源于一次实验室事故。

2. 弱弱的问个问题:电视上说伊波拉病毒死亡率超过五成,但我想知道没事了,康复出院的有多少呢

控制传播 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辅助性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疫苗研制 埃博拉病毒 2006年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人加里·纳贝尔称,预防致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最初的人类安全检测,其令人充满希望的迹象表明,这种疫苗能使人类免受此病的感染。 [2] 已经有21人接受了早期测试的试验性疫苗。不过纳贝尔提醒说,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这种疫苗是否成功。 纳贝尔和研究中心的同事从含有3个埃博拉蛋白质的DNA中研发出疫苗。他们说,这种疫苗能令猴子对埃博拉有免疫力。疫苗不仅能抑制这种病的传播,还能保护医生、护士和动物饲养员,以防患于未然。 [2] 各国举措 美国参议院2004年5月19日通过“生物盾牌计划”法案,批准拨款56亿美元用于美国预防生物或者化学武器袭击。法案涉及的生化袭击包括天花、炭疽病、肉毒杆菌毒素、瘟疫和埃博拉病毒等。 这项名为“生物盾牌计划”的法案规定,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鼓励制药企业研究与开发针对生物恐怖活动的应对措施,加快对解毒药品的批准过程,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政府向公众提供未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某些治疗方法。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合成了外表和结构与埃博拉病毒十分相似、但毒性要弱得多的病毒。这种病毒可用于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毒性发作机制,帮助开发埃博拉疫苗,防止生物恐怖。 这种埃博拉类似病毒是东京大学河冈义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的。除了基因不同,这种病毒的外形、结构形式及所包含的蛋白质都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一样,并且也能感染人体细胞。河冈教授曾成功合成了真正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共包含7种蛋白质,其构造是在细管状外壳中包裹着基因和蛋白质复合体。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埃博拉类似病毒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外表十分相似。埃博拉类似病毒的毒性要低得多,研究、试验更为方便。 补充: 引自 网络 追问: 合成 病毒 ?建意二楼去做一下实验体!

3. 西班牙流行性感冒的最近研究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在当时医学界还没有发现病毒,当时的医学界以为这是一种细菌造成的传染病,因此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流感会这么致命。直到1933年,英国科学家Smith Andenwes才第一次从人身上分离出病毒,并命名为H1N1。后来有许多科学家想知道为什么此病毒会如此致命,但都不成功;一是因为其危险性,二是因为当时的所有遗体都已用火处理掉。
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在《科学》周刊上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国家的猪体内发现这种病毒。
1998年2月,美国国防病理中心(AFIP)辖下所属的分子病理部门在阿拉斯加的 Brevig Mission附近发现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爱斯基摩女子的尸体。Brevig Mission 在1918年11月由于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样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质。这个样本给予科学家第一手资料来研究这个病毒。
据2001年10月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力图根据10名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伦敦人的遗体,找到引起这场流感的病毒样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组特征,研究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
2002年10月,美国国防病理中心与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家合作,开始尝试重建病毒。在一个实验中,他们成功制造了一个有两个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这个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较起来,对老鼠较致命。
2004年2月6日,《科学》杂志报道了两支队伍,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重建了1918流感的红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 糖蛋白),并从中了解该蛋白分子如何改变形状来允许其从鸟类移到人类身上。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员宣布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经被重组。2005年在亚洲发生的H5N1病毒与1918病毒有些地方类似,但是目前很难变成人传人。
2014年7月5日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河冈义裕教授最新研制一种致命病毒——2009猪流感病毒,如果这种病毒从实验室传播出去,很可能导致数亿人口丧生,目前并未研制有效的预防疫苗。

4. 河冈义裕制造出超级病毒,能绕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新闻说一旦这种病毒泄露全世界的人都没有招架之力。而他

肯定安全了,一旦遇到什么异常情况,自毁装置就会打开灭了那些病毒!你要知道如果逃出来首先遭殃的是美国佬!

5. 如何应对甲型流感

近日,国外媒体刊登日本一研究小组的成果称,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出现变异,这可能使人类更容易受到感染。对此,有关专家称“甲型H1N1流感在社区传染将难以避免”。请关注——

日前,日本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教授河冈义裕的科研小组在《自然》网络版发表文章说,在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上发现了变异,可能导致病毒更容易附着在人体细胞上。

文章指出,如果变异扩大,可能比现在更容易向人类感染。日本的这一研究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现在正处于逐渐适应人体并变得更容易感染人类的阶段,今后必须密切监控有关变异。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甲流病毒变异可能朝着两个方向走:更轻或更重,从该病毒发生、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还是朝着专家想要的方向进展,但社区传染将难以避免”。

变异可能朝两个方向走

据了解,广州首个二代病例出现后,广东省疾控中心和中山大学都在进行两代病毒的对比,暂时还没有结果。“病毒的分离、研究、比对还需要一段时间。”何剑峰说。

他认为,目前有些病例感染源未明,再追究是哪种传播途径已没太大意义,因为有些病例传染源无从查起。可以说“甲流病毒发生社区传染将不可避免”,但究竟什么时候发生、以何种形式发生,目前尚不得而知,“担心的是大面积暴发”。

何剑峰同时指出,让专家们最担心的是甲流病毒发生变异。但变异也可能朝着两个方向走:更轻或更重。就算是重,也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即究竟是引起的病情重了,还是传播力更强了。为此广东的专家正严密监测病毒变异的发生。一个多月来,从该病毒整个发生、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还是朝着专家想要的方向进展,即确诊患者症状都比较轻,未有危重病例。”

专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今冬明春或稍晚些时候,一旦病毒在我国出现广泛传播或流行,短期内出现较多病人时,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对重症患者不能及时救治,死亡病例将会发生。

为应对内地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的社区暴发,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预防干预措施应用技术指南(试行)》。建议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进行“分类就诊”:轻症病例应减少不必要的就诊,可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重症病例和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应及时就诊;疑似或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到指定医院隔离治疗。

《指南》建议,疾病流行地区的居民必须外出时尽可能戴口罩,且应尽可能缩短在人群聚集场所停留的时间。此外,《指南》特别建议,流感症状的患者和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参加公众集会。

秋冬打硬仗不可避免

根据既往世界流感大流行的特点及我国历年季节性流感流行规律,专家们推测,在今年秋冬季节,流感防控将有一场硬仗要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办公室技术准备组副组长罗会明介绍说,5月底,卫生部已发布了《指南》,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疫情可能会处在不同流行阶段,各地防控具体对策应因时因地而异。

“及时发现病例,控制传染源,仍是我国现阶段疫情防控的主要手段。”罗会明强调,下一步,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增多,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将重点关注流感样病例哨点医院检测系统、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减少疫情对生命健康或社会经济的危害,将是今后全国疫情防控重点。

“6月8日,甲型H1N1流感疫苗株已入境抵京,我国有关部门启动联动机制,迅速投入疫苗研制与生产。”罗会明指出,使用疫苗是防疫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免疫接种并不能阻止疫情的传播流行。变异是流感病毒的基本特性,即使病毒不发生较大变异,现在研制的疫苗到使用时完全有效,也可能因为生产能力有限,不可能保证全部人群接种疫苗。

“以疫苗阻止一种传染病传播流行,需要人群免疫接种广覆盖。”罗会明解释说,“流感流行的特点,决定了个体免疫保护需要年年接种疫苗。因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历年开展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的目的,均是为了保护特别需要保护的重点人群,而非阻止流感疫情的流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出来之后何时启动接种工作,对什么人群进行优先接种,也将取决于该疫情的流行程度和危害性。”

需克服“防范疲劳”

基于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新形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指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反季节传播能力超出预期,尽管中国已大大降低其传播速度,但仍需克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范疲劳”。

目前中国输入性病例全部都是在国外感染的,发生输入性病例后往往会发生二代病例。这是因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群对其普遍缺乏免疫力,容易引起人际间的传播。世卫组织公布的一些数据显示,季节性流感的续发率在10%—15%之间,而甲型H1N1流感的续发率在22%—23%之间,其传染性强于季节性流感。

“目前中国在发现和控制输入性病例和减少二代病例方面显示了强大的监测和预防控能力,大大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速度,使中国处于有利的防治形势。”曾光说。但他同时指出,强大的应对能力,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症状明确的输入性病例,不能改变输入增多的现实,也不能杜绝二代病例的发生。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甚至不发热却可以起到传染源的作用,因此每个国家都有可能突然发现本土传播,中国也难以例外,对此中国也已有对策。

曾光表示,出现二代病例后,主要由公共卫生工作者专业应对,公众不必恐慌,但仍需保持一定的警惕。公众应掌握这一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还要及时了解权威的疫情信息,做到主动保护、主动申报、主动就医。防控甲型H1N1流感是一场“持久战”,每个人都要克服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范疲劳”。 (科技日报)

6. 河冈义裕的老师和学生以及介绍

河冈义裕,男,日本裔,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与他的团队在实验室内培养出了禽流感病毒的变种,据称可引发人与人之间的大流行,美国因此担忧这种病毒被恐怖分子利用。原就职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现(2014年)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河冈义裕是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管轶的师兄,管轶曾跟随禽流感权威、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Robert G. Webster教授学习2013年1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及其团队,从现时在野鸟之间传播的禽流感病毒中,找到8个基因片段,并利用它们组合出一种新病毒,与发生于1918年、估计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极相似,而两者只有3%的氨基酸不同。河冈义裕指出,相关研究有助应对下一场流感大流行。
通过从H5N1型病毒中提取血凝素基因而后与2009年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的H1N1型病毒结合在一起,河冈义裕的研究小组培育出禽流感病毒变种。在此之后,他们又添加其他4种基因变异以及在白鼬身上出现的一些自发性变异,此时的病毒能够在白鼬之间传播。

7. 超级H1N1的研发背景

2014年7月3日,日本东京大学兼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教授河冈义裕,为了分析H1N1的基因变化,改造出了超级H1N1。
河冈义裕是日本东京大学兼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教授,曾因复制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参与制造传播力更强的H5N1禽流感病毒而引起争议。河冈至今对该实验非常低调,只曾在年初一个闭门研讨会谈及。
该项研究获得了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核准,但有委员坦言河冈提交的资料不够详细,故存在一定疑虑。初步研究数据已送交世界卫生组织,形容对方响应“良好”。

8. 制造病毒的同时要制造疫苗吗

虽然我本身做的不是疫苗,不过没人回答我说说我的看法吧,疫苗本身有两个作用,预防和治疗。通常只要能拿到病毒,做预防用的疫苗的难度比较小,当然也有流感这类病毒很麻烦,尤其是H1N1和新的H5N1,虽然有病毒的屍体来做灭活疫苗预防用,但是宿主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很低,保护力非常不足,你可以理解为人脸识别系统对某些大众脸就是认不出来。而做治疗用的 疫苗,通常是得病毒的亚单位疫苗了,就是定点的让免疫系统去识别病毒的一部分,这样效率会高很多,比如一个人可能长着大众脸,但是有个很独特的纹身/指纹,你找到这个了,就能让宿主的免疫应答效率高很多了。

当然,像SARs这类,其实不是疫苗或者啥的无效,而是等生效的时候,破坏的粘膜组织已经太多了,回天乏术。所以最好是在感染的初期就能做一些事情。毕竟应答的产生和量的多少,还是非常看个人和个例的。

回到你的问题吧,基本制造出了这个病毒,就一定能做出他的灭活疫苗(甚至是减毒活疫苗)了,只是这个灭活疫苗能不能激活免疫应答,那是另外一件事了,还需要调整比例以及加入佐剂等刺激。而亚单位疫苗,就更得看病毒与机体的互动了,看看是阻断病毒入侵细胞还是阻断病毒释放toxin还是阻断病毒的繁殖关键核心蛋白,有很多很多的方式方法,只是不见得都有用。这就是为啥得先造出病毒,你才能研究它到底如何对机体构成危害,从而才能找出最有效的免疫手段/药物治疗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觉得河冈义裕是个疯子,他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否则等像现在ebola都爆发了才开始研究为啥他致病就为时过晚了。(ps,ebola在猴子身上可是好好的。。。。。这个比较崩溃,如同HIV,其实对猴子的危害很小。。。囧一个)

请其他做疫苗和做免疫的大神轻拍,顺便也指点指点我这个业馀爱好者

9. 甲流病毒的发现历程

日本东京大学医科研究所的河冈义裕教授及其同事,通过电子显微镜拍摄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样貌。
这些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但透过显微镜观看,它们无论是外表还是结构都只能用“美”来形容。

10. 2011年湖南高考政策适合复读吗 急!!!

取消文理分科的说法历史悠久了,现在还没有实行。没考好的话,复读一年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