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出自范缜的哪部著作
一、出自范缜的《神灭论》。
二、原文是: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三、《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用刀口同锋利的关系作了极为形象的比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范缜的《神灭论》一发表,朝野为之哗然、震惊。
四、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汉族,南乡舞阴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
②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什么哲学
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是南北朝范缜的《神灭论》的核心思想。《神灭论》有力的斥责了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佛学思想,让人们认识到了神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反对愚昧的迷信思潮。
原文(节录)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译文:
有的人问我说:“灵魂消亡了,怎么才知道其消亡了呢?”。
我回答说:“人的肉体和灵魂是合一的,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
(2)形存则神存扩展阅读:
《神灭论》的历史意义
1、对当时的影响:范缜撰写的《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严厉驳斥“神不灭”的谬说,不仅从理论上揭穿了神学的谎言,而且也谴责了当时封建帝王和世家大族佞佛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2、对后世的影响:他那坚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思想和为捍卫真理勇于战斗的革命精神,千百年来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成为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神灭论
③ 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
你有神灭论,我亦有物灭神不灭论:
同树多花,所飘不同,亦是因果,风非无因,树非无缘,花与土地,亦复如是,若换荷花,岂能吹落?
前世造业,而感今身,皆是因果,因果律者,因本质有,谤因果者,虚无主义,执迷不悟,胡说八道。
彼神灭论,亦为妄说,神非是形,心非四大,心若四大,手断人亡,发落人销,皆为我执,作大妄语。
妄认四大,计为我有,唯物主义,有如是过,神非是形,身非有我,假合故非,岂能当一?俱是邪说!
神乃本质,形乃合相,合相若亡,本质岂灭?合相有灭,因是假合,本质非合,岂有生灭?自欺欺人。
精神非用,用本无生,用本无体,本无有用,妄动名用,执用成苦,精神是性,是铁非锋,刀断铁存。
一切众生,世界万有,举手投足,无非因果,若无因果,非神即无,汝之所求,亦无所得,自欺欺人,
若离因果,树能生猪,风能杀人,世界乱套,不随因缘,无中生有,有能还无,才是邪说,空穴来风。
梁朝武帝,本不见性,其他俗僧,亦复如是,故汝邪狗,侥幸辩赢,若遇达摩,汝论必输,气死在地。
④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含义
这是朴素、原始的无神论观点
意思是身体存在,灵魂才存在,身体不在了,灵魂也不存在。
⑤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是南北朝范缜的《神灭论》的核心思想。《神灭论》有力的斥责了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佛学思想,让人们认识到了神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反对愚昧的迷信思潮。
原文(节录)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译文:
有的人问我说:“灵魂消亡了,怎么才知道其消亡了呢?”。
我回答说:“人的肉体和灵魂是合一的,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了灵魂也就消亡了。”
(5)形存则神存扩展阅读:
《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把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用刀口同锋利的关系作了极为形象的比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范缜的《神灭论》一发表,朝野为之哗然、震惊。
《神灭论》的发表,大大地震惊了当时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极为慌张,于是出现了竟陵王萧子良凭借宰相的权力,慌忙调集众僧名士,软硬兼施,轮番围攻范缜。
但由于他们讲不出象样的道理,尽管人多势众,也没有压倒坚持真理的范缜。佛门信徒太原名士王琰,借儒家讲究孝道为武器,撰文立着,企图一下子封住范缜的口,他带着嘲讽的口吻说:“呜呼!
范子,你怎么竟连自己的祖先在哪里都不知道!”但范缜当即反唇相讥说:“呜呼!王子,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祖先的神灵在哪里,为什么不杀身去追随它们呢?”王琰哑口无言,败下阵来。萧子良又派名士王融到范缜那儿,企图用官位加以利诱,王融对范缜说:“神灭之说既然是异端邪说,而你却坚持己见,恐怕会有伤名教。
=以你出众的才华和美德,何愁官至中书郎。而你为什么要违背众人的信仰,自讨身败名裂呢?”范缜听后哈哈大笑,回答说:“倘若我范缜肯于出卖人格,背叛信仰去捞取官位,恐怕早就当上尚书令、尚书仆射一类的高官,你那个中书郎又岂在话下!”
⑥ 【开心学国学】、“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
A范缜
范缜乃以问答形式,著《神灭论》,论述其理。他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就是说,身体和精神是对立的统一体,精神(灵魂)从属于身体,身体存在就有精神(灵魂),人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又说,形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互为依存而不能分割的。
范缜(约450~约515)fan(四声) zhen(三声)
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
天监六年(507)任中书郎时正式发表《神灭论》。
⑦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句话是谁说的
【范缜】 范缜乃以问答形式,著《神灭论》,论述其理。他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就是说,身体和精神是对立的统一体,精神(灵魂)从属于身体,身体存在就有精神(灵魂),人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又说,形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互为依存而不能分割的。
⑧ 形存则神存属于什么唯物主义
“形存则神存”出自范缜的《神灭论》。属于唯物主义。
范缜(约450—515)字子真,南乡舞阴人,著有《神灭论》,系统地阐述其无神论思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毁了,精神也就随着消灭。范缜在“形神相即”,“不得相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形质神用”的著名论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形体的作用,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决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这就克服了以往神灭论者把精神看作是一种精气,不了解精神是物质的属性,由物质派生的局限。
意思和今天的普通人的常识相同,也就是说,思想只是(物质的)大脑的运作结果,大脑没有了,思想世界也就不存在了。不过古代这个“神”还包括灵魂,不仅仅是思想世界。另外,古人认为思维的地方是“心”,而不是今天的大脑。
唯物论认为思维只是人的物质身体的活动结果,只是这种活动是自然界的高级形式,没有了这种物质身体,也就不存在思维。所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⑨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什么观点
无神论
无神论并不是今人的创造发明。不少古代思想家、文学家写了许多宣传无神论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范缜的《神灭论》,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名篇之一。《神灭论》有力的斥责了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佛学思想,让人们认识到了神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反对愚昧的迷信思潮。
【思想本质】
《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用刀口同锋利的关系作了极为形象的比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范缜的《神灭论》一发表,朝野为之哗然、震惊。
⑩ 精锐教育:“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南朝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的。
选段: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译文:
形体就是物质,形体就是精神。因此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那么精神也随之消亡。
(10)形存则神存扩展阅读:
《神灭论》一文,继承发展了前代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并在同神不灭论的斗争中吸取了有益思想资料,比较正确地论证了形神关系。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的命题,认为人的精神只是形体所发生的作用和功能,而形体则是精神所从属的实体。形神相即不离,精神不可能在形体之外单独存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并用“刃利之喻”说明形神关系。
“形质神用”说代表了中国古代无神论形神观的最高水平,是以传统方法论对形神之辩的朴素唯物主义的总结。此论为中国思想史上反对佛教“神不灭”论、“因果报应”宗教道德观的最有贡献的文献之一。后收入《弘明集》、《全梁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