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我是基因大师
扩展阅读
共青城时代网 2025-07-28 02:02:53
雷军买股票 2025-07-28 01:41:25

我是基因大师

发布时间: 2021-07-06 07:07:30

① 博学女士转向异种器官移植有多远

登上今年GEN杂志全球Top20的生物制药CEO首富的马蒂娜·罗思布拉特(Martine Rothblatt)有一种本领:她擅长发明或者资助乍一看匪夷所思、最终却成为人们生活中须臾不离的技术。1990年,她创办了第一家试图把电视广播专用的频率用于卫星传送无线电台广播节目的公司—对于此举,当时的无线电行业嗤之以鼻(“你得买一台全新的收音机才行!”)。罗思布拉特的公司最终发展成为卫星无线电台运营企业Sirius XM Radio,如今身价大约为190亿美元。
接下来的投资项目—联合治疗生物科技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旨在开发一种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方法,作为心肺移植的一个替代疗法。该公司的药物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佼佼者,去年公司公布的营收额达到11亿美元。
罗思布拉特最新的投资项目既超前又雄心勃勃,这就不足为怪了。联合治疗公司与基因大师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的合成基因公司[Synthetic Genomics,一家总部位于加州拉霍亚市(La Jolla)的生物科技公司]联手研发养殖一种有转基因器官的猪—用来移植给人类。目的何在?旨在源源不断地供应器官,“使今后谁也无须在治疗分类的名单上奄奄一息地排队等待器官移植的机会。”罗思布拉特去年10月对《财富》记者说道。
动物器官移植给人类,即所谓的“异种移植”,也许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罗思布拉特在发明创新、求知欲和拥有在该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所需的雄厚资金方面都有过出色的先例。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拿到法学与商学联合学位后,她在成为创业人之前,做过法律与法规方面的工作,客户包括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和电视广播行业。到了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她重进校门攻读天文学和医学伦理学。她非常富有,作为联合治疗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思布拉特经常被评为美国报酬最高的女高管之一,据高管薪酬信息机构Equilar报告,她去年的总薪酬达到了3,820万美元。“马蒂娜属于超人类。”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负责跟踪研究联合治疗公司的分析师利亚娜·穆萨托斯(Liana Moussatos)说。“她比我们大多数人高明。”[罗思布拉特在60年前出生时名叫马丁·罗思布拉特(Martin Rothblatt),于1994年做了变性手术,并且对这个问题毫不避讳。她和妻子比娜(Bina)结婚32年,有4个孩子。]
说实话,异种移植比新药研发要复杂得多。人体有时连同类的器官都会排斥,更别说是猪的器官了。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杰弗里·普拉特(Jeffrey Platt)是一位专门研究器官移植影响因子的免疫生物学教授,他承认异种移植会产生排异问题,但是又指出,人际移植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还处于实验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推广。
“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极为保守,真正新颖的项目很难从它那里申请到资助。”普拉特说。他对联合治疗公司进军转基因领域表示审慎的兴奋,主要是因为它将推进这项工程:“如果只走老路,他们无论如何尝试都注定会失败。真正的问题是,他们会坚持下去吗?他们的成功将给医学带来一场革命。”罗思布拉特一旦走运,她会再次把匪夷所思的想法变为主流的东西。

② 我是什么人

给好评就是好人!

③ 我是“克隆人”作文500字

假如我是克隆人
    我叫克隆高(克隆高帅的简称),十二岁,因为我的主人高帅认为学习压力太大,于是克隆了我。由于我又取了记忆大师的基因,所以我的记忆能力特别好,过目不忘。我替他上学,替他写作业,替他上辅导班。在班里,我是第一;在辅导班里,我是最好的。得到的奖状、奖杯、证书、奖金多的数不过来。
    可是有一次他去领奖的时候,好像很不开心。第二天,我问高帅:“你昨天为什么有点不开心?”他说:“我觉得好像缺了一些什么。但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几天后,他找到我说:“我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我缺的是失败和汗水。你把你学的东西都教给我,我要自己来学。”
    后来,我把我学的东西都教给他,他就开始自己去学习,刚开始有点追不上,后来又追了上来,成了第一。现在又听说他又得了个作文大赛的一等奖,我为他高兴。好了,我该走了,因为有些反对克隆人的科学家说我们克隆人可能会背叛人类,要销毁我们。好了,到我了,再见。

篇二:假如我是克隆人
    假如我是克隆人,我会帮助人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不能做,我也会尽量帮忙。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会帮助他们解除困境。别人想问题时,我也会帮忙想,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克隆人!
    始觉得很好,可以替你做不喜欢的事…比如上学,劳动。发现自己成个废人…把最有意义的事给别人做了…这样比较积极向上
    克隆的诞生可以解决世界两大难题:一是无排斥反应的器官移植。通过克隆人体细胞培育的器官,可以大大提高人类寿命。二是,濒危物种保护。克隆濒临灭绝的生物,可以在任何时间复活它们。
    当然,坏处也不少。
    一是识别问题。当克隆人出现后,他的身体任何特征都与其原主一致,无论是指纹还是DNA。如何区分以免造成混乱的确是个问题。
    二是道德问题。克隆人的出现颠覆了数万年来人类孕育生命的形式,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类颠覆了上帝,创造了另一个自己。如何看待被克隆的群体,将来他们如何的融入社会生活,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你想啊,克隆人多了,就意味着人口多了,资源就更有限了!
    而且本来你只有一个父亲,一下来了十个父亲,你说怎么才好。

④ 我不同意大师生来就是天才的观点

不是,是智慧加汗水。大师一般比普通人对某一行入门的早,所谓领悟的早。这有时靠机缘巧合,有时靠不懈努力。总之是汗水加刻苦钻研的结果。这虽然听起来很累,但是一个人只要专注于热爱的事业是不会累的。
忘了说了,基因也可以算在机遇里。毕竟有的人挥霍好天赋,有的人却能很好的利用

⑤ 人造生命的物种影响

科学家们意外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能够在试管中的化学合成物中自动复制。由此,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生物学家埃尔伯特·里勃切特得到启发,希望借助某种化学反应,制造出像活细胞一样可以自己生长的生命形式。
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1日,里勃切特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尝试创造人造生命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这种人工生物叫做“囊生物反应器”(vesicle bioreactors),它很像某种低级的生物细胞,组成部分来自不同的生物材料:柔软的细胞壁是用蛋清中的脂肪分子制成的,细胞构成是从诸如大肠杆菌之类的活着的生物中得到的。 很多科学家担心人类最终可能失去对新物种的控制
美国科学家正在制造具有工业和医学价值的“人造细胞”,这预示着人类探索人造生命迈出重要一步。克雷格·文特尔开启了合成生物学全面人工设计与合成基因组的人工生物系统开发新时代。
众所周知,要想成为一种生命体,就必须有一套生物系统来生成蛋白质,这是生命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据报道,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将能够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分子混合物悬浮在油中,形成微小的颗粒。然后,他们在这些颗粒外包裹住两层肥皂膜状的磷脂分子,像细胞膜一样将生物分子混合物颗粒包裹在其中。
经过观察发现,用分子膜包裹之后,生物分子持续生产蛋白质的时间比原来延长了一倍。为了进一步延长时间,科学家还在“细胞”中加入了一种细菌基因,这种基因可以控制生成一种名为α-溶血素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形状类似于桶,能够插入细胞膜形成小孔,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便通过这些小孔进入“人造细胞”,自动补充制造蛋白质的原材料,这样,“细胞”就可以连续数日生成蛋白质。研究人员称,这种“人造细胞”可以像一个微型“工厂”,生成具有工业和医学价值的蛋白质。关于这项研究的细节,将发表在美国的《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生命必须有一个容器 ;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生命可以被储存和复制。
从实验结果看来,里勃切特研究小组似乎成功制造出了一个人造细胞。但实际上,这些实验中的生物反应器并不能说是“活着”,因为这些合成囊只能生活在配置好的化合物中,仅仅存活数天而已。但是,这项研究距离合成生物这个新领域只有一步之遥,合成生物的目的是制成新的生物体。里勃切特在接受英国BBC采访时说:“如果这一切成为可能,我们就该重新思考一下生命究竟是什么。与其说这是个科学上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题。对我来说,生命就像一个机器,一个由电脑程序控制的机器,仅此而已。”
像核技术一样,此项新技术既有巨大潜在利益也有许多风险。一旦这样的有机体被制造出来,就可以让它们去做自然界从未见过的事情。例如,可以把这种有机体投放到被原油污染的海水中,它们可以吃掉所有原油并把它分解成无害的成分,等海水中的原油被消化完,它们也就随即死去。风险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它们是人造物,但它们却是活的,它们可以从其环境中获取材料构。 建起它们自身,并进行自我复制和取得进化。
应该说,里勃切特通过实验制造出的一些生命物质,只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们还远不是生命。那么,怎样才算是生命?尽管科学家对生命定义的一些细节还存有争议,但他们都同意生命至少要具备3个特征:第一,生命必须有一个容器,如细胞的细胞膜、人的身体等;第二,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环境做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第三,生命具有可以被储存和复制的化学指令,这些指令控制着生命活动,并且能复制遗传。
这三项基本要素已经在实验室里分别模拟成功,尽管模拟实验解决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单项问题,但科学家们还是宣称他们已经做好创造人造生命的一切准备工作。不久前,欧盟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曾拨专款900万美元。在此项研究的计划框架内,他们还在意大利威尼斯专门成立了世界上首家人造生命研究所,它被称作欧洲生命工程中心。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微生物学家马丁·汉泽克认为,是开始实践性研究和着手全面实验的时候了。此项实验一旦取得成功,它将开辟人类生命工程的新纪元。
任何人造生命都有可能演化成跟地球上现有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生命,成为无人类法控制的生物。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当今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都是由一个共同祖先即原始生命体演化而来。 原始生命体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直是一个困扰科学界的谜团。
近50多年来,科学家们为了解开这个谜,一直进行“人造生命”的探索。
早在2001年11月21日,世界著名的基因大师、美国塞莱拉公司前总裁克雷格·文特尔就宣布开展一项新的研究,目标是利用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在实验室里制造一种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种。文特尔的合作者包括遗传学家汉密尔顿·史密斯,史密斯是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一位公认的DNA操作高手。美国能源部也慷慨解囊,为他们的研究划拨了总额300万美元的资金。
新研究计划拿生殖支原体作为研究对象,这种寄生在人体内却不引发疾病的细菌只有一条染色体,其中包含517个基因,是已知的基因组最小的生物。文特尔等准备首先将天然生殖支原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全部去除,然后合成出含有细菌生存所需最少基因数目的人造染色体。人造染色体最终将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中空生殖支原体细胞,以进一步研究这种人造细胞能否存活与繁殖。
文特尔解释说,他们的研究纯粹是基础性的,不是彻底人工制造一个全新的生物,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对一种对生命体的改造。他认为,这项研究可以从根本上加深对细胞生存最关键条件的理解。如果初步实验取得成功,他们更长远的设想,是不断为其添加新功能,比如分解火力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或生产可用作燃料的氢等,从而为低成本、高效率制造生物能源找到一条新出路。据说,美国能源部之所以愿意掏钱,主要是看中了研究的长远潜力。
尽管专家们从这种新技术中看到了无穷的好处,但很多人对于它可能给人类伦理观念带来的冲击,以及人类最终可能失去对新物种的控制等问题感到担扰。因为任何人造生命都有可能演化成跟地球上现有的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生命,成为无法控制的生物。
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戴维·迪默却认为,人类制造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与那些在自然界中进化了30亿年的生物竞争。而且科学家们还在设计另一层保护措施:所有人造生命都将依赖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学物质,这些关键性的化学物质一旦消除,人造生命便即死亡。因此,人造生命失控的风险极其微小。
文特尔本人倒是承认,研究中涉及的技术,从理论上来说有可能用于制造新的致病细菌,甚至用于研制生物武器。但他说将慎重考虑该公布那些研究细节,而且在实验中也会采取特定措施,以确保新造出的细菌只能在实验室“温暖的培养液”中生存,不会成为“魔鬼细菌”。

⑥ 问转基因与美国霸权的关系。还有转基因对一些企业的影响。

洛克菲勒基金会创造了分子生物学及其与基因相关的研究,同时投入了数亿美元促进基因工程在粮食方面的应用。1984年,基金会发起绘制水稻基因图谱的计划,随后开发了一种被称作金水稻的品种,并宣称这种水稻可以提供维生素A。通过由基金会控制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这种新品种。值得注意的是,优先推广的国家中有一半和基辛格确定的地缘政治目标相重合。事实上,农业跨国公司利用基因革命在强化对全球粮食供应的控制。
“粮食就是权力!我们用粮食来改变人们的行为。有些人可能会把这称作贿赂。但是我们并不想为此进行辩解。”
凯瑟琳.贝尔蒂尼,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前执行干事,美国农业部前部长助理

抓住了水稻金饭碗
198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首先发起了对转基因植物的商业用途可能性的大规模研究。那时候他们将其称为“植物基因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主要工作。”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金为世界范围内的基因工程科学研究和发展注入了一剂重要的催化剂,这直接导致了转基因植物的产生,即基因革命。在随后的20年中,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了促进和宣传基因工程的开发研究及其在改变世界粮食生产方面的应用,直接投资了一亿多美元,间接投资则超过好几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基因工程显然是他们战略计划中的重大步骤。
1982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些高级顾问力劝基金会的管理层把资源投入到应用分子生物学进行植物育种上。1984年12月,基金会的理事们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为期10~15年的项目,把新生的分子生物技术应用到水稻——全球大多数人的主要食物——的育种方面。
1984年,罗纳德.里根连任总统,他认为这是大力推进私有化和撤销管制等新右派经济措施的大好时机,这项计划早在十多年前就由约翰三世和其他人提出过。美国的农业综合企业在对农业部的政策产生影响乃至进一步影响世界粮食市场的能力方面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正是启动控制未来世界粮食供应转型的大好时机。

“新优生学”:反证法的应用……
洛克菲勒基金会启动基因工程项目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它是自20世纪30年代起该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的产物。在30年代后期,早在基金会大力资助纳粹德国“第三帝国”的优生学研究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招聘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来创建新的学科,他们把这个新学科命名为分子生物学,以区别于经典生物学。基金会发展分子生物学这个新学科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回避和削弱其种族主义优生学所面临的社会批评。纳粹德国已经让“优生学”背上了“恶名”。
20世纪30年代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沃伦.韦弗尔是一个物理学家。他与马克斯.梅森共同领导着基金会的这一新的生物项目。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他们慷慨地为科学研究项目提供资金,这种行为极大地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因为在资金极为稀缺的时候,他们将手中的基金分配给顶尖的科研人员。在1932~1957年这20多年间,洛克菲勒基金会拿出了数目可观的9000万美元来支持建立分子生物学这一新学科。分子生物学及其与基因相关的研究完全是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手炮制的。
该基金会的科学家充分借鉴了人种优生学的研究,基于几乎所有的人类问题都可以通过基因和化学操作来解决这一基本假设,创立了分子生物学。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年度报告》中,韦弗尔第一次“发明”了“分子生物学”这一术语来描述他们对这一研究的支持,即应用符号逻辑技术和其他科学学科使生物学更“科学”的研究,这一想法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由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生物学家雅各希.洛布提出。他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未受精的棘皮动物类的动物幼虫可以在化学的刺激下发育,因此科学将最终控制生物学的基本进程。洛克菲勒集团里里外外的人都把它视为社会控制和社会操纵的最终手段,即优生学。
1932年当洛克菲勒基金会刚刚在这一领域启动历时25年的项目时,他们似乎已很清楚,生物与医学科学已经做好了接受物理学向这一领域进军的准备。正如沃伦.韦弗尔所说:
“在分子行为这一严谨、精确的层面上,探索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机理和人类思考、学习、记忆和遗忘方式的工具都已经准备就绪了……这项研究除了能够获得一些思维、大脑以及身体之间关系的知识外,它的实用价值也可能无比巨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有关我们行为的信息,从而对其进行明智有益的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韦弗尔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是世界上所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中心。洛克菲勒研究院(现为洛克菲勒大学)的三个科学家艾弗里、麦克劳德和麦卡锡识别出了基因看似从一个细菌细胞传输到另一个细菌细胞的过程。他们的同事,后来洛克菲勒大学的著名研究员、基因学家西奥多.多布然斯基当时兴奋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用特定方法产生基因特定变异的真正试验,这对于基因学家来说是一项壮举,因为他们在用更高级的生物进行试验时遭到了失败。”到1941年,洛克菲勒的科学家们就已经为他们后来的转基因生物和基因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刚刚结束,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分子生物学新领域的基因学家就在1946年初聚集在冷泉港由卡内基和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优生学记录办公室,参加一个题为“微生物基因学”的大型科学年会。

减化生命
洛克菲勒集团并不在意这个项目带来的风险。他们应用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勒奈.笛卡儿的“简化论”和查尔斯.达尔文的理论,即生物都是以基因复制为唯一目标的机器——一个化学和统计学的问题。洛克菲勒的方法论是复杂生命形式都可以简化为基本的构建模块或者叫做“基本种子”的信念的延伸,这种信念认为生命形式的所有特征都可以被演绎出来。韦弗尔和洛克菲勒的其他科学家并不在意简化论曾经被批得体无完肤。他们认为“谁花钱,谁点戏”。他们制定了一个社会计划,而他们的简化论的基因学是这一计划的理论支撑。
菲利普.瑞格教授对转基因研究的风险问题持批判态度。他在1984年8月在冷泉港的班伯里会议中心组织了第一次由顶尖大学生态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来自工业部门的基因工程师以及政府部门代表参加的学术会议,会议中定义了分子生物学简化论的瑕疵:
就DNA来讲,这种分子在试管中是稳定的。但是它在大量繁殖的生物中是不稳定的。我们不能把活体生物中的DNA活动简化成它在试管中的化学性质!在活体系统中,DNA至少会通过变异、基因流动、重组和自然选择被修改,或者“造成不稳定”。这样说来就很难甚至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基因改造。很多分子生物学家当然都把变异和自然选择视为抽象的事实,但是在他们的专业工作中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作用。
一旦他们让美国科学界广泛认定生物可以简化为基因,他们就可能得出生物没有固有的属性的结论,芸芸众生都可以任由他们“摆布”。但是自然界要比数字计算机复杂得多。正如生物学家所指出,给定的DNA分子在试管中是稳定的,但是在活体生物中是高度不稳定的,它们以极端非线性和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生命并不是一个二进制的计算机程序。正如传统生物学家几个世纪以来所验证的,生命之所以令人赞叹不已就是因为它的非线性和复杂性。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基因研究是有意识地建立在这个基本的科学错误——简化论——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科学家用“基因编程”这个词把它同计算机的运行机理进行类比,但是没有任何科学家能够从基因编程中造出一个生物来。正如英国生物学家布莱恩.戈德温教授所说:“仅仅知道基因产品不足以解释生物形状与形式的产生。”
洛克菲勒的优生学家们对这些细节不感兴趣。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摇身一变成了基因学家。很多获得洛克菲勒研究经费的生物学家和科学家后辈很可能满心喜悦,不愿意知道优生学和基因学是紧密联系的。为了获得稀缺的研究经费,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而通常情况下这些研究经费都有洛克菲勒基金会附加的条件。
基金会的研究目标是想方设法找到把生命的无限复杂性简化为简单的、决定论的和可能预测的模型。沃伦.韦弗尔醉心于运用科学(糟糕的科学)并按照洛克菲勒的模式来塑造世界。基金会的新分子生物学鼓吹者执意要描绘出基因的结构图谱,并用这些信息来“解决包括犯罪、贫困、饥饿和政治不稳定在内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菲利普.瑞格语)。而他们解释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几十年来却秘而不宣。瑞格把洛克菲勒的愿景描绘成:
从一个简化理论者的角度来看,社会问题可以简化为简单的生物学问题,通过对土壤、大脑和基因的化学处理加以解决,这是合乎逻辑的。因此洛克菲勒基金会全力以赴,运用它的人脉关系和资源促进这种优生哲学的发展。
洛克菲勒基金会运用它的基金和大量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来宣传这样的思想:社会大众应该耐心等待科学发明来解决社会问题,没有必要直接干预经济和政治制度。耐心和对简化学研究进行更大的投入可以顺理成章地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
梅森和韦弗尔协助建立了一个分子生物学家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摒弃了活体生物和生物群的传统知识。他们对简化论和决定论抱有共同的信念。他们拥有乌托邦式的理想,学会了使用乐观的语言进行交流,这给他们带来了科研经费和地位。这跟培根在《新大西岛》以及启蒙运动提出的愿景不谋而合:通过掌握大自然的规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建立一个没有麻烦的社会。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分子生物学家激烈地讨论是否该进行DNA重组研究,即后来的基因工程。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由于目前无法预计它对地球上的生命可能造成的威胁和发生生态灾难的危险,为了人类的幸福应自动停止研究。到1973年,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都是在实验室中开发的。
奥克兰大学的退休高级讲师、生物学家罗伯特.曼博士强调,洛克菲勒的简化论的确可能产生社会风险,“任何对基因工程进行风险分析的尝试都注定带来更多的误导”。他指出:
“活体细胞系统,即使没有病毒或外来质体(更不用说朊病毒)的侵入,也要比核反应堆复杂得多。我们无法想象它究竟会出现什么问题,……很多的基因拼接不会产生任何结果;有一些可能会得到预期的结果,但是即使是几率很小的事故也会像核能一样产生灾难。权衡再三,我们还是不要把这种方法应用于科学和生命为好。”
曼为分子生物学家敲响了警钟,但这也只是淹没在大张旗鼓的商业化农业宣传中的无数科学警告之一。这些商业化农业宣传机器与幕后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一起大力鼓噪转基因生物。

阿比盖尔.塞勒斯教授在著名的科学期刊《微生物评论》中警告说:
“用于基因工程的生物材料中有一些称为质体的DNA小片,它们被描述成简单的可预测的转基因载体。根据传统的看法,用于把基因导入转基因微生物的质体可以被描述为不可转移的……相反,世界上没有任何‘安全的’质体……为了生存我们必须解开一个谜:我们如何阻止或减缓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基因的转移。但是一些基因大师像上帝一样,可以预测出人为地将人的基因转移到羊的身上、把牛的基因转移到西红柿中诸如此类的进化结果。”
植物基因工程的核心与通过同一植物的两个品种杂交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从而产生植物杂交品种的长期有效的方法不一样,它包括把外来的DNA注入特定的植物中。不同生物的基因组合称为重组DNA或rDNA。一个例子就是转基因甜玉米或者叫做Bt甜玉米。它是把土壤中的一种细菌——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也叫Bt,注入玉米的染色体以预防欧洲玉米螟。1961年,Bt注册成为一种杀虫剂。然而它防御害虫的能力却值得怀疑。1999年的一份科学报告警告说:
害虫抗药性的进化是Bt毒素持续效力的最大威胁……每年种植数万公顷产生毒素的Bt转基因植物,除非我们迅速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对策,否则其他害虫有可能很快进化出Bt的抗药性。

⑦ 我是黄帝180世孙,理学大师朱熹第29世孙,遗传基因使我向理不向人!

你从那儿知道自己是皇帝的子孙,并且还知道是多少代,莫非你有流传了四五千年的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