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西泠印社
扩展阅读
送股当天买股票还送吗 2025-08-24 19:30:22
道琼斯指数期货代码 2025-08-24 19:13:19
普京疫情电视讲话 2025-08-24 18:21:42

西泠印社

发布时间: 2021-07-14 07:00:29

⑴ 西泠印社的简介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西泠印社扩展阅读:

影响: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西泠印社因地邻西湖西泠桥而名。“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

篆刻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融书法与镌刻艺术于一炉。印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由实用走入艺术领域,则是在唐代以后了。

一代巨匠吴昌硕先生曾说:“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盖有来由矣”。印社的产生得益于浙派的形成。清乾隆时,以一代宗师丁敬为首的浙派印人“西泠八家”崛起,风格古朴苍劲,力追秦汉,开一代新风,于乾、嘉、道时期,称雄印坛100余年,成为印学史上的一个高峰。

百年以来,印社在社员的苦心经营下,已形成规模。在孤山西端尽头营造出一个精巧雅致的园林景观,印社北枕孤山,南望湖中三岛,为湖山绝胜处。更融人文意趣山水园林于一体,“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可谓人杰地灵。

印社范围内各类建筑数量不少,但由于印社总体构思精巧,尺度合理,给人以一种亲切可人的感觉。竹阁、柏堂、山川雨露图书室、宝印山房、四照阁、观乐楼等俱依山辟建,掩映在绿树丛中,又以金莲池、印泉、闲泉、石坊、华严经塔、阿弥陀经幢、石交亭、剔藓亭、小龙泓洞等点缀其间,巧妙布置,如治印般,疏密有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在印社之仰贤亭、凉堂、题襟馆、三老石室等处则收藏了印社社员历年收集的诸多碑刻精品,尤其是存放在苍劲古朴的三老石室中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这是浙江迄今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一通碑,距今已近2000年,这在江南地区十分难得。

文人结社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之一,如晚明的复社,近代则有柳亚子、陈三立等诗人的南社,梁思成等人的中国营造学社等。他们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传播先进思想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也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

印社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开中国印人结社之先河,故有“天下第一社”之称。百年以来,西泠印社已由一个纯民间学术团体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学术机构,继吴昌硕后任社长的先后有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期间历代名人辈出,如来楚生、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钱君陶等等。

作为一个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颇具影响,已为《辞海》、《新华词典》等多种权威辞书机构所记载和认定。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全国只此一家。

作为一个民间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其原因是社员多为名家,且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就连日本的篆刻家也慕名远涉重洋前来入社,这是历史所形成的全国性和国际性。

近百年来,西泠印社共有社员近400人,现有社员250余人,分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多为全国和各地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鉴定家及学者。社员中还包括小林斗庵、梅舒适、金膺显等日本、韩国、新加坡的20多位国际篆刻书画界知名人士。

⑵ 西泠印社对联

烟霞问讯;
风月相倚。
——徐三庚题西泠印社

印传东汉;
社结西泠。
——胡然题西泠印社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
——邓石如题西泠印社

猛志逸四海;
奇龄迈五龙。
——赵之谦题西泠印社

兰风载芳润;
谷性多温纯。
——钱松题西泠印社

涛声听东浙;
印学话西泠。
——叶铭题西泠印社

与古人为知己;
集斯文之大观。
——徐廉题西泠印社

高会来,旧今雨;
丹篆照,东西洋。
——沙孟海题西泠印社

道义平生无捷径;
风波随处有灵丹。
——蒋仁题西泠印社

冰壶在怀清可擢;
石泓为友交最深。
——奚铁生题西泠印社

文章片石原东汉;
诗律精深祖后山。
——黄易题西泠印社

课子课孙先课己;
成仙成道且成人。
——陈鸿寿题西泠印社

倪迂清閟云林阁;
米老英光宝晋堂。
——何绍基题西泠印社

到处溪山如旧识;
此间风物属诗人。
——郭尚先题西泠印社

彝鼎图书自典重;
金石刻画臣能为。
——童大年题西泠印社

逶随乎乘经之府;
相萃于众艺这区。
——巴慰祖题西泠印社

四面有山皆入画;
一生无日不看花。
——王锡荣题西泠印社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聪莹持达,文而可儒。
——吴让之题西泠印社

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黄士陵题西泠印社
......

⑶ 为什么要成立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 在印社初创的10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山川雨露图书馆”“石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1913年,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和印社宗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发展社员,公推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在此前后,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长尾甲也来中国进行交流并加入印社。此后,在1923年和1933年,西泠印社分别举行了建社20周年、30周年纪念活动,“罗列金石书画千余幅于社,张挂四壁,一时文采风流,声闻远布”。此时,印社的园林建设全部完毕。社内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楼台亭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之处。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鸿雪径,“鸿雪径”一词出自苏轼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小径清寂地一曲一折,折射出印人一生真正的追求。1927年,首任社长吴昌硕逝世,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继任社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印社活动处于停顿,一直到1947年,才补行了40周年纪念活动。从1904年到1949年的45年,印社经历了一个纯民间社团的辉煌和艰辛。这一时期,西泠印社共有正式社员61人,赞助社友10人,除王、丁、叶、吴四位创始人和吴昌硕、马衡两任社长外,还有李叔同、胡菊邻、经享颐、黄宾虹、方介堪、来楚生、沙孟海等大家、学者以及两位日本篆刻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1951年,经沪、杭两地社员协商,将西泠印社房产土地等捐献政府,其园林由园管部门接收,可动文物(书画、书籍、印谱等)由省文管会保管。1957年,为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金石书画传统艺术的弘扬,浙江省委文教部和浙江省文化局,着手进行西泠印社的恢复工作。成立了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由著名学者、书法家、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陈伯衡为副主任,诸乐三、沙孟海等四人为委员。在社址开辟了吴昌硕纪念室,并由政府拨款5000千元,在社址内设立了金石书画门市部。195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浙江省文化局将西泠印社下放到杭州市,归杭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专营古今书画名家的真迹和复制品展览、收购和供应,并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西泠印社的恢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经费保障。在浙江省委林乎加、李丰平书记关于要尽快恢复西泠印社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印学艺术的一再指示下,1962年12月中旬,西泠印社在杭州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社员座谈会。到会的有张宗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书法篆刻学会主任沈尹默、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王个簃、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唐醉石等全国金石书画名家及健在的印社社员三十多人。会上成立了以张宗祥为主任,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的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筹委会,拟定了“庆祝西泠印社创建60周年活动计划”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举行了“赵之谦金石书画艺术”专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都出席并讲了话。1963年,印社召开6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印社社员云集杭州。除王个簃、沙孟海、马公愚、方介堪、韩登安等老社员外,新入社的都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大家,如傅抱石、马一浮、沈尹默、潘天寿、程十发、谢稚柳、唐云等。大会通过了新的《西泠印社章程》,选举产生了近20人组成的首届理事会,选举张宗祥先生为第三任社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等五人为副社长。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第二届历代金石书画作品展等。大会还收到了国家及文化部、全国文联领导人董必武、郭沫若、齐燕铭、沈雁冰等人的题词和贺辞。自此,西泠印社恢复了雅集活动,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员来杭,研究印学、商量社务、观赏藏品,并经常组织社员进行篆刻书画创作,举办展览,还编辑出版了有关的金石书画出版物。西泠印社于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分别召开了建社75、80、85、90、95周年纪念活动。先后又有赵朴初、吴作人、启功、叶浅予、李苦禅、罗福颐、朱屺瞻、陈巨来、黄胄、亚明、陈大羽、宋文治、徐邦达、吴青霞、杨仁恺等一批金石书画名家和鉴定家等入社。在1979年建社75周年大会上,书坛巨匠沙孟海当选为第四任社长,赵朴初为名誉社长,王个簃、启功、程十发等八人为副社长。1993年建社90周年大会,著名学者、书法家、佛教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当选为第五任社长,启功、方去疾、程十发、郭仲选等九人为副社长。1961年,西泠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西泠印社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泠印社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图书出版、生产销售、展览交流、文物收藏和保护,集社团、事业、企业、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李瑞环、李岚清、乔石、李铁映等曾亲临西泠印社视察和指导。

⑷ 西泠印社跟西冷印社是不是一回事

是,西冷印社一般指西泠印社(著名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4)西泠印社扩展阅读:

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杭州唯一一座密檐式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高20余米,是西泠印社标志性建筑,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

印社建筑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⑸ 西冷印社典故出自何处

你好,
“人以印集,社以地名”,西泠印社因地邻西湖西泠桥而名。“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最负盛名的民间学术团体。
篆刻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融书法与镌刻艺术于一炉。印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由实用走入艺术领域,则是在唐代以后了。
一代巨匠吴昌硕先生曾说:“浙派盛行于世,社之立盖有来由矣”。印社的产生得益于浙派的形成。清乾隆时,以一代宗师丁敬为首的浙派印人“西泠八家”崛起,风格古朴苍劲,力追秦汉,开一代新风,于乾、嘉、道时期,称雄印坛100余年,成为印学史上的一个高峰。
百年以来,印社在社员的苦心经营下,已形成规模。在孤山西端尽头营造出一个精巧雅致的园林景观,印社北枕孤山,南望湖中三岛,为湖山绝胜处。更融人文意趣山水园林于一体,“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可谓人杰地灵。
印社范围内各类建筑数量不少,但由于印社总体构思精巧,尺度合理,给人以一种亲切可人的感觉。竹阁、柏堂、山川雨露图书室、宝印山房、四照阁、观乐楼等俱依山辟建,掩映在绿树丛中,又以金莲池、印泉、闲泉、石坊、华严经塔、阿弥陀经幢、石交亭、剔藓亭、小龙泓洞等点缀其间,巧妙布置,如治印般,疏密有致,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众多的匾联、门额、碑刻、摩崖、造像、壁龛,让人目不暇接,于山水园林中又透出浓重的金石之气。
在印社之仰贤亭、凉堂、题襟馆、三老石室等处则收藏了印社社员历年收集的诸多碑刻精品,尤其是存放在苍劲古朴的三老石室中的“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这是浙江迄今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一通碑,距今已近2000年,这在江南地区十分难得。
文人结社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态之一,如晚明的复社,近代则有柳亚子、陈三立等诗人的南社,梁思成等人的中国营造学社等。他们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传播先进思想方面都起过重要作用,也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
印社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开中国印人结社之先河,故有“天下第一社”之称。百年以来,西泠印社已由一个纯民间学术团体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学术机构,继吴昌硕后任社长的先后有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期间历代名人辈出,如来楚生、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钱君陶等等。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望你采纳!

⑹ 西冷印社拍卖公司怎么样正规吗

西泠印社是国内知名的拍卖公司,擅长书画、印章、文房等方面的拍卖,信誉度很高。

⑺ 西泠印社为什么叫西泠印社

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西泠印社是1904年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久的社团。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

⑻ 杭州西冷印社是做什么的

西泠印社是一个金石篆刻研究学术社团。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

(8)西泠印社扩展阅读:

影响:

作为一个学术社团,西泠印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但在国内外印学界和书画界独树一帜,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更是颇具影响,已为《辞海》、《新华词典》等多种权威辞书机构所记载和认定。其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声誉,全国只此一家。

作为一个民间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成立之始就具有独特的号召力,其原因是社员多为名家,且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就连日本的篆刻家也慕名远涉重洋前来入社,这是历史所形成的全国性和国际性。

近百年来,西泠印社共有社员近400人,现有社员250余人,分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多为全国和各地著名篆刻家、书画家、鉴定家及学者。社员中还包括小林斗庵、梅舒适、金膺显等日本、韩国、新加坡的20多位国际篆刻书画界知名人士。

⑼ 请问如何加入西泠印社,需要什么条件

1.要去西湖边上;2要会刻章;3要有一定的文学造诣;4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