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广州有几个陶涛
你好,这个全国同名同姓的人有很多,而且广州市有这么大,所以说同名同姓的人也是很多的,具体有多少个这个是查不清的,因为这个人流量很大,你不可能知道确切的数量
⑵ 陶涛的成就与贡献
陶涛长期致力于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和生产管理,是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工业的组织领导者之一。组织了品种繁多的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建设,为建立化工新材料工业、满足我国国防工业的需要作出了重要贡献。
组建化工新材料科研开发网络
50年代中期,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国防尖端技术和新式武器装备需要很多品种的化工新材料。当时这些新材料在国内还是空白,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发达国家能够生产,但对我国严密封锁禁运。为了保证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需要,化工部决定自力更生,发展我国的化工新材料工业。
陶涛自1958年在化工部任技术司副司长以后,即与化工新材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初创化工新材料工业时期,科技力量薄弱,资料缺少,设备条件差,而国防科技工业对化工新材料的需要又很迫切。为此,她认真贯彻上级的决定,在化工部党组和主管副部长李苏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和具体领导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工作,力争尽快地使国防尖端技术所需的化工新材料能够基本立足于国内,在品种、质量和数量上满足军工急需。
为保证完成任务,她积极组织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开发队伍。根据化工部直属的几个科技力量较强、装备条件较好、又各有擅长的科研单位及生产企业的情况,分别组织建立了各类化工新材料的专业研究室,如有机硅、有机氟等新型合成材料研究室,工程塑料研究室,辐照聚合高分子合成材料研究室,特种涂料研究室,特种橡胶制品研究室,稀有气体和特种气体研究室,特种感光材料研究室,重水及其他稳定性同位素研究室,低温工程研究室,液体及固体推进剂原材料的研究室等,其中有的逐步扩大成为研究所、院。此外,她还积极协助上海市化工局组建了上海市合成橡胶研究所(以后改名为有机氟材料研究所)、合成树脂研究所、塑料研究所、橡胶制品研究所等,从事国防尖端技术所需的特种合成材料及制品的研究。同时,她根据化工部党组的要求,与各地化工部门及其科研单位密切联系,组织协调,使化工新材料的专业科技力量与民用化学工业的科技力量结合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开发网络。这支队伍的建立和发展,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化工新材料工业奠定了科技工作基础。
解决重水和偏二甲肼生产技术难题
60年代初我国发展核工业急需重水。这是一种制造氢弹热核材料的原料,也是重水型原子反应堆优良的中子减速剂和冷却剂。重水在普通水中的含量仅为七千分之一,所以制取重水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同位素分离技术。1955年我国化工部门开始探索制取重水的方法。1961年9月国家科委和化工部联合在上海召开重水会议,讨论了我国开发重水的技术路线,制定了对4种制取重水的方法同时开展研究的规划。会后化工部抓紧了技术攻关和生产建设工作。
为满足核工业急需少量重水,首先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且也较易解决的水电解交换法,1963年底中间试验取得成功,制得了合格的重水产品,满足了核工业试验的需要。1965年根据中间试验的成果建成第一套重水生产装置,保证了研制热核材料的需要。但是水电解交换法的耗能量很大,成本很高,不宜用以建设规模较大的生产工厂。因此化工部大力组织突破投资省、耗能少、成本低的硫化氢双温交换新工艺方法。这种新工艺方法所用的化工原料毒性很大,腐蚀性很强,控制不好极易发生事故。1964年底中间试验装置建成。1965年初在进行化工投料试车前,陶涛赶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协助解决设备试车中发现的问题,为化工试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中间试验完成后,1969年建成了生产工厂。在化工试车之前,她又到现场具体组织了全系统的检查和消除缺陷的工作;促进设计、生产、施工人员大协作,共同克服化工试车中出现的许多艰险。当攻克了最主要的技术关键得到重水的半成品时,又出现半成品中杂质的含量过高,试车难以进行下去,大家对此十分着急。陶涛经过反复考虑,提出了一个除去杂质的临时措施,简便易行,采用后效果很好,使试车工作能顺利进行,为当时打通全流程起了重要的作用。1970年6月该厂生产出了合格的重水产品。这套新工艺方法生产装置的基建投资仅为相同规模的水电解交换法的1/8;经过几年的生产以后,产品成本仅为水电解交换法的1/6,工艺技术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既能生产重水,又能生产高能燃料液氢,开展了液氢精馏法制取重水的研究开发工作。液氢的沸点很低(零下253℃),而制造液氢的氢气,其纯度则要求非常高(要达到99.9999%),因此需要采用极为严格的净化工艺。科研人员在攻克了原料气的纯化、深度冷冻、绝热保冷、分析检测等技术关键之后,于1964 年中间试验取得成功。但是陶涛对工艺中的气体纯化问题仍不太放心:一是采用活性炭作纯化氢气的吸附剂,易于造成吸附器粉碎及系统堵塞;二是吸附和脱吸的温度相差太大,达220℃,使吸附器的材质难以承受。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不能进行工业生产的。为此陶涛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安排科研人员采用一种新的吸附剂进行试验,获得了很好效果。新吸附剂吸附能力强,不易造成吸附器碎裂和系统堵塞,工艺操作安全;吸附和脱吸的温度差也降到仅几十摄氏度,设备材质也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化工部根据陶涛的建议采用液氢精馏法改造了水电解交换法的重水生产装置,仅用了原来基建投资1/4的费用,使生产能力提高了1倍多。以后根据航天事业的需要,又将此装置改为专门生产高能燃料液氢,满足了为发射通信卫星而研制长征3号火箭的需要,并为新建液氢生产装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6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开发成功含氘化合物制取重水的新方法。此法的设备不需特殊钢材,投资省,能耗亦低,建设规模灵活性大,适合我国国情。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化工部建设了工业试验生产装置。化工试车时,陶涛到现场蹲点,试车出现半成品浓度低于设计指标40%~50%的问题。她细心观察和检测装置运转情况,终于找到问题症结所在,采取了措施,使半成品的浓度达到了设计指标,为打通全流程又解决了一个关键。
我国发展战略导弹和人造卫星,急需偏二甲肼。偏二甲肼是一种可以贮存的液体推进剂原料。化工部先采用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1965年建成了生产装置,产品满足了火箭发射试验的急需。但是由于此种生产方法所用的原料价格昂贵,成本高,生产过程的毒性很大,所以化工部同时安排了氯胺法制取偏二甲肼的研究。此种方法原料易得,成本低。1966年建成了此法的生产厂,可是在试车中遭到了严重的挫折。1967年春陶涛赶到现场,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工程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她决定将一部分设备和厂房加以修改,由设计人员重新进行设计。她在现场蹲点,帮助和促进搞好保温、消灭跑冒滴漏及改建工程的完成,直到1968年2月顺利投产。产品保证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需要,生产成本约为前一种生产方法的1/3。
组织突破聚四氟乙烯中间试验
50年代国防科技工作要求化工部迅速研制供应聚四氟乙烯。这是一种耐高温、耐强腐蚀、电绝缘性能好,号称“塑料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从制造单体到聚合,工艺流程长,技术非常复杂,物料毒性大,各项控制要求都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即会酿成爆炸、中毒和强腐蚀等事故。为了保证国防尖端技术的需要,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国家科委和化工部组织化工系统的有关研究、设计院所、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及部分高等学校,对聚四氟乙烯进行科研开发攻关会战。会战先后在上海鸿源化学厂和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进行。陶涛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组织研究解决会战中的问题,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1964年,建成年产30吨聚四氟乙烯的中间试验装置。试车前,陶涛到现场,对装置全系统组织了严格、细致的检查和返修,消除全系统的泄漏点,使系统中的含氧量低于设计要求值,坚持将设备、管道和仪表在安装中的缺陷都消灭在化工投料试车之前,保证了试车安全,促使化工试车达到一次成功。在中间试验装置试产出聚四氟乙烯树脂后,她又继续到加工树脂的塑料研究所蹲点劳动,仔细观察树脂在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性能和制成品的检测性能,直到确信聚四氟乙烯树脂和塑料制品的质量都合格后她才回北京。
竭尽全力,为国防尖端技术发展作贡献
陶涛十分重视科研成果落实到工业生产的问题,经常对工作人员说:国防尖端技术向我们要的是“产品”,不是“展品”。对重点工程项目,她都亲自抓,从项目的确定、技术路线的选择、科研工作的进展,以及在设计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等等,都一抓到底,直到科研成果转入生产、拿到合格产品。她抓住了设计这个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支持并鼓励工程设计人员参加到科研工作中去,了解攻关情况和技术难点,使科研和设计工作互相配合。在项目转入工程设计时,她又支持设计人员进行现场设计,使设计和施工互相配合。这样做,既缩短了科研开发周期,提高了效率,也培养和锻炼了人才,促进了我国化工新材料工业的高速发展。
陶涛作为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工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和具体组织者,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为此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奋斗,为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进行配套服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保护毛泽东的遗体献力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中央决定,要想尽办法把毛泽东主席的遗体保护起来,让广大群众瞻仰吊唁。当天中午陶涛接到任务,迅速制作一个有有机玻璃罩的灵床,安放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在玻璃罩内要避免接触空气,并保持低温以进行保护。陶涛立即到有关单位进行部署。职工们忍住巨大的悲痛,星夜赶制完成了有机玻璃罩及灵床,次日送到现场。遗体移人后,在玻璃罩内缓缓通上氮气,使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在低温的氮气气流下得到保护。吊唁活动结束后,要将毛泽东主席的遗体移到永久性的保护设施内。为防止在转移时遗体再度接触空气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陶涛提出了一个在小范围内造成氮气环境以进行遗体转移的办法:先将放置遗体的有机玻璃罩灵床和准备转移安放遗体的钛棺摆在一间临时搭成的房内,房内再堆满充满氮气的聚乙烯袋子,刺破聚乙烯袋,即可在房内造成氮气环境,从而使遗体能够继续在氮气的保护下安全地完成转移工作。这一简便、科学、实用的办法,为以后长期保护毛泽东主席的遗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⑶ 关于林笛儿不同书中不同人物的曲折联系。
其实关系不复杂,以两个女主为线,你就能看懂了,华烨是陶涛的前夫,左修然是陶涛的现任老公,叶少宁一直喜欢陶涛,陶涛知道但是不喜他。童悦喜欢她后母带来的哥哥-彦杰,彦杰也喜欢她,但是他做了违法的事不敢喜欢,所以放弃了童悦。童悦的学生李想也喜欢她,但是年龄小,童悦不喜欢他。彦杰的导师苏陌喜欢童悦,但是他由老婆,童悦对他很纠结,中间喜欢过,后来还是放弃了。然后就是叶少宁,是童悦的老公。这些关系搞懂了,其他的都是其次的,我也喜欢林笛儿的,她的书我基本都看过,很不错,嘿嘿!
⑷ 陶涛的简历
陶涛,男,1955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武汉工业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5年调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任教,1985年9月至1988年2月就读于北京环科院环境工程专业并获工学硕士学位,后继续在武汉城建学院任教。1993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先后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副系主任、主任、院长助理。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以后,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⑸ 陶涛的介绍
陶涛,法学硕士、医学博士,宪法与行政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人权法学、医事法学。 主要承担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立法学、人权法学等课程的讲授。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中华学术论坛》、《学术前沿》、《中国教育改革》、《中国法医学杂志》、《法律与医学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和参与编写专著6本;先后获得四川省法学会优秀法学学术成果二等奖;成都市检察官协会检察理论研讨会一等奖;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四川大学法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川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四川大学优秀教师奖。
⑹ 陶涛这个词怎么拼音
陶涛拼音:
陶(táo)
涛(tāo)
⑺ 义乌市副市长陶涛现在是什么职务
幼稚自己努力,别想攀亲带故
⑻ 请问电视剧《绝密押运》中陶涛的扮演者叫什么名字
姓名:李晨
英文名:Jerry Lee
生日:1978年11月24日
星座:射手
身高:180cm
出生地:北京
血型:B
家庭成员:父母
签约公司:华谊兄弟
学历:群星艺术学院
最喜欢的颜色:黑白灰
最喜欢的服装:皮夹克
最喜欢的歌星:张学友
最喜欢的影星:刘青云
最喜欢的体育明星:乔丹
最喜欢的乐器:钢琴
最喜欢的动物:狗马熊猫
最喜欢的歌曲:张学友 眼泪
最喜欢的菜式:川菜
最喜欢的饰物:银饰
最喜欢的水果:西瓜,草莓,芒果
最喜欢的运动:摩托车,滑雪,篮球
最喜欢的节日:东方时空
最喜欢的菜式:馋嘴蛙
最喜欢的季节:冬季
最理想的安居地:北京
编辑本段○电视作品○
2008年电视剧《绝密押运》饰陶涛
李晨2008年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饰张立宪
2007年电视剧《爱到不能爱》(后改名《迷失》) 饰江北
2007年电视剧《绝密押运》 饰陶涛
2006年电视剧《五月的鲜花》 饰周北极
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 饰吴哲
2005年电视剧《一针见血》 饰樊东
2005年电视剧《天地人生》 饰王峰
2005年电视剧《夜半歌声》 饰卓南
2004年电视剧《醋溜族》 饰阿华
2004年电视剧《危情24小时》 饰方进
2003年电视短剧《歌唱》 饰曹火星 获五个一工程奖
简宁2002年电视剧《十三格格》 饰七贝勒
2001年电视剧《非你不可》 饰大众
2001年电视剧《永不回头》 饰葛杰
1998年电视剧《刑警本色》 饰梅英
1998年电视剧《打工日记》 饰青苗
1997年电视剧《你在哪里逗留》 饰胡可
1997年电视剧《十七岁不哭》 饰简宁 获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1989年电视剧《焦作风暴》
编辑本段○电视电影○
2007年电视电影《极限救援》 饰刘武
2006年电视电影《沉默的较量》 饰雷晓宇
2005年电视电影《终极游戏》 饰乔梁
2004年电视电影《危险少女》 饰关晓阳
2002年电视电影《青春子弹》 饰青桐
2002年电视电影《花烛错》 饰颜俊
2002年电视电影《珍珠衫》 饰蒋兴哥
2001年电视电影《男孩向前冲》 饰贺小峰
2000年电视电影《天使的翅膀》 饰李逍遥
1999年电视电影《从冰点到沸点》饰弟弟
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2008年电影《桃花运》(拍摄中)
2007年电影《地下的天空》(原名《井》)饰宋大明 入围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2006年电影《集结号》 饰刘干事
2003年电影《情牵一线》 饰无线电专业学生
2002年电影《我心飞翔》 饰看门人
1998年电影《岁岁平安》 饰赵根
1997年电影《花季雨季》 饰王笑天 获华表奖最佳影片奖
1993年电影《赖宁》
编辑本段○其它作品○
歌手陈明MV《女性自觉三部曲》饰明亮
众义达汽车电视广告
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具潜力男演员
⑼ 陶涛的主要事迹
陶涛,男,中共党员,东南大学2013级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陶涛是远近闻名的“老牌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3000多小时,他将爱心播洒到安徽、甘肃、江西和南京的很多地方,亚青会、东大110周年校庆等大型活动都有他的身影,曾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他用所学回馈社会是陶涛志愿服务的另一种形式。本科时期,他所负责的项目获得了全国交通科技大赛二等奖。研究生期间,他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系列研究课题,为社会解决了诸多交通领域的难题。
志愿之旅缘于西部女童的梦想
陶涛的志愿服务生涯开始于2010年8月。彼时,他和同学们一起去甘肃天水看望他们资助的“春蕾女童”。当踏进女孩陈敏艳家门的那一刻,陶涛被深深地触动了:家徒四壁,母亲去世,父亲外出打工,只剩下嗷嗷待哺的弟弟、年迈多病的爷爷……尽管如此,瘦小的陈敏艳说出了一句让陶涛终身难忘的话:“我要好好学习,让爷爷和弟弟过上好日子!”那一刻,陶涛决定为西部的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时任交通学院学生会主席的他,在校园里组织了“爱·春蕾”西部女童助学系列活动,为孩子们募集学费和书籍。活动持续了三年,成功在当地捐赠“爱心图书室”、为30名留守女童发放了三年的爱心助学金,建立并更新女童的信息档案,形成了30个团支部点对点资助30名女童的帮扶体系,该项目于当年荣获“远洋之帆”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等奖。
把爱献给支教地的孩子
“奉献自己的青春,收获孩子们的笑颜,我是幸福的。”回忆起支教的经历,陶涛总是显得幸福而满足。本科毕业之际,怀着当初的信念,陶涛毅然放弃工作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参加了东南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前往江西共青城西湖小学支教一年,担任一年级4班的班主任并兼任数学老师。班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陶涛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他每天都和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等等事迹是现在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⑽ 绝密押运陶涛弟弟
陈晨,他演过 士兵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