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夏赛丽的美丽人生
蝴蝶的美丽,来源于一次次脱变。
无论是昨天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名角,还是今天风云变幻的商场中独当一面的巾帼,夏赛丽无疑是一个能让男人钦佩,让女人惊羡的传奇女子。进入21世纪后,新经济和全球化发展为中国女性创业缔造了新机遇。适逢其时的女性创业时代,让颇具经商天赋的夏赛丽在商海中如鱼得水—她有着运筹帷幄的胆识;有着对选择新兴行业的正确判断;而面对每一次机遇的降临,她又能理性驾驭。
光阴荏苒。十多年的从商经历,走过创业初始的艰辛与成功后的喜悦,今天的赛丽控股集团已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支柱的投资型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万均置业、万均投资、万均园林、万均贸易及赛丽文化传播五家核心企业。
“打造知名品牌、保持基业长青”。夏赛丽从未有过满足。今天,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中国许多民营企业不是遭遇寒冬,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但夏赛丽不怕,还是骨子里那股倔劲与拧劲。商场如战场,它是残酷的,但也是流动的,开放的。它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包容性,当然,有时也需要理性妥协与审视。夏赛丽正以一种观望之姿在等待机会,对明天,她还有许多精心设计的美好蓝图。但无论怎样,“不求大,只求精”,做精做强,是她一贯坚持的理念。
然而,身在商海沉浮,心历越剧苦旅。十多年越剧演员的生涯,以及在越剧艺术上曾经取得的成就,夏赛丽最难割舍的,除了心底那份浓浓的越剧情结,还有就是对至今仍深爱着她的戏迷们的牵挂。
早在1994年,南京就成立了赛丽越迷俱乐部。那一年,也正是夏赛丽投身商海之时。走下舞台,赛丽不舍,她的戏迷们更不舍。于是,由南京一群文化人发起,成立了这家俱乐部。目前,南京赛丽越迷俱乐部已有固定会员二三百人,俱乐部成立十四年来,坚持每月活动,活动形式包括戏迷自娱自乐演唱、戏迷比赛、越剧培训班、名票演唱会、与兄弟戏迷团体交流联谊等。同时,俱乐部还先后主办了十余次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杭州越剧院等剧团的联谊会。特别是1997年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参加的“与红楼同欢”、2002年举办的“陆锦花南京见面会及赛丽俱乐部八周年庆典”、2007年举办的“赛丽越迷俱乐部与南京越剧团迎新春大联欢”等大型活动,在越迷中都引起了较大反响。
除此,俱乐部还非常重视对会员的表演培养及如何提高演唱水平,并提供机会让会员得到锻炼。这些会员们多次在全国、省、市业余戏曲演唱比赛中获奖。自然,种种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夏赛丽这些年在背后的支持。因为,夏赛丽从来没有放弃越剧,她一直在为推广这门百年艺术而努力。
2005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20周年团庆,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离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多年的夏赛丽又回来了,风采不减当年的她,还即兴表演了一段戏,引得台下姐妹一阵叫好。
从少女时代就根埴于心的越剧情缘,只会随着岁月的沉淀,更芬芳,更醇厚,那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算现在,平时在家兴致来了,我也会开口唱上几段。”采访时,夏赛丽如此对记者说,眼眸深处,闪烁着掩饰不住的眷恋。
其实这几年夏赛丽也一直在想,是否能找个时间和姐姐何赛飞一起办个姐妹专场,重温那段“琴羽张兮舞云纱”的似水年华。这不仅仅是重圆一段越剧梦,同时也算是对这些年一直支持,喜爱她的戏迷们的回报。
而在推广越剧艺术的同时,作为一名企业家,夏赛丽还积极投身慈善致力扶贫济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夏赛丽不仅向灾区捐献财物,还参加了赈灾义演。7月份,当夏赛丽得知有40位青川灾区的孩子应邀来到杭州参加爱心夏令营时,她专程赶到活动现场,并和灾区的孩子们结成对子。除此,夏赛丽更心心念念关注着家乡的教育发展,奉献自己那片赤子爱心。
……
采访结束,暮色已渐四合。西湖的上空,就像是在宣纸上滴下的一滴浓墨般,夜色开始层层扩散。西湖的每一个瞬间与每一处细节,都是美的。
而我身边的夏赛丽,也是美的。她的那种美,不是单纯意义上一个女人外表的美丽。她的美,是双面性的:豁达、利落、大气,却又温婉、清柔、淑静。两者看似矛盾,但却在她身上完美融合。
夏赛丽今后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们相信,这个自信、果敢、聪慧的岱山女子,还会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传奇。
B. 夏赛丽现任老公
亲姐妹。
由于父母早年离异,外婆和妈妈觉得何赛飞应该生活在爸爸身边,而姐姐和妹妹应该留在妈妈身边——姐姐大她四岁,妹妹又小她四岁。姐姐妹妹跟母亲生活,随母亲姓夏。
何赛飞和姐姐夏赛艳、妹妹夏赛丽长大后并不相识。十几岁时,何赛飞考入了岱山越剧团,一年之后,妹妹也考入了舟山越剧团。自此,姐妹俩双双踏入越剧行业,因为彼此间演出、交流机会增多,这才相识继而相认。
C. 夏赛丽的介绍
夏赛丽(女),1967年7月出生,出生于浙江岱山,中专学历,国家二级演员,副高职称。1992年离开小百花越剧团创业。1994年创办美达房地产公司,随后成立赛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投资兴建岱山县衢山风电厂。2007年底向有国内领先指纹识别技术提供商维尔科技投入了1200多万元,完成了PRE-IPO,成为维尔科技的战略投资者。
D. 夏赛丽的人物轶事
曾经和姐姐何赛飞联袂出演越剧成名曲目《送花楼会》而扬名海内外的夏赛丽,正在商业世界中饰演另一个角色。
1967年,4岁的何赛飞因父母离异跟随父亲,而刚刚出生的夏赛丽跟母亲生活,也因此两人一人随父姓,一人随了母姓。
生活本来就像一场戏。1979年,何赛飞考入岱山越剧团,有一个小越剧迷经常到剧场来玩,而她竟是何赛飞分别了14年之久的妹妹。第二年,受何赛飞的影响小赛丽也加入了浙江舟山市越剧团。
1982年浙江省小百花汇演后姐妹俩双双被选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并开始闯世界。夏赛丽和年长4岁的姐姐何赛飞以亲丽脱俗的气韵在小百花越剧团脱颖而出,与茅威涛齐名。两人行走在街头,大街上就有路人认出,“这是越剧姐妹花”。
姐妹合作的成名曲是《送花楼会》,姐妹俩在越剧舞台上做了十多年“夫妻”,分别演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许仙和白娘子等。后来进京演出,邓颖超特别喜欢这对舞台“并蒂莲”,每年过年都会嘱咐秘书给她们寄礼物,直至去世。
“不过,当时的小百花,人才济济。团里从全省各地抽调来最优秀的文艺尖子,来充实力量。当时,团里排一个戏,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和钱财。我是学习昆剧和京剧的,总觉得‘戏份’吃不饱。慎重考虑之后,就离开了小百花。”夏赛丽这样表示。 “投身房地产,并不是冲着钱。我从十几岁开始就没穷过。除了津贴,那时候出盒带也有收入,我出过40多盒带子,早就是万元户了。”夏赛丽如是说。
离开越剧团后,出色的陆派弟子夏赛丽下海做起了房地产。“我很知道赚钱的艰辛,所以有了钱不会拿去大肆挥霍,而是把它用来做创业资金。当时正好有机会,就下海做起了房地产。”
1994年下海,这位当年的小百花名角阴差阳错,进入房地产领域,创办浙江美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美达房产”)。
“当年唱戏的时候感觉自己很被动,怎么唱怎么演要听导演安排,现在转型做老板,生活变得主动多了。因为你不主动,很难成功。我总是在琢磨,怎么拿到更好品质的土地,怎么把房子建得更漂亮,怎么创造更人性化的居住小区……”回忆起青春岁月,夏赛丽有点感慨:“以前365天差不多300天都在外面跑,可以看到、听到很多事情,现在的生活安稳了许多,沉淀下来了,日子很平淡。杭州的土地有多难拿,为了争取土地,我们不得不到外省去,去拓展省外市场。从内心来讲我并不愿意出去……生活还是生活。如果说有遗憾,那就是感觉生活情趣少了很多。”
自称是“房产项目车间主任”、“操盘手”的夏赛丽,在女人、名角与商人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点。美达房产倡导了“运河房产”、“学院房产”,将居住的意义从建筑层面提升到文化高度。之后,又推出了酝酿已久的九月森林别墅园,打造杭州山水别墅的经典。同时,在“立足杭州,放眼全国”发展战略下,在杭州、南京以及合肥等地储备了大量土地。
“有些精明的人,一看就能判断出来这是女人做的房子。女人开发的产品,往往亲和、温馨。比如,九月森林别墅园这个山地别墅,我的基本理念是房子让树,依山而建,不要去破坏原有的格局。”
“2002、2003年,杭州的土地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楼市已经进入高位,地价拉得太高了。”夏赛丽称,“有一次去拍地,美达仅仅以几元之差(楼板价)竟然输给了一家菜场竞买体,各路资金纷纷进入这个行当。2004年、2005年,这种格局并没有改变,土地价格反而继续疯长。”
杭州市中心面积狭小,地根紧,地价贵,夏赛丽曾71轮竞拍一幅地块。出于朴素的商业逻辑与女人的先天敏感,她觉得不应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适度的多元化迫在眉睫。这期间,她设立了建筑公司、苗木公司,但还是跳不出房地产。 似乎是命运的刻意安排,恰恰在此时,一个来自故乡的商业项目——浙江省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风力发电项目——浮现在她的面前。身处沿海的岱山具有天然的条件。
夏赛丽开始从房产开发的“圈地”转身为“圈风”。“美达衢山风力发电场项目将用两年时间分两期建成,总装机容量40.8兆瓦,年上网电量近9000万千瓦时。风机从西班牙直接进口,风力电通过海底电缆直接并入华东电网。若一切顺利,该发电场今年底便能并入大电网供电,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内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2005年2月,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风电是社会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但一次性投资成本却非常高,进驻门槛较高,美达衢山风力发电场项目总投资4.25亿元,估计要用8年左右时间收回投资。”
在夏赛丽看来,这个全新的行业与地产开发比较,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收益率比较低,但它是清洁能源、朝阳行业。浙江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能源紧缺大省,供应与需求的矛盾突出。同时,这对矛盾也孕育了巨大的商机。之前已建成的发电场中,水利作为最原始的发电方式,在浙江的利用已接近70%以上,可挖掘潜力已近极致。火力发电,缺煤的浙江向来依赖省外、国外的煤炭供应,但煤炭资源供应越来越紧张、成本越来越高的现实也不容忽视,加之因火力发电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火力发电只能是现实的权宜之计。核电在浙江有广泛运用,但其高成本和核安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电力行业。
“除了风力发电,公司正在酝酿其他能源领域的投资,如垃圾发电项目等。“夏赛丽表示。
“戏剧是一个大舞台,人生是一个舞台。以前是塑造一个好角色,现在是赋予公司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公司,我现在的角色就像是导演+制片人,事事躬亲。“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注重精致生活的夏赛丽现在似乎感觉有些累了,“现在做得比较辛苦,正在考虑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手头的生意,这样自己就能超脱出来。”
2006年,美达房产业务的销售收入大约近10亿元。当问及是否有意上市,夏赛丽谨慎表示,“上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将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定。”
E. 何赛飞夏赛丽什么关系
亲姐妹。
由于父母早年离异,外婆和妈妈觉得何赛飞应该生活在爸爸身边,而姐姐和妹妹应该留在妈妈身边——姐姐大她四岁,妹妹又小她四岁。姐姐妹妹跟母亲生活,随母亲姓夏。
何赛飞和姐姐夏赛艳、妹妹夏赛丽长大后并不相识。十几岁时,何赛飞考入了岱山越剧团,一年之后,妹妹也考入了舟山越剧团。自此,姐妹俩双双踏入越剧行业,因为彼此间演出、交流机会增多,这才相识继而相认。
F. 夏赛丽的个人背景
岱山,是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境内的一个海岛县。这个风光秀丽的海岛,空气清新甘纯,而海洋性气候更使得岱山一年四季都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1967年7月,岱山县一户普通人家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一个漂亮的小女婴。生活虽然平淡,但一家人却也其乐融融。可谁料想,日子没过多久,在县里搞文化工作的女婴的父亲就受到文革冲击,被下放到农村。于是,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女婴的二姐被父亲带走了,尚在襁褓中的女婴与大姐跟母亲一同生活,并从此随了母姓。
这个女婴,就是夏赛丽。那一年,她才满一岁。
夏赛丽对父亲的印象可以说是完全空白,但尽管如此,她还是从爱好文艺的父亲身上,遗传到了良好的基因。更兼明眸皓齿,长得甚是清丽,小小年纪就颇引人注意。
从小就与大姐夏赛艳生活在一起的夏赛丽和大姐的感情特别深厚,而大姐亦非常疼爱这个小妹妹。
有一次,大姐带赛丽出门去看球赛,突然,赛丽看到一个比她略微年长的女孩儿长得特别像她的大姐。于是她惊奇地瞪大眼睛,拉住大姐的手说:“姐姐你看,那边有个女孩子长得跟你好像哦!”
大姐闻言转身向赛丽手指的方向看去—这一看让大姐开心地笑弯了腰。“赛丽,跟姐姐来,我带你去认识认识她!”
夏赛丽当时看到的这个与大姐长得尤为酷似的女孩儿不是别人,正是她从未见过面的二姐,何赛飞。
可是,让大姐没想到的是,当她喜滋滋地把赛丽与赛飞互作介绍后,倔强的小妹赛丽压根儿不愿接受凭空多出来的二姐。她嘟着嘴,瞅着站在她面前与大姐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二姐,就是不肯唤她一声“姐”。
那一年,夏赛丽只有十二岁,而她的二姐何赛飞彼时已是岱山县越剧团的一名花旦。当时,何赛飞所在的越剧团常在各地流动演出,机缘巧合,也是老天同情这对骨肉分离十余年的姐妹,就这样,姐妹俩戏剧般地重逢了。
直至今天,夏赛丽都十分清晰地记着这件少年时代的往事。回忆时,深邃明亮的眼眸中流露出对姐姐何赛飞浓浓的姐妹之情。 但毕竟只是十二岁的小女孩,尽管嘴上不肯认何赛飞这个“从天而降”的姐姐,可血浓于水,夏赛丽的心里早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何赛飞。于是,她一有时间便去剧场看姐姐练功。小女孩儿对服饰造型漂亮柔美的越剧总是特别喜爱的,赛丽自然也不例外。在排练场,听姐姐吊嗓子,看姐姐舞水袖,她总是又开心又羡慕。时间久了,赛丽不仅迷上了越剧,而且与二姐也越来越亲近。
何赛飞看妹妹如此喜欢越剧,便在闲暇时教她唱些越剧段子,未想,从未学过越剧的夏赛丽竟一学就会。日子一长,剧团里的老师也喜欢上了娇小玲珑又聪明伶俐的赛丽。
1980年,适逢舟山地区越剧团到岱山各中学挑选演员,夏赛丽就读的商宁中学也是被选的学校之一。经过入选、初试、复试等各项考试,她顺利地成为了一名越剧演员。
人都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而生活,本身就像一出谁也无法预先知道情节与结局的舞台大戏,有冲突,有矛盾,亦有高潮。 自1980年起,中国文艺在经过十年浩劫的断层后,开始了大规模弥合的过程—戏曲、电影、音乐……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锦绣局面。而戏曲作为中国最具民族色彩的表演艺术,在中国整个的文艺发展史,乃至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何赛飞夏赛丽两姐妹都赶上了一个好时期。
夏赛丽考上舟山越剧团后,天赋并不出众的她,开始了艰苦的基本功训练。对她而言,最难的就是下腰、劈叉等训练,她常落在别人后面,但她却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倔劲儿,别人练一遍,她就练五遍十遍,别人休息了,她还在练功房内练滚翻、压腿,直到追赶上别人为止。 而夏赛丽的嗓子一开始时,音域欠广,音区也较低,当她明白自己的缺陷后,那股拧劲儿又上来了,多唱勤练,反复摸索运气规律。而彼时,她的指导老师也因材施教,根据她的变声状况,让她始学武旦,次学花旦,再学小生。高亮的“范派”她唱不上去,便让她改学字重腔轻,寓情于声的“尹派”,最后,夏赛丽正式改学“陆派”。
“陆派”唱腔是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陆锦花创始的,她是继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之后涌出的又一流派女小生。夏赛丽虽然未曾受过陆锦花的亲自传艺,但当时的戏迷们却赞她“唱、做无一不像陆锦花青年时代的演出”。对此,夏赛丽并没什么捷径,她的诀窍就一个字:钻。她不但跟着录音机向陆锦花学唱,又从陆锦花演出的越剧片中揣摩她的台步和表情。就这样,凭着一股钻劲,赛丽把陆派唱腔学得惟妙惟肖。
记者在采访她之前,曾于网上找出她当年演唱的折子戏《白蛇传断桥》,夏赛丽的音色清亮纯净,唱腔舒展流畅,肢体动作更如行云流水一般,处处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G. 夏赛丽的成名
春华秋实。夏赛丽成名了,红遍中国乃至东南亚、欧美地区。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夏赛丽身段语言性强”为标题发表评论文章,《欧洲时报》等几十家国外主流媒体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刊登了大量评论文章,对她的表演予以赞扬。
除此,夏赛丽还荣膺1982年浙江省小百花会演优秀小百花奖、1983年江浙沪“上录杯”越剧电视大奖赛三等奖、1987年全国青年越剧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首届浙江省“戏曲明星”奖、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演唱奖、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第五届“云雀奖”、1988年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王勃滕王阁序》有云:“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说好地方出佳人才,美丽的舟山群岛,碧海连天的家乡水土滋养了慧质兰心的夏赛丽。如今,虽然她已淡出越剧舞台多年,但她的名字必会载入百年越剧群芳谱,让人永远记住。
H. 越剧演员何赛飞和夏赛丽简历
亲姐妹。由于父母早年离异,外婆和妈妈觉得何赛飞应该生活在爸爸身边,而姐姐和妹妹应该留在妈妈身边——姐姐大她四岁,妹妹又小她四岁。姐姐妹妹跟母亲生活,随母亲姓夏。何赛飞和姐姐夏赛艳、妹妹夏赛丽长大后并不相识。十几岁时,何赛飞考入了岱山越剧团,一年之后,妹妹也考入了舟山越剧团。自此,姐妹俩双双踏入越剧行业,因为彼此间演出、交流机会增多,这才相识继而相认。
I. 夏赛丽的早年经历
夏赛丽(女)赛丽控股集团董事长
1967年7月出生,中专学历,国家二级演员,副高职称。
1992年离开小百花越剧团创业。1994年创办美达房地产公司,随后成立赛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投资兴建岱山县衢山风电厂。2007年底向有国内领先指纹识别技术提供商维尔科技投入了1200多万元,完成了PRE-IPO,成为维尔科技的战略投资者。集团现为国家科技部火炬项目计划实施单位、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研发单位、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实施单位、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内首家生物认证技术方向企业研发中心)。
集团参股的浙江维尔生物识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生物识别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产品涉及专利25项,包括发明专利1项,主要用于金融、交通、民用以及军工等诸多领域。
近三年销售额:2007年5亿元,2008年2.1亿元,2009年1~10月10亿元。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十月的杭州,风光旖旎。
从西湖国贸中心409室一排洁净的落地窗望出去,水波清粼的西湖美景尽收眼底。
这里,是赛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彼时,这家公司的掌舵人夏赛丽正坐在装潢极富艺术气息的会客大厅内,与记者娓娓而谈。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她五官分明的精致面容上,始终挂着清浅的笑,平和而妥贴的恰到好处,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夏赛丽的身份有许多—上世纪8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越剧女小生、中国戏剧协会会员、著名演员何赛飞的胞妹,同时,今天的她还是浙江商界的知名女企业家。
从昔年获取过浙江省“戏曲明星”奖及全国青年越剧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等众多荣誉的越剧名角,到今天在商界叱咤风云,夏赛丽每一次华丽转身,都唱响了她人生中的最强音。
依稀还是当年那个婉转唱着“两下生,结同心;花荫下,相依伴”的美许仙,也依稀还是舞台上那个儒雅多情的才子司马相如,夏赛丽在巅峰时期急流勇退,下海经商,她那富有传奇色彩的美丽人生,究竟有多少不同寻常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