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头鸟是什么意思
九头鸟又称九凤。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不祥怪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认为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否则九头鸟会吸走小孩子的魂气,现在一些地区还有相关保护小孩的民俗。 一说周朝时,九头鸟在华夏诸国眼中为不祥之鸟,在后世诗文中多有记载。有说法是因古汉语中「九」和「鬼」音似,所以也叫做鬼车、鬼鸟。一说九头鸟是身有九首的凤,是战国时代楚国先祖所崇拜的神鸟。九头鸟有九个头,色赤,像鸭子,人首鸟身。九头鸟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定型为收人魂气的妖鸟。明代刘基(刘伯温)所著《郁离子》一书有《九头鸟》一文,寓意在“一头得食,八头争食”。
❷ 九头鸟什么意思
又称九凤、鬼车、鬼鸟、姑获鸟
❸ 九头鸟有什么寓意生活的例子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个谚语在中国流传挺广的。对于这句话有人认为是褒义,也有人认为是贬义。从褒义的角度来介绍,九头鸟曾经是一种神鸟,它代表着智慧和和不畏困难,绝对不像权贵低头的象征,所以比喻一个人是九头鸟,则是代表着这个人集结的智慧、能力以及魄力。
也有另外一层意思说九头鸟九个头相争而食,甚至有的时候会为一块食物相互打架,所以九头鸟也就比喻人贪婪自私奸诈无比。
❹ 湖北人为什么叫九头鸟
这个说法见于《酉阳杂俎》卷十六《羽》。 作为一个流传久远的传说,九头鸟传说肯定是一个多源而又分派的传说故事,要完全弄清它的源头和流变,尚须进一步的考证。 由于人们对“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一则流行谚语的褒贬不一,理解各异,近年在《湖北日报》副刊上又有好几位作者对此各抒己见,颇为热闹。有一位原籍湖北武汉的台湾民俗学家朱介凡也撰有《九头鸟传说》一文,此文长两万字,引述中国古典文献包括许多地方志中的材料近百条,对九头鸟这一俗谚的今古演变及社会文化内涵进行细密考评。
以九头鸟象征人事,介凡先生从历史上举出两例。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张居正为相有关。这里又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张居正为相时,大权在握,整顿吏治,声誉日增。患病时,各地官绅纷纷为之建醮,迹近铺张,事为九大御史前后参奏,而张之地位并未动摇,九大御史反为张居正一一整肃,因此当日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以为九头鸟再厉害,也敌不过一个湖北佬。在这个说法里九头鸟乃指九御史,并非湖北人。其二是说张居正在整顿朝政时,保荐了九位御史,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乡,对贪官污吏严厉制裁,革新政风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顿的贪官污吏,心怀不满,因而咒骂“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由此可以看出,这九头鸟的谣传,原是当日政敌散布出来以攻击张居正的。 另一说是这句谚语出于清初满人对湖北人的诅恨。据有关史料记载,鄂之圻黄地区,曾据山岩拼死抗清。大局既定后,那些难忘故国的遗民,又拒绝同清廷合作,如有受清廷笼络所利用的,众所共弃;乃使满人为官湖北者,莫不恼恨交加。在无可奈何之下,因荆楚向有九头鸟传说,于是编造了这句谚语。后来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再次证实了这句谚语的活力。因而在台湾出版的《湖北文献》上刊出的诗作,高唱:“武昌一夕鸟飞鸣,满族政权难自保,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 九头鸟在后世转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谚语,影射湖北人好战、不团结、精明、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让国人争辩不已、褒贬不一的俗语的来处和本意,武汉钟新民先生认为其实就是“不服周”。
首先来谈谈“不服周”。武汉是湖北的省会。湖北这个地方,历史上属楚地。在湖北人的口中有句俗语,谓之“不服周”。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楚人啊,他不服周天子的管束!这个不服周的最好典例,当属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了。他居然敢去问周天子的使臣,周天子的九鼎它有多重啊?其言下之意是,我楚庄王打算把它据为己有,知道轻重后好准备运回去呀。九鼎就象国之玉玺一样,谁拥有了它,便拥有了天下,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这就是“问鼎中原”这句成语的由来。后来楚灵王在春秋之时(公元前530年),楚顷襄王在战国之时(公元前281年),都曾经一再地“问鼎”。再来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九头鸟是什么?一种说法认为九头鸟其实就是九鼎的代称。九鼎,别名“三翮六翼”,意思是它的形状有三个躯干六只翅膀。今人对九鼎的认识仅限如此。无任是古典文献还是考古发现,至今都未见过对九鼎形状的其它描述。其实不要说今人,就是楚庄王那会,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否则也不会有楚庄王问鼎这一说了。因此根钟新民先生据三翮六翼这一描述,大胆推测:其一,此鼎是一只鸟形的鼎,因为它的形象是三翮六翼;其二,九鼎之九,是因为这只三翮六翼的鼎上铸有九只鸟头!所以此鼎被称为九鼎,而九鼎就是三翮六翼九首的九头鸟形状。 楚庄王当初虽未亲见九鼎,应该是听说过它的形状的(但不知轻重)。所以,他仅向王孙满打听它的轻重。当王孙满支支唔唔的不给正面答复时,楚庄王这个湖北佬大怒而言曰:你这小子不要向我封锁(屏蔽)九鼎的信息!(九鼎再重也不过是一只鸟沙,不管它有几重,充其量)我楚国把楚军的鹰嘴钩上的喙折下来,就足以铸一只这样的(鸟)鼎了! 面对楚庄王的“不服周”,王孙满也无可奈何,只好悻悻说道:“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所以天下人在听到此事以后就说,天子手上的九头鸟,(吓不倒)地上的湖北佬啊! 至于在民间,这句九头鸟的俗谚还有另一层意味。介凡先生认为这同武汉作为一个南北水陆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乡人同武汉本地人之间的隔阂有关。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众的知识开发较早,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在彼此交往中狡诈较多。武汉三镇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讨厌他们,见而生畏。武汉又是湖北的代表,本来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武汉佬”,因武汉二字早期比较生疏,后来就变成湖北佬了。 从深谙湖北风土人情的台湾学者的文章可以看出,九头鸟本是从楚人所崇拜的凤凰形象脱胎而来的,在中古时期才染上妖邪色彩进入民俗生活。明代以后,才把它和湖北人联系起来。但它并没有明确而稳定的含义,有时用以象征湖北人的丰富智慧和对邪恶强暴势力的强有力抗争,有时则用以嘲讽在人际交往中的狡诈。这些含义和用法都是历史形成的。既然如此,我们在今天也就没有必要就九头鸟本身确定一个或正或反的固定解释。
❺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南佬。请问啥是九头鸟,和湖南人有啥关系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现在并没有贬义。
这句话传说起源于明朝 明朝中期朝廷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出现危机,湖北人张居正任首辅大臣(相当宰相)后,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一条鞭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相对的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税收,还有整顿了吏治,改革了军队,使明朝出现中兴的迹象。
由于张居正搞改革得罪不少大官僚大地主和皇亲国戚,他们背后就说张是个九头鸟,讽刺他很会“搞事”。因为湖北旧属楚国,楚人崇拜各种凤凰其中就有九头凤,凤凰成为楚国,楚人的代表。“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本来是有点讽刺,不过也反映了湖北人本事大。湖北人并不介意,反而拿过来引以为荣。
❻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有何内涵,又是什么意思
有句俗语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如果你光看这句话觉有地域歧视的味道,那其实大可不必,九头鸟对于大部分湖北人来说更像是图腾一类的存在,如果有机会去湖北旅行的话,就会发现湖北人对于九头鸟的感情有多么强烈。当地大小企业、村庄地名甚至是一些发表刊物的名字都通通是九头鸟,其实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九头鸟其实在湖北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我们心中的龙虎这一类的瑞兽。值得一提的是,九十年代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段大概内容是说九头鸟是湖北人用来自嘲的生物,这篇文章一经发出便受到了当地企业的抨击,这家以九头鸟为商标的企业表示九头鸟是楚文化中的神鸟。
虽然后来九头鸟在别的地方渐渐演化为鬼鸟也是厄运,但是作为身在楚人地盘的湖北人依旧保留了对九头鸟的崇拜,但是这就流传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还是有点牵强,这其中和明朝张居正有很大的关系,张居正在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的情况下致力于改革,并且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当时湖北人就将张居正尊为九头鸟。还有两种说法分别是是张居正有九个湖北籍贯的得力手下帮助他改革和他有九个湖北籍贯的政敌一直阻拦他,不过这两种说法都是为了突出张居正为人能力之强。
❼ “九头鸟”是什么意思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好象是一个在全国流传甚广的说法。一般没有在湖北生活和工作过的人,对湖北人的印象大多可能就是来源于这两句话。可见这两句话的影响之大,影响之深,影响之广泛。“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据说有多种解释。有说是指湖北人象九头鸟一样有九个头那样聪明或者狡猾的,有说是指湖北人象九头鸟一样有九个头即九条生命生命力强的,也有说是指湖北人象九头鸟一样九头各奔东西南北互斗互殴不同心同德窝里斗的。总之是把湖北人比作九头鸟。实际上古代的人现在的人对所谓的九头鸟并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古书里对九头鸟的记载也没有谁去认真翻看更不用说研究。人们把湖北人看作九头鸟,到底是什么意思,完全只是一种印象或者想象,是从九头鸟之九头想象或派生出来的。
说湖北人聪明或者狡猾,我是赞成的。确实,湖北人并不笨。从历史和现实看,湖北人重视教育,家里再穷再苦,也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在传统思想影响下,尤其重视男孩的教育,借债都要供孩子读书。从古至今,湖北人材辈出,秭归屈原,钟祥宋玉,公安“三袁”,竞陵陆羽,潜江曹禺,宜都杨守敬,黄冈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董必武,郧阳杨献珍,襄阳米芾,等等。他们充分体现了湖北人的聪明。但是说湖北人狡猾我也是有同感的。有些湖北人是大聪明、大智慧,有些湖北人是小聪明甚至是狡猾。比如前几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的湖北某县一些人做笼子,在供货过程中做手脚骗外地人的钱,就是典型的小聪明或狡猾的例子。还有一些湖北人为了实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很能吃苦,但一旦目标实现,便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最后又栽了跟头,这样的例子更多。
湖北人小聪明、灵光或者狡猾的形成,与湖北的地理特点有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湖北,指的是洞庭湖以北。中国有湖北湖南,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广东广西,还有云南海南、西藏、江西、北京、南京什么的,都是以方位命名的。湖北所处的洞庭湖以北这块地方,古时叫云梦泽,实际上是个大湖。经过长时间的变迁,大泽逐渐被於塞,湖北成了拥有若干个小湖的千湖之省。湖北多水。水之灵动易变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湖北人,形成了湖北人的重要特性。
再说湖北人生命力特别强,我也是同意的。湖北人,特别是生活在江湖边的湖北人,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特别是洪水年份,不仅全年劳作被一扫而光,而且随时有覆巢灭顶之灾和生命危险。历史上湖北多次遭遇洪水灾害,有时一次洪灾,死亡几十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和防洪抗灾工作,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较好保障。1998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湖北战胜了多年不遇的大洪水,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湖北人不怕死、不信命、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任何巨大的打击下也能恢复过来,重新站起来,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湖北人的生命力是旺盛的,湖北人是生机勃发的。
湖北人有点窝里斗的问题,我想也是客观存在。就好象我们到了国外,别人说中国人喜欢窝里斗一样。湖北人的窝里斗是中国人窝里斗的一个缩影。90年代初,深圳开发热热火火,我们都到深圳参观学习。当时孔雀东南飞,从湖北到深圳的人不少。别人都说,湖北人很聪明,很能吃苦,所以在深圳混得不错。但是,湖北人不能扎在一堆。一个湖北人是条龙,一群湖北人是堆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体会得到湖北人的窝里斗问题。我们同从国外回来的人交谈,他们总是羡慕在国外人际关系简单,可以专心致志地搞工作,休息就可以完全放松下来休息,没有那么复杂的人际关心需要操心分心。湖北人的互斗互殴是历史造成的,是落后造成的。过去,生存的机会很少,不斗就没有生存下去的机会。随着发展的加快,以及法制的健全,人们会有平等的较多的机会,这种内斗可能会慢慢减少。
❽ 古文解释九头鸟
【原文】
孽摇②之虚③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④而相衔⑤,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
海岛⑥观而⑦笑之曰:“而胡⑧不思九口之食同归一腹乎?而奚⑨其争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郁离子》,作者刘基。②孽摇:作者假托的地方。③虚:同“墟”,小山。④呀然:张大嘴巴呀呀地叫着的样子。⑤衔:啄咬的意思。⑥海凫:海里的野鸭。⑦而:同“尔”,你们。⑧胡:何,怎么。⑨奚:为什么。
【诗文翻译】
在孽摇的山上有一只鸟,一个身子有九个头。一旦哪个头得到食物,其他八个头都去争夺,呀呀怪叫着互相撕咬,以致鲜血迸流,羽毛乱飞,食物还没有进喉咙,九个头全都咬伤了。
海里的野鸭看见了,耻笑它说:“为什么不想想,九张嘴的食物都是吃到一个肚子里去的呀,为什么还要争斗不休呢?”
【导读】
短文描述九头争食,九头皆伤的情况,意在说明这种不懂维护共同利益而自相残杀的愚蠢行为,实在是鼠目寸光。
❾ 九头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湖北人是“九头鸟”
九头鸟又称九凤。因古汉语中「九」和「鬼」同音也叫做鬼车、鬼鸟。九头鸟是身有九首的凤,是战国时代楚国先祖所崇拜的神鸟。九头鸟有九个头,色赤,像鸭子,人而鸟身。九头鸟在汉代以后逐渐由神格沦落为收人魂气的妖鸟。九头鸟在后世转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谚语,影射湖北人好战、不团结、精明等。九头鸟是什么?一种说法认为九头鸟其实就是九鼎的代称。九鼎,别名“三翮六翼”,意思是它的形状有三个躯干六只翅膀。今人对九鼎的认识仅限如此。无任是古典文献还是考古发现,至今都未见过对九鼎形状的其它描述。其实不要说今人,就是楚庄王那会,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否则也不会有楚庄王问鼎这一说了。因此根钟新民先生据三翮六翼这一描述,大胆推测:其一,此鼎是一只鸟形的鼎,因为它的形象是三翮六翼;其二,九鼎之九,是因为这只三翮六翼的鼎上铸有九只鸟头!所以此鼎被称为九鼎,而九鼎就是三翮六翼九首的九头鸟形状。 楚庄王当初虽未亲见九鼎,应该是听说过它的形状的(但不知轻重)。所以,他仅向王孙满打听它的轻重。当王孙满支支唔唔的不给正面答复时,楚庄王这个湖北佬大怒而言曰:你这小子不要向我封锁(屏蔽)九鼎的信息!(九鼎再重也不过是一只鸟沙,不管它有几重,充其量)我楚国把楚军的鹰嘴钩上的喙折下来,就足以铸一只这样的(鸟)鼎了! 面对楚庄王的“不服周”,王孙满也无可奈何,只好悻悻说道:“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所以天下人在听到此事以后就说,天子手上的九头鸟,(吓不倒)地上的湖北佬啊!再到后来,由于湖北佬在几百年中一次又一次的问鼎,此话也就一代又一代的传下来,慢慢就变成了“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啦
❿ 湖北九头鸟什么意思
九头鸟在后世转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谚语,影射湖北人好战、不正直。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让国人争辩不已、褒贬不一的俗语的来处和本意,其实就是“不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