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去中国化
扩展阅读
过满则亏 2025-07-30 11:54:45
泰凌医药股票行情 2025-07-30 11:46:46
氯碱化工股票价格 2025-07-30 11:45:23

去中国化

发布时间: 2021-07-05 09:54:34

『壹』 去中国化的代表地区

在台湾,有些运动(主要是台湾本土化运动、“台独运动”、台湾正名运动等)常被反对者称为去中国化,而这些运动与“脱汉运动”几乎无关。这些运动的大规模实施主要是在1990年代后期,尤其是2000年民主进步党执政以后,开始有了大幅推展。
与越南及朝鲜不同的是,台湾社会的主体具有汉族血统及其文化传承,且长久以来通用语言也都是汉语系。台湾在这运动之前的国族认同,基本为华人认同;而且泛绿的基本价值观是尊重多元文化,因此许多台独支持者反对去除汉文化、台湾也不可能减少使用国语(汉语,华语,普通话)、台语或客语。把这些运动全部都称为“去中国化”运动有相当的问题存在;虽然说越南和韩国在去“去中国化”后还有许多传统文化都还是可以见到中华文化的影子(假如去中国化是要完全去除中华文化,韩国与越南的文化会完全不一样),但是台湾所谓“去中国化”的重点在符号、神话及中国认同的去除,以及对抗“中国共产党霸权”压迫的反弹,而非文化语言及汉字的消灭。
就“脱汉”而言,台独支持者认为,当前的“中华文化”是被政治化了的汉文化郑成功统治台湾以后,中华文化开始在台湾有官方系统的发展,并跟随汉人的扩展而生根发展。中华文化在台为相对强势的文化,加上台湾原住民并未发展出自身文字(仅有罗马化的拼音),使得其文化不易留传保存。
现台湾被政府定义的原住民(尚保有原民文化语言的原住民)占总人口的约2%,其余人口基本为汉人,并大致可以分为1949年前迁台湾的“本省人”(约占84%,又分为河洛人与客家人,有一定比例具有台湾原住民(通常是平埔族血统)及其后代,以及1949年前后随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及军队迁移到台湾省的“外省人”及其后代(约占14%)。
台湾在1895年至1945年间由日本统治。日据时期完成了初步近代化,工业及社会有相当发展,台湾社会在此期间深受殖民母国日本的文化影响。1945年后主权移交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后,由于中国国民党在与中国共产党的内战中失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建立,而中华民国政府则全面退守台湾,致使大陆与台湾分治。现台湾文化有异于中国大陆,并融入美国、日本、原住民文化的丰富色彩,是富有独特特色的新型文化。台湾的去中国化运动由政府所推行与“去蒋化”、“去党国化”、“台湾独立运动”、“去除中国民族主义”、“台湾正名运动”内容部份重叠。
文教的台湾独立运动2004年起,政府官方所印制的地图“中华民国全图”不再涵盖政府并未实际统治的中国大陆,而仅限于实质统治的台澎金马。现台湾市面上所发售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也均已将外蒙古排除在中国之外作为独立国家标示,教科书亦然。包含外蒙古在内的“中华民国全图”(俗称“秋海棠”)已相当罕见或不再发行,民间也普遍视外蒙古为主权国家。 历史教科书内容要将中国史和台湾史分开;并将“大陆”改称“中国”,不用我国称中国、采用“两国”取代“海峡两岸”、“古人”改为“古汉人”等。(将逐步执行) 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民国纪元,改以西元纪年,或以两者并列。 去除中国民族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大汉沙文主义不再称孙中山为“国父” “武昌起义”改称“武昌起事” 汉朝“征伐”或“征讨”匈奴,改为“攻击”匈奴 “秦始皇并灭六国,统一天下”中的“统一天下”被删除 去除国民党党国部分遗迹参见:去蒋化台北南门党徽事件(2009年) 中正纪念堂于党外反对运动时期起即被戏称为“中正庙”。
这些运动有激进或温和的区别,除了非常激进的措施外,其实都跟“去除中华文化”几乎无关:
温和措施: 承认国际认同的中国(Chin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的简称,强调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的简称是台湾(Taiwan)而非中国(China),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分;并最终建立独立的台湾共和国。 重新定义中国人为国籍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公民,与种族、文化上的汉民族、华人加以区分。并借由中华民国(台湾)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概念,以使台湾人不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仅是含有汉族血统的汉人与中华文化素养的华人。
以台湾地理做为主体诠释历史,而非国民党乃至于清朝及之前之政权之延续为主体,中国与台湾的历史连结并没有中国人宣示的那么强烈、必须还原之。 不再仅把中华文化当成台湾的唯一正统文化,而是发掘旧有或发展新创的本土文化,保留汉(中华)文化精髓,将之融合内化为本地文化的一部分。 在语言的使用上,不要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国家,例如不要使用“古今中外”一词、改称中医为汉医、改称中文为中国语、华语或汉文,不要再使用闽南语、闽南人一词、而使用福佬语、福佬人。
较为激进措施: 废除在台一切宣扬“中国文化优越”的图腾、论述。包括国民政府命名的道路、国营事业、纪念物等等。 重新诠释中国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并努力克服其中对台湾建国造成障碍的因素。例如合理处置国立故宫博物院、甚至归还文物,最终处理金门、马祖等未经马关条约与日治时期现代化经验,遗留浓厚中国福建省政治符号(如残余的福建省政府、福建高等法院厦门分院))(已更名为金门法院)和地方意识的地区。 减少古汉文书面语文言文的教学时数,以近代、现代的台湾文学作为国文教育主流。
非常激进措施: 反对台语中的白话字使用汉字、罗马字掺杂的台语书写法。 取消现国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台语(大陆称闽南方言)的官方地位。包括汉名。 大规模的去除汉文化影响,不是只消除或改革其落后不民主的部分。 依照基因研究,强调台湾人不是汉人也非华人;可以克除“汉人”容易与“华人”纠缠不清的缺点,坚定“去中国化”的正当性和决心。依照现各机构(阳明大学、中央研究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等)对台湾人(特别是原住民、平埔族、河洛人等)的血统基因研究,台湾人群主干的血统和人种与中国大陆的汉人颇有差异,而接近古越人和太平洋南岛人群,其基因具有南岛、汉人、荷人、东洋等多种成分。原住民族与台语也具备南岛、荷兰、日本等多种语系的要素。以下行为被部分人士认为是去中国化,但是否如此存在争论: 研究台湾人的基因组成。
支持者论点:研究基因组成只是想要知道祖先是谁;而且基于依照汉文化的传统,台湾人只知父系祖先,而不知母系祖先;在世界各地的汉民族也是混有许多非汉民族的血统。 解构国共两党的中国历史神话与谎言,重新建立更为合乎史实及平民生活的中华历史观、并且去除其中种族主义及独裁者崇拜的部分。
支持者观点:不应该继续维持错误的历史观点;而实际上国共两党及其支持者最怕的除了台湾独立外、就是剥夺他们曲解中华历史及中华文化的权力,去中国化一词其实是针对此点而创造的名词。去除汉文化中,“非常落后”的一部份;去除中国政治文化。
支持者论点:中国过去推行的新生活运动也是相同的目标;在政治文化方面,难道要恢复帝制吗?降低国高中国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
支持者论点:台湾的国高中国文教材的文言文比例还是比中国大陆高;而且不应该要求无兴趣者花太多时间在文言文上,这种要求只是让学生承受没有帮助的痛苦、对实用的白话文能力却有害无益。拒绝使用汉语拼音及被认为是中共发明的简体字(这不代表完全拒绝简体字,如台(台)、体(体)等均可被视为正字,且教育部也说过使用部分简体字在相关考试时不扣分)。 推广母语教育或将各族群语言(华语、台语、客家话及原住民语言)都视为国语
支持者论点:台湾的台语、客家话保存很多古汉语特色,推广母语其实是另类复兴中华文化。去除中正路路名,拆除蒋中正铜像,将中正纪念堂改名。
支持者论点:这叫去蒋化、去党国化、去独裁化,不是去中国化。而如果把“以负面纪念独裁者”称为去中国化,则代表中华文化与民主不相容,那就是建立破坏中华文化的正当性。

『贰』 去中国化有什么益处

瞎说,古老的东方文化加上现代科技才会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叁』 反对去中国化有何意义

去中国化通常出自于各地住民自决的独立运动,为政治领域扩及到文化领域的运动。19世纪以来,台湾、香港、澳门、西藏、新疆、内蒙古、满洲、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及北朝鲜都发生过“去中国化”的活动。而近年来香港一些人不满大量中国大陆孕妇来港产子(双非婴儿),对香港的医疗资源构成沉重压力,受到香港不少民间组织反对,使其也出现类近“去中国化”的反抗运动。
去中国化是指一度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为蜕除中华文化的正统地位,建立本地独特自主的国族认同、语言及文化的一种政治及社会运动。
去中国化通常出自于各地住民自决的独立运动,为政治领域扩及到文化领域的运动。与去中国化类似的用语是脱汉,指“指透过文字改革──废汉字或者限制汉字使用程度,来达成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完全独立” (蒋为文2005)。
与越南及朝鲜不同的是,台湾社会的主体具有汉族血统及其中华文化的传承,长久以来通用语言也都是汉语系。至今台湾仍然坚持使用繁体中文书写,而非中国大陆的简体中文。国语(汉语、华语、普通话)因为华语教育而式微的闽南语或客语,也被认为是属于汉语系的语言。
自近400年前的17世纪初荷兰人统治台湾,即开始召募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汉人垦殖,来台垦殖之汉人(男性)大多数皆为单身,故与平埔族妇女通婚至为普遍。郑成功统治台湾以后,中华文化开始在台湾有官方系统的发展,并跟随汉人的扩展而生根发展。中华文化在台为相对强势的文化,加上台湾原住民并未发展出自身文字(仅有罗马拼音),使得其文化不易留传保存。
在台湾,有些运动(主要是去蒋化、去党国化、去除中国民族主义、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正名运动、台湾独立运动等)因为内容及目的部分重叠,被反对者称为“去中国化”。

『肆』 去中国化,怎么又是这样

从纯粹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肯定是“华盛顿共识”的胜利,两年前我开始思考“中国模式”时就说这个问题。如果“华盛顿共识”要找到一个好的CASE,那肯定是中国,中国是最好的学生。但我强调这纯粹是在经济学层面上。

『伍』 的国家在近代以来为什么都在去中国化

原因如下:
1、去不去中国化,关键看中国的实力。我国以前穷的跟非洲国家一样,别的国家自然要去中国化。谁让我们国家穷呢?
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 穷在街头无人问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现在经济实力也起来了,军事实力也发展了。那么别国是什么感觉,正如英国现在看我们的“中国洋大人的数学学得好,我们需要翻译洋大人的数学课本”“老佛爷,中国洋大人给我们修高铁了”“老佛爷,中国的洋大人给我们修核电站了”“老佛爷,中国洋大人桥梁修的真是奇迹啊,改天我们去瞧瞧”

2、以韩国为例,韩国最近20年经济不错,自然影响力就大,所谓的影响力其实就是经济实力,俄罗斯经济不景气,连加盟共和国中说俄语的都改说英语了。
现在中国经济起来了,韩国都想把中国汉字在找回来!蒙古也想把西里尔蒙古文改为回鹘蒙文。

『陆』 什么叫去中国化

去中国化是指一度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为蜕除中华文化的正统地位,建立本地独特自主的国族认同、语言及文化的一种政治及社会运动。
去中国化通常出自于各地住民自决的独立运动,为政治领域扩及到文化领域的运动。与去中国化类似的用语是脱汉,指“指透过文字改革──废汉字或者限制汉字使用程度,来达成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完全独立” (蒋为文2005)。
与越南及朝鲜不同的是,台湾社会的主体具有汉族血统及其中华文化的传承,长久以来通用语言也都是汉语系。至今台湾仍然坚持使用繁体中文书写,而非中国大陆的简体中文。国语(汉语、华语、普通话)因为华语教育而式微的闽南语或客语,也被认为是属于汉语系的语言。
自近400年前的17世纪初荷兰人统治台湾,即开始召募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汉人垦殖,来台垦殖之汉人(男性)大多数皆为单身,故与平埔族妇女通婚至为普遍。郑成功统治台湾以后,中华文化开始在台湾有官方系统的发展,并跟随汉人的扩展而生根发展。中华文化在台为相对强势的文化,加上台湾原住民并未发展出自身文字(仅有罗马拼音),使得其文化不易留传保存。
在台湾,有些运动(主要是去蒋化、去党国化、去除中国民族主义、台湾本土化运动、台湾正名运动、台湾独立运动等)因为内容及目的部分重叠,被反对者称为“去中国化”。

『柒』 “去中国化”是什么意思

去中国化(De-Sinicization)是指随着社会发展,一度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为改变中华文化的至上正统地位,建立本地独特自主的国族认同、文化及语言的一种政治及社会运动。也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反对传统落后文化等运动。

去中国化通常出自于各地住民自决的独立运动,为政治领域扩及到文化领域的运动。19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及朝鲜等国和中国的台湾、香港、西藏、新疆等地都发生过“去中国化”的活动。

(7)去中国化扩展阅读:

1945年,刚从日本统治中解放出来的朝鲜半岛,在美国干预下,朝鲜教育审议会通过了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废除汉文、全部使用韩文的决议。而今天韩国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则在韩国全面废止了在小学和初中的汉字教育,同时,全面禁止韩国公共机关使用汉字。

类似的例子也发生在日本与越南。日本战败后,中学课本中开始很少出现汉文诗文,同时日语中开始出现大量的英语音译假名;同时,曾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则由知识分子主导地普及拉丁化文字,直至汉字在越南被彻底废除。

『捌』 韩国是不是真的在去中国化

应当这样理解,朝国在去中国化方面投入很多,做了很多事,而且公开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其中声势最大的就是朴槿惠父亲当政时进行的所谓“脱汉运动”,而最近一次影响很大的事件就是李明博任内将首都汉城更名“首尔”。
除了韩国,朝鲜也在竭力摆脱中国文化,虽然其不像朝国那样张扬,但不声不响地做了很多,特别是在历史方面,不断进行各种修改。

『玖』 欧美去中国化开始了吗美国去中国化已经开始了吗

中国是文明,欧美我觉得文明都算不上,我总感觉欧美是资本工业化的封建制,我们中国是唯一的文明留下,别的文明都消失了,就我们存在,我们是善于学习好处的。可惜欧美这些野蛮人更本不懂

『拾』 宗教“去中国化”会产生什么后果

宗教去中国化,就不容易被中国人理解接受,变得小众,不利传教发展,甚至有沦为邪教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