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淮海经济区
扩展阅读
大杨杨 2025-07-28 20:41:45

淮海经济区

发布时间: 2021-07-05 20:08:04

Ⅰ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简介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地理位置重要,南临长三角、北接环渤海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东部要塞,是联结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起着承东启西、呼应南北的重要作用。但该区域处于东部沿海较发达省份苏鲁豫皖四省的经济洼地。加快该地区发展和振兴,尽快实现“低谷隆起”,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已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全国各地区域经济体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审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为了顺应时势、抢抓机遇,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的建议,徐州市发起提出了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设想,得到了核心区内徐州市、宿迁市、济宁市、连云港市、淮北市、宿州市、商丘市、枣庄市等城市的积极响应。2010年5月7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徐州市召开,标志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
自核心区城市第一届市长会议以来,各成员市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会议要求,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合作与发展协调机制》和《2010年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强化对接、有序协调,联动发展、整体推进,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体系,初步形成协调机制和相关制度,有力推进了一体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淮海经济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曾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淮海地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淮海经济区已走过了二十年联合发展的历程,区域经济联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底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突破万亿元,实现10080.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2005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88.33亿元,整个“十五”期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18%。淮海经济区是全国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发展比较好的,也是国家发改委重点联系和指导的区域合作组织。
淮海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连南融北、承东启西的战略“棋眼”地位和作用,在我国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淮海经济区的加快发展,是我国东部经济黄金海岸连贯完整形成的重要环节,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传递要津,同时也是苏鲁豫皖四省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所在。
淮海经济区二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因基础较差、实力较弱、生产力水平相对滞后,目前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区域,城市之间经济差距较大,总量规模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总量的不平衡。淮海经济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7.4%,人均生产总值只占东部发达地区的30%,而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0.2%,环渤海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8.2%。夹在中间位置的淮海经济区本应受到两个发达经济板块的经济辐射,然而实际上却成了两个发达经济板块的“断裂带”,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低谷”。
淮海经济区旨在通过自身联合与协作,加快区域经济崛起,从而为推动全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加快淮海经济区的快速崛起具有战略导向上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上的迫切性,已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实现淮海经济区的加快发展,主要依靠凝聚区域内20个成员市发展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区域整体的竞争优势,通过整合优化区域资源、开拓创新合作机制、强化联合协作成果,来谋求区域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Ⅱ 淮海经济区 具体是哪些城市

范围涵盖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商丘、开封、周口、宿州、淮北、阜阳、蚌埠、亳州20个地级城市。

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为江苏省徐州市,以徐州为中心向外辐射。

1、徐州

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临连云港,西连萧县,南接宿迁,北靠枣庄,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

2、连云港

江苏省地级市。海域6677平方公里。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海港,得名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西与徐州市、宿迁市相连,南部与淮安市和盐城市毗邻。

3、枣庄

枣庄,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区、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接济宁市微山县,濒临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

4、泰安

泰安市,隶属于山东省,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山东省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商城临沂,西濒黄河。

北距省会济南市66.8千米,南至三孔圣地曲阜市74.6千米。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城市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

5、开封

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河南省下辖地级市,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省会郑州毗邻,东与商丘相连,南接许昌和周口,北隔黄河与新乡相望。开封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五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八朝古都。

Ⅲ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介绍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包括宿迁市、连云港市、宿州市、商丘市、济宁市、枣庄市、徐州市和淮北市。 2010年5月7日,第一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召开,标志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率先进入核心区的8个城市,面积和人口约占淮海经济区的37.3%和38.5%。按照核心区一体化的构想,这8个城市将在交通、产业、市场准入和物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旅游业、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力求通过区域间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Ⅳ 淮海经济区的范围

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中20个地级市,97个县(市)组成。
江苏:徐州、宿迁、连云港、淮安、盐城
山东: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
河南:商丘、永城、开封、周口
安徽: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 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为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现为华东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医疗、会展中心,同时也是省内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江苏文艺第一城,江苏科教第二城,江苏旅游第三,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六大中心城市之一。
《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徐州成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位,是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国家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显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全国172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8位。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了徐州的定位是建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Ⅳ 淮海的淮海经济区

1984年深秋,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正在南昌参加一个经济研讨会,殊不知,远在千里之外的徐州,时任市委书记孙家正和市长何赋硕,正在谋划联名写信邀请于光远会后亲临彭城,就徐州经济如何从低谷中隆起把脉问诊。尽管于光远最后未能成行,但答应适当时候在北京组织一次由淮海区域内地市参加的会议。1986年1月20日,“关于淮海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如期召开。会上,在于光远的倡导下,决定成立“淮海经济区”,并设立一个组织联络的常设机构,每年的市长(专员)联席会议由经济区成员地市轮流坐庄。当年的3月15日,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15个地市的市长(专员)聚首徐州,自此,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的经济区宣告成立。
其实,淮海经济区的破蛹而出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在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朱传耿看来,淮海经济区的横向联合至少有三个一致性:自然资源的一致性,四省接壤地区都有煤炭资源,地理上都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人文积淀的一致性,风俗习惯、文化认同感都是相近的;产业结构的一致性,都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资源加工型产业,有合作的平台。用淮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正平教授的话说,一个大的经济区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中心城市和出海口,而淮海经济区恰好有区域中心城市徐州和连云港、日照两个天然深水良港。 淮海经济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包括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迁,鲁南的枣庄、济宁、泰安、日照、莱芜、临沂、菏泽,皖北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和豫东的开封、周口、信阳、商丘。
淮海经济区是全国经济东西结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淮海经济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城市之间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在东部发达地区都是难兄难弟。近几年来,淮海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实力还不强,仍是东部发达地区的洼地,全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分析比较淮海经济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认清盐城所处的位置,寻找差距,谋求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为江苏省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别名“硅都”、“天府之州”。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东陇海线第一大城市,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城市,苏北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江苏省的“北大门”。徐州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现为苏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工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江苏文艺第一城,江苏科教第二城,江苏旅游第三城。
徐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市的行政级别虽为地级市,但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部分省会城市。2011年全年实现GDP经济总量为3551.65亿元,继续超过南昌、昆明等省会城市。
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了徐州的定位是建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淮海经济区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北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国区域经济板块中,淮海经济区处于东部沿海的“脐部”地带,南接长三角,北连环渤海,并面向大海背靠中原,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的“接力站”和“二传手”的重任。
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的研究,中国的经济版图是一个“π”型的格局,上面的“一横”是沿海地区,右边的“一勾”是沿长江流域,而左边的“一撇”则恰恰在以淮海经济区为东端的陇海—兰新沿线,其中两个结合点分别是上海和连云港。欧亚大陆桥号称“中国的金腰带”,淮海经济区正好是沿海和沿桥的结合部,具备经济隆起的良好区位。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包括徐州市、淮北市、宿州市、商丘市、济宁市、枣庄市、宿迁市和连云港市。 2010年5月7日,第一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召开,标志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率先进入核心区的8个城市,面积和人口约占淮海经济区的37.3%和38.5%。按照核心区一体化的构想,这8个城市将在交通、产业、市场准入和物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旅游业、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力求通过区域间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Ⅵ 请问淮海经济区包括哪些地区

淮海经济区 区域简图
于1986年3月成立,由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十四个地、市组成,十五年后的今天已发展到四省的二十个地级市。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滕州、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中心城市为徐州。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2000年总人口1.19亿人,约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淮海经济区处于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承南启北,该区东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突出区位,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并面向大海背靠华中经济区,在整个中国的公鸡地图板块中,淮海经济区处沿海中心位置。同时,淮海经济区本身也是颇具规模的市场,全国近一成的人口集中在此。虽然淮海经济区成立了近二十年,比浦东开发区早,但由于主要依靠四省二十个地市行政推动合作,缺乏市场的依存度,活力不够,整体经济比其他沿海区域经济落后,成为中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软肋。淮海经济区发展相对落后,令长三角和环渤海湾两大区域中间出现落差

Ⅶ 淮海经济区包括哪些城市

淮海经济区由安徽、江苏、山东、和河南四省的二十个地级市组成。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的宿州、淮北、阜阳、蚌埠、亳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中心城市为徐州。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是指徐州市、宿州市、淮北市、商丘市、济宁市、连云港市、枣庄市、宿迁市等跨四省的8个城市。

Ⅷ 淮海经济区具体包括哪几个城市

淮海经济区范围涵盖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 、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商丘、开封、周口、宿州、淮北、阜阳、蚌埠、亳州等接壤地区20个地级城市。

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将淮海经济区列为重点规划的三大板块之一,并要求“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区域合作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淮海经济区区域合作发展面临宝贵机遇,也具有广阔空间,新一轮合作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亟待磋商。

经徐州倡议和区域各市间对接沟通,淮海经济区内城市同意组织创办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机制,推动建立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合作新机制、研究部署区域合作重点工作,探索独具特色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之路,大会上各地领导先后就合作共建和协同发展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十五年来,经济区成员共同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利用区域的广阔舞台,借力、借势、借天时、借地利,实施“大开放、大交通、大市场”的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大为加强,区域共同市场崭露头角,各地投资软、硬条件不断改善,使淮海经济区社会影响大幅度提高,已形成各成员市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8)淮海经济区扩展阅读:

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显示: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共同参与的这一国家级战略正式落地。规划明确提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空间布局。在“三区”中的“北部淮海经济区”部分,再次强调要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从国家区域战略角度看,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规划》文本用四个“新”作了具体的概括,具体如下:

1、有利于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大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2、有利于打造我国新的出海水道,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东部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3、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支撑带;

4、有利于优化城镇格局,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淮海经济区

Ⅸ 淮海经济区发展是做什么的

淮海经济区主要是指淮河流域城市,鲁南,苏北,皖北,河南东面。这些城市都是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相对较贫困,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仅仅是相对本省而言,对比全国不弱。

徐州铁路建设飞快

火车跑的快,全靠火车头带,这一区域的核心城市就是徐州。徐州自古至今都是重要经济文化政治甚至军事重镇。

作为区域老大,核心城市的徐州有能力,也有责任带动淮海经济区小弟们向前跑。

江苏省直接给徐州一个政策便利,优先发展,可以优先调用资源。一句话只要想要,能给的都会给你。这需要徐州认真发掘和针对性讨论。




(图中徐州是重要枢纽,连云港是出海口)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正式发文支持徐州,但是正在争取中,目前已确定的是徐州将成为铁路和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支持徐州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

淮海要新成立的徐州大学,这个是工科类大学。未来淮海区域学子们可以直接来这里上学,直接将科研转化为产业,带动和支持家乡发展。

不管怎么说,作为徐州小弟的宿迁是绝对的支持徐州发展的。

徐州影响力越大,对本区域的经济贡献力量也就越大,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越大。

安徽这几年一直支持皖北铁路建设,规划了好几条通过苏北的铁路,一直积极支持皖北融入淮海区。河南也是支持商丘等城市向东发展。

未来淮海区域肯定会发展起来的,而且还不弱。很简单因为我们人好,勤奋踏实,努力向前,虽然兄弟们之间会自黑,但是我们不服气,开拓进取这一点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