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有几个叫张明远的
姓名为 张明远 的用户共有1271人,其中 女生6.77%,男生93.23%
虽然是不完全统计,但是也能反应一个比较直观的情况
名字只是一个称谓,每一个人才是独一无二的
❷ 张明远的人物履历
张明远是河北玉田县人,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92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参加由毛泽东同志主持的广州地区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农民运动特派员和中共玉田县委书记。
1927年10月,他任总指挥,组织领导了玉田及附近四县的农民武装暴动,创建了京东人民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树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面武装斗争的红旗。
1928年后,张明远历任中共顺直省委常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天津一区区委书记,陕甘宁边区抗敌后援会宣传部长,中共北岳区、冀热察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冀热辽区党委代理书记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中共冀热辽分局常委、冀东区党委常委、行署主任,冀东区战勤司令部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张明远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组织部副部长、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任办公厅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四人帮”的迫害。
1979年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1988年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咨询组成员。
张明远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党的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❸ 龙遥的关于张明远
选择了就努力,执著地走下去,一辈子不放弃 走上音乐的道路得从我当兵说起,2001年明远在大连市金州区某部队参军入伍,属于文艺兵。那时候年纪小,因为我嗓子比较好,在部队里算是个文艺骨干。每天的生活单调也纯粹,就是唱歌和训练,经常会下乡巡演、慰问演出啥的,在部队上得过不少奖。
现在也有不少人说我是“创作型歌手”,会让我写一些歌,比如江苏卫视《梦想成真》栏目里的半盲女孩吴云珍,我就为她写过一首《爸爸妈妈》。我的音乐技能大多都是在部队学的,包括作词、作曲。因为是文艺兵,战友们都多才多艺,会啥的都有,经常互相交流,没事就跟他们请教,然后自己个儿琢磨。
那时候我们班长成天坐在营房门口,抱着个吉他弹唱,当时他最爱唱《军中绿花》,他一唱我就掉眼泪,想家。后来就跟着他学,经常是他弹我也弹,跟着练,开始时也没弹出个名堂,属于自娱自乐。为这没少买书,天天弹,一晃就是三年。 退伍回家才知道我爸妈早离婚了,各过各的,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我没家可回,只能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我找过不少工作,卖过烤羊肉串、糖葫芦,开过废品收购站,当过保安、服务员,在餐馆做过打荷工。有段时间我在一家水果铺的仓库里捡烂山楂,挑出好的拿去卖。以前的梦想就是能活着,但是没放弃过音乐,没事儿就自己唱。找过老师学,沈阳音乐学院的,上些试唱练耳、声乐发声之类的基础课,虽然是熟人,一节课也得三四百块。
卖烤羊肉串的时候,我自己写了一首歌,《我把生活串成羊肉串》,一边烤一边唱,老多人听了。有次电视剧《雪狼》摄制组的一个副导演路过听到我唱这歌,后来叫我去剧组,演了一个反面小人物,这也是我第一次当群演。还接过一个戏,《抗日冲锋队》,我分别饰演了抗日共青团员和黑田小队长,这回是正式演员,从开始到结束都有我的戏,一直演到把我弄死了,剧也结束了。 来北京有点儿赌气的意思,当时我在一家浴池门口做迎宾,有个客人常来,知道我喜欢唱歌。有次他对我说,“就你这熊样儿,这辈子别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于是我下定决心,2007年初,一咬牙就来了北京。刚来北京的时候觉得哪儿都新鲜,虽然想做音乐,也没有啥直接的目标,有点盲目,当时写过一首歌,叫《迷茫的理想》,后来成了我首张专辑里的主打歌。
来北京后我做过街头歌手,也去过酒吧、KTV卖唱。有朋友给介绍了三家唱片公司,没一个肯要我。面试过程特受刺激。印象挺深的是,其中有一老板也是东北的,他跟我说:“凭你这水平,这辈子出什么唱片,连后脑勺子都看不着。”
别人越说我越犟,你说我不行,那我偏要出张给你瞧瞧。我的作品接地气儿,有人缘儿,我的创作都来自生活,我就想把自己的经历都写出来,唱出来。 当时什么都不懂,朋友给介绍了唱片公司,说是出一张专辑要50万。50万,我觉得不可能赚得到,但还是想试一试,就打定主意环游全国,卖唱赚钱出专辑。为了攒路费,我在西单地下通道里唱了两个月的歌。一条地下通道,三个马路歌手,一人守一边,一人在中间。每天我背着100多斤的器材过去,连续唱十多个小时,唱太晚没地铁了就睡在通道里,经常睡着睡着被人踢醒。
两个月后,我离开北京,开始了赚钱追梦之路。杭州、哈尔滨、拉萨、海口、乌鲁木齐……近三年的时间里,跑了二十多个省六十多座城市。那时我都是坐最便宜的车,最贵的车票才100多块,近一点儿的就骑自行车,也搭过过路的货车。那段日子里,经常一唱就是十几个小时,渴了喝点自来水,饿了啃馒头就咸菜,一顿饭9毛钱。我还曾在海南海口睡过大街,睡了半年多。当时就一个信念支持着我:赚着钱出唱片,把别人对我说的话堵回去!
2009年6月,带着卖唱攒下的63万,我回到了北京。也在这一年,我拥有了自己第一张正版专辑——《理想》,收录了10首歌,都是自己作词作曲。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这第一张专辑的钱我是花瞎了。一个歌曲做了五六个伴奏,光卡片就印了两大麻袋,经常今天跑去天津录音,明天跑去海口做宣传,光路费都赔进去不少。头一回做专辑什么都不懂,唱片公司说什么是什么,前前后后一共花了60多万,发行了3万张,攒的钱都给花干净了。 那张专辑发出三个月,一场演出都没有,唱片更是一张也没卖出去。我有点儿回过味儿来,后来跟公司闹翻了,自己把专辑拉走自己卖。我又开始了街头卖唱,也去酒吧和KTV,都是先唱,然后再推销自己的唱片,哪儿好卖就去哪儿唱。
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原点,但我不后悔。专辑25块钱一张,去年一年卖了17000多张,我觉得自己挺厉害。现在自己手里还有4000多张。
2012年,我参加过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当时导演听说了我的故事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参加。导演问我:“你有梦想吗?”我想了半天,最后反问道:“我有梦想你能帮我实现吗?”
从小到大没觉得自己有出息,最欣慰和骄傲的事是还能把爸妈给找回来,给我爸在沈阳买了一套房子,给我妈在锦州买了一套房子,这件事感觉自己做得挺爷们儿。虽然现在每个月要还6200元的月供,但是我又有家了。
我在沈阳开了两家水果店,在锦州开了一家化妆品店,也算有些稳定收入。我要唱歌,我有音乐梦想,但我也不会忘了还有爸妈要养活。说起来,水果店的店员还算是我的“歌迷”,都是听我的歌认识的,也算是缘分。现在这个店每天开门前店员都要一起唱《闯》,也是我写的。 2013年7月,推出全新数字EP《希望》。同时,还有新单曲会陆续推出,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
“张明远永远是张明远,即便明天特别好了,我也会出现在那里,给驻足观看我的人,唱我的歌。”
“等我有一天好起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身边的朋友都能好起来,要有责任的活着。”
“以后我会多做公益,那些小爱都不会写,要写关于社会的东西。……现在也能吃饱穿暖,没有必要为生活琐事再那么玩儿命。也许我三十岁以前年少轻狂犯了一些错,但现在到年龄了,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
这就是龙遥,这就是张明远,一个有心有爱的80后原创歌手。
他的歌声在很多人看来也许不够完美,他的样子在人群中也许并不出众,但这些都掩盖不住他独有的个性和对音乐的追求。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听到这样一个声音:
“为了理想 你我走在各自不同的路上
没有了选择 我们才会迷失彼此的方向
蓝蓝的天空 有谁不是最初的梦想
只有浩瀚的宇宙 才能代替我们每个人广阔的胸膛
……”
那么请稍稍停下脚步,寻找一下我们很多人早已遗失的梦想,感受一下这个29岁的大男孩儿带给你的感动和力量……
❹ 张明远的革命经历
张明远,原名张金言、字佩琛。1906年11月23日出生于玉田县前独树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毕业于玉田师范讲习所。1923年开始在本县孟三庄小学任教。在教书期间,结识了由江浩带领一批在京津的玉田籍回乡进步青年。接受了江浩等人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必要性和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教育,激发了张明远的爱国热情。他在江浩的支持指导下很快在玉田建立了小学教师联合会,并提出增加教师工资和学生扩充学习内容的主张。在江浩的培养下,1925年夏季第一批参加了国民党,并被推举为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和区分部的负责人。当年11月下旬由江浩、叶善枝介绍经中共天津地方委员会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他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1926年4月,张明远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到由毛泽东同志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9月结业后,以中共北方区委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回到玉田县,开展农运和发展中共组织工作。10月成立中共玉田特别支部,张明远任书记,是年冬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军阀政府为筹集军费,以“旗地变民地”为名,增加税款,激起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特别支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动了大规模的反“ 旗地变民 ”斗争。
1927年1月11日(腊月初八)正逢玉田大集,张明远、杨春霖等人带领三千多农民到县议会请愿 ,见县议员逃匿,愤怒的群众捣毁议会门窗、家具,将公文、契约付之一炬,继而奔县衙要求县长出来答话。县长却命警察所长鸣枪恐吓。群情愈愤,遂砸毁县衙,赶走县官。同时指挥部还派人随访,新闻稿在天津各报发表,引起社会各界的同情,军阀政府怕事态扩大,逐撤换了玉田县长。反抗“ 旗地变民 ”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是年1月中旬,经北方区委研究批准,成立了张明远任书记,杨春林,李立元、宋哲三和张洪为委员的玉田县委。五、六月间,经上级批准,玉田县委改为玉田中心县委,张明远仍为书记,9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王荷波来到玉田,参加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及顺直省委关于在玉田举行武装暴动和在京东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决定。在王荷波指导下,拟定了暴动计划。
10月18日(旧历九月二十三)中午,张明远和县委负责人解学海率领两万多名手持刀枪棍棒的自卫队员从东西两门攻入县城,占领了县公署、警察所、县议会、税务局等机关,收缴了警察所和保安队的枪支。同时张贴布告,宣布戒严,搜捕反革命分子,维持社会秩序。接着,暴动指挥部在县公署附近的操场上召开群众大会,宣告攻城胜利,成立农民政府和农民军,并任命开明士绅王却三为临时县长。随后宣布了施政纲领,取消了一切苛捐杂税,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财产,旗地无条件归农民所有等。
10月下旬,顺直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于方舟来到遵化王爷陵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委指示:按照南昌八一暴动的统一番号,将玉田农民军改为京东人民(农民)革命军。以玉田为中心,开展京东各县的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10月27日,于方舟与张明远,杨春林等带领队伍向玉田城进发,武装斗争又坚持了两个月。玉田暴动虽然失败,却沉重地打击了奉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武装斗争的红旗,为进一步开展京东一带革命斗争打下了基础,张明远为这一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武装的创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6年1月蒋介石撕毁了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并派重兵大举进攻热河和冀东解放区。2月17日张明远代表冀东区党委、行署在遵化召开了三万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他号召全体军民抗议国民党破坏和平及对冀东解放区的武装挑衅,同时发电国民党政府,申明冀东解放区军民对实现和平民主的期望,提出解除伪军武装、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恢复和开放国民党占领区与解放区的交通。在冀东根本无和平而言的形势下,张明远和詹才芳、潘峰决定把军工厂、医院等非战斗单位交给地方。同时加强地方武装,壮大军分区、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的武装力量。在9月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冀东前,全区经过土改翻身的农民在“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家园”的号召下,有13700多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一时部队发展到5.6万人,民兵自卫队36万人。为迎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0月份,冀东军分区组织武工队和民兵破坏北宁铁路、平谷铁路125公里,公路950公里,桥梁百余座,割电线万余公斤。1948年5月,在华北军区统一指挥下,冀东部队与热河兄弟部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夏季攻势,一举击败了国民党14万军队。切断了国民党企图增援东北实现“华北东北联队”的计划。随后冀东子弟兵第九纵队编入东北野战军序列出关参战。光随军担架2620副,运输大车4036辆,战勤粮油供应1000万公斤,全部由冀东承担。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1月2日结束,历经52天。东北野战军来不及休整,于10月底先头部队八万人进关,集结在玉田、三河一带,11月23日东野主力73万大军分三路进入冀东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冀东区政府在张明远的主持下,从支援东北战场,迅速转到支援平津战役上来。百万大军集结在冀东。冀东600万人民为保障战勤供应。11月8日成立了冀东区战勤委员会及指挥机关战勤司令部,张明远任司令员代表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统一领导战勤工作。从东野入关到1949年1月10日平津战役开始,冀东共动员30万群众,组成270个前方担架团。动员民工200万人次,新修、宽展路面一万华里,翻修加固路桥500座,筹集军粮2.6万公斤,食油60万公斤,食盐75万公斤,猪2万头。马料草5000多万斤。那时,为给部队加工粮食,村村户户都动员起来,昼夜不停地碾米磨面。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和民兵,赶着满载物资的大车,不分昼夜地朝北平、天津方向前进,真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一眼看不到头。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冀东人民胜利完成了平津战役的参战支前任务。
冀东人民对支援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央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时张明远深有感动地说,冀东建党早,党在群众中有很深、很好的基础,群众觉悟高,又经过长期抗日战争的锻炼,对敌斗争经验丰富,也是毛主席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非常深入人心的结果。
❺ 张明远的张明远
张明远(龙遥):选择了就努力,执著地走下去,一辈子不放弃。 走上音乐的道路得从我当兵说起,2001年我在大连市金州区某部队参军入伍,属于文艺兵。那时候年纪小,因为我嗓子比较好,在部队里算是个文艺骨干。每天的生活单调也纯粹,就是唱歌和训练,经常会下乡巡演、慰问演出啥的,在部队上得过不少奖。
现在也有不少人说我是“创作型歌手”,会让我写一些歌,比如江苏卫视《梦想成真》栏目里的半盲女孩吴云珍,我就为她写过一首《爸爸妈妈》。我的音乐技能大多都是在部队学的,包括作词、作曲。因为是文艺兵,战友们都多才多艺,会啥的都有,经常互相交流,没事就跟他们请教,然后自己个儿琢磨。
那时候我们班长成天坐在营房门口,抱着个吉他弹唱,当时他最爱唱《军中绿花》,他一唱我就掉眼泪,想家。后来就跟着他学,经常是他弹我也弹,跟着练,开始时也没弹出个名堂,属于自娱自乐。为这没少买书,天天弹,一晃就是三年。 退伍回家才知道我爸妈早离婚了,各过各的,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我没家可回,只能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我找过不少工作,卖过烤羊肉串、糖葫芦,开过废品收购站,当过保安、服务员,在餐馆做过打荷工。有段时间我在一家水果铺的仓库里捡烂山楂,挑出好的拿去卖。以前的梦想就是能活着,但是没放弃过音乐,没事儿就自己唱。找过老师学,沈阳音乐学院的,上些试唱练耳、声乐发声之类的基础课,虽然是熟人,一节课也得三四百块。
卖烤羊肉串的时候,我自己写了一首歌,《我把生活串成羊肉串》,一边烤一边唱,老多人听了。有次电视剧《雪狼》摄制组的一个副导演路过听到我唱这歌,后来叫我去剧组,演了一个反面小人物,这也是我第一次当群演。还接过一个戏,《抗日冲锋队》,我演黑田大队长,这回是正式演员,从开始到结束都有我的戏,一直演到把我弄死了,剧也结束了。 来北京有点儿赌气的意思,当时我在一家浴池门口做迎宾,有个客人常来,知道我喜欢唱歌。有次他对我说,“就你这熊样儿,这辈子别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于是我下定决心,2007年初,一咬牙就来了北京。刚来北京的时候觉得哪儿都新鲜,虽然想做音乐,也没有啥直接的目标,有点盲目,当时写过一首歌,叫《迷茫的理想》,后来成了我专辑里的主打歌。
来北京后我做过街头歌手,也去过酒吧、KTV卖唱。有朋友给介绍了三家唱片公司,没一个肯要我。面试过程特受刺激。印象挺深的是,其中有一老板也是东北的,他跟我说:“凭你这水平,这辈子出什么唱片,连后脑勺子都看不着。”
别人越说我越犟,你说我不行,那我偏要出张给你瞧瞧。我的作品接地气儿,有人缘儿,我的创作都来自生活,我就想把自己的经历都写出来,唱出来。 当时什么都不懂,朋友给介绍了唱片公司,说是出一张专辑要50万。50万,我觉得不可能赚得到,但还是想试一试,就打定主意环游全国,卖唱赚钱出专辑。为了攒路费,我在西单地下通道里唱了两个月的歌。一条地下通道,三个马路歌手,一人守一边,一人在中间。每天我背着100多斤的器材过去,连续唱十多个小时,唱太晚没地铁了就睡在通道里,经常睡着睡着被人踢醒。
两个月后,我离开北京,开始了赚钱追梦之路。杭州、哈尔滨、拉萨、海口、乌鲁木齐、印度……近三年的时间里,跑了二十多个省六十多座城市。那时我都是坐最便宜的车,最贵的车票才100多块,近一点儿的就骑自行车,也搭过过路的货车。那段日子里,经常一唱就是十几个小时,渴了喝点自来水,饿了啃馒头就咸菜,一顿饭9毛钱。我还曾在海南海口睡过大街,睡了半年多。当时就一个信念支持着我:赚着钱出唱片,把别人对我说的话堵回去!
2009年6月,带着卖唱攒下的63万,我回到了北京。也在这一年,我拥有了自己第一张正版专辑——《理想》,收录了10首歌,都是自己作词作曲加演唱。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这第一张专辑的钱我是花瞎了。一个歌曲做了五六个伴奏,光卡片就印了两大麻袋,经常今天跑去天津录音,明天跑去海口做宣传,光路费都赔进去不少。头一回做专辑什么都不懂,唱片公司说什么是什么,前前后后一共花了60多万,发行了3万张,攒的钱都给花干净了。 那张专辑发出三个月,一场演出都没有,唱片更是一张也没卖出去。我有点儿回过味儿来,后来跟公司闹翻了,自己把专辑拉走自己卖。我又开始了街头卖唱,也去酒吧和KTV,都是先唱,然后再推销自己的唱片,哪儿好卖就去哪儿唱。
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原点,但我不后悔。专辑25块钱一张,去年一年卖了17000多张,我觉得自己挺厉害。现在自己手里还有4000多张。
2012年,我参加过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当时导演听说了我的故事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参加。导演问我:“你有梦想吗?”我想了半天,最后反问道:“我有梦想你能帮我实现吗?”
从小到大没觉得自己有出息,最欣慰和骄傲的事是还能把爸妈给找回来,给我爸在沈阳买了一套房子,给我妈在锦州买了一套房子,这件事感觉自己做得挺爷们儿。虽然现在每个月要还6200元的月供,但是我又有家了。
我在沈阳开了两家水果店,在锦州开了一家化妆品店,也算有些稳定收入。我要唱歌,我有音乐梦想,但我也不会忘了还有爸妈要养活。说起来,水果店的店员还算是我的“歌迷”,都是听我的歌认识的,也算是缘分。现在这个店每天开门前店员都要一起唱《闯》,也是我写的。 2013年7月,我的全新数字EP《希望》在各大网站发行。积累了这么多年,也认识了一些靠谱的朋友,这张EP的制作费用相比首张专辑便宜太多,但感觉制作水平比第一张好很多,至少不会像第一张那样,白瞎钱,实体专辑封面还特山寨。同时,还有新单曲会陆续推出,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张明远永远是张明远,即便明天特别好了,我也会出现在那里,给驻足观看我的人,唱我的歌。”
“等我有一天好起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身边的朋友都能好起来,要有责任的活着。”
“以后我会多做公益,那些小爱都不会写,要写关于社会的东西。……现在也能吃饱穿暖,没有必要为生活琐事再那么玩儿命。也许我三十岁以前年少轻狂犯了一些错,但现在到年龄了,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
这就是龙遥,这就是张明远,一个有心有爱的80后原创歌手。
他的歌声在很多人看来也许不够完美,他的样子在人群中也许并不出众,但这些都掩盖不住他独有的个性和对音乐的追求。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大街上,听到这样一个声音:
“为了理想你我走在各自不同的路上
没有了选择 我们才会迷失彼此的方向
蓝蓝的天空 有谁不是最初的梦想
只有浩瀚的宇宙 才能代替我们每个人广阔的胸膛
……”
那么请稍稍停下脚步,寻找一下我们很多人早已遗失的梦想,感受一下这个29岁的大男孩儿带给你的感动和力量……
❻ 张明远的个人简介
2005年任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及特聘教授,2006年任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黄色文明》、《中国人的人生曲线》、《生殖崇拜与死亡抗拒》、《企业文化导论》、《服饰与文化》等;译著有《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等。其中,《黄色文明》一书被列入《20世纪中国学术名著精华》(学林出版社)。在香港及日本编写与主编多部中小学语文、普通话教材及国际汉语教材。在海内外发表篇论文40 余篇。来分校后十分注重教学改革,策划与主编第一部以培养学生汉语文化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语文》教材,策划与主编《有效提升大学生语文能力》系列教材。主持2007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这是我校第一项以分校名义获得的省级教改项目,此项目获得2009年广东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我校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还十分注重珠港澳区域社会文化研究,主持并完成珠海市人文社科课题《珠海历史文化名人与香山文化》,主持并完成的课题《珠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究》获珠海市第三届(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一等奖。策划并主编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组编图书20余种。笔名:张铭远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聘教授,文学院院长、国际华文文学发展研究所所长、岭南民俗研究所所所长、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❼ 张明远是谁啊
人啊
❽ 张明远的张明远生平
由于家中困难,张明远14岁买壮丁到西北军当兵,换得60元大洋,20元作路费,40元给了生活无计的母亲。在高树勋的12师36旅当兵时,旅长见他劈刀、打拳练得不错,调他到手枪队当警卫。张明远任红5军团13军38师连长,在南雄县水口镇战斗中负伤。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侦察科长。红军长征路过他家乡时就地休整,刘伯承命令他为省岷县县长兼岷县独立团团长,张明远当了46天县长。红军继续北上,张明远把独立团带到会宁,补充进了红5军团。1934年10月,张明远任中共中央外交部交通局局长。中共中央外交部当时驻安塞,对外不公开,负责接待和护送来往于国民党统治区个干部和地下党交通人员,还负责接送少数中外记者和作家,如斯诺、丁玲等。线路是从安塞到富县的兵站线,交通工具只有毛驴驮东西,人员大多数是步行。西安事变后,组织了两条兵站线,一条从延安到西安,一条从延安分别到120师和115师,交通工具开始有了汽车。
1938年,外交部交通局改为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张明远任局长,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增加了军事运输任务和组织沿兵站线在驻军和政府动员军民维修道路的任务。1939年八路军交通管理局改为公路管理局,归边区政府领导,张明远仍任局长。不久他到中央党校学习。在延安,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和毛泽东在延安合影,合影之人中,开国后授少将的仅张明远一人。毛泽东提照曰: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张明远后任军委军事工业局总务处处长、中共中央党校一部校务处处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兵站部部长、合江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
建国后,1950年7月张明远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当时东北军区后勤部还有一个张明远,是军区后勤部政委,两人后来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极易搞混。张明远到职后首先接受了到朝鲜了解情况的任务。经毛泽东批准,派张明远等5人先期到朝鲜实地考察调查。张明远到北京受领任务时,周恩来一见面就握着他的手说:你是红军过腊子口后第一任岷县县长。周恩来交代任务说:现在美军从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有可能逆转,到那时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为防患于未然,派你们先期入朝,实地了解大兵团出动后的后勤保障怎么解决?人员的口粮可以从国内运去,马草怎么办?需要量很大,能不能就地解决?张明远以驻朝鲜大使馆武官身份到朝鲜后,着重了解大兵团出国作战各种物资就地取给程度,交通道路、气候条件等情况。他提出4项重要建议:一是志愿军过江后的粮食、蔬菜、马料等供应,就地筹措的比例极低,主要依靠国内前送。二是为满足前方部队后勤保障的基本需要,运输要采取多种工具并用。叁是入朝的大部分部队要做好露营准备,应准备一批盖布和帐篷。四是要求部队入朝后严守纪律,防止乱砍乱伐山林。战时的物资供应由就地取给为主转变为后方供应为主,是我军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的重大转变。根据需要,张明远起草了《战时物资管理暂行规则》,在东北军区部队执行。张明远历任志愿军司令部后勤科主任、志愿军前勤指挥部部长、副部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志愿军后勤部部长,参与组织了所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
第一次战役后,张明远提出由于部队白天不能做饭,建议筹划干粮,请国内组织赶制。新鲜蔬菜奇缺,要求制发维生素和熟牛肉干。建议试制压榨草料饼。他还提出调整步兵弹药和重炮弹药的配备基数,他建议每个人应配5个急救包。他提出每军应有1000副担架,应组建卫生列车,兵站 医院应尽量前伸和修建山洞医院。
1951年3月,张明远作为志愿军代表,出席中朝两国政府铁路部门会议,他就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合理有效使用铁路运输能力问题提出重要建议。第叁次战役后,参战部队数量增多,张明远采取措施,火车运输尽量向前延伸,实行全军运力大结合,有计划统一调动使用。朝鲜停战后,大批部队回国,张明远留下主持志愿军后勤部工作,1958年回国。张明远是最早入朝,最后回国的志愿军将领。他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9年,张明远任总后勤部车管部担任部长,他主要抓了军用车辆国产化工作,制定了第一代国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1965年开始批量生产。1963年,张明远担任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68年,他到五机部执行“叁支两军”任务。1969年9月,张明远和陈庞、王希克、伊文、封永顺、严俊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部长,戴金川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政委。林彪事件后,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被离职反省,张明远和陈庞、王希克、伊文、严俊、丁先国被免去总后勤部副部长,戴金川被免去总后勤部副政委职务。1974年,张明远拜见朱德,朱德问现在红5军团还有多少人?张明远说只知道在北京工作有十二叁人,朱德让秘书将他们的名字一一记下。朱德问起张明远的现况,张答:我正在受教育,现在靠边站,没有工作,但工资照发,生活没有什么困难。朱德安慰张明远说:不要紧,将来有的是工作!张明远后来没有再担任领导职务,但是获得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❾ 张明远的介绍
张明远,出生于1931年,籍贯是黑龙江海伦,是解放军中将。
❿ 张明远的关于妈妈
2013年6月,张明远的妈妈打电话说突然吃什么吐什么,人一下就消瘦了许多。6月21日,明远回家带妈妈看病,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肝癌末期,他不敢告诉妈妈实情,只对她说是肝炎。
妈妈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出现在电视上,唱他自己写的歌,唱写给妈妈的歌。于是,明远报名参加了央视的一档节目《向幸福出发》。7月2日,他赶到北京顺利完成录制,惊喜的是,爸爸也到场了。电视台告知,节目会在7月30日播出。于是,明远回到锦州,陪伴妈妈,跟妈妈一起期待着节目的播出。
7月对明远来说是痛苦难捱的,妈妈几次病危抢救,加上昂贵的医疗费,让明远心力交瘁。他打电话给朋友,说:“妈妈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如果妈妈离开了,我该怎么办……”
看着妈妈瘦得几乎皮包骨,明远说不出的心疼。他每天陪伴在妈妈的病床前,悉心照料,希望能够多为母亲做些什么。然而,老天并没有给这对母子更多的时间,7月19日,妈妈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就那样,怀着旁人无法了解的心情,看着妈妈离开,陪妈妈走完最后一程……
从被确诊到离开,只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张明远整个人都崩溃了。很多天后,他这样写到:“妈妈走的那天,我一直在她身边,一直没有哭。早上看她最后一眼,我控制不住了……妈妈,请相信儿子一定会好起来,我们一定会再见!下辈子我还当您儿子,我们再也不分离。”
10月19日,妈妈离开整整3个月,张明远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音乐,祭奠天堂的妈妈。写下了《妈妈》:“在我出生的时候/是你第一声听到我在哭/慢慢地教会了我说话/童年故事伴我长大”“当你离开的时候/是我在你身边默默地哭/曾是你抚养我长大/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他将这些年漂泊在外对妈妈的歉疚、病榻前陪伴妈妈的感受、妈妈离开后的思念,通通写进歌里,唱给天堂的妈妈。
张明远说:“当我唱这首歌时,整个世界就只有我和妈,我感觉妈妈一直都在我身边守护着我。现在唱歌不再是我一个人的梦想,我是带着妈妈的希望在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