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材料三中的“昔日盟友的血腥屠杀"开始于哪一事件
中考,历史卷。新民主主义革命篇
说的就是1927年4月12日发生的412事变
老蒋翻脸,开始清党,国共之间的第一次合作结束
B. 日本帝国主义把屠刀伸向中国人民,血腥屠杀40多天,被害同胞30万以上,这是什么战争
侵列战争
C. 1976年10月泰国血腥屠杀是真的假的
真的,当时泰国内战
D. 现代历史为什么对满清入关时候的血腥屠杀一笔带过
其实历朝历代,只要有战争和争抢,屠杀这样的事情就免不了。历史是由人记录的,但具体怎么记录,在很大程度上却要看统治者的意思。满清入关和元朝入侵一样,都是外族人攻入中原等地,为了统治,他们需要杀掉那些不服从的人,为了稳定和好名声,他们需要在历史记录上做些手脚。更何况,现在讲究的是民族团结。
嘉定三屠和那个剃发令有关,这次反抗影响了江南的很多地方。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江南是水乡,人也都比较温柔,但他们这次的反抗意志却特别坚强。除此之外,清军和荷兰等外国势力也勾结过,目的就是让自己的统治更加容易和稳固。不管我们在历史中看到了多少,这些都是我们的一部分,真实存在过的。
E. 历史上血腥惨案有哪些
1、五卅惨案
五卅(sà)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2、济南惨案
济南惨案(Jinan Massacre)又称五三惨案。民国十七年(1928年),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战争的进行。
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当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南后,日军遂于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
此案中中国民众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同时,日军在济南大量扣留车辆,截断交通线路,并强占胶济沿线的行政机关。
3、平顶山惨案
平顶山惨案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对中国进行的第一场针对无辜平民的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占领中国东北,虽然中国政府军队撤出东北三省,但是民间抗日义勇军一直在反抗日本军队。
日本军队在攻击抗日武装的同时,也经常屠杀抗日根据地的中国普通民众以报复中国武装的抗日行动。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国军第四路、第十一路进攻抚顺,重创日本军队。
日本军队展开报复行动,于1932年9月16日将抚顺煤矿附近的栗家沟、平顶山等村村民3000余人集中,之后实施了灭绝性的屠杀,之后又追杀了闻讯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
4、镇江惨案
镇江惨案是日军在1937年12月8日,也就是南京沦陷前5天,在镇江沦陷后,日军在江苏镇江大肆屠杀群众并抢劫镇江人民的财产、焚烧民房、强奸妇女的暴行。
在这场浩劫中,镇江被害人数达一万人以上。仅镇江所辖的句容县就有3000余名群众被日军杀害,伤残1000余人。除此之外,日军还焚毁房舍16700多间,强奸当地妇女几千人。
5、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随后,对南京城内的百姓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国民党军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师长谷寿夫指挥下,在南京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
日军滥杀无辜,手段残酷,令人发指。有的往难民身上先浇汽油,后用枪扫射,枪弹一着人身,火光随之燃起,被弹击火烧之难民,挣扎翻腾,痛苦之极,日军则鼓掌狂笑。有的则把难民杀后割下人头,挑在枪上,漫步街头,嬉笑取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卅惨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济南惨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平顶山惨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镇江惨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京大屠杀
F. 寻求一款发泄的血腥屠杀游戏~
侠盗车手 罪恶都市
侠盗车手 圣安地列斯
下个修改器弄点强武器开个无敌在城市里肆虐吧 想杀谁杀谁
G. 因讨薪而被明朝血腥屠杀,戚家军的最后结局有多悲惨
在影视作品当中,总会听到戚家军这个名号,没错,戚家军就是戚继光带领的一对人马,骁勇善战,为国为民拼的血肉模糊,可就是这么忠贞不渝的一帮英雄,在濒临饿死而讨薪的窘迫境地,蓟州总兵王保却派人对这支中心耿耿,为朝廷出生入死的常胜军队进行了血洗大屠杀。让人非常痛心,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你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了解戚家军的历史典故,你就会对这支队伍有一份敬仰之情。
而且当地戚家军所在地方属于欠军饷的重灾区,很多戚家军兄弟还要养家糊口,生活举步维艰,多次讨薪也成为上头所谓的刺头。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戚家军仍然士气不减,越挫越勇,拿下了平壤之战。后来戚家军讨薪誓要回平壤之战的军饷。蓟州总兵王保,早就看这些“戚家军”不顺眼了,于是决定趁机以“倡乱”的借口对戚家军进行屠杀。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戚家军的威武形象,却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无法抹去。
H. 展现非洲血腥屠杀的影片
祖鲁黎明
编剧: Anthony Story / 赛·恩菲尔德
主演: 彼得·奥图尔 / 伯特·兰卡斯特 / 西蒙·沃德 / 丹霍姆·艾略特
类型: 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 / 冒险
语言: 英语 / Zulu
上映日期: 1979-05-15
片长:115 分钟
I. 2002卢卡尔的隐藏大必杀(血腥屠宰)怎么放
好人做到底,干脆把KOF'02卢卡尔的超必杀都放出:
超必 天国之门 ↓↘→↘↓↙←+A或C
超杀 摧毁的结局 ↓↘→↓↘→+B或D
MAX超杀 天国之门 ↓↘→↘↓↙←+AC
MAX超杀 摧毁的结局 ↓↘→↓↘→+BD
潜在超杀 血腥屠杀 ←↙↓↘→←↙↓↘→+AC
发动MAX超杀要先按BC爆MAX
发动潜在必杀先确认自己的血只剩1/4,至少有2条能量后BC爆MAX
J. 揭秘印巴分裂时血腥大屠杀 圣雄甘地都起了什么作用
甘地在印巴分裂中的作用,非常不好,直接导致了血腥屠杀。
2017-07-26 20:48英国/印度
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国大党人追求的一个包括现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印度。从历史上来看,这并非不可能,这取决于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政治关系走向。印度国父是甘地,巴基斯坦国父是真纳。这两人既是政治盟友,也是政治死敌。
在1916年时候,穆盟跟国大党算是统一战线上战友,共同追求一致的目标--获得自治,至于如何去争取自治,两派政治势力存在着很大分歧。1920年8月甘地提出“不合作”运动时,除了国大党高层对“非暴力”表示不理解外,真纳则是直接退出统一战线,让甘地一个人去“独领风骚”去。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穆盟已经具备跟国大党平起平座的政治地位,号召力也不逊色于国大党。从宗教上来说,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对立。这两大政治集团在省议会选举之后,关系就走向了公开恶化,真纳转向穆盟独立建国路线,使穆联成为印度穆斯林的唯一代表组织。
如此一来,印度就同时存在着三股政治力量,只是英国殖民政府扮演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角色,或者说英国人是裁判员。穆盟建国本来就是一个梦,只是理论上的可能,但这种思潮开始在印度活跃起来。1940年3月,真纳在拉合尔主持穆联年会时,阐述了巴基斯坦独立建国的必要性,这个问题不在是印度教派之争,而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真纳的观点马上得到了其它各土邦的支持,巴基斯坦能独立建国,其它邦也可以独立成好几个国家。拉合尔会议决议被称为“巴基斯坦决议”,这时甘地就蒙,进退失据,真纳将带动各语方邦纷纷自治,甘地说拉合尔决议是要肢解印度。
这时候真纳已经跟甘地在政治上彻底分道扬镳,穆盟不再为统一的印度而奋斗。英国政府的角色迅速变得极其微妙起来,这两大政治集团如果联合,英国会处于绝对下风。纳粹在欧洲步步逼进使得英国已经自身难保,穆盟和国大党的分裂刚刚可以被英国充分利用。
欧洲战爆发后,英国必须确保印度跟随自己的政策,共同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上。但国大党不这么想,他们有一部分人甚至准备投靠日军,想借着日军进入南亚次大陆而获得独立。·国大党主席钱德拉·鲍斯就建立了印度国民军跟日军合作,以当皇协军为荣。印度总督林里兹格面对国大党可能倒向法西斯日本的情况,他必须说服印度各派政治力量,加入到支持英国抗战阵营中来。
在会谈和协调中,国大党以此为要挟,以战后独立当作条件。如果英国不答应,那么甘地还会发起不合作运动,任日本人来屠杀,决不还手,直到日军良心发现而改邪归正。在英国人犹豫的时候,国大党放出大招,从1939年10月22日开始,国大党省政府议员,官员纷纷辞职。
如果要英国屈服印度人的条件,国大党必须在政治上跟穆盟重新结盟,尼赫鲁这时向真纳表示愿意回到1916年的合作局面,抓机二战机会,走向独立。当年真纳要是同意尼赫鲁结盟要求,也许今天就不会有巴基斯坦出现。当然,如果不是英国想维护最大的各邦团结,也许印度会变成好几个国家。历史没有如果。真纳拒绝了尼赫鲁的政治合作请求,他只坚持巴基斯坦获得独立地位,真纳政治判断是对的,英国在强敌当前情况下,决不会得罪国大党又刺激穆盟。
反而英国人急需穆盟的支持,一同抵制国大党的“政治勒索”,这样真纳在政治上站在英国一边,英国给了战后巴基斯坦独立的承诺。尼赫鲁的反英统一阵线到此宣告破产,真纳将10月22日定为了“解救日”,以此来纪念穆斯林们摆脱了国大党的统治。有了真纳的支持,英国对国大党采取了强硬政策,直接拒绝了他们的印度独立要求,整个二战期间,无论三者如何勾心斗角,国大党和甘地都犯了个大错,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居然有联合日军的想法,这是政治上永远被捆在耻辱柱上。当然,阿三到现在也无所谓,国会门口照样挂着那个跟日军合作组建皇协军的钱德拉·鲍斯的像片。
二战结束后,英军驻印总司令维菲尔接过了总督职务,释放了因“非暴力”关在牢里的甘地。当时英国的艾德礼工党内阁对印度的走向有三种方案:
一,统一的印度,实行中央集权制。
二,松散联邦,各土邦拥有大量权力。
三,巴基斯坦独立,各邦也建立不同的国家。
1946年初,印度举行了立法会选举,坚持巴基斯坦独立的穆联拿下600万张穆斯林选票中的450万张。这样英国清楚,第一种方案已经不可能实行。最英国看来,它必须尽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使英联邦的凝聚力最强化。如果印度成为一个松散联邦国家,实行和平过渡,在政治,经济上对英国有利。从军事上来说,如果印巴分治,美国和苏联将乘机渗透南亚大陆。
为了实现第二方案,艾德礼首相在1946年3月15日派出了海军大臣,贸易大臣,印度事务大臣三人组成的调查团,5月16日调查团发表声明:不支持巴基斯坦独立。活生生吃回自己二战时的承诺。再看甘地这边,他1944年一出来就跟联盟谈判,打算将印度搞成联邦制,成立临时政府,这样,甘地与真纳在1944年9月,举行了整整十八天的谈判。甘地首先同意接受印度穆斯林建立巴基斯坦国家的要求,但甘地提出,印度仍然应当是一个大家庭,两国在外交,国防,经济,政治上应当保持特殊关系。说白了,甘地和国大党想让巴基斯坦在独立后,成为不丹模式,表面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没有外交,军事权力。真纳识破了甘地的想法,再一次拒绝这些条件,巴基斯坦任何权力都不可能移交给印度,印度教徒没有权力来控制这一切。
最终甘地和真纳在“联邦制”和“独立”上谈崩,甘地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在二战时就犯了将穆盟推给英国人的错误,二战后,没有准确评估真纳的力量。一边同意巴基斯坦建国,一边想收缴巴基斯坦权力,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直接导致双方会谈破裂,一场教派血腥屠杀近在眼前。甘地见真纳没有妥协之可能,又去勾结英国殖民当局,英国新总督从自身利益出发,将老总督的承诺吞回肚子,拒绝真纳的独立建国要求。
1946年8月16日,在甘地和英国殖民者的双夹击下,三方矛盾激化。英国出尔反而为这场暴力血腥屠杀铺平了道路。16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爆发后,当天,加尔各答就死了五千多人,伤三万多人,整场分裂过程过,双方各有五十多万人死亡,使得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种族仇杀。12月,艾德礼首相将尼赫鲁和真纳请到伦敦,作最后和平交权努力,谈判无果。
1947年3月18日,英国内阁撤掉了不听话的维韦尔总督,由蒙巴顿勋爵接任印度总督,代表英国内阁传达了同意印巴分治原则,向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移交权力。蒙巴顿的作用就是在巴基斯坦坚决独立的情况下,决不能再使印度各邦独立,使印度留下英联邦之内。蒙巴顿在没有给真纳一个他想要的巴基斯坦,心脏加尔各答仍然划归印度。大多数穆斯林不满意蒙巴顿方案,因为还有的邦也应当脱离印度,但真纳迅速抓住这个历史机会,宣布有条件接受英国方案,最终,巴基斯坦与印度分裂成功实现。
以甘地来说,1940年拉合尔大会,当真纳提出巴基斯坦建国口号时,他宣称穆盟有从印度大家庭中分离的权利。1944年与真纳的谈判中,甘地仍然同意由公投解决。1946年8月27日,韦维尔总督将加尔各答发现的教派屠杀事件告诉甘地,希望甘地能发挥他的“非暴力”影响力来降低冲突事态。甘地吼道:“如果印度要一场大屠杀的话,就让它开始吧……”大屠杀仅仅过去一个星期多一些,甘地就说出这种话,既不理智,也缺乏能力。虽然甘地和国大党对印度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甘地也必须为印巴分治的结果及几百万人的死伤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