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江南造船厂的历史: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并建立了翻译馆。
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1)江南造船厂扩展阅读:
“百年江南的荣誉簿上又添了个全国第一!”新年伊始,记者来到江南造船长兴基地,每个江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之情。就在不久前,他们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正式签订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合同,我国新一代极地科考船即将开工。
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说起江南的荣耀历史,每个江南人都如数家珍,新中国成立后,江南人“自强不息,打造一流”,攻克了许许多多技术工艺难关,填补了我国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空白。
江南人不会忘记,建造我国首艘万吨远洋船“东风”号时,厂区内最大的起重设备是40吨高架吊车,连最起码的直流电焊机都没有,全厂成立了500多个科研小组,靠着技术革新和吃苦奉献圆了几代造船人的梦。
江南人不会忘记,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成我国首个万吨水压机,迅速使新中国的工业水平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江南人更不会忘记,他们先后攻克耐压壳体、机电设备、通风排气等一个个难题,顺利完成11次出海试航,终于使新中国第一艘潜艇于1957年成功入列服役。
一个半世纪创造百余个全国第一,得益于“江南精神”的代代传承。在总装车间,记者见到了一位特殊的技师,正在带领工人攻关一个重要课题,他就是今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工匠”的总装部高级技师陈志农,江南造船第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陈志农从事船舶轮机的安装及设备、系统的调试维修工作长达38年,通过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先后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正是众多像陈志农这样的江南人,传承弘扬“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在世界造船和航运界里造就了一块金字招牌。
B. 江南造船厂在什么地方
江南造船厂总部地点在上海·长兴岛·长兴江南大道988号。
江南造船厂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船舶修造企业,是建造修理各种船舶、加工大型钢结构的专业性企业,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船舶的专业性船厂。上海江南造船厂创建于1865年,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独立建制。
(2)江南造船厂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江南造船厂这座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老船厂华丽转身,开启崭新发展模式,一艘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巨轮和战舰,从这里拔锚起航。从江南造船厂到江南造船集团,她见证了历史,更引领着未来。
从“十年磨一舰”到“下饺子”的速度,折射的是江南造船理念和技术工艺的跃升。2017年6月28日,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的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在江南造船厂顺利下水,成为中国军工领域最闪亮的明星之一。
辉煌的成就,源于精神的引领。“江南人”依然记得,2008年,江南造船厂整体搬迁到长兴岛后,“江南人”面临生活条件艰苦、生产资源有限等诸多困难。然而,在“江南精神”的引领下,众多“江南人”舍小家、顾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实现了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的科学转变。
C. 江南造船厂的发展简史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于1865年购买了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两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至城南高昌庙现址,并建立了翻译馆。翻译馆不仅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工程专家,而且成为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时,江南造船厂进入了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到19世纪90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
1905年3月,在荒废了近30年的船坞“穷极当变之时”,造船业务正式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划分出来,史称“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江南船坞专营造船。江南船坞“仿照商坞办法,扫除官场旧习”,采取商务化经营,生产业务大有起色,仅1905年至1911年的6年间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达到21000吨,而且所造舰船“船式美观,工程坚实”。1912年,北洋政府把江南船坞划归海军部直接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1938年1月,江南造船所被日军侵占,改名“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由此,江南厂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始终未能恢复以往的生气。连年战乱的践踏,尤其是1949年5月22日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大破坏,使江南厂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自强不息的江南人,冲破重重困难,以自身的实力与自信,以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迅速恢复生产,持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 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轮“东风”号……。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江南造船厂是重灾区,大批干部群众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尽管如此,江南人仍以国防建设和造船事业为重,排除干扰,生产一直没有中断,建造了几十艘多种类型的船舶,又开创了我国造船史上的许多“第一”。同时,江南造船厂还成功地建造了我国第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远望2”号和首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向洋红10”号等,圆满地完成了周总理亲自圈定的“718”工程的“三型五船”的建造和部分设计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造船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她在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下达的专项军工任务的同时,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始终在中国船舶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她建造的“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著名品牌。她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液化气(LPG)运输船,并不断推陈出新,在开发与研制水平方面雄居世界的前列。她开发建造的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大型自卸船、跨海火车渡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造船业的标志性产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南造船厂改革步伐明显加快。1994年,她在全行业率先成为全国100家大中型企业首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1997年6月3日,“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证监交易所上市。2000年8月28日,毗邻的百年老船厂求新造船厂整体并入江南造船厂。2001年8月28日,江南造船厂债转股工作圆满完成,新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正式诞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江南造船厂的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排头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同志都曾亲临该厂视察;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也多次视察工厂及产品,或对工厂的发展作出重要批示。
D. 江南造船厂在哪里
2002年申博成功后,根据世博会的总体规划,江南造船厂将整体搬迁至长兴岛,规模是原来的5倍,将拥有4个大型船坞,并具备450万吨的年造船能力。江南造船厂已做好准备4月20日东方卫视的东方焦点栏目中,该台记者专访了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南大庆,就江南造船厂现状及是否具备建造航母能力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南大庆表示,江南造船厂已经具备了建造中国海军所需的各种水下、水上,包括战略型的舰艇项目,也表示出江南造船厂为承建航空母舰已经做好了准备。江南造船厂是拥有140多年历史的老船厂,但是由于黄浦江吃水太浅,这使得位于黄浦江边的江南造船厂只能造十几万吨的舰船。2006年,江南造船厂从原址高雄路整体搬迁到长江口的长兴岛上。“希望承建第一艘航母”南大庆信心满怀地介绍了江南造船厂搬迁后的状况后表示,江南造船厂“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发展平台,需要建设更强的生产能力,来满足海军转型、装备建设的需要。江南造船厂搬迁到长兴岛以后,它具备了承建我们国防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类型舰船的能力,已经完全满足了现在和将来海军装备所需要的舰船的建造能力。我们希望承建第一艘我们自己设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母舰
E. 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其中的江南造船厂,在那时候是什么级别
回答这个问题,先纠正一个说法,江南造船厂一开始不叫江南造船厂,在洋务运动期间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一家综合性的军工企业,它在当时是清政府的第一兵工厂,地位很重要。
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也称为自强运动,当时的清政府创办了多家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其中就有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那个时候的级别非常高,它是中国的第一兵工厂,在东亚排名前列,在世界也有一席之位。它的技术很先进、设备很齐全,可以生产多种武器。
江南造船厂真正焕发生机,是在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现在的江南造船厂,已经世界上最大造船企业之一,在国际上非常有名。
F. 江南造船厂这个单位怎么样
江南造船厂绝对的中国第一,世界先进,目前中国的航母就是由江南造船厂在主持建造的。 江南造船厂是拥有140多年历史的老船厂,2006年,江南造船厂从原址高雄路整体搬迁到长江口的长兴岛上。江南造船厂在职人员有8475 人,高级职称有366 人,中级职称有612 人,高级技师有32 人,技师有216 人,高级工有1183 人。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处上海崇明的长兴岛长兴江南大道988号,其前身是1865年6月3日清朝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它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工业、科技研究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革命活动的播火地,是中国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先驱。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江南造船厂改制成立的,为全国企业500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为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挪威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建造了各类高科技出口船数百万吨,出口创汇成绩斐然。公司建造的“远望”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和我国海军最先进舰艇,为海军建设、航天工业以及国防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7月24日,中船集团公司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就上海地区船厂布局调整的有关问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其中明确提出,上海市近期在长兴岛安排8公里岸线,用于中船集团公司系统内黄浦江沿岸船厂调整搬迁。长兴岛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有3.7公里的岸线,占地面积约560万平方米,在这里将规划、开发、建设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军民结合、水上水下并进、产品范围包括钢结构等在内的我国第一造船大厂。这里将拥有4个大型船坞,其中最大的船坞长580米、宽120米,具有450万吨年造船能力。
G. 江南造船厂
H. 江南造船厂是上市公司吗
江南造船厂不是上市公司。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船集团所属的大型造船企业,可追溯到成立于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依次更名为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生产品种最为广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企业目标为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军工造船企业。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它创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历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0多年来,江南造船饱经历史沧桑,经久不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不仅有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更有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还有我国最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和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成为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先驱,始终在中国船舶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江南巴拿马"型散货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船舶交易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著名品牌。江南140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国民族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
I. 请问江南造船厂招工吗
船厂分正式和外包工,江南厂的确是大厂,今年招人计划也是真,像这种是招外包工学徒。每年船厂都会招这类人,今年船市大好,这消息不会是假的。我上海交大的,船舶专业的
J. 江南制造船厂是谁创办的
江南制造船厂是谁创办的?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