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疏是一种什么专用文体
臣子分条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⑵ 疏古文中是什么文体
就是专门的一种文体,主要指臣民给君主上呈的关于议论朝政的呈文。
⑶ 疏,这种古代文体的介绍
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
⑷ "疏"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我在这罗列一些相关资料
注解体例的名称:
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作“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疏“有时也可称为“正义”。
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作“疏”。“疏”是对注的解释。
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章句: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
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注解术语的作用
一曰,为,谓之 这三个术语的作用相同,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谓 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
三貌,之貌 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四犹,犹言 “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
五之言,之为言,之犹言 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
六读为,读曰,读若,读如 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古书注解的基本体例主要有三类:
①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②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③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种:
①释词;②通句;③疏释全章大意;④评说。
一、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
(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2)、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3)、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
二、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种: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意、评说。
三、古书注解的术语
曰,为,谓之
谓
貌,之貌
犹,犹言
之言,之为言
之犹言
读为,读曰
读若,读如
⑸ “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有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C
只有C符合“疏”的文体解析,A是“策”,B是“表”,D是“谏”。
⑹ 以“疏”这种文体命名的文言文有哪些
疏做为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三解:
1.臣子分条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如:“奏疏”。
2.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和注合称“注疏”。
3.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如“疏文”。
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
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西汉晁错的《论贵粟疏》
⑺ 疏”是一种文体名,是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请时所使用的一种上行文书 对吗
你的见解没错,疏是一种文体,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分类陈述自己队某事的看法的一种文体,又可以叫做“奏章”。
⑻ 中国古代的文体中的表和疏,究竟有什么不同
表、疏二字出自于:
- 《宋书·袁顗传》:顗反意已定,而粮仗未足,且欲奉表於太宗 。顗子秘书丞戬曰:“一奉表疏,便为彼臣,以臣伐君,於义不可。”顗从之。
-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四夷来朝,临轩则受其表疏,升于西阶而奏。
⑼ 在古文中,蔬,牍,移,分别是一种文体.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疏】下情上达叫做疏上,疏是疏通的意思。也是自汉朝始创的文体,实际上即是奏的一类。唐宋到清代都有这一文体。后世又以奏疏为群臣论谏的总名。但私人书信中也有用疏的名称的,如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移书】春秋时的官吏通书函往来,称为遗书。如《左传》成公七年,巫臣自晋遗楚子重子反书。又称为贻书,后转作移书,如没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魏晋以后称为移,唐用于诸司自相质问,名称不一,故总名公移以概括。清朝用于武营往来和州4县相交涉公事。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http://pop.pcpop.com/t040327/935555-1.html
牍作为一种古文文体我还没找到资料:
只有“判牍”
——一种文体,判决司法案件所用,多为四六骈体文。
——判牍者,古代官司判决公事之文牍也。判之本义为分,牍之本义为书版。
牍 dú 【名】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说文》
与人尺牍。——《史记·陈遵传》
削牍为疏。——《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
吏乃书牍背示之。——《史记·周勃传》
握牍持笔。——杨修《答临淄侯笺》
又如:牍背(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后用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引申为公文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刘禹锡《陋室铭》
又如:牍尾(文书的末端);牍书(官署文书)
信件,通信者之间互相写的信。如:书牍;尺牍
书籍。如:史牍(史书);牍籍(簿籍);牍簿(簿书)
⑽ 古代有一种文体叫疏,疏属于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吗谢谢
疏是向皇帝上的奏章,都属于奏议类文章。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并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