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蒙写的小说有哪些
1.坚硬的稀粥 [王蒙] 2.蝴蝶 [王蒙] 3.冬雨 [王蒙]
4.听海 [王蒙] 5.筝波 [王蒙] 6.淡灰色的眼珠 [王蒙]
7.虚掩的土屋小院 [王蒙] 8.惶惑 [王蒙] 9.名医梁有志传奇 [王蒙]
10.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 [王蒙] 11.焰火 [王蒙] 12.无言的树 [王蒙]
13.冬天的话题 [王蒙] 14.轮下 [王蒙] 15.Z城小站的经历 [王蒙]
16.失去又找到了的月光园故事 [王蒙] 17.史琴心 [王蒙] 18.音响炎 [王蒙]
19.选择的历程 [王蒙] 20.球星奇遇记 [王蒙] 21.十字架上 [王蒙]
22.夏之波 [王蒙] 23.欲读斋志异 [王蒙] 24.初春回旋曲 [王蒙]
25.杂色 [王蒙] 26.风筝飘带 [王蒙] 27.夜的眼 [王蒙]
28.一嚏千娇 [王蒙] 29.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 30.济南 [王蒙]
31.室内乐三章 [王蒙] 32.成语新编 [王蒙] 33.调试 [王蒙]
34.铃的闪 [王蒙] 35.王蒙自传:(第一部) 半生多事 [王蒙] 36.王蒙活说红楼梦 [王蒙]
37.满涨的靓汤 [王蒙] 38.神鸟 [王蒙] 39.阿咪的故事 [王蒙]
40.来劲 [王蒙] 41.我又梦见了你 [王蒙] 42.棋乡轶闻 [王蒙]
43.最宝贵的 [王蒙] 44.夜雨 [王蒙] 45.眼睛 [王蒙]
46.春节 [王蒙] 47.最后的“陶” [王蒙] 48.庭院深深 [王蒙]
49.葡萄的精灵 [王蒙] 50.灰鸽 [王蒙] 51.郑重的故事 [王蒙]
52.躲避崇高 [王蒙] 53.致爱丽丝 [王蒙] 54.王蒙:青狐 [王蒙]
55.苏联祭: 记录王蒙隐秘而曲折的… [王蒙] 56.王蒙自传: 第一部:半生多事 [王蒙] 57.尴尬风流: 中国人“心” [王蒙]
58.王蒙活说红楼梦: 解读红楼政治… [王蒙] 59.春 之 声 [王蒙] 60.尴尬风流 [王蒙]
61.王蒙五年集成的奇书:尴尬风流 [王蒙] 62.王蒙散文随笔集:忘却的魅力 [王蒙] 63.王蒙探索中国人之“心”:尴尬风流 [王蒙]
64.鹰谷 [王蒙] 65.寻湖 [王蒙] 66.布礼 [王蒙]
67.王蒙心史:苏联祭 [王蒙] 68.荒诞小说选 [王蒙] 69.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 [王蒙]
70.中国心 [王蒙] 71.难得明白 [王蒙] 72.猫话 [王蒙]
73.我的处世哲学 [王蒙] 74.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王蒙] 75.永远做生活与艺术的开拓者——序小说集《迷乱的星空》 [王蒙]
76.哦,穆罕默德·阿麦德 [王蒙] 77.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王蒙] 78.土地的寻觅 [王蒙]
79.狂欢的季节 [王蒙] 80.王蒙作品获奖目录 [王蒙] 81.他来 [王蒙]
82.白先生的梦 [王蒙] 83.白衣服与黑衣服 [王蒙] 84.虫影 [王蒙]
85.漫谈中外文学的交往 [王蒙] 86.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王蒙] 87.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王蒙]
⑵ 《坚硬的稀粥》反映了什么主题
并不是在那里不厌其烦地单纯唠叨一大家子人如何吃好一天三顿饭的事。他暗示给人的东西是,“新风日劲,新潮日猛”,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和模式化受到威胁和挑战。
⑶ 坚硬的稀粥怎么样
王蒙的小说啊,很幽默,也有深意哦。说是一个家庭厌倦了稀饭咸菜的早饭以后更换了黄油面包牛奶鸡蛋等各种早餐之后最终又回到稀饭的故事
据说实际上,这部小说影射改革开放的,其中的爷爷指的是那个大人物哦
:)
⑷ 王蒙的小说作品是什么
1.坚硬的稀粥 [王蒙] 2.蝴蝶 [王蒙] 3.冬雨 [王蒙]
4.听海 [王蒙] 5.筝波 [王蒙] 6.淡灰色的眼珠 [王蒙]
7.虚掩的土屋小院 [王蒙] 8.惶惑 [王蒙] 9.名医梁有志传奇 [王蒙]
10.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 [王蒙] 11.焰火 [王蒙] 12.无言的树 [王蒙]
13.冬天的话题 [王蒙] 14.轮下 [王蒙] 15.Z城小站的经历 [王蒙]
16.失去又找到了的月光园故事 [王蒙] 17.史琴心 [王蒙] 18.音响炎 [王蒙]
19.选择的历程 [王蒙] 20.球星奇遇记 [王蒙] 21.十字架上 [王蒙]
22.夏之波 [王蒙] 23.欲读斋志异 [王蒙] 24.初春回旋曲 [王蒙]
25.杂色 [王蒙] 26.风筝飘带 [王蒙] 27.夜的眼 [王蒙]
28.一嚏千娇 [王蒙] 29.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 30.济南 [王蒙]
31.室内乐三章 [王蒙] 32.成语新编 [王蒙] 33.调试 [王蒙]
34.铃的闪 [王蒙] 35.王蒙自传:(第一部) 半生多事 [王蒙] 36.王蒙活说红楼梦 [王蒙]
37.满涨的靓汤 [王蒙] 38.神鸟 [王蒙] 39.阿咪的故事 [王蒙]
40.来劲 [王蒙] 41.我又梦见了你 [王蒙] 42.棋乡轶闻 [王蒙]
43.最宝贵的 [王蒙] 44.夜雨 [王蒙] 45.眼睛 [王蒙]
46.春节 [王蒙] 47.最后的“陶” [王蒙] 48.庭院深深 [王蒙]
49.葡萄的精灵 [王蒙] 50.灰鸽 [王蒙] 51.郑重的故事 [王蒙]
52.躲避崇高 [王蒙] 53.致爱丽丝 [王蒙] 54.王蒙:青狐 [王蒙]
55.苏联祭: 记录王蒙隐秘而曲折的… [王蒙] 56.王蒙自传: 第一部:半生多事 [王蒙] 57.尴尬风流: 中国人“心” [王蒙]
58.王蒙活说红楼梦: 解读红楼政治… [王蒙] 59.春 之 声 [王蒙] 60.尴尬风流 [王蒙]
61.王蒙五年集成的奇书:尴尬风流 [王蒙] 62.王蒙散文随笔集:忘却的魅力 [王蒙] 63.王蒙探索中国人之“心”:尴尬风流 [王蒙]
64.鹰谷 [王蒙] 65.寻湖 [王蒙] 66.布礼 [王蒙]
67.王蒙心史:苏联祭 [王蒙] 68.荒诞小说选 [王蒙] 69.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 [王蒙]
70.中国心 [王蒙] 71.难得明白 [王蒙] 72.猫话 [王蒙]
73.我的处世哲学 [王蒙] 74.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王蒙] 75.永远做生活与艺术的开拓者——序小说集《迷乱的星空》 [王蒙]
76.哦,穆罕默德·阿麦德 [王蒙] 77.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王蒙] 78.土地的寻觅 [王蒙]
79.狂欢的季节 [王蒙] 80.王蒙作品获奖目录 [王蒙] 81.他来 [王蒙]
82.白先生的梦 [王蒙] 83.白衣服与黑衣服 [王蒙] 84.虫影 [王蒙]
85.漫谈中外文学的交往 [王蒙] 86.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王蒙] 87.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王蒙]
⑸ 评价 小说 我是你爸爸(王朔)和 坚硬的稀粥(王蒙)
《我是你爸爸》继承了王朔作品的诙谐,但书中以一个十四岁男孩的自我叙述,心理剖析让人为之眼前一新,父子角色的转换所演绎的一系列故事,使读者深切体会到男人的无奈,作者的笔下小市民活着的叹气声将一直追随着你,不由读者难以释卷。
本书讲述了丧妻的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这个在机关里混日子的小职员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时而滥施暴力、时而摇尾乞怜,有时又满腔热情地和儿子称兄道弟。但最终父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坚硬的稀粥》。以粥作为书名,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作者自己也不讳言有喝粥的嗜好。如果按中国人“食疗”的说法,粥确实有养胃、助消化等疗效。里面有一段形容当时中国民众生活的说明,大意是说:老百姓把买衬裤的钱都省下来买了冰箱,客人来看,只见有冰箱而不见无衬裤。
http://www.dqt.com.cn/wx/xd/zpj/wangshuo/baba/baba.html
http://book.ayinfo.ha.cn/mjwj/ww/wangmeng/zzz/028.htm
⑹ 王蒙最简介
王蒙(1308-1385),书明,黄河山桥,湘光巨石,吴兴人。元代画家。赵孟复的孙子。元朝末年,他放弃官职,退居临平黄河山。他叫黄河山樵夫。他直到晚年才下地当官。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洪武十八年,因“胡维勇案”入狱身亡。
王蒙、黄公望、乌镇、倪瓒被称为元代四大家族。受赵孟复的影响,他的山水画受到东原和汝兰的启发,有自己的风格。作品与茂密、重叠的山峦、苍松翠柏、苍劲盎然、多变;喜欢用绳子和牛毛,干湿互作,送清新中厚实厚重;苔藓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他擅长字和墨竹,也擅长楷书。现有作品有《清边隐逸图》、《葛志川移民图》、《避暑山庄藏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
(6)坚硬的稀粥扩展阅读:
代表作品:
1、青卞隐居图》是元末明初山水画家王蒙所作纸本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描绘画家故乡卞山苍茫景色,山上树木茂密苍郁,溪流回环,景色清幽,隐士行居其间。画法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再用焦墨皴擦,使得画面不迫不塞,元气淋漓,气势磅礴,创造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
2、《春山读书图》是元代画家王蒙所创作的一幅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春山读书图》描绘水滨山崖下茅屋几椽,文士们在屋中读书的情景。近景冈阜,松柏成林。中景兀峰,拔地而起,气势雄伟。
⑺ 如何评价王蒙的《坚硬的稀粥》
《坚硬的稀粥》可视为在东西文化碰撞和改革浪潮冲击之下,世态民心真实情状的微型景观。它是王蒙对民族整体进行全景式的考察和哲思后一种抽象还原的缩小艺术处理,其整体象征的意味非常明显。一眼就能看出,王蓑并不是在那里不厌其烦地单纯唠叨一大家子人如何吃好一天三顿饭的事。他暗示给人的东西比这要多得多。“新风日劲,新潮日猛”,各种观念在矛盾中撞击,“在兹四面反恳含悲厌旧,八方涌起杯梦维新之际”,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和模式化受到威胁和挑战。
从《坚硬的稀粥》看王蒙的政治小说
作家要关注现实,描写人间百态和世间疾苦,嬉笑怒骂中或多或少都会和政治有一定的联系。王蒙也是一位关注现实的作家,他的人生经历与中国当代的许多政治事丨件挂钩,而且他出身少共,担任过文化部长等公职,与政治的联系就显得更加密切,感悟更加深刻了。
王蒙的小说很多都带有政治色彩,每出一部新作都带有当时强烈的时代特征。他于1955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后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起社会关注,并以此成名。
王蒙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曾获第四届1989—1990短篇小说百花奖,可见这篇小说在当时的影响程度。《坚硬的稀粥》写于1989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发展的初期,这部小说无疑给当时的社会给予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至少说是对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陈旧的文化制度,保守的思想始终是要被前进的社会所抛弃的,小说以一家人的生活为背景,紧紧围绕着吃饭的问题展开,较为细致地刻画了一家人思想的变化历程。
小说叙述了一个四室同堂的大家庭因膳食改革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丨件,这一家庭内部的变化不正是当时中国改革的缩影吗?一个的国家不正类似于一个大家庭吗?膳食的改革牵动家庭中的各种势力,爷爷是权威的当政者;儿子是新新力量,象征着中国社会的新一代的青年们;徐姐是勤劳的底层劳动者,旧体制的奉行者;以及堂妹夫的知识分子派,爸爸的中层阶级,还有诸如我和妻子代表着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物。小说最后让膳食改革之后的一家人明白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作者没有生搬硬套、大段引用固有的理论来教化读者,而是将一个高度严肃的政治问题作了一个比方,浅化到人人都了解的家长里短的小事。读者联想开来,是不难发现作者的良苦用心的。看完这篇小说,读者对党的政策方针会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但在小说中王蒙也并非简单的“翻译”党政方针,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并用笔表达出来。何谓改革,就是对原有的体制或者原有的方式进行调整,改变、革命、创新。改革中会看到新事物的诞生,比如小说中,一家人迎来了收录机,虽然只是暂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每个人。改革也会让人们燃起心中压抑许久的热火,点燃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向往,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就象小说中对于改善膳食的欲望,从一开始只有爷爷提出,到之后的众人响应,再是搞得如火如荼,这就好比星星之火刹那间燎原了整个山野。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当你在享受或者在欣赏它的同时,你也在品尝着它的局限性和副作用。这就象你在赞美玫瑰的艳丽时,不要忘了那同时也是一朵带刺的凶器。因此,当一家人正投身于膳食改革的热潮中,每个人都在尽着自己的能力去把改革的火苗越烧越旺之时,却忽视了它可能会引起一场或许难以扑灭的大火。徐姐的独自掌权被推翻说明了权利集中制所带来的深刻后果。儿子完全西盘式化的改革同样得到相同的答案,那就是一家人不同程度上的生病住院。儿子虽然仍旧坚持他的观点,一副“坚持走自己的路,由他人说去吧”的姿态,但毫无疑问,他的思想存在着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他现在的观念或许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得到改变,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过至少目前来说,他是不明白“外国的月亮之所以比中国圆”的真正原因。
小说在进行到儿子的改革时,其实已经渐渐走向了故事的高潮,接着是大家伙的分餐制,以及由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喻示着又一次的改革落幕,故事的高潮也趋于停止,然后以大约匀减速的速度向着终点走去。堂妹夫所提出的民丨主选举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又一次激起了大家的欲望,但是事实很明显,他的结局和儿子是殊途同归的,的确他对于改革抱有着象大多数人那样美好的愿望,但是他的观念同样犯了不切实际的问题,对于家庭背景的不了解,对于家庭成员的一知半解,他的所谓民丨主选举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场走秀性质的闹剧,它的出现只是告诉人们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体制叫做“民丨主”,世界上有一种表决叫“选举”,这或许就是堂妹夫带给那一家子的最大财富。
之后的厨艺评比,则是证明了膳食改革归根到底要和膳食沾上边,换言之,谁的厨艺好,谁就有资格去改革。然而,随着徐姐的悄然离去,叔叔婶婶的搬入新房,堂妹夫的出国留学,这一家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膳食改革变得简单了,或者说人们在经历了一番激丨情火热的喧闹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大家伙都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膳食的改革最终还是以吃得满意为主。这一条改革经验具有这个大家庭的特色,无疑也打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烙印。
在《坚硬的稀粥》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王蒙对政治的话题的热情,但是这种热情却又与他早前的另一部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有所不同。《坚硬的稀粥》发表的时代已经褪去了许多的舆论禁忌,作家的创作环境比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时要宽松得多。小说的特色应是忠实与生活,没有把人物简单化,脸谱化。作者一方面写出了刘世吾这样一个堕落的领导,同时也写了他内心的痛苦,搏斗以及短暂的良心发现。面对林震这样的生活中新人。他有善良的愿望与卑劣的欲念想交织的复杂心理状态。在王蒙笔下刘世吾即不是“死官僚”式的反面人物,林震、赵慧又也不是高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而都是各自存在不同缺陷的活生生的人。这对于当时盛行的公式化,文学创作的脸谱化、概念化倾向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冲击。也正是如此,王蒙的这篇小说才在当时的文坛脱颖而出成为焦点。相比较而言,《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比《坚硬的稀粥》拥有更多的批判力度,《坚硬的稀粥》里有一种平和的叙述和启迪,并不要有对某些不正常现象的揭露。但这两种主题的作品它们同属于对政治现象的艺术的描述,都是作者关注政治生活的体验。
对王蒙的渐渐消退的批判意识,有评论家说这是“王蒙式的忠恕之道”,把王蒙的政治小说看成是为主流意识服务。对于中国的文人一般有这样的两种危险的评判,一种是站在当权者的高度批评某些思想偏离或者反动的文人;一种是站在文人的角度批评某些不够“揭露”现实或者为当权者说了话的作家。王蒙尝到过第一种评判的滋味,但在当下,他又遇到了类似后一种批评的境遇。王蒙曾说:“社会上有很多“消费型作家”,写作就是为了赚稿费,而新生代们甚至讨厌成为“良知”。只能说,我们期望作家是社会的良知,而他是不是“良知”要经过长期的考验,有的作家只是“作良知状”。至于我个人,我是一个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入世很深的人,但创作时是个虚无缥缈、精神遨游的人,我觉得我是真的作家。”他对自己有这样的认识,而且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也看到了他比当下一般作家的具有多得多的社会良知。有人说王蒙是怀有儒家的忠贞意识的,已经不敢再有任何的对现实的批判,可能在这些人的眼中只有不断的批判现实的黑暗的人才是真正的作家。批判现实,抨击时弊确实能够体现一个作家的价值,但也不是只要批判了黑暗面的写作者就是真正的有良知的作家。作家可以对坏的东西进行批判,但对好的东西也可以进行表扬,对无关对错的甚至不了解的也可以不发言论。王蒙有关政治的小说是他对客观社会现实作了认真思考后写出来的,并不是一味的迎奉主流意识。
⑻ 作者简介(王蒙)
王蒙 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http://www.hcgame.net/Article.Asp?id=1648
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1/34/archives/2005/2177.html
⑼ 各种笑的解释 (如什么的笑是什么笑)
【笑】露出愉快的表情,间或发出欢喜的声音。例:造物者已经把笑的能力公开地分给了整个人类,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可惜。(钱钟书《说笑》)
【暗笑】暗中发笑。也指心里高兴,不一定发出声音。例:①机要员张国庆到各科室下放文件,往往他人还没出屋子,里面看的人已经面露惊异之色,甚至在窃窃私语,嘻嘻暗笑。(麦家 杨健《暗算》)②雁儿说,我们大小姐又漂亮又文静,以后要嫁贵人的。颂莲心里暗笑,雁儿褒此贬彼的话音让她很厌恶。(苏童《妻妾成群》)
【微笑】不明显的笑。例:我闭眼,可以看见他的微笑;我转过身去,他的影子在我前方生动地晃。(叶萱《爱情在南我在北》)
【含笑】面带笑容。在句中作状语。例:(慧卿)说罢,又回头对我道:“老爷,你说是不是?”我只含笑点点头。(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笑吟吟】形容微笑的样子。例:萧彬这晚是那么和蔼,笑吟吟的抽着烟,简直是个忠厚长者。(琼瑶《却上心头》)
【笑眯眯】形容微笑时眼皮微微合拢的样子。也作〖笑咪咪〗。例:偶尔翻那本相册,看着父亲蹲在一辆白色带篷的童车旁笑眯眯的,童车里坐着我,白白胖胖的像藕。(陆星儿《父亲的照片》)
【笑盈盈】形容笑得十分好看的样子。盈盈:仪态美好。例: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萧红《呼兰河传》)
【笑嘻嘻】形容微笑的样子。常发出嘻嘻的笑声。多用于不太严肃的场合。例:两人笑嘻嘻看着她,“我们顺路,来问句好,坐十分钟就走。”(亦舒《天秤座事故》)
【笑呵呵】形容笑的样子。多伴有呵呵的笑声。多用于打心眼里高兴的场合。例:高玉智笑呵呵地回答他们的问话。玉德老汉站在他旁边,嘴里噙着旱烟锅,一边笑,一边用瘦手抹眼泪。(路遥《人生》)
【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美好的笑态。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用于书面语。例:文泰来一刹那间……不由得心动,轻轻叫了声:“妹子!”骆冰回眸嫣然一笑,笑容未敛而火光已熄。(金庸《书剑恩仇录》)
【笑容可掬】笑容堆得能用手捧起来。形容笑容满面的样子。例:胡先生穿着浅色长袍,笑容可掬,从容自然,没有架子。(宋秉彝《我的校长胡适之》)
【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常用于许多人在一起欢笑。也说〖笑逐颜开〗。例:骑手们输得喜笑颜开。一箱啤酒搬来了,垒在加木措身边,几乎每个骑手都要羡慕地给加木措一拳。(池莉《让梦穿越你的心》)
【发笑】笑起来。例:偶尔脱颖出了一个褒姒,可是不爱笑也不行,周幽王千方百计要使她发笑,结果只笑了一下,就把亡国的账都记在她头上了。(李敖《直笔——“乱臣贼子惧”》)
【失笑】不由自主地笑。例:他们独自观赏,独自无所顾忌地开怀大笑与哑然失笑。(阎连科《一去不再复返》)
【欢笑】快活地笑。例:儿童的欢笑正追随春日的风筝/在晴朗的天空自由飘舞……(赵丽宏《浮出忘川——南京大屠杀五十八年祭》)
【大笑】大声笑。例:双双把喜旺推蹲在地上,自己却忍不住格格地大笑起来。她笑得那样响,把满脸泪花都笑得抖落在地上。(李准《李双双小传》)
【哈哈大笑】大声笑,发出“哈哈”的声音。例:关山林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从来不发恼,听了金可这话,只知道仰头冲天哈哈大笑。(邓一光《我是太阳》)
【纵声大笑】放纵声音,尽情大笑。纵:放纵,听任。也说〖放声大笑〗。例:江南七怪纵声大笑,丘处机不禁变色。(金庸《射雕英雄传》)
【狂笑】纵情大笑,像发狂似的。常含贬义。例:蔡真歇斯底里地狂笑着,又掷身在床上,用劲地颠着,床架格格地响。(茅盾《子夜》)
【哄笑】许多人一起笑。例:阮知非真的就过来张了双臂拥抱了牛月清,众人一片地哄笑。(贾平凹《废都》)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例:大家哄堂大笑,互相感慨着:“坏,这作家是坏。”(王朔《一点正经没有》)
【说说笑笑】连说带笑,又说又笑。例:庄里的年青人都自动地到供给处给队伍上送东西,一边挑着挑子,一边说说笑笑。这一切都使彭亮感动。(知侠《铁道游击队》)
【笑语声喧】说笑声喧哗热闹。例:听着卖花和买花的劳动者互相探询春讯,笑语声喧,令人深深体味到,亿万人的欢乐才是大地上真正的欢乐。(秦牧《花城》)
【嘻嘻哈哈】形容嬉笑欢乐的样子。含有不太庄重的意思。例:那是一口深井,许多女人在井旁打水,~,情景十分活泼动人。(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嬉皮笑脸】形容嬉笑不严肃、不庄重、轻浮的样子。例:杨卫字嬉皮笑脸地说:“你现在看上去,还像小姑娘。”马德丽板脸说:“别跟我这样油腔滑调,这哪像跟你姐姐说话……”(叶兆言《别人的爱情》)
【苦笑】心情不愉快而勉强做出笑容。例:罗宗祺叫我娶老婆是为了写论文,马老婆子劝我别离婚是为了送牢饭,原来这就是现代的家庭观念!我不禁~了。(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惨笑】凄惨地笑。指内心痛苦、烦恼而勉强作出笑容。比“苦笑”词义重。例:我说到长了痔疮时,脸上的惨笑和在她面前无端微笑时的样子一模一样,这时候她恍然大悟:原来这种神秘的微笑本源是痔疮!(王小波《革命时代的爱情》)
【强颜欢笑】勉强做出笑容,装作高兴愉快的样子。例:沈万三强颜欢笑地送着他们,待到看着他们都下了船,这才收起笑容。(吴恩培《巨商沈万三》)
【破涕为笑】停止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涕:眼泪,指哭泣。例:“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给什么我们就吃什么,我们都信任你!”徐姐终于~了,感谢家人对她的抬举。(王蒙《坚硬的稀粥》)
【冷笑】含有轻蔑、讥讽、不满、无奈等心情或怒意的笑。例:老道一听,他的眼睛翻了两翻,可是马上又平静下来,哼了一声,点了几下头,冷笑道:“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曲波《林海雪原》)
【狞笑】凶恶地笑。例:“郑敬之!”中村狞笑道,“你的承认了共产党,没关系,皇军大大的重用,警察局长的干活。”(李晓明 韩安庆《平原枪声》)
【奸笑】阴险地笑。例:“余静同志的话真有道理,最了解一个人的是他自己。这说法再对也没有了,再对也没有了。”他接着哈哈奸笑了两声。(周而复《上海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