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医保卡能异地使用吗 异地如何使用医保卡
医保卡异地使用办理手续如下:(1)填写《驻外及异地居住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备案表》。(2)本人书面申请(简述长住异地的原因)。(3)长住异地的证明(户口簿复印件、暂住证复印件、长住当地派出所或社区居委会或工作单位的证明之一)。异地就医去报销的话,按照以下步骤来就可以:(1)首先要先拿到县级医院以上的转诊证明。(2)然后去医院社保窗口盖章。(3)到当地的社保所作个外出治疗的登记,一般城镇都有社保所,可以拨打12333咨询社保所的地址。(4)外出治疗后带着发票、医疗本、还有社保卡、户口本等回县级社保局报销。
⑵ 医保卡可以跨省使用吗
可以。
医保可以全国通用。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流程就是三句话: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
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明确2019年底前,力争将全国85%以上三级定点医院、50%以上二级定点医院、10%以上其他定点医院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基本满足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参保人员直接结算需求。
随着统一的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住院能直接结算。
(2)医保卡能跨省使用吗扩展阅读:
“异地医保就医”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一次性的异地医疗,包括出差、旅游时的急性病治疗以及病人主动转移到外地就医,所产生的问题是不能及时结算医疗费用。
二是中短期流动、工作岗位不在参保地的人员的异地医疗,包括单位在各地的派驻人员、派驻机构在当地的聘用人员,还有一种情况是整个单位都处在流动状态,如建筑业等职工的就医,所产生的问题要么是不能参加医疗保险,要么是要垫付医疗费用。
三是长期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的医疗。包括退休后户口从工作地迁移到安置地的人员,也包括托靠子女无户口迁移的人员,所产生的问题表面上是就医结算不及时、不方便,个人负担重,实质是安置地的医疗待遇往往要好于参保地,异地安置人员感到就医待遇不平等。
⑶ 医保卡能不能跨省使用
全国各省各市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彼此独立,互不联网,致使省内省外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员只能先与异地医疗机构现金结算,造成参保人员在就医地与参保地之间疲于奔波。
现行的医保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卡不能用。医后报销难。就医成本提高。建立全国医保一卡通,方便流动人口就医,已经引起了包括人社部与卫生部在内的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3)医保卡能跨省使用吗扩展阅读:
各地在制定医保报销规则的,首先是鼓励和引导大家在当地实现就医。因此,外地就医的报销比例就会低一些,相对而言起付线也会更高一些。比如,深圳市一级医院的起付线只有100元,二级医院是200元,三级医院300元,如果是市外就医备案过的享受400元的起付线,没有备案则是1000元的起付线。
所谓备案,实际上是去当地的医保机构进行登记办理异地安置手续或者办理转诊。
⑷ 医保卡可以异地使用吗
可以。
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在京津冀、长三角、西南5省12个试点省(区、市)试点,具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市)。
其余地方还是需要先备案,然后选定点,再持卡就医。先在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一个备案登记,再选择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然后定点医疗机构办入院手续的时候出具社保卡或者新农合证,医院识别以后可以直接结算。
(4)医保卡能跨省使用吗扩展阅读
“异地就医”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一次性的异地医疗,包括出差、旅游时的急性病治疗以及病人主动转移到外地就医,所产生的问题是不能及时结算医疗费用。
2、中短期流动、工作岗位不在参保地的人员的异地医疗,包括单位在各地的派驻人员、派驻机构在当地的聘用人员。还有一种情况是整个单位都处在流动状态,如建筑业等职工的就医,所产生的问题要么是不能参加医疗保险,要么是要垫付医疗费用。
3、长期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的医疗,包括退休后户口从工作地迁移到安置地的人员,也包括托靠子女无户口迁移的人员,所产生的问题表面上是就医结算不及时、不方便,个人负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