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尿素
扩展阅读
买什么类的股票 2025-07-27 15:20:28
反应股票交易量的指标 2025-07-27 15:12:28
宝能买格力股票的价格 2025-07-27 15:10:55

尿素

发布时间: 2021-07-06 13:59:43

A. 尿素的注意事项

  • 尿素用后不宜立马浇水!如果施用尿素后马上灌水,它就会被水溶解,由于土壤胶体与尿素之间的吸附力很弱,尿素在土壤中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大水漫灌,会使尿素淋至深层,降低肥效。所以,追施尿素后不宜马上灌水,雨前追肥施尿素的说法就更不科学了。

  • 尿素一般不直接作种肥。因为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缩二脲,一般低于2%,缩二脲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均有害。如果不得已作种肥时,可将种子和尿素分开下地,切不可用尿素浸种或拌种。

  • 尿素转化成碳酸氢铵后,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素损失,因此,尿素施用后要及时深施覆土。

B. 尿素是什么肥

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C. 尿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肾性尿酸偏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BUN超9mmol/L,至尿毒症期BUN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肾前性偏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肾后性偏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单纯的尿素偏高的原因是因为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类食物引起,改变饮食结构,平衡蛋白质、含糖类食物和蔬菜的搭配,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

D. 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什么,该如何使用

1、尿素的作用是调节花量,于花后5-6周,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连喷2次,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适宜。

2、优先考虑主要作物在施用时,应首先考虑种植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小麦、玉米),而对于荞麦等次要作物,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适当少施或者甚至不施,有针对性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用作基肥或追肥尿素适合用作基肥和追肥,一般情况下不作种肥用。

3、提前追施。尿素施入土壤后,先经土壤微生物作用,水解为碳酸氢铵,方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应当提前追施。尽量雨后施用尿素吸湿性能好,在旱地实施追肥时要尽量安排在雨后,以便肥料迅速溶解,被土壤吸附。

(4)尿素扩展阅读:

1、尿素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吸湿结块,影响尿素的原有质量,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广大农户要正确贮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装袋完好无损,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雨淋,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2、如果是大量贮存,下面要用木方垫起20公分左右,上部与房顶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于通风散湿,垛与垛之间要留出过道。以利于检查和通风。已经开袋的尿素如没用完,一定要及时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

E. 尿素怎么施肥

1、尿素用后不宜立马浇水!如果施用尿素后马上灌水,它就会被水溶解,由于土壤胶体与尿素之间的吸附力很弱,尿素在土壤中的流动性很大,尤其是大水漫灌,会使尿素淋至深层,降低肥效。所以,追施尿素后不宜马上灌水,雨前追肥施尿素的说法就更不科学了。
2、尿素一般不直接作种肥。因为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缩二脲,一般低于2%,缩二脲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均有害。如果不得已作种肥时,可将种子和尿素分开下地,切不可用尿素浸种或拌种。
3、尿素转化成碳酸氢铵后,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素损失,因此,尿素施用后要及时深施覆土。

F. 尿素的使用

一、优先考虑主要作物在施用时,应首先考虑种植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小麦、玉米),而对于荞麦等次要作物,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适当少施或者甚至不施,有针对性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

二、用作基肥或追肥尿素适合用作基肥和追肥,一般情况下不作种肥用。因为尿素容易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根系的生长,严重时会使种子失去发芽的能力。

三、用作秋肥对于旱地,尿素秋施较春施的效果要好得多。据相关试验显示,在相同条件下,秋施可以使尿素当季利用率比春施提高10.8%以上,如果施用尿素时,再配合有机肥和其它化肥的施用,效果还会更好。

四、用作根外追肥尿素是酰胺态肥料,是有机物,中性,不含副成分,对作物茎叶烧伤很小,尿素分子体积小,易于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尿素本身有吸湿性,容易被叶片吸收,尿素往叶内透入时,引起质壁分离的情况少,即使发生也会很快恢复。所以尿素作根外追肥比其它氮素肥料的效果好。根外喷施尿素的浓度、时间,随作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每亩每次施用尿素0.5-2.5公斤;每4-5天一次,2-3次即可。

五、提前追施

尿素施入土壤后,先经土壤微生物作用,水解为碳酸氢铵,方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应当提前追施。

六、深施履土尿素在土壤中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碳酸铵,碳酸铵很不稳定,在土壤中或土壤表面分解形成游离氨,易挥发损失,所以施用尿素时应当深施履土,履土深度一般10厘米左右。

七、尽量雨后施用尿素吸湿性能好,在旱地实施追肥时要尽量安排在雨后,以便肥料迅速溶解,被土壤吸附,同时也可以使部分肥料通过叶片吸收,提高肥效,减少损失。

八、早晨或傍晚施用和其它氮素肥料一样,尿素的施用时间应在早晨或傍晚,最好是雨后或阴天,切忌在晴天(或中午)气温较高时施用。

九、配合其它化肥施用尿素属于单元肥料,施用时应和磷肥或其它化肥配合使用,这样既可以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同时也能发挥肥料之间的协助作用。

十、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尿素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是提高尿素肥效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提高肥效,节约化肥,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作物营养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等,从而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农家肥以优质猪粪为最好,一般情况下,尿素与猪粪的比例为1:1.9。

G. 尿素是如何产生的

尿素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因为其氮代谢过程使用的水量比较少)。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制备方法
1、方法一
用二氧化碳和氨在高温、高压下合成氨基甲酸铵,经分解、吸收转化后,结晶,分离、干燥而成。
2、方法二
其制备方法是将经过净化的氨与二氧化碳按摩尔比2.8~4.5混合进入合成塔,塔内压力为13.8~24.6 MPa,温度为180~200℃,反应物料停留时间为25~40min。
得到含过剩氨和氨基甲酸铵的尿素溶液,经减压降温,将分离出氨和氨基甲酸铵后的脲液蒸发到99.5%以上,然后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
3、方法三
尿素中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1922年,在德国实现了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的工业化生产。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胺,再脱水生成尿素。

(7)尿素扩展阅读:
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Hilaire Rouelle)发现尿素。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机物质氰酸铵(NH4CNO,一种无机化合物,可由氯化铵和氰酸银反应制得)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本来他打算合成氰酸铵,却得到了尿素。
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由此,证明了活力论的错误,实际上开辟了有机化学。
(活力论认为无机物与有机物有根本性差异,所以无机物无法变成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细胞在一种特殊的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产生,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一些鱼的尿中含有尿素;鸟和爬行动物排放的是尿酸,因为其氮代谢过程使用的水量比较少)

H. 尿素是什么

尿素是一种由碳、氧、氮和氢组成的有机物。外观是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粒,无臭无味。

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发现尿素。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机物质氰酸氨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

维勒自1824年起研究氰酸铵的合成,但是他发现在氰酸中加入氨水后蒸干得到的白色晶体并不是铵盐,到了1828年他终于证明出这个实验的产物是尿素。本来他打算合成氰酸铵,却得到了尿素。

维勒由于偶然地发现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方法,而被认为是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锋,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有机物只能依靠一种生命力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产生;人工只能合成无机物而不能合成有机物。维勒的老师贝采里乌斯当时也支持生命力学说,他写信给维勒问他能不能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一个小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