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出处:先秦·老聃《老子》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很大的愁怨,就算调解,也还是会有余怨留在心中;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据的人那样宽容不索取,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注释:
1、报怨以德:许多学者都以为此句原在六十三章内,但据上下文意应在本章内。
2、契:契约。
3、责:索取所欠。
4、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5、无亲:没有偏亲偏爱。
6、善人:有德的人、圣人、擅长、顺应天道的人。
②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一句古话了。意思是说天道不分亲疏,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让善良的人做起事情来犹如神助,顺风顺水。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大家多行善事,正如佛家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说明地球是圆的,凡事都有因果关系的。
③ “天道无亲,常佑善人”是什么意思
“天道无亲,常佑善人”的意思是:老天爷没有什么厚爱的人,他只垂青保佑善良的人。常见解释是“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天道无亲,常佑善人”出自:《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句成语源于《老子》,但很多人无法理解它。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司马迁,他曾充满疑惑地写下这么一段话: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很多人把"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理解为天道不偏私任何一个人,但暗中常常帮助善人这儿实在是对"与"的误解,同时也是对整句的误解这儿的"与"不是给予、授予的意思,天不仁,视万物为刍狗,怎么可能还要在人之间分出善人,恶人?而且还要暗中帮助"行善的人"?此岂不歪曲了天道?
不过我觉得常与善人,善人应该是指善天道之人,指顺天行事的人。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只有顺天行事,顺应天意的人才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助力。
④ 天道无亲,常佑善人是什么意思
一、“天道无亲,常佑善人”的意思是:
1、老天爷没有什么厚爱的人,他只垂青保佑善良的人。常见解释是“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2、天道不分亲疏,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让善良的人做起事情来犹如神助,顺风顺水。老子认为宇宙自然的大道,是没有亲疏之分,公平对待万物,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它永远只扶佑善为道的大德之人。
二、”天道无亲,常佑善人”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教称老子的“道”是天地宇宙的根本,万事万物之根蒂,生育万物,蕴含一切;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公正无私,朴素自然地对待万物生灵,不会产生人为的亲近与疏远;它常常把机遇,把美好,把道的真蒂作用,给予那些善为道的人。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一、《道德经》简介
1、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2、《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3、《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3、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4、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⑤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
常见解释是“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不过我觉得常与善人,善人应该是指善天道之人,指顺天行事的人。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只有顺天行事,顺应天意的人才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助力
⑥ 写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大意。
解释:上天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释义: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老天爷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无亲”,即没有偏亲偏爱。
“善人”,有德的人、圣人、擅长、顺应天道的人。
(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老子,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其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就是选自《德经》部分的第七十九章。
参考资料:
网络--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网络--老子
网络--《道德经》
⑦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什么意思
释义:上天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全文如下: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
解决大的问题你却留下了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这样怎么可以去做好事呢?所以,聪明人掌握着左右契约(合同)的另一面,而不能责怪其他人。因故,有道德修养的人司法和契约合同都可以制约结果。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司法和契约都会彻底失效。老天爷是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天道: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唯物主义认为天道是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唯心主义认为天道是上帝意志的表现,是吉凶祸福的征兆。 与:帮助。 善:好,美好,善良。
天道无亲指上天公证,不偏袒亲私。老子的“天道无亲”意思是,天道是无形无象,无欲无情,无亲无仁。欲,情,仁,亲,都只是人的感知好恶。
天道是没有意志、目的和情感的,但是天道化生万物,生养万物,庇护万物又似乎具有某种类似于意志、目的和情感的品质,所以老子常常用拟人化的比喻来指称、说明道。
“天道无亲”,对万事万物都非常公正,并非对哪一物有特别的感情,有德行善之人,他所以得到“天”的帮助,是因为他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也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
⑧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什么意思
天道不分亲疏,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让善良的人做起事情来犹如神助,顺风顺水。也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大家多行善事,正如佛家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说明地球是圆的,凡事都有因果关系的。
⑨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就是说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