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怎样啊
去偶就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很好的专业 前景也很好 当然难度是很大的 。毕竟我们学校的地理学是北大的地理学是国家唯一的两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校长俞立中也是地理学的
Ⅱ 华东师大现校长详细资料
俞立中,男,1949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2003年1月起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
1949年9月14日生于上海。上海市西中学六八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7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赴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务农。1978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年7月本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1989年3月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5月回国,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1994年 8月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地理系副主任、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研处长、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校长助理。1997年5月至2003年1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03年2月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社会兼职: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地理与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专家,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工作咨询专家,上海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地理学报(英文版)》、《海洋与湖沼》、《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地球科学进展》和《湖泊科学》杂志编委。
学术成果: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专业方向: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磁学、环境与环境演变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作为我国环境磁学研究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有较大的影响。1990年以来,主持参加了“潮滩重金属污染的磁诊断方法与机理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滨岸环境监测和管理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6项,“苏州河底泥污染特征、三维空间分布及其水质影响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联系,曾20余次赴英、日、美、加、香港合作研究和讲学。“长江三角洲环境演变研究”和“长江三角洲风暴沉积与环境研究”分别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苏州河沿岸资源环境结构与污染底泥三维空间分布研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8篇为SCI收录,被引用次数已达120余次。
代表论著:
1. A multivariate mixing model for identifying sediment source from magnetic measurements. Quaternary Research. 32, 1989.
2.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magnetic measurements on sediment core from Kunming Basin,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 3, 1990.
3. Quantitative sediment source ascription using magnetic measurement in a reservoir-catchment system near Nijar, S.E. Spain.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18, 1993.
4. Pala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rock magnetic measurements on sediment cores from Taihu Lake in Yangtze Delta, East China. The Quaternary Research. 33, 1994.
5.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variations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ediments from the north-eastern Irish Sea. Sedimentology. 41, 1994.
6.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tidal flat sediments in the Shanghai region of the Yangtze (Changjiang) Estuary, P.R.China. Environmental Ecation and Information. 17, 1998.
7.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sediment source identification by using magnetic diagnosis mod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999.
8. Iron rection in tidal flat sediment indicated by magnetic measurement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999.
9. Soft sediment in Taihu Lake and its palaeoenvironmental indications. 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Japanese History. 81, 1999.
10. Diagenesis of magnetic mineral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China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66, 2001.
11. China’s Yangtze Estuary: I. Geomorphic influence in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intertidal sediments. Geomorphology. 41, 2001.
12. GIS技术在洪湖环境演变研究中的应用。湖泊科学,1993,5(4)。
13. 利用磁信息研究潮滩重金属污染的探讨。环境科学进展,1993,1(5)。
14. 太湖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湖泊科学,1995,7(2)。
15. 环境磁学在城市污染研究中的应用。上海环境科学,1999,18(4)。
Ⅲ 九八年上师大校长是谁
杨德广。
历任校长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
陈琳瑚(兼)1954.09-1956.07
刘芳1956.07
上海第一师范学院 廖世承1956.07-1958.07
上海第二师范学院 陈琳瑚(兼)1956.07-1958.07
上海师范学院
廖世承1958.07-“文革”
王乐三1978.08-1983.12
朱鸿鹗1983.12-1984.10
上海师范大学
朱鸿鹗1984.10-1986.06
王邦佐1988.07-1996.06
杨德广1996.06-2003.01
俞立中2003.01-2006.01
李进2006.01-2011.06
张民选2011.06-2014.06
朱自强2014.06-
Ⅳ 华东师范大学的校长是谁
俞立中,男,1949年9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2003年1月起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
1949年9月14日生于上海。上海市西中学六八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7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赴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务农。1978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年7月本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5年5月至1990年5月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1989年3月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5月回国,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1994年 8月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地理系副主任、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研处长、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校长助理。1997年5月至2003年1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03年2月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社会兼职: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地理与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专家,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十五”规划工作咨询专家,上海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常务理事;《地理学报(英文版)》、《海洋与湖沼》、《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地球科学进展》和《湖泊科学》杂志编委。
学术成果: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专业方向: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磁学、环境与环境演变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作为我国环境磁学研究的开拓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有较大的影响。1990年以来,主持参加了“潮滩重金属污染的磁诊断方法与机理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滨岸环境监测和管理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6项,“苏州河底泥污染特征、三维空间分布及其水质影响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联系,曾20余次赴英、日、美、加、香港合作研究和讲学。“长江三角洲环境演变研究”和“长江三角洲风暴沉积与环境研究”分别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苏州河沿岸资源环境结构与污染底泥三维空间分布研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8篇为SCI收录,被引用次数已达120余次。
Ⅳ 华东师范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华东师范大学在1951年成立,不仅历史悠久,还为国家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名人在各个领域中为国家的发展做着贡献。
首先介绍的是周有光,他被人们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是国内著名的语言学家,期间参与文字改革的相关会议,并参与汉语拼音的编著与制定。他一生参与编著、翻译多部书籍,其中包括《简明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和《汉语拼音词汇》。
最后介绍的这位是著名主持人董卿。她是2002届硕士研究生,在中央电视台连续主持多年春节晚会,并同时主持多项栏目,其中《朗读者》和《我要上春晚》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她的主持功底非常扎实,绝对称得上是非常优秀的主持人,并且在舞台上展现出的高情商和高智商让人非常佩服。
Ⅵ 2009年华东师院校长是谁
王建磐,1997年2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Ⅶ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名人
上海师范大学(英文: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缩写:SHNU,简称:上海师大、上师大),是一所位於中国上海市的公立综合性大学,属三所市重点大学之一。目前该校在上海共有4个校区,分别位於徐汇区、奉贤区、嘉定区以及虹口区。
上海师范大学源於1954年创办的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後经国务院批准,在该校基础上分别成立了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院长由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任命的第一师院院长、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再度出任。时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为上海师范学院亲笔题写了校名。1984年,由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校友
李源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毕业於原上海师范大学)
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毕业於原上海师范大学)
崔天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毕业於原上海师范大学)
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2008年3月任11届全国政协常委。(1972年毕业於原上海师范大学政史系)
唐振琪,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驻希腊大使,1966年8月毕业於上海师范学院外语系。
冯国勤,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第三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80级校长班学员。
郁雨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97—1999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硕士专业学习。
殷健灵,现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新民晚报》主任编辑,曾获获第四届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首届《儿童文学》青年金作家称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99—2001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硕士专业学习。
彭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专职研究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著有《西方现代幻想文学论》、《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夏壳壳系列小说等。2005—2008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专业学习。
梅子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出版文学著作数百部,代表作品《女儿的故事》。
俞天白,著名小说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於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62级。
陈白桦,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主任。
龚如心,亚洲女首富、慈善家、企业家,前香港华懋集团主席。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一个学期,後因病辍学。
胡敏,著名教育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留英学者。曾任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原新东方总裁兼校长。
唐盛昌,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功臣
刘京海,闸北八中校长、中学特级校长、教心学科特级教师,2003年9月10日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黄菊、陈至立等的褒奖和肯定。
张建中,香港城市大学前数学系系主任(1996-2002)、教授。师从「冯.诺依曼奖」获得者,国际著名的运筹学家A. Charnes。於2007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现为香港城市大学科技和理工学部教授。
吴兆芬,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任仲伦,上影集团党委书记、总裁,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
钮卫平,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周艾钧,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深交所上市公司。
舒榕斌,上海外高桥集团公司总经理。
马春雷,中共上海嘉定区委书记,1989年毕业於上海师范大学政法系。
林乃华,中共上海金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祝学军,中共上海普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吴永祥,山阳中学特级老师,得到国家教委、国家艺教委、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以及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方杰,奥普控股集团(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杭州侨商协会会长。
谢月恒,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张长东,上海武警总队副政委,大校警衔。
吴毅卫,上海市北印刷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叶佩玉,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育功臣。
王志刚,中国中学校长工作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高中教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首届普教名校长培养基地主持人,曹杨二中校长。
史维澄,扎根边疆教育事业。
刘湘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新疆电视台高级编辑、著名纪录片导演。
陆纯,上海美丽园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杰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宋振东,上海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育青,奉贤中学教育科研室副主任,04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06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07年上海市「劳动模范」,首批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
徐文华,上海新黄浦酒店公寓总经理。
仇忠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特级校长。
乔世伟,上海市首批特级校长,上世纪九十年代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同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张庭,台湾著名影星,代表作《夜光神杯》,2011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Ⅷ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博导有哪些
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名单
人文地理学
宁越敏 曾 刚 徐长乐 汪宇明 吴永兴 谷人旭 丁金宏
杜德斌 林 拓 魏也华(兼职) 徐 伟(兼职)
郁鸿胜(兼职)
其他相关完整提供给楼主,资源环境学院所有博导如下:
人口学
陈映芳 吴瑞君 高向东
自然地理学
陈吉余 俞立中 陈中原 束 炯 刘 敏 周云轩 程和琴
杨世伦 张卫国 李道季 李九发 陈庆强 袁 雯
人文地理学
宁越敏 曾 刚 徐长乐 汪宇明 吴永兴 谷人旭 丁金宏
杜德斌 林 拓 魏也华(兼职) 徐 伟(兼职)
郁鸿胜(兼职)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季民河 吴健平 徐建华 高 炜(兼职)
黄鸿荣(兼职) 郭华东(兼职)张 兵(兼职)
王 浩(兼职) 王 铮(兼职)
河口海岸学
丁平兴 何 青 杜金洲 朱建荣 陈沈良 吴 莹
第四纪地质学
郑祥民 蒋 辉 殷鸿福(兼职)
环境科学
杨 凯 陈振楼
环境工程
张 经 黄民生 金相灿(兼职) 郑炳辉(兼职)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Ⅸ 上海有哪些高校啊
高等院校
上海拥有100多所科研机构,10万科研人员。
(校名)
(曾用名/前身)(建校时间)(校训)(校长)(党委书记)(学校类型)
华东政法大学
圣约翰大学(前身) 1952年 笃行致知,明德崇法 校长长:何勤华教授
党委书记:杜志淳教授 政法
研究教学型
复旦大学
复旦公学(曾用名)
2000年合并上海医科大学 1905年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校长:王生洪
党委书记:秦绍德 综合
研究1型 211工程、985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南洋公学(前身)
2005年合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896年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校长:张杰
党委书记:马德秀 工科
研究1型 211工程、985工程
同济大学
德文医学堂(前身)
1996年合并上海城市建设学院
1996年合并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2000年合并上海铁道大学 1907年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校长:裴钢
党委书记:周家伦 工科
研究2型 211工程、985工程
华东师范大学
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前身) 1951年 求实创造 为人师表 校长:俞立中
党委书记:张济顺 师范
研究2型 211工程、985工程
上海大学
上海工学院(前身)
1972年合并上海机械学院后1979年分开
1994年合并上海工业大学
1994年合并上海科技大学
1994年合并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 1960年
校训:自强不息,求实创新
校长:钱伟长
党委书记:于信汇
研究教学型 211工程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化工学院(曾用名) 1952年 勤奋,求实 校长:钱旭红
党委书记:沈伟国 工科
研究2型 211工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学院(曾用名) 1949年 格高志远,学贯中外 校长:曹德明
党委书记:吴友富 政法
研究教学型
东华大学
华东纺织工学院(前身)
中国纺织大学(曾用名) 1951年 崇德博学 励志尚实 校长:徐明稚
党委书记:薛有义 工科
研究教学型 211工程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商科大学(前身)
国立上海商学院(曾用名)
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曾用名)
上海财经学院(曾用名) 1917年 追求卓越、经世济国 校长:谈敏
党委书记:马钦荣 财经
研究教学型 211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
沪江大学(前身)
1996年合并华东工业大学
1996年合并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合并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
2003年吸纳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吸纳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1906年 校长:许晓鸣
党委书记:薛明扬 工科
研究教学型
上海海事大学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前身)
上海航务学院(曾用名)
上海海运学院(曾用名~2004年5月) 1909年 校长:於世成
党委书记:王宏彪 工科
研究教学型
上海音乐学院
国立音乐院(前身)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曾用名) 1927年 院长:杨立青
党委书记:董金平 艺术
研究教学型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前身)
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曾用名)
2002年合并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
2002年合并上海市戏曲学校
2002年合并上海市舞蹈学校 1945年 院长:
党委书记:贺寿昌 艺术
研究教学型
上海体育学院
华东体育学院(曾用名) 1952年 院长:姚颂平
党委书记:虞丽娟 体育
研究教学型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水产学院(曾用名) 1912年 勤朴忠实 校长:潘迎捷
党委书记:叶骏 农业
研究教学型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曾用名)
上海师范学院(曾用名)
1994年合并上海技术师范学院 1954年 厚德、博学、求是、笃行 校长:李进
党委书记:周鸿刚 师范
研究教学型
上海中医药大学 1956年 校长:陈凯先
党委书记:谢建群 医药
研究教学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978年 校长:汪泓
党委书记:曹伟武 工科
教学型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电业学校(前身) 1951年 爱国、勤学、务实、奋进 院长:曹家麟
党委书记:周光耀 工科
教学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1960年 院长:王新奎
党委书记:武克敏
名誉院长:裘劭恒 财经
教学型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00年 院长:卢冠忠
党委书记:祁学银 工科
教学型
上海金融学院
上海银行学校(前身)
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曾用名) 1952年 院长:储敏伟
党委书记:郑沈芳 财经
教学型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曾用名) 1928年 院长:唐海燕
党委书记:桑秀藩 财经
教学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曾用名)
2001年合并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 1960年 校长:胡寿根
党委书记:徐佩莉
教学型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电器工业学校(曾用名)
上海电器制造学校(曾用名)
上海电机制造学校(曾用名)
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曾用名)
2001年合并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
2001年合并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 1953年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 院长:
党委书记:夏建国 工科
教学型
上海商学院
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前身) 1950年 院长:方名山
党委书记:方名山 财经
教学型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曾用名) 1984年 院长:金国华
党委书记:刘江江 政法
教学型
上海杉达大学
上海杉达学院(曾用名) 1992年 校长:袁济
党委书记:袁济 教学型 民办
上海建桥学院 2000年 院长:黄清云
董事长:周星增 教学型 民办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全称) 1949年 求实创新、严谨献身 校长:张雁灵少将
政委:曹国庆少将 医药
军事 211工程
隶属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后勤部
■主要技术培训机构及院校
上海拥有100多所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其中包括:
中国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
Ⅹ 俞立中的个人经历
上海市西中学六八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上山下乡,赴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务农。1978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年本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进入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深造并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回国,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1997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03年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2006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4月,担任上海纽约大学第一任校长。2015年1月,在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85年至1990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
1989年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
1990年回国,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1994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地理系副主任、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校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
1997年5月至 2003年1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2003年2月至2006年1月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2012年4月起兼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俞立中教授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曾20余次赴英、日、美、加、香港等地讲学和合作研究,多次得到英国皇家学会、英国文化委员会、日本大学校长基金、英国Leverhulme基金会的项目资助。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利用国外资金派出了20多人次的中青年教师赴国外合作研究,为本学科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合作经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也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国际化背景。至今已指导毕业和在读博士生18人、硕士生7人,英国学生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