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cba易建联脱鞋是那场球赛
2016年11月2日,深圳主场对广东,广东输球,赛后阿联被禁赛一场。
❷ 易建联为什么在球场上拖鞋呀,这是怎么回事呀,
这两天,在CBA一场常规联赛比赛过程中,易建联突然在球场上脱下自己的球鞋,此事引起舆论强烈关注。易建联脱掉的是一双李宁牌篮球鞋。回到更衣室后,易建联更换了一双耐克牌篮球鞋重新上场,一开始被教练拒绝,经过一番沟通之后,易建联重新上场。
事情其实很简单,李宁公司用20亿的天价打包购买了CBA联赛的广告权益,但易建联本身又和耐克公司有代言合同。因此李宁通过联赛方要求球员穿李宁牌篮球鞋,耐克公司又根据代言合约要求易建联穿耐克球鞋。两相矛盾,才上演了赛场上易建联脱鞋离场这一幕。
根据耐克方面的消息,易建联和耐克的代言合约,每年的代言费是500万人民币,而随着易建联在联赛战绩越来越突出,还有更多的代言找上他。在20亿联赛赞助费和500万个人代言费之间,易建联已经用实际行动作出了选择。
易建联个人更爱耐克,从易建联个人社交账号上看,他其实更喜欢耐克篮球鞋。
易建联接受采访时再次为“换鞋事件”道歉:“首先对我自己比较激烈、不正当的行为要表示道歉,因为这对于整个联赛、对于球迷和整体环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自己在赛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正确的,所以要再次表示道歉。”
他表示,这绝非是“品牌之争”,的的确确是自己的脚伤缘故,“我一回来后就让俱乐部提交报告,因为我的脚伤,希望有一双特制的鞋子去比赛。不知道外界和媒体怎么会把脚伤的问题变成品牌的问题,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跟篮协提出要穿什么品牌的鞋子。只是我的脚伤需要鞋子必须要特别处理,包括鞋垫都是特制的。”
“但我得到的回馈信息,(篮管)中心说的是不允许穿其他品牌的鞋。这可能跟我有一点误会,造成了后来传播不良的影响。”他认为自己的诉求并不是品牌,但篮管中心方面会错了意。
他还表示:“我们运动员本身在联赛当中没有自己的权益,我们配合整个联赛,让联赛有更好的发展。作为我本身来说,我要遵守这样的规定。我非常愿意配合这些规定,看看未来两天鞋子能否得到处理,能比较正常地去比赛。”
❸ 易建联赛场脱鞋过分吗
第一:这个事情情有可原:因为伤病不舒服
第二:对于cba的规则是违反的
所以没有办法
不太过分感觉
❹ 易建联脱鞋退场,这次 CBA 球鞋纷争是怎么回事
易建联脱下了他脚上的李宁球鞋,扔在场边,然后径直走向了替补席,发生在昨天广东队与深圳队比赛里的这一幕,迅速成为了 CBA 赛场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也彻底点燃了本已发酵多日的球鞋之争。
在下判断之前,不如先来梳理一下中国球员和赞助商的“斗争史”。
国家队
早在 2000 年,Nike 除赞助中国男女篮之外,开始签约国内球员,但当时中国的头牌球员姚明签约的是锐步。虽然 Nike 公司并不愿意国家队球员穿竞品球鞋,但还是对姚明的穿鞋进行了妥协。锐步只需向中国篮协支付一定费用,姚明就可以穿着锐步球鞋进行比赛。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作为男篮主赞助商的 Nike 开放了穿鞋政策:交 30 万人民币,可以穿自己赞助商的球鞋。但最后除了姚明之外,只有国家队后卫刘炜穿上了非 Nike 球鞋。知情人透露,刘炜当时的花费在 200 万人民币左右。另外,刘炜能穿鞋的原因在于:1.刘炜是国家队主力后卫;2.阿迪达斯是北京奥运会赞助商。
2012 年,Nike 对国家队的球鞋政策有变。非 Nike 品牌的球员,只需缴纳 30 万人民币,就可以穿上赞助商的鞋子。不过就算这样,奥运会也只有两名选手穿着非 Nike 的球鞋,分别是易立(李宁)、周鹏(安踏)。
2014 年仁川亚运会,Nike 对球鞋政策进行封锁。原因在于如果继续开放 30 万一双买鞋名额,国家队只有两名球员穿 NIKE 鞋进行比赛。
2016 年里约奥运会,Nike 继续对球鞋政策进行封锁。因为在里约奥运会的 12 人大名单中,包括李慕豪、邹雨宸、翟晓川、周鹏、丁彦雨航、郭艾伦、赵继伟、睢冉等 7 名球员是非 Nike 签约球员,但是他们也都穿了 Nike 球鞋完成了比赛。
CBA
2003 年,上海队球员刘炜在与锐步签约后,何时穿鞋比赛却成了疑问。
在记者采访东方俱乐部时获悉,东方男篮与赞助商阿迪达斯的三年合同已经进入最后一年,俱乐部副总李耀民告诉记者,阿迪达斯与俱乐部的合同非常明细,除了写上阿迪达斯可以使用东方男篮球员肖像权之外,还规定东方男篮的球员在比赛中以及出席集体采访时必须穿戴阿迪达斯的服装和鞋子。如果按照阿迪达斯与东方男篮的合同,那么一旦与锐步签约,刘炜脚踏锐步鞋的时机也仅仅限于日常生活中,这样对于锐步宣传自己的产品并不是很有利。
不过记者在采访当事人刘炜时却得到另一种说法。刘炜表示按照国际惯例,球鞋并不属于球队赞助商“管辖范围”,比如说在 NBA 的湖人队,奥尼尔和科比可以分别穿着锐步和耐克的球鞋上场比赛,这与湖人队的球衣赞助商并没有关系。即使在中国国家队出征亚锦赛时,刚刚与锐步签约的姚明穿上了新的锐步鞋,但是中国男篮的赞助商却是耐克公司,因此这并不冲突。
来源:姚明“可乐纠纷”刚了 刘炜惹上“运动鞋纠纷”
因为 99-04 年,此时的 CBA 属于无统一赞助商的阶段。各队分别招标,装备自行选择赞助商。所以刘炜的穿鞋事件此后也不了了之了。
2004-2012 年,安踏公司开始赞助 CBA 联赛,每年的赞助金额在 2000 万左右。安踏安踏也效仿 Nike 在国家队的做法,对联赛所有球员的球鞋进行包圆。不过安踏也没有真正的一刀切,每支球队都有相关的名额可以穿非赞助商的球鞋。
当时对贴标的规定是:外援可以穿贴标球鞋,此外每个队可以有特殊名额,包括国家队球员,脚型特殊以及有伤病证明的球员,这些球员可以穿贴标竞品球鞋进行比赛。由俱乐部给篮协支付一定费用。
不贴标的规定是:给每个同领域的竞争品牌 5 个花钱买鞋的名额,每个名额 10 万人民币。Nike 公司因为是官方用球赞助商,拥有 13 个不贴标名额。
在安踏时期,因为球鞋政策的弹性,球员因装备和 CBA 联赛发生矛盾的事情很少。
2012 年,李宁以 5 年 20 亿的价格签约 CBA 联赛。不过李宁在球鞋上的政策相比此前的安踏更“激进”。
2012-2014 年:Nike 继续拥有 13 个不贴标名额,但是其他赞助商的不贴标名额从 5 个降到了 1 个,名额费用涨到了 50 万元。贴标鞋包括外援在内,联盟一共八个名额,每个名额费用为 30 万元。
2014-2015 年:李宁第一次修改规则,取消了非贴标鞋的名额,贴标鞋包括外援在内,联盟一共八个名额,不过费用没变,每个名额费用依旧为 30 万元。
2015-2016 年:李宁第二次修改规则,贴标鞋包括外援在内,总名额降到了 4 个,每个名额费用依旧为 30 万元。
2016-2017:李宁赞助篮协的最后一年。取消贴标鞋,CBA 联赛所有球员只能穿李宁篮球鞋上场比赛。
易建联们有错吗?
从几天前的周琦、王哲林到今天的易建联,从周王只是在微博上发发牢骚到易建联扬长而去,CBA 的推广公司盈方已经申请对周王给予禁赛,易建联恐怕也很难逃脱。这个事件里的每一方都在用行动表明着自己的态度,而每一个方都在被无数的舆论批评着,但他们真的都错了吗?
从球员的角度来说,他们没错。
去年李宁把名额降到 4 个时,辽宁球员韩德君曾发微博公开评论此事。
去年的球鞋穿的好好地,今年说换就换,考虑过我这么大的身高和体重吗?考虑过我膝盖和脚趾的伤痛吗?为什么上报了 5 个球员特许名额,唯独将我从名单中划掉,是因为我没有参加男篮亚锦赛吗?中国篮球口口声声要走职业化,但在保护球员的利益和身体上,还是伪职业。
事实上易建联和广东队从昨天的比赛前到比赛中,多次试图和比赛监督沟通,尝试用折衷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最终无果。易建联赛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是自己的跟腱有伤,早在 2010 年就是因为穿错鞋子导致发炎:
我清楚这是商业的斗争,我穿鞋是因为跟腱有伤,自己穿鞋比较小心。应该说 2010 年的时候,穿错了一款鞋导致跟腱发炎,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对鞋的选择很仔细,包括鞋底、鞋垫都需要特制,因为跟腱很容易因为脚的原因(受伤),这都是运动科学。申请的鞋子我赛前试过了,不是说李宁鞋子不行,他们是很好的公司,只是我的脚真的是有伤在那里。我在比赛期间向技术台请示过,自己的脚受不了,技术台说没办法,要坚持。应该说这场球,我也没办法,规定就是规定。后面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李宁错了吗?
球鞋事件的另一个主角就是为球员提供球鞋的李宁公司。CBA 李宁时代开启的价格,大家都知道了 5 年 20 亿,而在它入场之前,这个价格是 3 年 6000 万,当时 CBA 的赞助商是安踏。
李宁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大价钱,因为这几乎是他们的最后一搏。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李宁开始进行品牌调整,试图打入年轻人市场,结果并不顺利——李宁的市场份额连年下降,某些领域已经被国内竞品超越。2011 年的时候,李宁的净利润只有 3.86 亿。境地不妙,他们打算缩小盘子,更专注于某一领域,那就是篮球,随后李宁开始于 NBA 球员韦德的合作,与此同时赞助 CBA。
实际上在过去四年,尽管李宁一直要求所有运动员穿着李宁球鞋,但以为国效力的名义,几名重点球员一直享受着交 50 万元罚款就可以穿着贴条球鞋的特殊待遇,但这是 5 年合同的最后一年,李宁公司必须挖掘出 CBA 市场上最大的也可能是属于他们最后的价值。
所以四个月之前,李宁公司就已经向盈方公司确认要求所有球员必须穿着李宁的球鞋,没有特例,他们也愿意为有其它球鞋合同在身的球员量脚定制球鞋,但是,这一切的努力还是没有避免今天矛盾的爆发。
李宁球鞋在 NBA 已经经历了打磨,但在 CBA,他们却被任性的抛在地上,并被三名国家队主力球员称作「无法保护自己的脚」,对于一个投入 20 亿,志在重塑品牌形象的公司来说,是多大的打击。一个商业公司要为自己投入的每一分钱争取最大的回报,李宁没错。
耐克错了吗?
舆论风向在往耐克不利的方向进行。有一则消息是,奥运会期间,耐克禁止中国球员穿李宁球鞋。答主找了一些当时的比赛镜头,发现李宁签约球员郭艾伦穿的是 Nike Kyrie 1,而周鹏则穿了 Nike Hypernk 2016——这事就很容易形成这样一个逻辑:“你耐克先不让我穿的,我李宁只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国家队统一穿耐克至少是 4 年前的事情,而耐克与国内球员的签约则要追溯到十年前——2007 年耐克与易建联签约,之后陆续签下王哲林和周琦。
大家都在说巴塞罗那奥运会,乔丹身披国旗遮住领奖服上台的事情,但实际上至今美国国家队也是统一服装,他们的领奖服同样是耐克。但回到 NBA 联赛里,耐克球鞋被禁止过吗?没有。大概耐克看到现在的局面,也是一脸懵逼吧。
如同乔丹穿着美国国旗抗议一样,易建联也是做了无声的抗议。作为一家以明星运动员为核心资源的公司,以明星运动员为武器去抗争,耐克没错。
篮协有错吗?
当我们环顾事件中的各个利益方时,篮协成为我们不得不去指责的对象,虽然这些年,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愿意把体制作为解释问题的成因,但这一次我们还是逃不开。
从维护联赛赞助商的利益,篮协并没有错。因为篮协作为乙方,基本上在执行甲方的方案。毕竟李宁才是金主。
中国篮协相关人士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关于联赛指定装备的权益,是当初与李宁方面在签订合同时就已经明确的,这部分权益是归属他们的。所以他们在今年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有球员说是因为球鞋不符合比赛要求,但人家说了 NBA 韦德都穿的是李宁球鞋,所以是能满足球员对于比赛的需要。”该人士还透露,在四个多月前,中国篮协曾经就这个事情还向各个俱乐部征求过意见,但当时没有俱乐部反对。
更何况 CBA 转播权和装备所有权的合同将在明年到期,此时维持赞助商的利益当为优先级,毕竟处理不好,会影响 CBA 整体估价。
NBA 现行劳资合同 51-3 明文规定,在 NBA 比赛和训练期间,包括热身和从更衣室走向球场期间,球员必须只能穿着球队的统一服装,服装包括所有的衣服和其它装备,但不包括球鞋。NBA 的规定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主赞助商的利益得到保护的同时,也让球员身上最能发挥商业价值的球鞋部分的利益得以彰显。CBA 的品牌价值和球员价值有限,可能如果将球鞋赞助从球衣中剥离出来,会让赞助商的投入热情大减,但这就是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时候,也许是球衣赞助球鞋赞助分离,也许是为有球鞋合同在身的球员设定单独条款,一定有解决的途径。
但篮协还是有错的。
在当年签订这份赞助合同时,篮协是否曾经考虑过运动员对于球鞋的具体需求,考虑到个别运动员可能有其它合同在身,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篮协只需要去计算,4 亿赞助可以分到每支球队千万以上,甚至解决了一些小球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那就签吧,运动员,没关系,反正他们在我们这里也没有掌控命运的自由,他们在俱乐部青年队体系培养完,还要签订 4+2 合同,合同到期了,他们也不能自由离开。他们连职业生涯都不能由自己选择,球鞋不能自己选又怎么了。我们姑且退一万步,就算真的自作主张替所有球员做决定之后呢,篮协真的是有契约精神的一方嘛,他们定立了所有规则,但他们是否从来也未曾真正尊重过规则。特事特办的口子还是篮协开的,为国效力就可以享受罚款贴条权,就在昨晚,已经回到更衣室的易建联却不知道怎么又可以重新上场比赛,穿着耐克的球鞋,这一次,甚至再没有人出来阻拦,甚至就在易建联回国这件事上,本来已经错过球员注册期的易建联还是走了绿色通道,如果规则真的是那么不可更改,那易建联应该不可能出现在球场上,所谓的摔鞋事件也就不会发生。当规则本就已经成为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这些所谓的闹剧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剧《毒枭》里有一句话,魔幻现实主义产生在哥伦比亚是有原因的,这句话放在这片赛场,也是那么合适。
这场矛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决赛期间的斗殴事件,发生在 3 月中旬,处罚结果在 10 月 14 号公布。
总决赛结束的时间,是 3 月 20 日,之后是漫长的七个月休赛期。
在此期间,没有人谈球鞋,大家都在闷葫芦里,篮协想拖一拖,用禁赛这种条款来强行解决问题。
最终,闷葫芦炸开了,一地鸡毛。
拖延症,最终把所有的矛盾都激化了。
❺ 关于易建联脱鞋离场,为什么舆论会一边倒的支持联盟
首先必须说明白一点,球迷一边倒支持的并不是联盟,而是李宁,或者说民族企业。就连我这个因为受过李宁伤的球迷站在客观的角度也仍旧站在李宁这边。看清楚这个事件不难,归纳起来无非就以下几点。
1,合同冲突。这是一切问题的源头,但又不是关键。大家都知道CBA赞助合同和球员个人代言合同冲突是表面上的东西。但是合同冲突的事情不是今年才有,李宁拿下赞助权已经四年了,为什么今年才闹得如此厉害?已经有很多球迷道出了原因,回头看看里约奥运会男篮穿的什么鞋就知道了。李宁和耐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遵守了一条规则,就是国家队李宁能上,CBA耐克也能上。至于要花多少钱那是他们谈的事,这里不多说。但是面对奥运会这个重要的大舞台,耐克一如既往的使出了美国人惯用的见利益就翻脸的手段。单方面违背或者说破坏了两个公司的一种妥协或者默契。现在李宁不过是按照耐克的做法再现而已。球迷绝大多数不是脑残粉,只要知道奥运会的事,这点基本逻辑推理能力还是有的。所以在这个角度上,球迷站在李宁这边。
2,易建联的做法。说实话,甩鞋这件事,无论是以易建联的性格还是智商,都不可能是他计划好的。这明摆着就是一个设计好并且时间点都考虑好了的一个戏。以正常的篮球运动员智商来说,还没这么高的策划能力。且不说李宁给易建联的绝不会是我们平常买的廉价球鞋,就算是让易建联有足部的不适,最大的可能也就是鞋子的宽度不合,会有拘束感。我们就推论他确实是脚不舒服。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不适感有那么严重必须立马把鞋脱丢在球场上?不是骨折的情况下就算是严重的扭伤,人要磨蹭个十来米回替补席都不是难事,更何况这种因为鞋子宽度不合而产生的不适感压根没那么严重。所以易建联甩鞋不可能是一时兴起的行为。还是那句话,只要是经常运动的球迷,都能清楚知道他这个行为到底是真是假。
3,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在甩鞋事件之前,耐克签约的中国球员(原谅我实在无法用球星两字称呼)都不约而同的炮轰李宁球鞋,炮轰篮协的做法。而且口径一致,就是说李宁伤脚。有这个前言又配上易建联后来的行为,你说这么有力而统一的战术执行力,简直比在场上nb多了。不是提前策划好的?李宁球鞋如何我没穿不做评价。但是李宁的制鞋工艺和技术起码得到了韦德的认可,足以证明它就算不是顶级也具备了相当不错的竞争力。加上安踏的克莱汤普森,匹克的托尼帕克,361的马布里,以及其他国家队等等,国产球鞋已经或多或少被世界各地的知名球员穿在脚上。这帮子球技不怎么样的球员倒是先挑起球鞋不好的毛病。也是引发球迷不满的重要原因。
结论就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易建联等人当然有理由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这次的问题并不是篮协和球员的问题。而是商业竞争的问题,商业竞争就应该两个公司自己去斗。作为代言人,相信代言合同里面绝不会包括抹黑对手这一条。而易建联等人的做法明显是过界了。加上这回又是耐克畜生在前,带头破坏承诺,而且不排除他们就是想借助易建联在奥运会后高涨的人气妄图打压李宁和篮协。就和美国人一贯的做法一样。却没估计到球迷大多热血但不脑残粉,最后演砸了,误判了,仅此而已。
❻ 性格低调的易建联为何上演脱鞋门
易建联,中国男篮现役第一人。整个生涯,易建联低调内敛,虽然这样的性格和一度易碎的体质影响了他在NBA的发展,但是这样的性格也让他能够更加专注到比赛当中,得到了很多球迷的喜欢。
易建联的反抗在于伤病隐患,NBA的几年里面,易建联已经尝尽了伤病带来的痛苦,球员的健康是生涯的保证,既然不能保障健康程度,干嘛还要委曲求全呢?易建联也用自己的行动抗议,争取自己的权益。
❼ 怎么看待易建联11月2日CBA比赛中脱鞋退场一事
我发现好多人都没搞明白,篮协可不是一个公司。跟篮协签约也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就好比公司出了个规定要求不能迟到、如果迟到就罚款这么简单。
因为篮协他其实是政府机构、代表的是公权力。
所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记住篮协实质是政府机构、它代表国家管理几乎一切与篮球相关的事宜。无论你只是俱乐部一名默默无名的球员、还是牛逼如易建联这样的国家队顶梁柱、都是它管。你在这个国家做篮球相关职业,基本就别想摆脱篮协。这不是某些答主说的你签了合约,「爱签签、不签滚」的问题,因为站在俱乐部角度,俱乐部根本没得选。
还有好多人提到了契约精神,篮协和李宁签的的是契约、易建联和耐克的难道就不是了?如果换成四个普通主体,因为双方合同冲突发生纠纷,那这事其实很好解决:先协商,能协商一致协商一致,不能就仲裁啊、法院啊,总能找到个解决方案。
再说一次,这事如果是普通公司,根本不需要普通人操心谁对谁错,找法院裁判就可以。
但偏偏篮协不行。
因为篮协地位特殊,实际上他制定的规定你只能遵守,甚至哪怕他的规定朝令夕改、你也只能忍着。几年前广东凤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年最开始公布的CBA联赛准入制度(详情《搜索2008—200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办法》)里明确写着准入看联赛排名决定谁进入CBA,可是当广东凤铝拿下当年夏季联赛NBL冠军之后,结果篮协突然改成由投票来决定综合成绩前三的队伍里谁能升入CBA,这可是准入办法里根本就没提到的,这符合契约精神么?
但是当凤铝想要个说法的时候,发现找篮协主管机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表示我不管;去法院起诉、法院表示不符合受理条件。最终结果呢,凤铝俱乐部解散了。
事实上,如果篮协本身能做到条条规章制度合情合理合法,每个规则都经过充分调研、讨论再决定、充分尊重运动员个人利益,那篮协地位特殊点倒也不至于有多大伤害。但是篮协前几天刚刚给明明已经过了注册期、理论上已经不能打今年CBA的易建联开了绿灯,篮协自己制定的规则,他自己都能随便开特权,不遵守。现在篮协说我们有规定,不能有例外,真不觉得抽自己脸么?这怎么让人信服。
至于有些人提到的顾全大局,比如给球队分红,所以易建联应该表示接受的观点。根本上就错了,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分配问题,而是篮协作为一个代表公权力的机构,公然侵犯球员合法利益。制定规则之前,有跟被侵犯利益的球员商量过么?不得不侵犯的时候,有考虑过进行适当补偿么?现在连政府想修路拆房子都要跟群众先商量再补偿——因为你代表的是公权力,公权力在面对普通个体的时候本来就是有着先天优势,所以全世界都知道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公权力必须要被各种法律、法规严格限制,才能保证公权力不会随意侵犯到普通人的利益。所以,在涉及行政权力的时候,法律做了最大的限制「法不许可即禁止」——对比下普通人之间纠纷讲的是「法不禁止即许可」,就知道这个限制有多严厉了。即便你是政府,在不得不侵犯公民利益的时候,都要跟被侵犯方商量、补偿。但是篮协就可以想侵犯就侵犯。
当然,易建联在这事件中、当场脱鞋这已经是非常不专业、有违职业职业道德的行为,特别是他几天前刚刚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强行在注册期已过的情况下注册了CBA,易建联本身其实在过去都是享受特权的球员,但是今天,终于发现自己的特权不好使了。
在这特权和纠纷的背后,真正值得讨论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一个普普通通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轻易得到解决的合同纠纷、演变成了一个各方都不愿让步、四难的境地。
❽ 如何看待易建联比赛中脱下李宁球鞋并退场
在2016年11月2日,CBA联赛的第二轮比赛中,易建联在第二节比赛刚开始就脱下自己的鞋子离开赛场,此后又穿上另一个品牌的鞋子上场,这次脱鞋事件也给很多球迷留下无数争议。
事后易建联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那就是因为脚踝扭伤,所以他需要穿定制的鞋子,而李宁并没有为他定制专门的鞋子,所以他选择穿着另一个品牌的鞋子上场,目的就是保护自己不再受伤。
易建联扔掉李宁鞋事件 易建联脱鞋事件原因
易建联脱鞋事件原因
据说这次易建联脱鞋的话是因为他觉得联赛指定的李宁篮球鞋造成自己脚步疼痛、不适,所以在4分钟后,当易建联再一次出场的时候,他的脚上又重新穿回了自己习惯的耐克球鞋。彼时,李宁得知此事后专门发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而易建联只得到禁赛一场的处罚。
易建联扔掉李宁鞋事件 易建联脱鞋事件原因
如何看待易建联扔李宁鞋的行为
易建联为了配合美国耐克,打击李宁做出的极端行为,为此易建联也能得到好处,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李宁,和易建联球迷说的低调格格不入。
易建联说有和耐克的合同,不得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为了迎合美国耐克的行为,借口李宁鞋穿着不舒服,但是,易建联脚伤可是穿耐克造成的,和李宁没关系。有合同在身,可以不来CBA啊,这才是正确做法。
❾ “易建联脱鞋”议论文
一双鞋让CBA成为了焦点,也将李宁推上了风口浪尖。职业联赛的赛场没能吸引镁光灯,赛场外的事件反而引爆了舆论,这真是一个尴尬的局面。
CBA第二轮广东对深圳的比赛,由于不合脚,易建联当场脱下了赛事官方赞助商李宁的球鞋,随后退场。2012年,李宁为长达五年的赞助合同豪掷20亿,而2016年的这个瞬间成为了这五年来品牌最大的一次曝光,虽然这种曝光与自己的设想相去甚远。
媒体和公众对于充满冲突的事件有着天生的偏爱,而那些拥有戏剧性符号的冲突更加正中下怀,这些符号有力地引导着人们情绪的迸发。在这样的一场冲突事件中,球鞋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符号,不幸的是,李宁的logo赫然在上。
“这真是一个突然砸下来的危机。”李宁的团队可能会这样想。但今年大多数品牌遭遇的危机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一个突发危机是真正突发的。
1941年提出的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曾提到,对于企业而言,一次重大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件轻度的事故,另外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虽然理论提出的背景是为了规避企业的安全事故,但背后的道理与品牌危机相通。
在易建联脱鞋风波之前,篮协与球员间的冲突就已浮现。今年夏天,篮协发布通知,明确取消了本赛季的特许贴标鞋。首轮比赛中,耐克赞助的周琦就因拒绝穿着李宁球鞋而被禁止入场。随后,周琦、王哲林等球员在微博中表达了对篮协规定的不满。篮协也据此对四名球员进行了通报批评。
四名球员的声量或许不足以引爆舆论危机,但当大牌球员用颇为戏剧化的方式表达抗议时,事情就发生了质变。
但冷静下来思考,这场危机中谁又做错了呢?李宁要求按合同行事,篮协站出来维护赞助商权益,作为个人赞助商的耐克同样需要易建联完成合同条款,而易建联需要一双合脚的球鞋。
❿ 易建联脱鞋代表nike观点
我一直不太明白联赛为什么不能让球员自己穿自己赞助商的球鞋,虽然我也是易建联的粉丝,但是他在全国转播比赛的时候直接脱鞋走下场,这个实在出乎我的意外了,我个人觉得他这样做很不妥啊,让篮协太没面子了,他有点耍大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