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温州动车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呀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1)温州动车相撞扩展阅读
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在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会议决定,责成铁道部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会议决定,责成国务院国资委对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依法进行整顿,重新组建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列控所。
会议要求,铁道部、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按照调查组针对事故暴露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结合前一段铁路安全大检查的情况,进一步做好整改工作,切实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全面提高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② 谁知道7.23温州动车追尾特别重大事故的简介
官方 - 35人
东方卫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 - 63人
在现场做志愿者参与救援的网友 - 179人
据说从一开始发生
就注定了死亡人数不会超过36
因为超过36人
市委书记这个级别的要撤职
③ 温州动车相撞事件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人口减少了,可以多混口饭吃了
④ 历年动车事温州动车事故
温州动车事故就一次,2011年7月23日。上海铁路局局长因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被就地免职。23日晚20时34分,D3115次与D301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地点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截止目前,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210人受伤。
此事故由于雷击失去动力致使追尾事故。王勇平在24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据人民网报道,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图片与视频,表示发现“7.23”事故现场有挖土机挖了几个大坑,不少人以为要掩埋拆卸的车厢。更有网友表示质疑“是否是在掩埋证据”。
现场清理工作的中铁三局人士则表示,挖坑不是为了掩埋车厢,而是在为接下来进行的吊卸做准备。将车厢吊下桥需用300吨的大吊车,吊车进场先得腾空间。
(4)温州动车相撞扩展阅读: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经过与事故遇难人员家属具体协商,“7·23”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为91.5万元。
此前,善后工作组与部分家属就赔偿问题进行了初步沟通协商,主要依据国务院2007年颁布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达成了赔偿50万元的意向协议。随后,又认真听取了遇难人员家属等意见,充分进行了法律论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员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的,赔偿权利人有权选择按侵权责任法要求赔偿的精神,本着以人为本、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并与遇难者家属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协商,总指挥部研究决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确定“7·23”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主要依据。
“7·23”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金主要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抚慰费和一次性救助金(含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合计赔偿救助金额91.5万元。
⑤ 温州动车追尾原因
经初步调查显示,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应该显示绿灯的时候显示红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迄今为止,关于动车追尾事故唯一的解释,来自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初步认定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但雷击的位置在哪里,破坏的是供电线路、动力设备还是通讯设备一直没有定论。此前参与京沪高铁电网建设的电力专家曾经表示,由于动车组的接触网导线是裸露的,列车行驶在空旷地带,动车组相对较高,容易导致被雷击。雷击成为事故鉴定方最先想到的解释看似合乎道理。从动车的运行原理上看,电力型动车组是由电力驱动的,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负责连接高压接触网的受电弓随着车体的高速运动,很难保持与接触网的正常接触,供电质量就会下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同时接触网一旦在暴风雨中,原本预设均匀的电压可能发生改变,不能保持恒定的电压。严重情况下会造成供电的中断。另外,自动车乃至高铁开通之日起,由雷击造成的接触网故障甚至列车停运的事件就屡有发生。
根据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的列车时刻表,D3115到达温州南的时间应该比D301次更晚。即使发生追尾,也应该是D3115撞击D301,而非D301撞击D3115。且事故发生时间为20:27分,说明两辆列车均已严重晚点。两辆列车为何晚点,为何前后车顺序颠倒,至今未有答案。
除D3115次和D301前后颠倒的行驶时间外,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列控中心发出了错误指令,导致后车不能及时停下来。因为当雷击造成机车失去动力或者信号系统失效时,轨道上的系统仍然运行,调度中心显示屏上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运行状态。在列车因雷击出现故障时,调度平台会有报警信号警示值班人员,要求调度人员命令后续车辆全部停运。如果排除人为破坏或者调度中心系统死机,调度失误或不及时,可能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⑥ 温州动车事故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
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6)温州动车相撞扩展阅读
事故责任人处理:
2011年12月25日,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发布调查报告称,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建议对54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包括王峰。
报告中认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王峰处置不当,为平整、清理场地,在救援现场组织挖坑,并将D301次列车车头及零散部件放入坑中,准备就地掩埋,后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未予实施。该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对此负有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
⑦ 7.23温州动车追尾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动车事故调度及信号系统错误由于调度与信号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双重错误,导致追尾。当晚为雷雨天气,来自铁道方面较早的说法,D3115 停车是因为遭受雷击。“动车遭到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 造成追尾。”
⑧ 温州动车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事故可能的原因简单分析:1.两车组之一人为.2.调度失职.3调度程序漏洞
1.如果排除前车人为制造祸端的可能(仅仅是可能,追尾对前车驾驶机组危险不大)后,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应该是列车调度事故或者是调度程序方面的漏洞.
2 调度程序方面的漏洞可能性不大.列车调度程序多年来的执行应该是有一整套完善和成熟的机制,即使是动车组或者高铁的运行也一定是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这次事故跟车组的运行状态无关,因为车组不是在运行中的脱轨或其它事故.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调度事故.
3雷击可能造成列车失去动力,这个应该是可以检查列车运行的状态数据来证实是否属于事实.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判断失事是前或后车故意或调度失误的基础之一.
4.无论是动车或者高铁,在调度中心应该有其运行状态.雷击造成失去动力或者信号系统失效,调度中心都是清楚的,至少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就是该车已经失去正常状态,并且应该有报警信号警示值班人员,即使是没有任何状态信号反馈回中心.所以在此情况下,应该调度后续车辆全部停运,因为后续车辆没有失去联系.即使本车或后续车辆失去与调度中心的联系,只要本身控制系统没有问题,只需要制动后简单等待调度即可,这也应该是最简单的调度程序.这次事故主要原因跟雷击失去动力或者信号系统失灵关系不大,也跟什么车型应该无关.虽然雷击失去动力或者信号断链是诱发事故的原因之一.
简单地思考了一下,可以确认此次事故是人为.至于是故意还是失职,看后续调查结果.
如果是故意,水就太深了.如果是失职掩盖下的故意..........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8/84/84/6_1.html
⑨ 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该由谁负责!
谁为温州动车追尾负刑事责任:
这不是天灾,是认为的事故!几十条人命不应该只通过保险赔偿草草了事!必须得有人出来为这个事故负形式责任!铁道部长!你有不作为之为!几十条人命啊!都说火车比飞机安全!结果造成这么大的事故!你不知道好好管理你的下属!
所有的动车控制系统均采用德国西门子的控制系统,制动系统是科勒尔的,在安全区间内,列车控制系统(ATO)检测到有其他列车时,会自动切断牵引动力系统,让列车自己滑行,同时制动系统(刹车)会自动采取制动动作。大家想象一下,在城郊区间,动车速度会达到250KM/S吗?而且还是那么大的雷雨天气,速度更不会有那么高。一般都是控制在100KM/S左右,这是司机严格遵守的。动车的制动系统在这个速度下,完全有能力自动停车。根本不可能有追尾的可能!
后来看到铁道部说是因为雷击造成的,我都想笑了!更想抽那些人的嘴巴!忽悠百姓不是这样忽悠的,关系到大几十条人命啊!老百姓可能不知道,每节列车上都装有避雷器(防浪涌装置),一旦列车遭到雷击,避雷器的作用就是把雷电产生的高压电流传输到钢轨上,保护列车控制系统不会造成烧损。雷击后,列车的控制系统绝对不会受影响。这是经过高压实验检测了的。而且在线路上,有任何一辆动车非正常停止运行,铁道部动车监控指挥中心都会报警,提示调度,让调度有3分钟的时间处理。
D3115次动车,停了那么长时间,后面的D301次还在继续运行,调度做什么去了?
一定要严惩啊!
⑩ 温州动车事故真相
事故经过
编辑
2011年7月23日19时30分左右,雷击温州南站沿线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或附近大地,通过大地的阻性耦合或空间感性耦合在信号电缆上产生浪涌电压,在多次雷击浪涌电压和直流电流共同作用下,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的保险管F2(以下简称列控中心保险管F2,额定值250伏、5安培)熔断。熔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区间的轨道无车占用,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的严重缺陷,导致后续时段实际有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行控制输出,致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
撞车地点
雷击还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使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三接近(以下简称下行三接近,即5829AG区段)“红光带”。
19时39分,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臧凯看到“红光带”故障后,立即通过电话向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汇报了“红光带”故障情况,并通知电务、工务人员检查维修。瓯海信号工区温州南站电务应急值守人员滕安赐接到故障通知后,于19时40分赶到行车室,确认设备故障属实后,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登记,并立即向杭州电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进行了汇报。
19时45分左右,滕安赐进入机械室,发现6号移频柜有数个轨道电路出现报警红灯。
19时55分左右,接到通知的温州电务车间工程师陈旭军、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晓、预备工班长丁良余3人到达温州南站机械室,陈旭军问滕安赐:“登记好了没有?”滕安赐说:“好了。”陈旭军要求滕安赐担任驻站联络,随即与王晓、丁良余进入机械室检查,发现移频柜内轨道电路大面积出现报警红灯(经调查,共15个轨道电路发送器、3个接收器及1个衰耗器指示灯出现报警红灯),陈旭军即用1个备用发送器及1个无故障的主备发送器中的备用发送器替代S1LQG及5829AG两个主备发送器均亮红灯的轨道电路的备用发送器,采用单套设备先行恢复。
20时15分左右,陈旭军通过询问在行车室内的滕安赐,得知“红光带”已消除,即叫滕安赐准备销记。滕安赐正准备销记,此时5829AG“红光带”再次出现,王晓立即通知滕安赐不要销记。陈旭军将5829AG发送器取下重新安装,工作灯点绿灯。随后,杭州电务段调度沈华庚来电话让陈旭军检查一下其他设备。陈旭军来到微机房,发现列控中心轨道电路接口单元右侧最后两块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红灯,便取下这两块板,同时取下右侧第三块的备用板插在第二块板位置,此时其工作指示灯仍亮红灯。陈旭军立即(20时34分左右)向DMIS(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工区询问了可能的原因后,便回到机械室取下三个工作灯亮红灯的接收器。此时列控中心轨道电路接口单元右侧第二块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绿灯,陈旭军随即将拆下来的两块通信板恢复到两个空位置上,然后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绿灯。陈旭军在微机室继续观察。
当地民众自发救援 (5张)
至事故发生时,杭州电务段瓯海工区电务人员未对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线和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故障处理情况进行销记。
20时03分,温州南站线路工区工长袁建军在接到关于下行三接近“红光带”的通知后,带领6名职工打开杭深线下行584公里300米处的护网通道门并上道检查。20时30分,经工务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工务设备正常后,温州南工务工区驻站联络员孔繁荣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进行了销记:“温州南~瓯海间上行线,永嘉~温州南下行线经工务人员徒步检查,工务设备良好,交付使用。”
19时51分,D3115次列车进永嘉站3道停车(正点应当19时47分到,晚点4分),正常办理客运业务。
19时54分,张华发现调度所调度集中终端(CTC)显示与现场实际状态不一致(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连锁终端显示“红光带”,但调度所CTC没有显示“红光带”),即按规定布置永嘉站、温州南站、瓯海站将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转为非常站控模式。
20时09分,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助理调度员杨向明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有"红光带",通过信号没办法开放,有可能机车信号接收白灯,停车后转目视行车模式继续行车。”司机又向张华进行了确认。
出事动车的车票
20时12分,D301次列车永嘉站1道停车等信号(正点应当19时36分通过,晚点36分)。
永嘉站至温州南站共15.563公里,其中永嘉站至5829AG长11.9公里,5829AG长750米,5829AG至温州南站长2.913公里。
20时14分58秒,D3115次列车从永嘉站开车。
20时17分01秒,张华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在区间遇红灯即转为目视行车模式后以低于20公里/小时速度前进。”
20时21分22秒,D3115次列车运行到583公里834米处(车头所在位置,下同)。因5829AG轨道电路故障,触发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功能,列车制动滑行,于20时21分46秒停于584公里115米处。
20时21分46秒至20时28分49秒,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D3115次列车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没有成功。
20时22分22秒至20时27分57秒,D3115次列车司机6次呼叫列车调度员、温州南站值班员3次呼叫D3115次列车司机,均未成功(经调查,20时17分至20时24分,张华在D3115次列车发出之后至D301次列车发出之前,确认了沿线其他车站设备情况,再次确认了温州南站设备情况,了解了上行D3212次列车运行情况,接发了8趟列车)。
20时24分25秒,在永嘉站到温州南站间自动闭塞行车方式未改变、永嘉站信号正常、符合自动闭塞区间列车追踪放行条件的情况下,张华按规定命令D301次列车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
20时26分12秒,张华问臧凯D3115次列车运行情况,臧凯回答说:“D3115次列车走到三接近区段了,但联系不上D3115次列车司机,再继续联系。”
20时27分57秒,臧凯呼叫D3115次列车司机并通话,司机报告:“已行至距温州南站两个闭塞分区前面的区段,因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没有信号,跟列车调度员一直联系不上,加之轨道电路信号异常跳变,转目视行车模式不成功,将再次向列车调度员联系报告。”臧凯回答:“知道了。”20时28分42秒通话结束。
20时28分43秒至28分51秒、28分54秒至29分02秒,D3115次列车司机两次呼叫列车调度员不成功。
20时29分26秒,在停留7分40秒后,D3115次列车成功转为目视行车模式启动运行。
动车运行列表
20时29分32秒,D301次列车运行到582公里497米处,温州南站技教员幺晓强呼叫D301次列车司机并通话:“动车301你注意运行,区间有车啊,区间有3115啊,你现在注意运行啊,好不好啊?现在设备(通话未完即中断)。”
此时,D301次列车进入轨道电路发生故障的5829AG轨道区段(经调查确认,司机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20时30分05秒,D301次列车在583公里831米处以99公里/小时的速度与以16公里/小时速度前行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车辆脱轨,D301次列车第1至5位车辆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大破2辆、中破5辆、轻微小破15辆,事故路段接触网塌网损坏、中断上下行线行车32小时35分,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