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对华援助
扩展阅读
买股票要先在哪开户 2025-07-08 21:06:51
宏达新材的股票行情 2025-07-08 21:02:54

对华援助

发布时间: 2021-06-27 16:05:24

❶ 对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

根据2008年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实际接受国际援助、双边援助最多的国家中位居第四,每年可从其他发达国家得到的经济援助约为26亿美元。
其中,对华双边援助中,年均援助额居于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位居第六。

❷ 二战中各国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

抗战之初,对华援助最多的是苏联,苏联援华航空队,前后提供了约500架飞机,还有大量志愿人员。最后苏联被德国进攻后,苏联才终止援助,撤回人员。抗战中在中国买回美国的99架P40战斗前(美国收了钱后,送了架P40给陈纳德,陈又带回了中国,最后是100架),中国的主力战斗机是苏联的伊15,伊16战斗机。还有就是子弹,苏联提供了约4000万发子弹。为中国抗战坚持到美国提供援助,争取了时间。
1942年美国参战后,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大到坦克,小到螺丝,无所不包,(但是飞机全部是美国人开,要不就是华侨开,真正的中国人飞行员几乎没有,跟抗战初期中国飞行员损失过大有很大关系)。为中国坚持到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德国,德国顾问团,看到中国抗战的决心,一度拒绝执行希特勒回国的命令。后来在日本的压力下,希特勒强令回国后,顾问团成员还游说希特勒帮助中国。
英国.帮助日本切断了中国,最后的补给线,滇缅公路。扣押了大量美援物质,使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没有补给尔失败。日本进攻缅甸时得到了大量物资。中国军队远征缅甸时,英军不通知中国军队就撤退,造成防线漏洞,100师师长戴安澜战死。第一次远征失败后,部分中国军队退却到印度,英方居然要中国军队放下武器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被38师师长孙立人拒绝。

❸ 有哪些国家对华经济援助

·英国:
1929年,英国就通过《殖民地发展法案》对发展援助进行了立法。
2002年通过的《国际发展法案》是目前指导英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立法。

2006年5月,DFID发表《2006-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
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英国援华重点领域】:
基础教育:英国将支持中国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支持世行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活动。

艾滋病:英国将支持民间团体在艾滋病防治上发挥作用,让更多高危人群获得服务,进一步改善艾滋病监测和信息系统。

肺结核:英国将继续与世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进行合作,在中部和西部16个省份开展结核病防治项目。

水:英国协助地方政府提高能力,推进改革,加强对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的重视,改善投资不足的状况,继续推广英国和世行的社区管理模式。

经济援助额度:

2006/07 4000万英镑
2007/08 3500万英镑
2008/09 3000万英镑

不过,英国对中国传统式援助(现金、实物)在逐年减少。

·德国:
德国媒体9月22日报道,德国将结束同中国之间传统的货币形式的经济援助,取而代之的是将同中国在司法、社会、气候保护等方面实 现战略伙伴关系。

1982年10月13日,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开始对华提供无偿援助。

截止2006年7月,德国政府共向我提供无偿援助7.740亿欧元,其中技术合作资金5.555亿欧元,人员培训8500万欧元(每年500万欧元),提供紧急救灾援款4250万欧元,提供“营养保障”粮援资金9100万欧元。

二十多年来,双方共完成项目107个,德援金额为5. 455亿欧元。目前,执行中项目32个,德援金额为2. 115亿欧元,计划执行项目6个,德援金额1700万欧元。

中国是德国政府对外无偿援助的最大受援国。
两国技术合作优先支持下列领域:
1、中国西部城市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区域可持续发展;
3、环境政策合作;
4、能源利用效率;
5、企业社会责任;
6、可再生能源一生物质能优化利用。

日本:
日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始于1954年,以当年10月加盟“科伦坡计划”(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为开端,日本由战后的战争赔偿转为经济援助方式。

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DA:全称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开始于1979年。

在25年间,共向中国提供资金援助累计约3.3万亿日元(约合300亿美元)。

近年来,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逐年递减,已减少到最高时的一半左右。

同时进入90年代,日本开始全面调整其ODA政策。由无息贷款转变为低息贷款。
现在经济援助已基本停止。

·苏联/俄罗斯: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49年苏联以设备、机器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我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为期5年。

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按1950年汇率折算人民币约合9亿元,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62.99亿元中,所占比例高达14.3%。

另外,苏联政府帮助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
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撤消了1个项目,合并了2个项目,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涵盖了以下行业:
一、能源工业
二、原材料工业
三、民用机械加工
四、国防军工
五、造纸工业

按国家统计局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完成合同68.7%。

进入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援助也大大减少;
到了俄罗斯时期,俄罗斯对中国的援助主要在于军事技术方面;

·法国:
法国开发署
法国开发署是依据法国银行法规设立的专业银行,是法国政府官方发展援助机构,已在国际上超过90个发展中国家和法国的9个海外省份开展了业务工作。

2003年12月,法国政府授权法国开发署与中国政府合作。
2004年10月开始发展援助贷款主要集中在三个优先领域,资助项目提高能效:(1)能源生产;
(2)铁路及城市交通;
(3)城市发展。
贷款额度为每年1-1.5亿欧元。

❹ 改革开放后,日本对中国有哪些援助

自1979年开始,日本31年对华援助近2900亿人民币,占对华援助的66.9%,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从日本一共贷款了2000多亿人民币,换算成日元3万亿左右,实际中国使用是1.9万亿日元左右。

部分是无偿贷款,但大部分是有息贷款。当时日本利率已经达到1%甚至更低,而管中国要的利息是3%。90年代苏联解体后,日本跟随美国,对中国的ODA利息越要越高,而且条件设置更为苛刻。不得用于军事,无偿贷款不得用于盈利性项目,多是用于中国的日语教学,环境治理,留学贷款等。

(4)对华援助扩展阅读:

中日建交: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于1972年9月25日至1972年9月30日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陪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的有大平正芳外务大臣、二阶堂进内阁官房长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毛泽东主席于1972年9月27日会见了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双方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

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交部长和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大平正芳外务大臣,始终在友好气氛中,以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问题为中心,就两国间的各项问题,以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认真、坦率地交换了双方的意见,同意发表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

❺ 战后日本对中国的援助

自1979年开始,日本31年对华援助近2900亿人民币,占对华援助的66.9%,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从日本一共贷款了2000多亿人民币,换算成日元3万亿左右,实际中国使用是1.9万亿日元左右。

部分是无偿贷款,但大部分是有息贷款。当时日本利率已经达到1%甚至更低,而管中国要的利息是3%。90年代苏联解体后,日本跟随美国,对中国的ODA利息越要越高,而且条件设置更为苛刻。不得用于军事,无偿贷款不得用于盈利性项目,多是用于中国的日语教学,环境治理,留学贷款等。

(5)对华援助扩展阅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人均GDP将近1100美元,距离人均GDP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标准还很远。而日本停止对韩国的贷款援助是在汉城奥运会后,当时韩国人均GDP已达4830美元。所以,还是应当按客观实际妥善处理。

此外,在讨论削减及停止对华贷款时,日本国内舆论也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渲染中国“扩充军备”,将政治因素掺杂进来,令原本能增进两国人民感情的经济合作变了味道。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把眼光放远,让这件好事善始善终。

❻ 建国后苏联的对华援助有哪些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49年苏联以设备、机器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为期5年。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按1950年汇率折算人民币约合9亿元,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62.99亿元中,所占比例高达14.3%。另外,苏联政府帮助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撤消了1个项目,合并了2个项目,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涵盖了以下行业:一、能源工业,二、原材料工业,三、民用机械加工,四、国防军工,五、造纸工业,按国家统计局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完成合同68.7%。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急需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果然,在这次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庆典期间,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过去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废除了中苏关系中一些不平等约定,议定从旅顺撤军和交还基地,在谈及撤军时毛曾说“我认为苏联军队此时撤出旅顺和大连是不合适的”,但因赫态度坚决而作罢。对于提供常规武器,苏联也改变了斯大林时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旧品的做法,改为提供现役新装备样品和生产技术。
在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华的重点是称为“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而不是以贷款交付的,而提供技术是免费的。1952年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时,斯大林同意帮助建设141项重点工程,1954年赫鲁晓夫又追加15项并提升质量,成为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的著名的“156项”。后来落实的工程共150项,其中44项是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三军各种主战装备的制造厂。赫鲁晓夫时代对中国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帮助建造核弹、导弹生产企业和相应技术。
据前些年已经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记载,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坚决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从1957年末起,苏联开始履行协议,对华提供了P2导弹作为中国导弹事业的起步的最早样品。翌年,苏联又向中国提供了所需核工业设备,并派出近千名专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工厂及酒泉研制基地、新疆的核实验场,中国正式进入了核工业建设和研制核武器的新阶段。
1953-1957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❼ 对华援助款具体是什么意思

其实双方都得到好处。这些援助款是低利息的,大多对华援助都运用在基础建设,教育,环境和医疗当中。你譬如日本,他对中国的援助环境方面的比较多,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中国沙漠化严重,冬天吹风,扬沙也要影响日本。而德国对中国的援助,按照现任德国外长的话,就是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

❽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是多少

美国当年的援助主要是依据租借法案的。根据Wolfgang Schumann (et al.): Deutschland im Zweiten Weltkrieg. Akademie-Verlag, Berlin 1982, Bd. 3, S. 468.(German Language),对中国的援助是16.27亿美元(当时的价格),排在所有国家的第四位。时间从1941年4月开始。


以下几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援助数字:

  1. 抗战结束前得到的援助是8.45亿美元。结束后援助没有立刻结束。

  2. 总共的租借法案金额约为484亿美元。中国占比约3.36%

  3. 当时的美国每年GDP约为2000亿美元。中国援助占比约0.8%

  4. 为了照顾美国国会的意见,租借法案规定是需要还款的,这和一般人设想的无偿援助是不同的。

  5. 当时的美元换算成今天的美元,比例大概是1:10。所以以上数字可以乘以10.

❾ 发达国家考虑停止对华经济援助发达发达国家一直给中国经济援助吗

发达国家对中国一直以来都无偿援助,规模巨大,但是钱政府有没有用之于民就不知道了。

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惊人,日前又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显然"不差钱",但英国每年仍向中国进行援助,批评者纷纷要求英国政府对此作出解释。事实上,不止是英国,日、德、美等发达国家自1979年以后,都对中国进行了巨额援助,虽然后来逐渐减少对华无偿援助,也依旧以经济合作和技术援助的形式帮助中国发展经济。即使自己年度赤字不断,也要拿钱来支持中国。

2003年,中国接受的官方援助总额为1072亿美元,到2009年,中国共接受无偿援助约469亿人民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受援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2003年,中国接受的官方援助总额为1072亿美元。2009年,在多双边对华援助30周年暨国际援助汶川地震灾区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时任中国商务部部长的陈德铭表示,30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及欧盟、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际组织和政府,在扶贫、环保、教育、卫生、体改、能源等30多个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发展合作,共接受无偿援助近67亿美元(约469亿人民币),实施项目近 2000个。

根据2008年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实际接受国际援助、双边援助最多的国家中位居第四,每年可从其他发达国家得到的经济援助约为26亿美元。其中,对华双边援助中,年均援助额居于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位居第六。

自1979年开始,日本31年对华援助近2900亿人民币,占对华援助的66.9%,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
日本对华经济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开始于1979年。自1981年日本政府开始对华无偿援助。根据日本外务省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数据显示,1979年-2010年间,中国共获得日本33164.86亿日元(约263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优惠贷款、1557.86亿日元(约124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以及1739.16亿日元(约138亿元人民币)的技术合作资金,总金额高达 36461.88亿日元(约2900亿人民币),涉及项目200多个。30多年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

至2010年底,日本共向中国提供援助资金共执行各类项目144个,涉及卫生、环保、教育、农业、扶贫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之后,日本援助的重心也开始从码头、能源、港口、铁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转向环保、技术和人才培养等,贷款的发放方式也由五年一大笔,改为一年一笔。在人员交流、培训方面提供年度金额约3000万美元的援助。截止2003年,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就曾为中方培训了15000名以上的管理人员,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则培训了超过22000名的中国人。

中国是德国政府对外无偿援助的最大受援国,自1982年开始,30年间德国共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12.1亿美元
1982年10月13日,中德两国政府签署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德国政府开始对华提供无偿援助。截止2011年底,德国政府共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12.1亿美元。中国是德国政府对外无偿援助的最大受援国。

2009年10月德国经济合作部长迪尔克·尼贝尔表示:"德国必须将援助资金集中使用,给那些最困难的地方,庞大的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已不再符合这样的标准。"尽管德国向中国的财政援助已于2008年末中止,但2009年仍面向中国开展了总额达2750万欧元的技术援助;德国表示所有之前已做出的对华援助承诺将继续兑现,而尚在执行的援助项目也将有始有终。

2010年起,德国正式停止对华传统的货币形式的经济援助,即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的传统对华年度双边预算终止。但德国经合部仍通过其区域合作基金对华开展合作。同时与德国环境部及财政部也与中国签署新型的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新型合作的主要领域为气候变化、环境政策、自然资源管理、金融等。

2005年,中国成为法国开发署提供资金的最大受援国,到2009年共对华提供无附带条件的贷款5.52亿欧元
法国在援华方面一直比较积极,根据2008年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法国是仅次于日本、德国的第三大对华经济援助国。财政部和法国开发署的合作始于2003底。2004年10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与法国开发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合作框架协议,法国开发署每年对华提供总额约1.2-1.5亿欧元不附带条件官方发展援助贷款,主要用于改善全球大气环境领域项目。

2005年,中国已成为法国开发署提供资金的最大受援国,当年法国资助的项目总贷款达1.52亿欧元,资金主要流向西部五省区市: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用于能源、公路、铁路、电站等项目建设。截至2009年,中国利用法国开发署贷款共实施了10个项目,总金额达5.52亿欧元。

2011年英国宣布停止传统对华援助后,2012年依旧对华提供约2.7亿人民币援助,23年共无偿援华23亿人民币
1999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此后英国政府通过英国国际发展部对中国提供无偿援助,将"减贫"作为其援外宗旨。英国国际发展部曾在2006年高调启动了《2006年-2011年对华援助计划》。该《计划》明确这5年英国对华援助 工作的总体框架,确定援助的重点仍是帮助中国减贫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日标",援助的主要领域是基础教育、艾滋病防治、肺结核防治、供水与卫生。根据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2012年底,中英已开展合作项目24个,金额总计2.3亿英镑。领域集中在卫生、教育和环境及气候变化三个领域。 2011年3月,英国宣布结束传统对华发展援助,6月两国政府签署新型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未来围绕全球发展议题及减贫的具体发展问题加强合作。尽管英国已于2011年表示停止援助,但事实上只有对俄罗斯的小额援助项目已经停止。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国际开发事务部的数据显示,英国2012年仍然向中国提供了2740万英镑(约合2.7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援助。

截至2012年,美国33年共计对华援助总额约为5.56亿美元,涵盖藏人社区文化保存、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等30多项援助
根据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公开数据,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开始于1980年。其中,1980-1998财年之间的19年间,美对华援助为1941万美元,1999年以来是美国对华援助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99财年到有公布统计资料的2012财年的14年间,美国对华援助总额约为5.36亿美元。就项目和参与机构而言,美国对华援助项目目前有30种左右,近20个政府机构负责提供资金和项目实施。

例如,美国对华提供经济支持基金援助始于1999年,至2009财年已达1. 1亿美元,年均达1000余万美元,占同期美国对华援助的1/4。主要用于促进人权和藏人社区的文化保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国际开发署负责资助和实施的对华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ssistance, DA)项目,主要涉及法治和环境保护两大领域。此外,国际开发署还通过发展援助项目与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环境、资源、建筑等方面的合作。公共卫生类援助项目在美国对华援助中也占有较大比重,主要由美国卫生部和国际开发署实施,具体援助项目主要包括疾病控制、研究和培训项目、全球HIV /AIDS倡议、儿童生存与健康、2008年新设立的全球健康与儿童生存等。2001-2009财年间,此类援助总额达8260多万美元,约占同期美国对华援助的20%。

2012年底,欧盟累计对华援助金额约8.1亿欧元,项目涉及贸易、司法、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85项
欧盟于1984年开始向中国提供财政技术援助。1995年以前,欧盟对华提供的发展援助以扶贫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1995年以后,则改为促进双边关系,以及帮助中国应对国际社会普遍关切的环境、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在发展援助项下,欧盟自2002年起开始制定《国别战略文件》(简称CSP)。根据该文件, 欧盟在2002-2006年度的5年间,共向我提供约2.5亿欧元的无偿援助,目前大部分项目都已开始执行。目前,欧盟正在执行第二个对华《国别战略文件》,涵盖2007-2013年度。截至2010年6月,中欧发展合作项下共支持了75个项目,累计援助金额约7.3亿欧元,项目涉及经济与社会改革、贸易、司法、政府治理、农业、环保、能源、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到2012年底,中欧发展合作项下已支持85个项目,累计援助金额约8.1亿欧元。

作为第一个向中国援助的国家,澳大利亚1978年就给中国提供优惠贷款,截至2011年,共向中国提供12亿澳元援助
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早在1978年11月,澳大利亚就主动表示愿向中方提供一笔5000万澳元的贷款,此后澳方不断给中方提供优惠贷款,直至1996年终止。1981年10月,中澳签署《中澳技术合作促进发展计划协定》。截至2011年,澳大利亚共向中国提供12亿澳元援助, 已完成合作项目132个,涉及农、林、牧、能源、交通、纺织、教育、卫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综合扶贫、体制改革、能力建设、农村发展等领域。正在执行项目4个,包括环境发展伙伴项目、卫生与艾滋病项目、发展合作小项目和发展奖学金。 2011年,澳宣布正式停止传统对华无偿援助。近年来,澳方对中方的援助更多的是双边经贸合作的形式,主要在环保、卫生、教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