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张元和的解放战争
1947年2月,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五旅一○三团,张元和仍然任营长。1948年2月起先后任三十五旅一○四团副团长、一○七团副团长、一○四团代团长等职。 淮海战役中张元和的团作为纵队的预备队,在安徽滁州集结待命,同时防止敌人在此突围。淮海战役即将结束时,张元和的团奉命消灭安徽滁州刘楼的国民党守军。当时,敌人已经被围了好多天,有的打着白旗出来要饭吃,张元和命令部队将自己的饼子、窝窝头和香烟等送给他们。据点中的敌人从早上拖到晚上,迟迟不肯投降。张元和命令部队开炮,又进行喊话,敌人才举手走了出来。此次敌副军长、师长以下官兵千余人投降,交出各种枪支千余支(挺)、火炮6门、汽车13辆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这是淮海战役的最后一仗。
1949年2月,部队进行整编,统一番号。张元和所在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六团,他任团长。4月,张元和率团参加渡江战役。部队到达上海浦东后,以两个军的兵力攻打高桥镇。国民党守军利用当年日本鬼子的钢筋水泥工事,以坦克作地堡,在海上舰艇和空中飞机的火力支援下,负隅顽抗。因地形不利于我军,战斗打了一天,没能拿下高桥镇。后夜间部队渡河强攻,冲破敌封锁线,终于攻占高桥镇。这一次张元和团的任务是沿海堤向吴淞口方向进攻,到达后随即转为封锁扬子江,防止敌人从海上逃跑。而后解放上海的战役打响了,张元和团的任务是打外围,5月27日上海解放,张元和团驻防上海浦东川沙鲁楼镇。
❷ 张元和的人物生平
张元和出自名门世家——“合肥张氏”,其曾祖父张树声跟随李鸿章打仗出身,李鸿章因母亲去世,回乡丁忧的时候,职务就由张树声代理。张树声先后任过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她们的父亲张武龄生于清朝末年,是著名的教育家,但深受新思想影响,决定离开安徽,到上海、苏州兴办新式教育。他与蔡元培、蒋梦麟等著名教育家是好友,1921年为身体力行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后来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子学校,当时很有知名度;母亲陆英是个戏迷,常带着她的女儿们上戏院看戏,孩子们耳濡目染渐渐也成了小戏迷,张家四姐妹中张元和排行老大,常带着三个妹妹在家自演自乐。张武龄共有十个儿女,其中四个女儿(元和、允和、兆和及充和)在近代文化界非常有名,被称为“最后的闺秀”。
因为拥有一位开明的学者父亲,张家四姐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是新的大学教育,传统国学的基础也很好。
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除琴棋书画外,张氏姐妹还个个擅唱昆曲。她们幼年时,曾在某个除夕夜跟家里的工人掷骰子、玩骨牌,一次下几分钱的注,以博一乐。
张武龄为女儿们请来了第一个昆曲教师——苏州昆班全福班的老演员尤彩云。张氏姐妹很快地爱上了这门在当时已渐趋没落的古老艺术,从中得到了快乐与安慰。
张元和十岁时与家人迁居苏州,后来结识了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顾传玠,二人遂结为夫妇。1949年夫妇双双去往台湾。1965年,顾传玠因肝病逝世,1972年张元和移居美国。
晚年的张元和与女儿女婿生活在美国纽约,半个多世纪以来她虽身处异乡,仍忘不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她在国外创办曲社,致力于弘扬昆曲,继续培养昆曲人才,并常与曲友一起登台义演,他们的曲社经常受到美国各大学的邀请,深受欢迎。在80多岁的高龄时还客串出演了电影《喜福会》。
苏州成立中国昆曲博物馆之际,张元和女士亲笔签名赠送的昆曲身段谱《张元和饰演昆剧〈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身段影集》,身段谱封面印有张元和女士年轻时清秀美丽的倩影,内有张元和演示杜丽娘《游园》身段摄影三十多帧。这些身段摄影是1982年张元和应美国阿利桑那州的曲友刘邦瑞女士之邀,在她授课的大学展演《牡丹亭》时,由刘邦瑞女士精心拍摄的。张元和幼年曾得到昆剧传习所主教旦行名师尤彩云的亲授,她表演的杜丽娘端庄大方,细腻文静,所踏身段颇具昆曲表演之正宗,拍摄影集时张元和女士已七十多岁,因此该影集的出版可称难能可贵。
❸ 风华绝代的民国张家四姐妹都嫁给了谁,生活的怎样
上海滩在民国那段历史中,一直占有很高的比例。而在名动中国的外滩上,涌出的不只有各路枭雄,才子;还有女中豪杰,以及成就它"十里洋场"名号的名媛们。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宋氏三姐妹",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光彩。
但实际上,当时赫赫有名的不只是"宋氏三姐妹",还有苏州的"张家四姐妹",与"宋氏三姐妹"最后的分崩离析不同。她们四人这一生远离政治,不为名利,哪怕长大后都各奔东西,嫁给了才子名流,但她们四人的感情依旧如初,一起走过了90余载,可谓是姐妹情深。
张家有四女,风华绝代令人羡张家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曾祖父张树声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和代理直隶总督,因此底蕴深厚,家中有万亩良田,光是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都可以每年收10万担租,是真正的家缠万贯。而像张家这样的大家族,难免会出现一些沾染了不良嗜好的子弟。
张充和、傅汉思
或许是因为叔祖母对她采取的是,"放养"的教育模式,小妹张充和是姐妹几人中,最独立最有主见的人。她对自己的理想型,在年少时期就有了大概的模样,因此哪怕著名诗人卞之琳追求她多年,她最终还是选择和德国人傅汉思,远走高飞,美满的度过了余后的几十载。
最为值得一提的一点是,与"宋氏三姐妹"不同。"张家三姐妹"这一生都远离政治,也没有因为分隔各地而日渐走远,反而一直保持着联络,感情始终如初。哪怕是十几年后,再次遇见,四位已经90多岁的老太太们,还在互相拌嘴,羡煞了旁人。
❹ 张元和的昆曲情缘
昆曲不仅丰富了张元和少女时代的学习生活,而且还成了张元和恋爱婚姻的月下老人。
1929年,张元和与二妹张允和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大学里爱好昆曲的女同学自发组织了一个昆曲组,请光华大学的童伯章教授教她们昆曲。
顾传玠十八岁时,便有戏曲评论家为他如此作评:“一回视听,令人作十日思。”张元和与二妹张允和久仰其大名,很希望这出自己很喜欢的戏由他来演,便伙同其他女同学便冒冒失失地写了一封信给顾传玠,请他表演《拾画叫画》,那封信是大家集思广益,字斟句酌地写出来的,开头很文气:“叨在同好,兼有文谊……”张元和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多正经,多客气呀,是吧?过了几星期,他真的满足了我们的要求,我们简直不敢相信。”不久竟有了回音,顾传玠同意在大世界表演《拾画叫画》。女孩子们不禁又惊喜又害怕,喜的是她们的愿望真能如愿以偿,怕的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大世界是个流氓横行之地,男学生都很少光顾,更何况是女学生呢?为了能看演出,那天,她们特邀了好几位男同学做保镖,叫了出租车浩浩荡荡壮着胆子来到大世界。演出开始了,仙霓社的舞台不大,照明也差,观众也只能容下一百多人。但当顾传玠踱着台步款款出场时,所有人屏声息气,都忘却了所有不佳的环境因素,将注意力全集中在他一人身上,听他婉转流丽、回肠荡气的歌声,看他温文尔雅又不失《拾、叫》激情的表演。顾传玠扮演的柳梦梅温文尔雅、书卷气十足,一出场就紧紧抓住了观众,台下静静的,女孩子们和观众一起屏声息气地聆听着柳梦梅婉转悠扬、回肠荡气的美妙歌声。这次看昆曲,在少女张元和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一出《拾、叫》,令汤显祖笔下潇洒痴情的柳梦梅宛如复生,而这精彩的戏也让顾传玠在张元和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后,张元和与大夏大学的三位女同学结成死党,几乎每个周六和周日都会去看仙霓社的戏,这一年,张元和二十二岁,顾传玠二十岁。
因为后来顾传玠在儒商严惠宇的资助下弃伶求学,八年后出任上海大东烟草公司副经理,并且竟和张元和女士携手相伴喜结连理。如此美满姻缘,真该感谢昆曲这个月下老人为他俩牵的红丝线。张元和与顾传玠的结合,轰动了当时的上海滩,成为各八卦小报的头条猛料,有的的小报甚至以“张元和下嫁顾传玠”为题大炒新闻。
❺ 张元和的激战朝鲜
“入朝时间很紧迫”,张元和谈到这一经历时,声音洪亮了许多,“11月初接到命令,下旬就开进朝鲜,部队换上大头皮鞋,还有缴获的皮衣、皮帽,当时仓促上阵,吃穿也跟不上,武器也很杂,有汉阳造、美式、日式还有捷克式, 配的弹药也很杂,子弹与枪支不配套。”
“入朝遇到不少困难,一是行军的道路又窄又小,当时是下雪天,人马走过去就结了冰,一路上随处可见士兵摔倒;第二是吃的,补给物品需要汽车运送,因道路难行,汽车没有防滑装置,容易抛锚,前面的车挡了路,后面的车就开不了,堵上了。”
入朝后,部队改换苏联武器,张元和任志愿军二十六军八十八师二六二团团长。张元和率团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歼灭了美军主力陆战一师,张元和所率的二六二团击落、击伤美军飞机各一架,但伤亡很重,人员由一千四百余人减少到八百余人,由三个营缩编为两个营。
“战斗打得很激烈,也很困难,弹药打完了,粮食吃光了,后面供应不上,没有送过来,阵地经常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形成拉锯战。”
寒冷的天气,对战斗造成很大影响,张元和回忆起艰苦的战地岁月时,表情激动。“美军有先进的飞机,两端机翼装有油桶,速度快,弹药多,飞行能高能低,志愿军防空能力很弱,行军或驻扎时都要用树叶伪装战士和装备,晚上不能开灯,白天不能烧火,战士们一次行动就带上三天的干粮,窝窝头冻得很硬,用牙齿啃不动,战士们只能用刺刀切开,没有水喝,战士们只能随手抓一把雪咽下。吃得差,也吃不饱。”
二六二团经过多次战役后,损失较大,改编为二十六军特务团。第四次战役中,张元和团奉命在3个地域组织防御,坚守25天,毙、伤千余敌人,缴获轻重机枪8挺、自动步枪数十支,以及其他军用物资。军首长盛赞张元和团“圆满完成阻击作战任务”。
“当时在长镜湖阻击美军时,部队连夜急行军,天亮前到达阻击地点,战士们将雪垒高,修筑战壕,隐蔽在雪地中。清晨7点,美军来了,我们用打国民党的方法开战,将手榴弹、炸药包大量扔向美军的汽车、坦克,一下就将他们打懵了,当时敌人举手投降,战士们也快冻僵了,有的枪也冻得打不响,眼看着敌人投降,也不能上前抓俘虏。”
在随后的第五次战役中,张元和团担负防御纵深地带抢修道路任务。他们冒着飞机和大炮的轰炸,苦战一个月,提前完成任务。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通车仪式上,给予张元和团很高的评价,并奖给“开路先锋”锦旗一面。
随后,张元和团前往金化五圣山南,接上甘岭西侧地域进行防御的任务。进入阵地时,部队受到敌人炮火袭击,张元和在上海战役中缴获的那匹大洋马也被炸死。阵地白天被炸毁,夜间就抢修,表面阵地不能用了,就转入地下的猫耳洞和坑道工事。
“有时阵地被敌人占领,经过殊死拼搏,又夺回阵地。部队进入阵地时,满山树木,绿草遍地,经过几个多月的防御战,阵地只剩一片焦土,有的高地被炸下去2米。”在这场战斗中,张元和团击伤击毁坦克45辆,击伤击落飞机13架,俘虏美军士兵13名,击毙敌千余人,为此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
❻ 叶圣陶为何说,谁娶了苏州九如巷的四姐妹都会幸福一辈子
民国时期有两个著名的"姐妹天团",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宋氏三姐妹",另一个是苏州著名的"张氏四姐妹",她们姐妹四人所嫁之人都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才子,而且都和丈夫携手走完了幸福的人生,她们的一生让人羡慕。
2015年,"张氏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102岁高龄去世,张氏四姐妹的传奇才画上了句号,她们四姐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竭尽所能的给予他们幸福,能够娶到这样的女人,实在是一种幸运。
❼ 语文题目张充和: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张充和,191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在1949年随丈夫赴美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被誉为民国闺秀、“民国最后的才女”。2015年6月18日凌晨,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张家四姐妹元和(前右)、允和(前左)、兆和(后右)、充和(后左)。
河网综合消息民国闺秀、“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合肥四姐妹之四妹张充和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在美国驾鹤仙逝,享年102岁。
张充和祖籍合肥,1914年出生于上海,乃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祖父是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合肥张家乃旧式显族,名声煊赫,鼎盛期堪与根基同在合肥的李鸿章家族并论。
1949年,张充和随丈夫、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赴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
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人们最常冠于她头上的称谓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她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
张充和诗词书画和昆曲样样精通
国学修养深厚,诗词书画和昆曲样样精通
张家是个大家族,有姐妹4人,兄弟6人。父亲张武龄是一位开明的教育家,听从蔡元培的建议先在上海办学,后迁往苏州创建平林中学和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张家四姐妹,大姐张元和、二姐张允和、三姐张兆和、四妹张充和,个个样貌秀丽,才华横溢,在彼时文苑称艳一时。叶圣陶曾说:“九如巷的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充和出生11个月就过继给二房奶奶当孙女,养祖母对其言传身教,无限爱宠。张充和自小受到极好的国学蒙养,吴昌硕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是她的塾师。后来张充和以优异的国文成绩考取北京大学,也是由于幼年的启蒙为国文和史地打下了厚实根基。
养祖母辞世后,16岁的张充和回到父亲身边,和姐姐们一同生活。四姐妹都喜吟诗作赋,办起了文学社团“水社”。
1933年,张充和到北京参加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礼,随后留京参加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她的数学成绩是零分,国文却考了满分,因文采优异被北大破格录取。当年的北大有胡适和钱穆教思想史,冯友兰教哲学,闻一多教古代文学,刘文典教六朝和唐宋诗。张充和喜爱昆曲,还常常偷偷跑到清华大学听昆曲课。
由于父亲张武龄是位昆曲迷,常请曲家到家中教女儿们拍曲,四姐妹也成立了幔亭曲社。在姐妹四人里,大姐张元和与四妹张充和在昆曲上用心最深。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角顾传玠。张充和也经常登台唱曲,自娱自乐。随丈夫傅汉思赴美之后,张充和一生在美国为推广昆曲不遗余力。
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
诗人卞之琳痴情追求,最终嫁给德裔汉学家傅汉思
张家四姐妹先天优越,又有婚姻之事作为美谈。大姐张元和大龄下嫁给昆曲名角顾传玠,轰动一时。二姐张允和善诗词格律,与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逸事家喻户晓,后经胡适撮合终成眷属。
才貌双全的张充和追求者甚多。用情最专最深的当数诗人卞之琳。相传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是诗人为张充和所作。
卞之琳是沈从文的密友,那时张充和正住在姐夫家里,两人得以相识。卞之琳也和沈从文追求张兆和一样,给张充和写了许多书信,并手抄自己的诗作《装饰集》题献相赠。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几乎成了当时文学圈内公开的秘密。可惜多情却被无情恼,张充和还因为朋友诸般撮合而负气出走。他持之以恒地给她写信,甚至在她出嫁后去了美国,仍孜孜不倦。他苦心收集她的文字,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到香港去出版。他追求她长达十年之久,直到45岁才黯然结婚,而对她的爱恋,持续了大半生。
❽ 顾传玠有爱过张元和么
可能吧
❾ 张元和那个女朋友
爱情是要互动的,如果双方都互相爱着对方,应该会谅解对方,其实我认为哪个女孩其实不是特别喜欢你,又或者只是因为她比较独立,不习惯别人干涉她的生活,但后者应该可能性大点,因为你跟她提,她都会说改,即使没有改,但也是有心,而且她也是在意你的,否则就不会问你接不接受的了她,建议你可以和她好好谈谈,她会理解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