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防军第七装甲师的所有经历
第7装甲师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于1938年10月10日在图林根的格拉组建,隶属于第9军区。
1939年9月1日,该师首次出现在波兰战场上。第2、3轻装甲师组成第15摩托化军,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10集团军。师指挥官斯图姆中将。此时该师的第66装甲营拥有可用坦克62辆,主要装备I型、Ⅱ型坦克,另外还有少量Ⅲ型和Ⅳ型坦克。
进攻从西里西亚的霍耐科开始,目标凯尔斯和拉当。部队几乎未受损失就于9月9日占领了拉当。以此为起点,第2轻装师继续向华沙以西地区和更远的莫德林推进,从南面包围了华沙,战斗于1939年9月27日结束。随后,该师于1939年10月1日接到命令返回原驻地,并于10月中旬抵达图林根。根据波兰战役的经验,第1-4轻装师改编为正规装甲师,编号:6-9。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 第一阶段
不仅仅是番号改变了,该师也按照装甲师的编制进行了彻底改编。第66装甲营被加强,组建了第25装甲团,下辖3个装甲营。第6、7步兵团也被改编为第6、7机械化步兵团,并归第7机械化步兵旅指挥。
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从斯图姆手中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这期间,PzKw38(t)坦克代替了大多数的老旧坦克,特别是Ⅰ型坦克。38(t)坦克性能远优于原来的Ⅰ型和Ⅱ型坦克,火力与Ⅲ型相当,但是火炮射程更远。入侵法国前夕,一个摩托化重炮连(装备150mm自行火炮)被加强到第7装甲师。这次改编使该师的坦克作战能力显著提高,编制的坦克数量达到180辆左右。
1940年5月10日,入侵法国和低地国家的“黄色方案”开始实施。第7装甲师再一次隶属于第15摩托化军,这次和第5装甲师一起受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指挥。第7装甲师作为攻击主力,将强行通过阿登地区,越过芒斯,出现在盟军主力后侧,切断敌军通往英吉利海峡的道路,并将其分割。
1940年5月10日清晨,该师的坦克部队出发准备在第纳特通过芒斯,越过德-比边境向阿登前进。5月12日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
随后,隆美尔开始了一场向英吉利海峡进军的赛跑。这场“赛跑”指挥的相当精彩。只发生过一个小小的意外:英军于5月21日在阿拉斯发起了反攻。这在德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因为德军第42反坦克营的37mm反坦克炮无法击穿英军步兵坦克的厚重装甲。只得以88mm高炮来对付。这是88mm高炮第一次被用来对地射击,结果效果显著,英军坦克纷纷被摧毁。——这招,在之后的北非战役中隆美尔也经常用起——隆美尔一直冲在他军队的第一个,在指挥官鼓舞下,第7师奋勇前进。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该部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这时,战役的第2阶段开始了。
第二阶段
在法国战役的第二阶段,第7装甲师和第5装甲师一起隶属于第4集团军第15装甲军。目标是占领索姆,以避免更多的盟军通过海峡逃走。这个区域上横挡着魏刚防线,由法国第10军防守。第5、7两个装甲师在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并由此分割了法国第9和第10集团军。以第7装甲师为先导,第15装甲军快速推进。6月7日该师进抵佛戈斯-莱斯-奥克斯,于次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该城于6月10被占领。
6月12日,第7装甲师占领圣·万勒瑞。法国第9集团军和英军第5山地师的一部分被合围,46000人投降。随后,该师继续推进,于6月19日进抵瑟堡。虽然部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推进,但最后还是没能阻止少量英军从此撤走。经短暂休息,第7装甲师再次向南挺进,一路之上未遇有组织的抵抗。穿过科唐坦和布列塔尼,该部于安塞尼斯渡过卢瓦尔河。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打到法国西南部。
是役,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停战后,第7装甲师驻扎波尔多,可是仅仅4天后,就被调往查特斯,在那儿待到7月24日,随后又驻扎巴黎以西,为海狮计划做准备。不过12月中旬,再次调回波尔多,在那一直驻扎到1941年2月14日。随后,前往波恩-拜德哥德斯堡。在这一期间,隆美尔少将被提升为非洲军团指挥官,冯·方克少将接任师长。
从6月6日到10日,第7装甲师被火车运到了东普鲁士,积极为进攻苏联做准备。此时,该部齐装满员,全部装备38(t)、Ⅳ号坦克,机械化步兵第6团也部分装备了半履带车,机动能力显著提高。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从东普鲁士发起攻击,第2天,该师试图由奥利他渡过聂曼河时,爆发了一场与苏军第5坦克师的激战。苏军被全歼,但第7装甲师也损失了半数坦克。,进攻继续,维尔纳于6月25日被占领,以此为基地,第39装甲军转向东南的明斯克。6月28日该城被第3装甲集群和第二装甲集群从东、南两面攻占,次日,3个俄国军被合围歼灭。于是第7装甲师横卧于明斯克以东通往莫斯科的大路。7月5日,合围圈中最后28000名苏军投降。第2、3装甲集群迅速开始下一个包围战,这次的目标:斯莫棱斯克。第7装甲师此时仍是一马当先,杀在第39装甲军的最前面,因为该部已于3天前就开始了作战行动。7月3日,该师通过贝瑞西娜,几天后抵达散诺,在此遇到顽强的抵抗。7月10日大多数的第39装甲军部队通过了Düna,占领了维帖布斯克,并在该城南部警戒,此时,苏军的防御以暂时被打破了,德军再次把目标转到了斯莫棱斯克。
在白俄罗斯尘土飞扬的大道上前进了5天后,第7装甲师抵达了加泽沃附近的斯莫棱斯克-莫斯科大道。,第2、3装甲集群抵达斯莫棱斯克,包围了3 个俄国军。但是,此时只有装甲部队在维持着包围圈,步兵部队还在150公里以外。苏军组织了好几个新的军试图解围。激烈的战斗从7月18日一直打到8月7日,包围圈中的最后一支部队才投降。这是德国人的又一次战术胜利,但是第7装甲师也受到了很大的消耗。虽然胜利了,可是德国人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却停止了,而转向列宁格勒和基辅。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第7装甲师损失了40%的坦克,最后只能由一个步兵师接防,而该部撤到前线后面休整。
在8月的休整期间,第7装甲师像“消防队”一样,经常帮助前线的步兵师对付苏军的反攻。总算,在9月的头两周,还算清静。9月19日一个新的任务到来了,准备参加对莫斯科的最后攻击:“台风”行动。这次行动中,第7装甲师和第6装甲师、第14摩托化步兵师被编入了第3装甲集团军第LⅥ装甲军。10月2日进攻开始,24小时内,两个装甲师就渡过了第聂伯河,第4天,抵达维加斯马,与从南面而来的第4装甲集团军第10装甲师取得联系,4个俄国军被合围,第7装甲师第3次切断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13天后,苏军投降,但是10月7日,一个新的,更危险的敌人出现了——淤泥。所有的行动立刻慢了下来,所有的人和装备也陷入了泥水中,几乎到处如此。
10 月22日至11月8日第7师被调离前线,前维亚济马以北地区。到了11月中旬,开始冰冻道路才又重新畅通,对莫斯科的进攻也开始加速。第7装甲师开始攻击两支苏军的接合部,并击败第30 高加索骑兵师。于11月23日占领克林。4天后,捷克洛马附近控制莫斯科-伏尔加运河的桥头堡被建立起来。不过气温此时已渐渐降到零下30摄氏度。12月5日,德军彻底疲惫了,进攻停止。第7装甲师此时距莫斯科大约70公里,德军进攻失败了,苏军补充后,开始了反击。 经过漫长的路途,1月1日至5日第7装甲师抵达俄国南部顿河流域地区,6日前往佛彻斯太特东北,与苏军第3近卫军的一支部队遭遇。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该师还是于1月20日后撤了,并坚守在伏罗希洛夫格勒和斯拉万斯克附近,连日激战。至2月15日,该师离开防线重组,并转隶于第1装甲集团军第3装甲军。此时苏军开始了冬季攻势的最后部分,目标是全歼南方集团军群。
2月18日,第7装甲师向北面的埃斯琼进攻,以打通和5.SS装甲掷弹兵师和第11装甲师的联系。部队虽遭重大损失,但仍于2月28日占领埃斯琼,经激战,该师于4月6日从前线后撤,接受补充,最大的补充是第78炮兵团得到了Wespe和Hummel自行火炮。此时,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准备夏季攻势。该师也于5月初抵达哈尔科夫以南。 现在苏军已经准备好对哈尔科夫的进攻了,第7装甲师作为第48装甲军的一部分,8月5日进攻了坡洛斯,6日在格瑞沃若防守。8月7-8日退到斯拉夫格洛达-坡尔勤诺叶娃,随后8月10日与第11装甲师在贝尔卡以北发起了一次成功的反击。在之后的14天内,该师防守在阿奇特卡以北,但是8月25日,城市陷落。师长冯·方克调走,天才指挥官冯·曼托福尔少将接任。
然而,退却仍是不可避免,在波尔塔瓦防御战后,第7装甲师在克瑞曼彻撤过了第聂伯河,在切尔卡瑟东南集结,但是缺编一个装甲营,因为该营被运至法国,装备豹式坦克,此时苏军暂时被挡在了第聂伯河东岸。9月27日,苏军于基辅以西的皮尔雅斯拉夫附近建立桥头堡,第7 装甲师与其他不对试图击退苏军的渡河行动,但是到10月初,攻击停止为止,桥头堡虽然被大大缩小了,但是仍然没有被拔除,不过毕竟阻止住了苏军的突破。不久之后,该师又被调到了基辅以北的奥琼泰施桥头堡守卫,并打破了敌军包围斯克琼纳比尔的企图。在接下来的10月4号到24号这些日子,第7师就一直防守于此,直到转为集团军预备队,才撤到基辅以西小憩。不过11月3日,苏军再次以压倒性优势兵力向奥琼泰施桥头堡发起了进攻,突击目标指向基辅、夏特迈尔、阔洛斯特,第7 装甲师立即发起反击,但是却无能为力,仅仅能阻止苏军在基辅以西的埃尔彭河附近获得立足点。1943年11月6日苏军第38军攻占基辅,次日,法斯特夫失守。此时,德军将所有可以集中的装甲师包括第7 师统统编入第48装甲军,计划在11月15日到12月23日之间发起一系列反突击。,在这个行动中,第7师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11月15日,反突击按计划执行,第7装甲师与第一装甲师从法斯特夫以东发起进攻,分别于17、18日夜进入夏托迈尔,两天后,攻击部队向西直扑伯拉斯洛夫,大批苏军被合围,强大的部队从西向东从夏特迈尔到拉德米歇尔碾过苏军防线,第7 师担负着掩护北翼的任务。在快速的进攻中,该部进攻、追击、消灭一气呵成,在马林附近大败苏军,使第1 装甲师和党卫队元首旗队师顺利到达拉德米歇尔,到12月15日,该师已经在马林附近的阿尔斯卡和北岸筑起了坚固的桥头堡阵地,这个阵地的建成是梅莱尼包围战的两个起点之一。到12月23日,战斗结束的短短一个月中,第7 装甲师,特别是第25装甲团因战果辉煌,受到了统帅部的嘉奖。24日,苏军发起圣诞节攻势,第7师再次被命令防守夏托迈尔,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严重的交通堵塞,使该部根本无法部署,被迫后撤。到1月中旬,该部退到了伯第斯彻夫和夏普托夫卡之间,奥斯特若普尔之间的地方,这一段的防线直到月底才好不容易匆匆建立起来。1月26日,冯·曼托福尔少将离任,舒尔茨少将继任,但是仅仅两天后这位第7装甲师之魂、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勋章获得者就在他的第178次战斗行动中阵亡了,继任者是卡尔茂斯将军。2月2日,该师接到命令,火速奔赴洛夫诺以西地区,阻击苏军,两周后再次转移至卢兹克以北执行阻击任务。苏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塔努伯尔,三月初第7师调制兹伯拉兹(塔努伯尔西北15公里),位于第4装甲集团军右翼。3月7日至21日,该部成功的协同第68步兵师、元首旗队师塔努伯尔以东战线上的缺口,但是21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开始了猛烈的进攻,几乎全歼了第68步兵师,第7师被向东南压缩,于是被配属给了第1装甲集团军,该集团军此时已有许多部队被分割包围在著名的卡曼兹-波多利斯克和赫尔伯两大包围圈中。第7装甲师作为突围前锋,向塔努伯尔发起了进攻,战斗从3月28日一直持续到4月15日,最后,总算与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16装甲师会师。一系列的恶战之后,第7师疲惫不堪的撤了下来,作为预备队驻扎在伯扎克斯以北休整,并于4月21日撤至斯坦尼斯拉夫。4天后,该部向南越过克尔巴阡山脉,转归匈牙利第7 集团军指挥,在此平静的休整至7月1日援兵的到来。 1944年6月21日,苏联红军发起了它的最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巴格拉季昂”,中央集团军群遭受重创,一周之内,3个军几乎被全歼,损失了24个德国师,并在防线上留下了一个几百公里宽的缺口,苏军正由这个口子飞速涌入,于是从其他前线和部队调来的德军扑向白俄罗斯,试图堵上这个豁口,第7装甲师也被火车从伦堡(现乌克兰利沃夫)运至战线后方30公里的里达,当7月5日,该部的第一个单位到达后,就立即被派往霍尔斯扎尼归属第4集团军第39装甲军,实际上此时的第4集团军以被包围并歼灭在明斯克以东,所以该装甲军两翼都未于友邻取得联系,因此第7 和第5装甲师岁竭力抵抗,但为了避免被包围仍然随装甲军步步后撤,到7月9日,总算与其他部队取得了联系,并渡过聂曼河抵达1941年6月战斗过的奥利塔附近,7月12日到24日部队在东岸建起桥头堡,并隶属于第3装甲集团军。该军的北翼此时已与北方集团军群16集团军彻底失去了联系,因此在这些部队间有着一个巨大的口子,第7师派驻于此,就是为了以备不测,并被寄望能够封闭缺口。
第7师受命攻击庞哲维奇,但是部队却无法按规定集结,因为计划中的进攻出发地域已被苏军占领,要发起进攻就的重新夺取这些地方,而夺回这些地方后,估计部队已无继续进攻的能力,因此命令只得被撤销。从7月28日到8月1日,第7师继续步步后退,退过了渡比萨河,并在拉赛恩与苏军展开激战直至8月15日这些最后的战斗中25装甲团2营都没有参加,因为它被留在奥利塔后面,直到8月18日才归队。幸运的是第1营已于7月18日归队,并换装了“豹”式坦克,而此时第2营仍使用四号坦克。7月30日,苏军机械化旅抵达里加湾,切断了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陆军司令部立即制订计划准备重建两军的联系,几个装甲师开始在库兰集结,准备攻击米陶,第16集团军的两个装甲军39和40装甲军也被派执行这个拯救计划,第7装甲师作为第40装甲军的南翼参战,向斯阔伦方向进攻,8月15日向科勒穆发起进攻,以夺取总攻集结地域,次日开始总攻。整个行动持续到8月27日,并且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两个集团军群恢复了联系,苏军则从海上撤走了,不过在此战中,第7师仅仅前进了10-15公里,因为他们遇到了苏军近卫第2和近卫第5坦克军的顽强阻击。此战过后,两支德军再次转入防御,苏军也继续寻找割裂北方集团军群的机会,德军于是抢先发起进攻,这次第7装甲师和另两个装甲师与其他两支部队担任突击的主力,此次从9月16日持续到21日的行动,改善了16集团军的防御状况,并打乱了苏军的战役企图,不过两星期后,10月5日苏军还是发起了进攻,这次是向西攻,并且于5天后进抵波罗的海,最终切断了北方集团军群。第7装甲师也于1944年10月10日和第三装甲集团军残部一起被分割在美梅尔周围地区。并与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第58步兵师并肩战斗。战至10月22日第7装甲师仅剩团级规模,被迫后撤海运至皮洛,后开往东普鲁士埃瑞斯训练场休整。 在红军开始新的进攻前,第7装甲师被作为第2集团军预备队,驻扎于琴查诺夫。在苏军进攻的第一天,第7师试图发起一次反突击,但是苏军太强大了,反突击几乎未产生任何影响,之后又与大德意志师和18装甲掷弹兵师发起多次反攻,虽然挡不住苏军,但是还是掩护一部分部队撤至埃尔并。尽管第7装甲师曾发起救援行动,但是这最后的一座城市还是于2月9日失守,这部分战线也随之安静了将近一个月,不过此时的第2集团军业已被彻底切断。整个第2集团军包括第7 装甲师,被慢慢的向但泽附近的海滨地区压缩。
第7装甲军包括第7装甲师被逼向戈滕哈芬,并最后撤往奥古斯霍夫特半岛,并在这儿丢弃剩余坦克后于1945年4月5-6日海运至海拉半岛。10 天后,该师(实际上只剩下个名字了)。10天后又被撤至斯维穆德,并呆到4月18/19号左右,又被用火车运至瓦润-潘兹林,隶属于第3装甲集团军,实际上已无任何战斗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㈡ 全军84个军级单位 具体名单
新调整组建的84个新军级单位分布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省军区系统。
一、军委政治工作部(合计1个):解放军报社。
二、军委后勤保障部(合计2个):军事医学科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
三、军委装备发展部(合计10个):不知以下10个单位是否有副军级单位。第20试验训练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3600部队,内蒙古额济纳旗);第21试验训练基地/核试验基地(63650部队,新疆马兰);
第23试验训练基地/远洋航天测量船基地(63680部队,江苏江阴);第25试验训练基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63710部队,山西岢岚);
第26试验训练基地/西安卫星测量控制中心(63750部队,陕西渭南);第27试验训练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3790部队,四川冕宁);
第29试验训练基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63820部队,四川绵阳);第31试验训练基地/白城常规兵器试验基地(63850部队,吉林白城);
第32试验训练基地/华阴常规兵器试验基地(63870部队,陕西华阴);第33试验训练基地/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63880部队,河南洛阳)。
四、军委训练管理部(合计4个):南京政治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装备学院(北京);后勤学院(北京)。
五、军委国防动员部(合计28个):1.天津市警备区;2.上海市警备区;3.重庆市警备区;4.河北省军区;5.山西省军区;6.辽宁省军区;7.吉林省军区;8.黑龙江省军区;9.江苏省军区;
10.浙江省军区;11.安徽省军区;12.江西省军区;13.福建省军区;14.山东省军区;15.河南省军区;16.湖北省军区;17.湖南省军区;18.广东省军区;19.海南省军区;20.四川省军区;
21.贵州省军区;22.云南省军区;23.陕西省军区;24.甘肃省军区;25.青海省军区;26.内蒙古军区;27.广西军区;28.宁夏军区。
六、五大战区:
1、东部战区(南京)(合计3个):第71集团军(徐州);第72集团军(湖州);第73集团军(厦门)。
2、南部战区(广州)(合计3个):第74集团军(柳州);第75集团军(惠州);驻香港部队。
3、西部战区(成都)(合计3个):第76集团军(宝鸡);第77集团军(重庆);第78集团军(西安)。
4、北部战区(沈阳)(合计2个):第79集团军(长春);第80集团军(辽阳)。
5、中部战区(北京)(合计3个):第81集团军(张家口);第82集团军(保定);第83集团军(新乡)。
新疆军区(合计1个):南疆军区。
七、陆军(合计3个):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江苏南京);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河北石家庄);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八、空军(合计4个):空降兵15军95829部队(湖北孝感);空军装备研究院;空军指挥学院(北京海淀区);空军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九、海军(合计7个):海军装备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南京);海军工程大学(武汉);海军试验基地(92493葫芦岛);
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91286);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92919);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92830)。
十、火箭军(合计7个):第51基地96101部队(辽宁沈阳);第52基地96151部队(黄山祁门);第55基地96301部队(湖南怀化);第56基地96351部队(青海西宁);
第22基地96401部队(陕西宝鸡);火箭军指挥学院(武汉); 火箭军装备研究院(北京)。
十一、武警部队(合计9个):武警水电指挥部;武警交通指挥部;武警黄金指挥部;武警森林指挥部;武警指挥学院(天津津南区) ;武警工程学院(西安);武警学院(河北廊坊);武警北京总队;武警新疆总队。
十二、战略支援部队的网络战、军事航天和电子战部队。
㈢ 全国有几个军区
一个军区有两或三个集团军,中国有五大战区,具体如下: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下辖3个集团军,71集团军、72集团军、73集团军。
2、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下辖2个集团军,分别是74集团军、75集团军。
3、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下辖2个集团军,76集团军、77集团军。
4、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下辖3个集团军,78集团军、79集团军、80集团军。
5、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下辖3个集团军,81集团军、82集团军、83集团军。
(3)78集团军扩展阅读:
2017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番号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
调整组建新的集团军,是对陆军机动作战部队的整体性重塑,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迈出的关键一步,对于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
㈣ 纳粹德国二战时候的战斗序列表
德国东线总司令部
1939年10月3日在波兰组建,负责“保卫德国的东方领土以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共计30个师。10月8日,上述三个集团军分别改称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中央边境地段司令部和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1940年7月,该部下辖德国第十八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1940与1941年之交,该总司令部解散。历任东线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费多尔•冯•博克。
德国西北总司令部
1945年4月6日组建,负责指挥与控制驻荷兰和德国西北部的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残部以及海军与空军部队。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西北总司令为恩斯特•布施。参见“德国H集团军群”。
德国南线总司令部
亦称德国西南总司令部。1941年底组建,负责组织指挥在意大利和北非的德军部队。1943年8月,该总司令部所辖部队包括隆美尔指挥的驻意大利的德国B集团军群、胡贝指挥的驻西西里的德军部队以及驻中意大利、撤丁岛和科西嘉的德军部队。1944年5日,指挥意大利战场的德国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以及驻在北意大利的赞根战役集群。1945年4月,负责指挥德国G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和E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历任南线总司令为阿尔贝特•凯塞林和海因里希一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一谢尔。
德国西南总司令部
即德国南线总司令。参见"德国南线总司令部"。
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1941年6月在希腊组建,总先后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和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该总司令部曾下辖驻南斯拉夫与阿名单巴尼亚的德国F集团军群(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和驻希腊与地中海诸岛的德国E集团军群(希腊的萨洛尼卡)。1943年8月起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部。1945年3月,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改兼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历任东南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沃尔特•孔岑、亚历山大•勒尔、马克西米列安•冯•魏克斯〈兼F集团军群总司令〉。参见“德国E集团军群”和“德国F集团军群”。
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1949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下辖德国A集团军群和D集团军群。1944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B集团军、G集团军群和H集团军群在西线与盟军作战。1945年6月,该总司令部下辖德国B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G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西线装甲集群(稍后改编为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和第一伞兵集团军(9月编入新组建的德国H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历任西线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埃尔温•冯•维茨勒本、格尔德•冯•冯伦德斯泰特、贡特尔•冯•克卢格、沃尔特•莫德尔、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阿尔贝特•凯塞林。
德国A集团军群
①1939年10月由实施波兰战役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1940年5月,参加西方战役,担负主攻任务。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②1942年7月由在苏联战场南部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下辖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德国第十七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团军。1942年至1943年,先在高加索方向作战,后在苏联战场的南部侧翼作战。1944年3月,改编为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阿道夫•希特勒(兼)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944年9月,改称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③1944年9月由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和费迪南德•舍内尔。参见“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德国B集团军群
①1942年7月在苏联战场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下辖德国第二集团军、匈牙利第二集团军二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1943年2月,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转为预备役。同年7月,该部解散。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费多尔•冯•博克和马克西米利安•魏克斯。
②1943年8月在德国南部由隆美尔重新组建。1943年底指挥驻北意大利的德军部队。1944年1月,移驻法国,下辖德国第七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以及驻宿兰的德军司令部。1944年6月,参加诺曼底战役。1944年8月,在法莱斯战役中遭到重创。1944年12月,组织实施阿登反攻。1945年4月,该部在鲁尔战役中被摧毁。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隆美尔和沃尔特•莫德尔。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
补充回答: 德国C集团军群
①1939年8月在齐格菲防线组建,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1940年5月,参加西方攻势。1941年,该部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戒廉•冯•勒布。
②1943年12月在意大利南部组建。1943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第十集团军(后来为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1945年5月4日,该部投降。历任C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阿尔贝特•凯塞林和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谢尔。参见“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德国D集团军群
1940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指挥驻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1944年初,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并入德国西线总司令部。历任D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尔温•冯•维茨勒本、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和沃尔特•莫德尔。参见“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德国E集团军群
1942年与1943年之交在巴尔干地区由德国第十二集团军扩编而成,驻希腊萨洛尼卡。1943年8月,被纳入德国东南总司令部编成之内。1944年10月,撤离萨洛尼卡。1945年1月,由希腊、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南部暂时撤至德里纳河一线。1945年3月,因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而成为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所辖的唯一的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撒往奥地利边界附近后投降。集团军群总司令为亚历山大•勒尔。参见“德国第十二集团军”。
德国F集团军群
1943年夏季在巴尔干地区组建,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指挥该地区的德国占领军。1944年秋季从南巴尔干地区撤退。1944年冬季,逐步放弃对德国E集团军群的控制。1945年3月,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集团军群总司令为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参见“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德国G集团军群
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组建,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1944年至1945年,在与盟军作战的过程中****国南部败退德国南部。1945年5月6日,该部投降。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为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和保罗•豪塞尔。
德国H集团军群
1944年9月在西线北部组建,所辖主要集团军为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隶属德国西线总司令部。1945年通过德国南部撤退。
㈤ 川军抗战到底是什么编制
第22集团军
总司令:孙震
特务营营长:沈人宁
独立工兵第13营营长:肖树云
炮兵第七团第二营营长:张宇
其中集团军下属:
第41军
军长:孙震(兼)
独立团团长:郑道东
辎重团团长:任采臣
工兵营营长:贾绍谊
通讯营营长:卢仁惠
炮兵营营长:舒光任
特务营营长:郎运祥
第41军122师
师长:张宣武
364团团长:吴宗敏
365团团长:张则荪
366团团长:陈择善
第41军123师
师长:陈宗进
367团团长:周毅强
368团团长:黄伯亮
369团团长:朱紫云
第41军124师
师长:刘公台
370团团长:蔡钲
371团团长:严翊
372团团长:熊顺义
第45军
军长:陈鼎勋
辎重团团长:裴元俊
工兵营营长:倪定逸
通讯营营长:余仁安
特务营营长:汪虞书
第45军125师
师长:刘万抚
373团团长:李传林
374团团长:陈龙光
375团团长:陈玲
第45军127师
师长:王澄熙
379团团长:?
380团团长:彭子钧
381团团长:罗铸光
第23集团军
总司令:唐式遵
下属:
第21军
军长:刘雨卿
第50军
军长:范子英
(该集团军没有报告师团编制情况)
第27集团军
总司令:杨森
下属:
第20军
军长:杨汉域
第20军133师
师长:夏炯
397团团长:陈亲民
398团团长:徐昭鉴
399团团长:景家谟
第20军134师
师长:杨才干
400团团长:景嘉谟
401团团长:李介力
402团团长:向文彬
第20军暂编第5师
师长:孔荷宠
1团团长:吴元
2团团长:汤钊
3团团长:李超
第29集团军
总司令:王缵绪
下属:
第44军
军长:王泽睿
(未报师团编制)
第30集团军
总司令:王陵基
第72军
军长:傅翼
第72军34师
师长:祝顺锟
100团团长:黄璋
101团团长:骆湘浦
102团团长:刘祚汉
第72军新编第15师
师长:江涛
43团团长:陈光良
44团团长:吴纯暇
45团团长:陈云
第78军
军长:沈久成
第78军新编第13师
师长:唐郇伯
37团团长:杨毅
38团团长:陈荣寿
39团团长:邱仲丕
新编第16师
师长:吴守权
46团团长:敖本惠
47团团长:罗德才
48团团长:徐华
第36集团军
总司令:李家钰
第47军
军长:李家钰(兼)
辎重团团长:史耀龙
第104师
师长:李伦
310团团长:吴长林
311团团长:张光汉
312团团长:李克敦
第178师
师长:李宗妨
522团团长:彭仕复
533团团长:温建民
534团团长:双宗海
另外川军抗战部队还有:
第26师
师长:王克俊
76团团长:李佛态
77团团长:于丕富
78团团长:胡荡
第88军新编第21师
师长:罗君彤
㈥ 德国第七装甲师的编制
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1939年9月1日,该师出现在波兰战场上,指挥官斯图姆中将。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1940年5月10日,“黄色方案”开始实施。第7装甲师隶属于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15摩托化军,该师越过德-比边境向阿登前进。5月12日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隆美尔开始了一场向英吉利海峡进军的赛跑。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该部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战役的第二阶段,6月7日该师进抵佛戈斯-莱斯-奥克斯,于次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法国第9和第10集团军。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打到法国西南部。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中,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以损失了半数坦克的代价全歼苏军第5坦克师。又迭经激战,1942年5月返回法国进行休整。1943年2月,该师返回东线,这次前往的是南方集团军群。该部参加了库尔斯克、基辅、日托米尔、哈尔科夫以及随后的穿越乌克兰的撤退作战。1944年8月第7装甲师被调往波罗的海的东普鲁士,防守至1944年11月。兵力不断消耗,得不到补充,1945年4月辗转从海上撤离,此时其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只有一个空架子,隶属于第3坦克集团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㈦ 南部战区包括了哪些省份
南部战区领导和指挥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湖南省、贵州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8个省级行政区的武装力量。战区机关驻广州市。战略方向是南海、东南亚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包括原广州军区的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和原成都军区的云、贵两省及所辖的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等,战区机关驻广州,陆军机关驻南宁。领导和指挥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贵州、香港、澳门的所属武装力量。
(7)78集团军扩展阅读:
南部战区扼守祖国南大门,担负着应对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重要使命,维护主权及海洋权益、确保边海空防安全任务繁重。其中,维护南海权益是战区肩负的最重要使命。
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㈧ 军衔标识如何识别
解放军陆军军衔——将官 陆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等。 注:黄的为肩章,绿的为软肩章 (1):陆军中将是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包括总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军区职军官。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2):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其中正军职包括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和军级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及其他正军职军官;副军职包括集团军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军职军官。此外,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3):解放军陆军军衔——校官.陆军大校为陆军正师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军职军官和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4):陆军上校为陆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5):陆军中校为陆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9):陆军少校为陆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团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10):解放军陆军军衔——尉官 陆军上尉为陆军副营职军正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连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11):陆军中尉为陆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12):陆军少尉为陆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陆军少尉是陆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陆军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陆军少尉军衔。 (13):解放军陆军军衔——文职干部 陆军文职干部技术三级肩章 (16):陆军文职干部肩章,软肩章 (17):解放军陆军军衔——学员 陆军学员肩章,软肩章 (18):解放军陆军军衔:士兵 (19):解放军海军军衔——将官 海军上将为海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我军现行军衔制中海军最高军衔,一般只授予海军司令员、海军政治委员。其主要标志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有代表海军的黑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仿刺绣金色枝叶和三颗金色星徽。 (21):海军中将为海军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海军正大军区职军官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海军正大军区职军官和资深的海军正军职军官,也可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22):海军少将为海军正军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海军少将还是海军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海军副大军区职军官及资深的海军正师职军官,也可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23):解放军海军军衔——校官 海军大校为海军正师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海军副军职军官和海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24):海军上校为海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25):海军中校为海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海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海军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26):海军少校为海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海军副团职军官和海军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27):解放军海军军衔——尉官 海军上尉为海军副营职军官和海军正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海军副连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深的海军副连职军官也可被授予海军上尉军衔。 (28):海军中尉为海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海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正连职军官和资深的排职军官,也可被授予海军中尉军衔。 (31):海军少尉为海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海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个等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海军中等专业学校及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海军少尉军衔。 (33):解放军海军军衔——文职干部 海军文职干部技术三级肩章 (34):海军文职干部肩章,软肩章 (35):解放军海军军衔——学员 (36):解放军海军军衔:士兵 解放军空军军衔——将官 空军上将为空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我军现行军衔制中空军最高军衔。空军上将军衔一般只授予空军司令员、空军政治委员。 (39):空军中将为空军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空军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空军正大军区职军官和资深的空军正军职军官,也可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40):空军少将为空军正军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空军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空军副大军区职军官和资深的空军正师职军官,也可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41):解放军空军军衔——校官 空军大校为空军正师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空军副军职和副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空军副军职军官和资深的空军副师职军官,也可授予空军大校军衔。 (42): 空军上校为空军副师职(正旅职)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43): 空军中校为空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空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空军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44): 空军少校为空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空军副团职军官和空军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46):解放军空军军衔——尉官 空军上尉为空军副营职军官和正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空军副连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深的空军副连职军官也可被授予空军上尉军衔。 (47): 空军中尉为空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空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空军正连职军官和资深的空军排职军官,也可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 (48): 空军少尉为空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空军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空军少尉军衔。 (49):解放军空军军衔——文职干部 空军文职干部技术三级肩章 (55):空军文职干部肩章 (56):解放军空军军衔——学员 (57):解放军空军军衔:士兵 (59):武警警衔——将官 武警上将为正大军区职警官的主要警衔。武警上将是武警最高警衔,一般授予武警部队司令员、政治委员。 (60):武警中将是副大军区职警官的主要警衔。武警中将还是武警正大军区职警官和正军职警官的辅助警衔。 (62):武警少将为正军职警官和副军职警官的主要警衔。武警少将还是武警副大军区职警官和正师职警官的辅助警衔。 (64):武警警衔——校官 武警大校为正师职警官的主要警衔。武警大校还是武警副军职警官和副师职警官的辅助警衔。 (67):武警上校为武警副师职警官和正团职警官的主要警衔。 (68):武警中校为武警副团职警官的主要警衔。此外,它还是武警正团职警官和正营职警官的辅助警衔。 (69):武警少校为武警正营职警官的主要警衔。此外,它还是武警副团职警官和副营职警官的辅助警衔。 (70):武警警衔——尉官 武警上尉肩章 (71):武警中尉肩章 (73):武警少尉肩章 (75):小知识:武警警官软肩章 武警警官软肩章在着制式长、短袖衬衣或作训服时佩带,其军衔标识与硬肩章相同,只是底版采用软材料,星徽用金黄色、横杠用红色人造丝机织而成。武警警官软肩章具有佩带方便、轻便美观、标识清晰、利于隐蔽、无碍活动等特点。此外,由于软肩章上没有金属件,因此便于背扛携带物资,非常适合军官在训练和作战时佩带。 (77):武警警衔——文职干部 武警文职干部技术三级肩章 (78):武警文职干部肩章 武警部队中从事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及体育事业的干部一般为文职。文职干部最高服役年龄可达60岁,职务由办事员(排级)到正局级(正师职),但在肩章上不作区分。文职干部肩章分硬、软两种,软肩章为着制式衬衣或作训服时所佩戴。 (80):武警警衔——学员 武警学员肩章为在警校学习的学员所佩带。肩章分硬、软两种,软肩章为着制式衬衣或作训服时所佩带。凡武警院校毕业初到部队的学员均需有一年实习期,实习期间不授予警衔,仍佩带警校学员肩章 (81):武警警衔——兵 (83):武警警衔——武警士兵礼仪肩章 礼仪肩章是担负天安门国旗护卫、外宾车队护卫等重大礼仪任务的武警士兵佩带的一种特殊肩章。武警士兵礼仪肩章分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二等五级。 (84):武警礼仪士兵 (85):武警礼仪士兵护卫国宾车队 (88):人民警察警衔——总警监、副总警监(行政) 总警监:部级正职。总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橄榄枝环绕一周的国徽。 副总警监:部级副职。副总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橄榄枝环绕半周的国徽 (89):人民警察警衔——警监(行政) 一级警监: 警监警衔标志由一枚银色橄榄枝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一级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监:二级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监: 三级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90):人民警察警衔——警督(行政) 警督警衔标志由二道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一级警督: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督: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督: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91):人民警察警衔——警司(行政) 警司警衔标志由一道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 一级警司:缀钉三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司: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三级警司: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94):人民警察警衔——警员(行政) 一级警员:缀钉二枚四角星花。 二级警员: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95):人民警察警衔——警监(技术) 一级警监 二级警监 三级警监 警监警衔标志由一枚银色橄榄枝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肩章版面为蓝灰色。 (97):人民警察警衔——警督(技术) 一级警督 二级警督 三级警督 (98):人民警察警衔——警司(技术) 一级警司 二级警司 三级警司 (99):人民警察警衔——警员(技术) 一级警员 二级警员 (100):海关关衔——海关总监、副总监 海关总监、海关副总监关衔标志由橄榄叶环绕的海关关徽和五角星下衬五边型的星花组成。 (101):海关关衔——关务监督 关务监督关衔标志为一枚橄榄叶和一枚海关关徽,一级关务监督关衔标志为三枚星花;二级关务监督关衔标志为二枚星花;三级关务监督关衔标志为一枚星花。 (102):海关关衔——关务督察 关务督察关衔标志为三道横杠和一枚海关关徽, 一级关务督察关衔关衔标志为三枚星花;二级关务督察关衔标志为二枚星花;三级关务督察关衔标志为一枚星花。 (103):海关关衔——关务督办 关务督办关衔标志为二道横杠和一枚海关关徽,一级关务督办关衔标志为三枚星花;二级关务督办关衔标志为二枚星花;三级关务督办关衔标志为一枚星花。 (104):海关关衔——关务员 关务员关衔标志为一道横杠和一枚海关关徽, 一级关务员关衔标志为三枚星花;二级关务员关衔标志为二枚星花。
㈨ 远东战役的战役企图
远东战役前夕,日本关东军对满洲在乡军人实施了总动员,编为两个方面军、两个集团军、两个航空集团军和一个内河舰队,共计97万人,拥有坦克600多辆、火炮和迫击炮5000多门、飞机650架。伪满蒙军编为6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12个步兵旅和2个骑兵旅,共计28万人。
日本关东军总司令为山田乙三大将,总司令部设在新京(长春),作战司令部设在通化,其兵力的具体部署如下: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喜多诚一大将)辖第三集团军(司令官村上启作中将,共4个师团)和第五集团军(司令官清水规矩中将,共3个师团),共计10个步兵师团和1个步兵旅团,部署在牡丹江和延吉地区,负责东部地区的防御;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后宫淳大将)辖第三十集团军(司令官矢田一郎中将,共4个师团)和第四十四集团军(司令官本乡义夫中将,共3个师团和1个坦克旅团),共计9个师团、2个坦克旅团和3个步兵旅团,部署在长春和沈阳地区,担负机动作战任务,并兼顾西部防御;独立第四集团军(司令官上村干男中将,共3个师团和4个步兵旅团)占据海拉尔、哈尔滨、黑河三角地带的各筑垒地域,负责北部和西北部的防御;第十七方面军第三十四集团军配置在北朝鲜,充当战略预备队。另外,在南萨哈林和千岛群岛还驻有第五方面军,辖第八十八步兵师团(驻南萨哈林)、第九十一步兵师团(驻占守岛)、第八十九步兵师团(驻北方四岛)、第一二九混成旅团(驻得抚岛)和独立混成步兵联队(驻松轮岛)。这样,日军就形成了一个以1/3兵力为掩护部队(主要防御东部滨海方面)、以2/3兵力配置在纵深担当战役机动作战的兵力部署。其战役企图是:立足以纵深前出的强大反突出制止苏军的深远突破;次则坚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地;再次则撤至朝鲜,依托中朝边境山区凭险固守,策应其本土决战。
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考虑到新战区的距离遥远、战局的空间规模庞大和参战的兵力众多等因素,因而在哈巴罗夫斯克设立了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在远东展开的全部陆军、空军、防空军、海军舰队和地方军事指挥机关统归远东苏军总司令指挥。远东苏军总司令为苏联元帅А·М·华西列夫斯基、军事委员И·В·希金上将、参谋长С·П·伊凡诺夫上将,下设3个方面军,共有11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空军集团军、3个防空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和1个战役集群,合计4个坦克和机械化军;2个坦克师;78个步兵、摩托化步兵和骑兵师;27个坦克、机械化、摩托化和步兵旅,共计1577725人(其中作战部队1058982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26138门、火箭炮1171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56辆、作战飞机3889架和舰艇630艘。
苏军的战役企图是:以3个方面军协同配合,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中国东北地区纵深推进,以东、西两个方向的向心突击为主,其中又以西部为主要突击方向,目标是夺取战略要地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切断关东军与朝鲜日军和本土日军的联系,围歼其主力并解放东北全境,速战速决以避免对日持久作战。另外,以太平洋舰队协同陆、空军各一部攻占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
为此,苏军在3个战略方向上展开了3个方面军:
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Р·Я·马利诺夫斯、参谋长М·В·扎哈罗夫大将)辖第十七集团军(司令员А·И·达尼洛夫中将)、第三十六集团军(司令员А·А·卢钦斯基中将)、第三十九集团军(司令员И·И·柳德尼科夫上将)、第五十三集团军(司令员И·М·马纳加罗夫上将)、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坦克兵上将А·Т·克拉夫钦科)、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司令员И·А·普利耶夫上将)、空军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员空军元帅С·А·胡佳科夫)、外贝加尔防空集团军(司令员炮兵少将П·Х·罗日科夫),共由65.4万人、7000门火炮和迫击炮、214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360门反坦克炮、583门火箭炮、601门高射炮和1334架作战飞机组成,在外贝加尔方向展开,向沈阳、长春实施主要突击,并向张家口和海拉尔实施辅助突击。为了充分发挥该方面军在整个战役中的主要突击作用,将远东苏军唯一的坦克集团军配置于该方向,并担负纵深突击的主要任务,限其5天之内翻越大兴安岭,而后进至沈阳——长春一线,全部任务纵深约800公里。
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К·А·麦列茨科夫、参谋长А·Н·克鲁季科夫中将)辖红旗第一集团军(司令员А·П·别洛鲍罗多夫上将)、第五集团军(司令员Н·И·克雷洛夫上将)、第二十五集团军(司令员И·М·契斯季亚科夫上将)、第三十五集团军(司令员Н·Д·扎赫瓦塔耶夫中将)、空军第九集团军(司令员空军上将И·М·索科洛夫)、滨海防空集团军(司令员炮兵中将А·В·格拉西莫夫)、楚古耶夫卡战役集群(司令员В·А·扎伊采夫少将),共由58.6万人、8600门火炮和迫击炮、18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538门反坦克炮、516门火箭炮、504门高射炮和1158架作战飞机组成,在滨海方向展开,从东部发起进攻,围歼日本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于牡丹江地区,尔后向吉林、长春、哈尔滨方向进击。
远东第二方面军(司令员М·А·普尔卡耶夫大将,参谋长Х·И·谢夫钦科中将)辖红旗第二集团军(司令员坦克兵中将М·Х·捷列欣)、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员С·К·马蒙诺夫中将)、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员Л·Г·切列米索夫中将)、独立步兵第五军(军长А·А·季雅科诺夫少将)、空军第十集团军(司令员空军上将П·Х·日加列夫)、阿穆尔沿岸防空集团军(司令员炮兵少将Я·К·波利亚科夫)、堪察加防御区(司令员А·Р·格涅奇科少将),共由33.7万人、4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28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08门反坦克炮和1095架作战飞机组成,在阿穆尔河方向展开,担任次要突击任务,战役意图是横渡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向哈尔滨、齐齐哈尔方向推进,牵制并寻机歼灭日军独立第四集团军。
这样,苏军针对日本关东军的兵力部署和战役企图,形成了一个以日军的防御弱点为主要突击方向的多方向、多层次分进合击的战役部署。
㈩ 德军二战时期军队的编号
二战德国武装力量战时编制[附德军元帅及参谋长名录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参谋长:威廉-冯-凯特尔 陆军元帅;作战部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陆军元帅
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陆军元帅;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 陆军一级上将。
空军总司令:赫尔曼-威廉-戈林 帝国元帅,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空军元帅;
空军总参谋长:汉斯-施波内克 空军中将。
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 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 海军元帅。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39年9月1日)
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3 集团军,司令:汉斯-冯-克卢格 陆军炮兵上将[下辖:1个装甲旅,1个骑兵旅,8个步兵师]
驻:波美拉尼亚
第4 集团军,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陆军炮兵上将[下辖:4个步兵师,2个摩化师,1个装甲师]
驻:东普鲁士
第1 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39年9月1日)
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8 集团军,司令: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 陆军步兵上将[下辖:5个步兵师]
驻:西里西亚
第10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炮兵上将[下辖:6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2个摩化师,
驻:波希米亚 3个轻装师]
第14集团军,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轻装师]
驻:斯洛伐克
第4 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勒尔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C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39年9月1日)
集团军群司令:里特尔-冯-勒布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 集团军,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陆军步兵上将
第5 集团军,司令:库特-利布曼 陆军步兵上将
第7 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多尔曼 陆军炮兵上将
第2 航空队,司令:赫尔穆特-费尔米 空军航空兵上将
第3 航空队,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B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8集团军,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陆军炮兵上将
第6 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一级上将
第2 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A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4 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一级上将
第12集团军,司令:西格蒙德-利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
第16集团军,司令:恩斯特-布施 陆军步兵上将
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司令: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
第3 航空队,司令:胡戈-施佩勒 空军航空兵上将
德军C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0年5月10日)
集团军群司令:里特尔-冯-勒布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 集团军,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陆军一级上将
第7 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多尔曼 陆军炮兵上将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团军群司令:里特尔-冯-勒布 陆军元帅 下辖:直辖第23军[编有第251和第254步兵师]。
第18集团军,司令: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1 军,编有第1、第11、第21步兵师;
第26军,编有第61(师长:于尔根-黑尼克 陆军中将)、第217步兵师;
第38军,编有第58、第291(师长:库特-赫尔措格 陆军中将)步兵师。
第16集团军,司令:恩斯特-布施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直辖第253步兵师。
第2 军(军长:冯-布罗克多尔夫-阿勒费尔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12、第32、第121步兵师;
第10军(军长:克里斯特-汉森 陆军炮兵上将),编有第30、第126步兵师;
第28军,编有第122、第123步兵师。
第4 装甲集群,司令:埃里希-赫普纳 陆军装甲兵上将,下辖:
第41摩托化军(军长:汉斯-莱因哈特 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1、第6、第8(师长:埃里希-布兰登贝格尔 陆军少将)装甲师,第36摩托化师,第269步兵师;
第56摩托化军(军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3、武装党卫队第3“骷髅”装甲师,第3摩托化师,第290步兵师。
第101后方地域司令部,编有第207、281、285(军需处长专用)警卫师。
第1 航空队,司令:阿尔弗雷德-克勒尔 空军一级上将
第5 航空队,司令: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 空军一级上将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102后方地域司令部,第2集团军司令部。
第4 集团军,司令: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255、267、293步兵师,第286警卫师。
第7 军,编有第7、第23、第258、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卫师;
第9 军,编有第17、第137、第263、第292步兵师;
第12军(军长:瓦尔特-施罗特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29摩托化师,第31、第34步兵师;
第13军(军长:汉斯-费尔贝尔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78步兵师,第26摩化师(师长:维尔纳-冯-伯尔顿施泰恩 陆军少将);
第43军,编有第131、第134、第252步兵师;
第53军(军长:卡尔-魏森贝格尔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45(师长:弗朗茨-施利佩尔 陆军少将)、第52、第167步兵师。
第9 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施特劳斯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直辖第102、第900步兵师,第403警卫师。
第5 军,编有第5、第35、第161步兵师;
第6 军(军长:赫尔穆特-弗尔斯特 陆军工兵上将),编有第6、第26步兵师;
第8 军(军长:瓦尔特-海茨 陆军炮兵上将),编有第8、第28步兵师;
第30军,编有第129、第162、第256步兵师;
第42军(军长:特奥多尔-冯-施蓬内克 伯爵 陆军中将),编有第87步兵师,武装党卫队通信师。
第2 装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24摩托化军(军长:盖尔-冯-施韦彭堡 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1骑兵师,第4(师长:维利巴尔德-冯-朗厄曼-翁德-埃伦坎普 男爵、陆军少将)、第3装甲师,第10摩化师;
第46摩托化军(军长: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廷霍夫-谢尔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10(师长:费迪南德-沙尔 陆军中将)、武装党卫队第2“帝国”装甲师,“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
第47摩托化军,编有第17、第18装甲师。
第3 装甲集群,司令:赫尔曼-霍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39摩托化军(军长:鲁道夫-施密特 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7(师长:汉斯-冯-冯克男爵 陆军少将)第14(师长:弗里德利希-屈恩 陆军少将)、第20装甲师,第20(师长:汉斯-措恩 陆军少将)摩托化师;
第57摩托化军(军长:阿道夫-孔岑 陆军装甲兵上将),编有第12、第19装甲师,第18摩托化师。
第2 航空队,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空军元帅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战时编制
(1941年6月22日)
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99轻装师。
第11集团军,司令:里特尔-冯-朔贝特 陆军一级上将(1941年9月12日阵亡,由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步兵上将继任),下辖:直辖罗马尼亚骑兵军司令部。
第11军,编有第22、第76、第239步兵师,罗马尼亚第6步兵师,罗马尼亚第5、第8骑兵旅;
第30军(军长:汉斯-冯-扎尔穆特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198步兵师,罗马尼亚第8、第14步兵师,罗马
尼亚第6骑兵旅;
第54军,编有第50、第170步兵师;
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编有第72步兵师;
罗马尼亚山地军,编有罗马尼亚第1、第2、第4、第7山地步兵旅,罗马尼亚第7步兵师。
第17集团军,司令:卡尔-海因里希-冯-施蒂普纳格尔 陆军步兵上将,下辖:直辖第125步兵师。
第4 军,编有第24、第71、第295、第296步兵师,第97轻型师;
第44山地军,编有第1(师长:胡贝特-兰茨 陆军少将)、第2(师长:恩斯特-施勒默尔 陆军少将)、第4
山地步兵师,第257步兵师,第100轻型师;
第52军(军长:维尔纳-冯-布里森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101轻型师(师长:埃里希-马尔克斯 陆军将);
第103后方地域司令部,编有第444、第454警卫师。
第6 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元帅,下辖:直辖第168步兵师,第213警卫师。
第17军(军长:维尔纳-基尼茨 陆军步兵上将),编有第50、第62、第298步兵师;
第29军,编有第44、第289步兵师;
第44军,编有第9、第57、第262、第297步兵师;
第55军,编有第75、第111步兵师。
第1 装甲集群,司令: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陆军一级上将,下辖:
第3 摩托化军(军长:埃贝哈德-冯-马肯森 陆军骑兵上将),编有第13、第14、第25装甲师;
第14摩托化军,编有第9、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近卫”、第5“维金”装甲师;
第48摩托化军(军长:维尔纳-肯普夫 陆军骑兵上将),编有第11(师长:克吕韦尔 陆军少将)、第16装甲师,第16摩托化师。
第4 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勒尔 空军一级上将
第三帝国元帅名录
赫尔曼-威廉-戈林 出生年份:1893年;军衔:帝国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5.4.23,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10.15[自杀于纽伦堡]
瓦尔勒-冯-布伦堡 出生年份:1878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36.4.1;免职时间:1938.2.4,最后职位:战争部长及国防军最高统帅;
死亡时间:1946.3.13[病死于美军战俘营]
费多尔-冯-博克 出生年份:1880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2.7,最后职位: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东线];
死亡时间:1945.5.3[遇空袭身亡]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1.12,最后职位:陆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8.10.18[病死于纽伦堡]
恩斯特-布施 出生年份:1885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2.1;最后职位:西北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7.17[病死于英国战俘营]
卡尔-邓尼茨 出生年份:1891年;军衔:海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1.30;最后职位:德国总统,死亡时间:1980.10.24[病死于奥米莱自宅]
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出生年份:1892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5.4.27;最后职位:空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5.24[自杀于美国战俘营]
阿尔贝特-凯塞林 出生年份:1882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60.7.16[病死于自宅]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勒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2.1;免职时间:1944.3最后职位:A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54.9[病死于苏联战俘营]
京特-冯-克卢格 出生年份:1882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4.8,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44.8.19[自杀于专机中]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6.30;最后职位: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东线]。
威廉-里特尔-冯-李布 出生年份:1876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2.1最后职位: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56.6.29[病死于自宅]
威廉-利斯特 出生年份:1880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2,最后职位:A集团军群总司令。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出生年份:1887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6.30;免职时间:1944.3,最后职位: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73.6.11[病死于巴伐利亚]
埃哈德-米尔希 出生年份:1892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最后职位:空军部副部长兼空军总监。
瓦尔特-莫德尔 出生年份:189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4.3.1;最后职位:B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4.21[自杀于杜伊斯堡]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 出生年份:1890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1.31;最后职位:
第6集团军司令;死亡时间:1957.2.1[病死于德累斯顿]
埃里希-雷德尔 出生年份:1876年;军衔:海军元帅,授衔时间:1939.4.1;免职时间:1943.1,最后职位:海军总司令;死亡时间:1960.11.5[病死于基尔自宅]
瓦尔特-冯-赖歇瑙 出生年份:1884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6.24;最后职位: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2.1.17[病死于柏林]
沃尔夫拉姆-冯-里希特霍芬 出生年份:1895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2.17;免职时间:1944.10.27;最后职位:第2航空队司令;死亡时间:1945.6.21[病死]
埃尔温-隆美尔 出生年份:189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2.6.22;免职时间:1944.7.13;最后职位:B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4.10.14[被迫自杀]
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出生年份:1875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4.7.6;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53.2.24[病死于尺力自宅]
费迪南德-舍内尔 出生年份:1892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5.4.5;最后职位: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胡戈-施佩勒 出生年份:1885年;军衔:空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4.9,最后职位:第3航空队司令;死亡时间:1953.4.2[病死于兰芝堡自宅]
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3.1.30;免职时间:1945.3.25;最后职位:F集团军群总司令;死亡时间:1945.9.27[病死于波昂]
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出生年份:1881年;军衔:陆军元帅,授衔时间:1940.7.19;免职时间:1942.3;最后职位:西线总司令;死亡时间:1944.9.8[被绞死于普吕村湖]
附 录:
海因里希-希姆莱 出生年份:1900.10.7;军衔:党卫队全国领袖;授衔时间:1933;免职时间:1945.5.5;最后职位:党卫队全国总队长、内政部长兼警察总监;死亡时间:1945.5.23[自杀于布莱梅]。
恩斯特-罗姆 出生年份:1897年;军衔:冲锋队全国领袖;授衔时间:1920;最后职位:冲锋队参谋长;死亡时间:1934.7.1[被杀死于斯塔德尔海姆]
1939-1945年德国组建的武装党卫队师
1939年:“阿道夫-希特勒近卫师”第1装甲师,“帝国”第2装甲师,“骷髅”第3装甲师;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1940/41年:“维金”第5装甲师;“北方”第6山地师。
1942年:“霍恩施陶芬”第9装甲师,“弗龙斯贝格”第10装甲师;“欧根亲王”第7山地师;“弗洛里安-盖尔”第8骑兵师。
1943年:“希特勒青年团”第12装甲师;“诺兰”第11装甲掷弹兵师,“党卫队领袖”第16装甲掷弹兵师,“格茨-冯-伯利欣根”第17装甲掷弹兵师;“月形刀”第13山地师;第14步兵师,第15步兵师。
1944年:“霍斯特-韦塞尔”第18装甲掷弹兵师;“斯坎德贝格”第21山地师,“卡玛”第23山地师,“喀斯特猎人”第24山地师;第19、20步兵师,“洪尧迪”第25步兵师;“马丽亚-特蕾西亚”第22骑兵师。
1945年:“尼德兰”第23装甲掷弹兵师,第31装甲掷弹兵师,“1月30日”第32装甲掷弹兵师,“尼伯龙根”第38装甲掷弹兵师;第26步兵师,“朗根马尔克”第27步兵师,“瓦龙尼亚”第28步兵师,第29步兵师,第30步兵师,“夏勒马涅”第33步兵师,第34步兵师第35警察步兵师,第36步兵师;第33骑兵师,“吕措”第37骑兵师。
1940—1944年德国生产坦克、飞机的数量
1940年生产坦克:3.7万吨;生产飞机:10,250架。1941年生产坦克:8.3万吨;生产飞机:11,030架。
1942年生产坦克: 14万吨;生产飞机:14,700架。1943年生产坦克:36.9万吨;生产飞机:25,200架。
1944年生产坦克:62.2万吨;生产飞机:37,950架。总计生产坦克:125.1万吨;生产飞机:99,130架。
1939.9.1—1944.12.31德空军损失的飞机数量
1939. 9. 1—1940. 5. 9:损失飞机 937架,1940. 5.10—1940. 7. 1:损失飞机 1,239架,
1940. 7. 1—1941. 4. 1:损失飞机 4,085架,1941. 4. 1—1941. 6.28:损失飞机 2,160架,
1941. 6.29—1942. 6.30:损失飞机 8,529架,1942. 7. 1—1942.12.31:损失飞机 5,240架,
1943. 1. 1—1943.12.31:损失飞机17,495架,1944. 1. 1—1944. 5.30:损失飞机11,658架,
1944. 6. 1—1944.12.31:损失飞机20,622架;总计:损失飞机71,965架。
东、西方战局前6周德军人员损失情况
西方战局(1940.5.10—6.20):
死亡人数占0.38%,军官占4.7%;受伤人数占3.72%,军官占3%;失踪人数占0.56%,军官占2%。
东方战局(1941.11.20—12.31):
死亡人数占0.88%,军官占4.2%;受伤人数占2.56%,军官占3.1%;失踪人数占0.17%,军官占1.8%。
波兰战局:
军官死亡人数占4.6%;军官受伤人数占 1.9%;军官失踪人数占13.5%。
1940—1945年德国向英国的投弹数量[1944年后包括V型武器]
1940年36,800吨,1941年21,860吨,1942年3,260吨,1943年2,298吨,1944年9,151吨,1945年761吨。
1940—1945年同盟国向德国及德国占领区的投弹量
1940年:14,600吨,1941年:35,500吨,1942年:53,755吨,1943年:226,500吨,
1944年:1,188,580吨,1945年:477,000吨。
德国二战军备生产费用
1939年34亿美元,1940年60亿美元,1941年60亿美元,1943年138亿美元[1943年费用按1944年美元比价]
德军东线各集团军群名称变更及历任总司令
北方集团军群:威廉-里特尔-冯-李布 陆军元帅,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陆军元帅,瓦尔特-莫德尔 陆军元帅,格奥尔格-林德曼 陆军一级上将,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陆军一级上将。
库尔兰集团军群: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陆军一级上将,费迪南德-舍内尔 陆军元帅,洛塔尔-伦杜利希 陆军一级上将。
中央集团军群: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元帅,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元帅,恩斯特-布施 陆军元帅,瓦尔特-莫德尔 陆军元帅,汉斯-莱茵哈特 陆军一级上将。
北方集团军群:汉斯-莱茵哈特 陆军一级上将,洛塔尔-伦杜利希 陆军一级上将,瓦尔特-魏斯 陆军一级上将。
南方集团军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陆军元帅,瓦尔特-冯-赖歇瑙 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元帅。[1942年7月6日,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
A集团军群:威廉-利斯特 陆军元帅,阿道夫-希特勒[兼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勒 陆军元帅
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费迪南德-舍内尔 陆军元帅,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陆军一级上将。
南方集团军群: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陆军一级上将。
B集团军群:费多尔-冯-博克 陆军元帅,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 陆军元帅。[43年西线重建]埃尔温-隆美尔 陆军元帅,京特-冯-克卢格 陆军元帅,瓦尔特-莫德尔 陆军元帅。
顿河集团军群: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元帅。
南方集团军群: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陆军元帅。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瓦尔特-莫德尔 陆军元帅,约瑟夫-哈尔佩 陆军一级上将。
A集团军群:约瑟夫-哈尔佩 陆军一级上将。
中央集团军群:约瑟夫-哈尔佩 陆军一级上将。
第三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名录
1933.10.1—1938.10.31路德维希-贝克炮兵上将;1938.10.31—1942.9.24弗朗茨-哈尔德一级上将;
1942.9.24—1944.7.20库特-蔡茨勒一级上将;1944.7.20—1945.3.28海因茨-古德里安一级上将(代理)
1945.3.28—1945.4.30汉斯-克雷布斯步兵上将(代理)。
附:普鲁士—德意志历届总参谋长[(官方正式启用总参谋部这一名称)含魏玛时代]
1821.1.11—1829.1.21卡尔-冯-米夫林男爵、中将;1829.11.29—1848.5.13威廉-约翰-冯-克劳泽内克步兵上将;1848.5.13—1857.10.7卡尔-弗里德里希-威廉-冯-赖赫尔骑兵上将;1857.10.29—1888.8.10赫尔穆特-冯-毛奇伯爵、元帅;1888.8.10—1891.2.7阿尔弗雷德-冯-瓦尔德泽伯爵、骑兵上将1891.2.7—1906.1.1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骑兵上将;1906.1.1—1914.9.14赫尔穆特-冯-毛奇一级上将;1914.9.14—1916.8.29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步兵上将;1916.8.29—1919.7.3保罗-冯-兴登堡元帅,1916.8.29—1918.10.26埃里希-鲁登道夫步兵上将(第一军需总监),1918.10.30—1919.7.15威廉-格勒纳中将(第一军需总监);1919.10.1—1920.3.26汉斯-冯-泽克特少将(部队局局长)1920.3.28—1923.2威廉-海耶少将;1923.2—1925.10奥托-哈塞少将;1925.10—1926.12格奥尔格-韦策尔少将;1927.1—1929.9.30韦尔纳-冯-布洛姆贝格少将;1929.10.1—1930.10.31库特-冯-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男爵、少将;1930.11.1—1933.9.30威廉-亚当少将。
二战德军编制
二战德军编制1942年陆军装甲师 J喠o`B"L谣
德军各类型编制:1942年陆军装甲师 ?0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