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09年中国股市发生了那些大事
09年中国股市的大事是创业板开板并交易。
(1)中国举办建国60周年盛大阅兵式和规模空前的全运会;
(2)中国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成为世界汽车最大生产国;
(3)中国经济规模超出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4)三峡大坝正常蓄水175米,标志着三峡工程基本完工:
(5)创业板成功推出,国家年度经济增长率超过8.5%,居全球翘楚:
(6)ST股改规范化,披露信息公开公正透明,成为世界股市里最靓丽的风景线。
拓展资料: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例如比较显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气、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后,中国证监会逐渐提出要解决国有股的不能流通问题,要盘活国有资产,曾先后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于在当初的上市发行环节,流通股东以超高市盈率购买了流通股,而出台的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因此市场以走熊而对"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作出市场反应。
然而在2005年,中国证监会再次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其实质仍然是国有股减持,不同的是,这一改革以消除股权分置为目标,连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进来,由此引发了市场极大的不认同。
因而在2011年,中国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列为冠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倒几年前的原点2228点。
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过什么杰出校友啊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李振声院士(现任)
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宗兴(现任)
农业部部长 张宝文
人事部副部长 陈存根
陕西省副省长 副省委书记 人大主任 一大堆
国际著名昆虫学家 周尧
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光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显谟
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江春
小麦育种之父——赵洪璋院士
胚胎干细胞研究专家---窦忠英教授
三元乳业 总裁
亚洲房地产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人文社会科学部副主任 贾老师
上海财经大学资源经济研究所 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 环境学院 马中玉教授
清华大学 常智杰教授
人民日报 首席记者 蒋建科
北师大资源与经济管理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海洋大学 农业经济系主任
宁波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 农业经济系 教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 韩俊
国土资源部 某司长
中信证券 副总经理
上海市某区 副区长
国家外国专家局 副局长
……
㈢ 列举20内中国发生的大事件对股市的影响
给你我几年来整理的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看看那几件符合你的需要!
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全流通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
1987年5月, 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中国 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开业”,第一天成交安达 股票8000股,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口头唱报和白板竞价的手工方式。
1990年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沪市的首个交易日以96.05点开盘,并以当日最高价99.98点报收,当日成交金额49万4千元人民币。
1991年5月21日,上交所统一实行自由竞价交易,沪市股价全部放开。
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1991年10月31日, 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1992年1月10日, 一种叫“股票认购证”的票证出现在上海街头,产生大批认购证,广义上讲也是一种权证。该权证价格30元,后被炒至几百元。
1992年5月21日,当天取消部分个股涨跌价格限制。
1992年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原野股票停牌交易。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家停牌企业。
1992年8月10日,深圳上百万人冒雨来买认购抽签表,最后发生著名的“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2年11月,我国国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简称淄博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为公司型封闭式基金,募集资金1亿元人民币,并于199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早挂牌上市。
1993年3月1日,飞乐音响等内部职工股挂牌,这是股份制企业内部职工股首次上市交易。
1993年6月29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
1993年8月17日,部分地区沪市行情传输中断一个多小时,而未中断地区照常营业,引起轩然大波。
1993年9月30日,中国大陆发生首起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延中实业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宝安上海公司声明持有延中实业发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
1994年1月14日,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登记发行10亿美元全球债券。这是中国政府发行的第一笔全球债券,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进入美国资本市场。
1994年1月26日南方某公司上海证券营业部因“红马甲”电脑操作失误,以20元一股的天价买入广船股票80多万股(当日广船正常价格在6.50元左右)。一笔交易亏损达1000万元左右。
1994年7月30日,在数月无抵抗的熊途中,上证指数最低到达325.89点时,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一个半月,上证综指上涨了223%,成为我国证券史上股指上涨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沪深股市交易实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异常的剧烈震荡,327品种成交金额占去期市成交额近80%。对此,上交所发布紧急通知称,当日16:20以后的国债期货327品种的交易存在严重蓄意违规行为,故该部分成交不纳入计算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称之为“3•27国债期货事件”。
1995年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因期货资金涌入,5月18日股市井喷,沪市单日股指涨幅达30.99%。
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协议购买法人股的形式,成为“北京北旅”的第一大股东。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首例外商A股大股东。
1996年5月29日,道• 琼斯推出中国股票指数。
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拟选择市场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编制“上证30指数”,并在7月1日正式推出。随后在30指数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波大级别的行情。
1996年10月23日沪市上涨20.5点,收于1010.83点,在阔别千点大关两年后重新站上1000 点。
1996年12月15日,在市场不理会管理层十二道金牌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股市出现过度投机,要求进一步规范。上证综指自12月11日算起历时13天,跌幅达31%,单日跌停个股比比皆是。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第二天两市众多股票跌停低开几分钟内被拉起到涨停报收,后历时3个月,指数上涨了74%。
1997年4月18日法人股首次摆上了拍卖台。海南某公司持有的 600万股海南航空股份有 限公司法人股被依法公开拍卖,开我国股票拍卖之先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7月2日泰国发生金融危机,随后长达两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全面爆发。
1998年4月,沪深交易所决定对“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施股票交易特别处理。4月28日沈阳物质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被列为首家特别处理的股票。
1998年4月7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发行。1998 年11 月25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一律不再发行公司职工股。
1998年12月2日,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停止发行公司职工股的通知》。
1999年5月8日,发生美军“误炸”我驻南大使馆事件,上证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点,十天后引发一场大级别的“5• 19”行情。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 规范发展》“5•19”行情进入高潮。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开始正式实施。
2000年2月14日证监会宣布改革股票发行方式: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受利好刺激,大盘涨幅超过9%。
2000年2月23日 上市公司发行转债开先例,虹桥机场发行13.5亿元5年期可转换公司债。
2000年7月19日,上证综指以2000.33点开盘,首次站上2000点关口,当日成交量达149.6亿元。
2000年10月30日,新华社播发《假典型巨额亏空的背后——郑百文跌落发出的警示》,引起各界强烈反响,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纷纷就“郑百文现象”发表看法。并引起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2000年11月2日,吴敬琏针对针对《财经》杂志2000年10月“基金黑幕”事件发表文章《证券市场不能黑》,引发“股市大辩论”。
2000年12月16日上证所推出包括调整B股交易结算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在内的系列举措,以提高B股市场运行效率。此后B股指数不断上涨,12月25日沪市B股指数创出三年来新高,以 88.95点报收。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2001年4月23日,第一只退市公司——PT水仙
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月14日,沪市大盘见顶2245.42点,此后一路走低,开始绵绵数载的熊市。
2001年7月23日,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1年9月21日,中国内地首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成功实现了首次募集目标50亿份,正式宣告成立。
2001年10月23,证监会宣布停止执行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利好引发大幅反弹,沪深股市接近涨停报收。
2001年11月16日,证券印花税下调,上证指数开于1725.45点,跳空高开104.1点,但当天收出长阴,收于1646.76点,仅上涨1.57%。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全天涨幅高达9.25%,上涨144.59点,收于1707.31点。
2002年9月23日起,上市新股于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计算。此前上交所新股上市后股指的计算方式是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
2002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正式施行。
2003年2月19日 ,沪深交易所计对封闭式基金存在交易上的缺陷,规定封闭式基金最小报价单位“分”改“厘”, 3月3日起正式实施。
2003年3月,第一家瑞银华宝申请QFII资格。
2003年4月,“非典””流行,交易清淡,行情回落。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受此消息影响,上证指数当日大涨33.71点,收于1398.01点,单日涨幅达2.47%。
2004年2月2日,国九条出台,同年4月为落实国九条,证监会成立六个工作组。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正式登场、首批八只股票上市,这是落实“国九条”的首项具体措施之一。
2004年6月30日, 济南钢铁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一级市场新股不败神话在中国股市正式宣告终结。济南钢铁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一级市场新股不败神话在中国股市正式宣告终结。
2005年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2005年6月6日,沪市大盘见底998.23点,从而结束了长达四年的熊市。
2005年6月10日, 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
2006年5月2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关于资金申购上网定价公开发行股票的实施办法。沪市新办法将申购上限放宽到当次上网发行总量或9999.9万股,深市规定申购上限为不得超过本次上网定价发行数量,且不 超过9999.995万股。
2006年6月19日,新老划断后的第一只新股中工国际在深圳中小板上市,这标志着终止一年多的IPO恢复,由于是一年多以来的首次IPO,该股首日受到市场资金的疯狂追捧,首日涨幅达到332.03%,最大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576%。
2006年12月26日,沪指报收2505.70点,当日成交额457.9亿元,首次站上了2500点的高位。
2007年1月9日, 国内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成功回归A股,成为首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这标志着保险公司登陆A股的序幕拉开。
2007年2月26日,沪市大盘首次突破3000点。120只股票达到10%涨停位,投资者企盼的春节后“开门红”成为现实。
2007年5月9日,大盘蓝筹股推动沪深两市大幅上涨,沪市大盘突破4000点,沪综指收报4013.08点。
2007年5月31日,调高股票印花税,单日震荡320点创15年纪录。
2007年8月23日,沪市大盘突破5000点.,盘中上摸5050.38点,报收5032.49点。
2007年9月28日,沪市大盘突破5500点,迎接58周年国庆节。
2007年10月16日,党的“十七”大召开,沪市突破6000点,最高到达6124.04点,成为了历史以来的最高点位。
2008年1月14日,证券论坛讨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要以全球视野, 5500不攻而破,沪市又进入了进一步的下跌周期。
2008年3月14日,受国内平安再融资,雪灾,大小非解禁和物价上涨等压力,以及美国次债进一步影响沪市直破4000点。
2008年4月16日,中国第一只以角为计价单位的股票紫金矿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上申购,申购价为7.13元。
2008年4月22日,管理层明确大小非减持的有关规定,上证指数高开低走,次日跌破3000点至2990点。
2008年4月24日,受证券交易印花税从0.3%降为0.1%影响,上证指数大幅收高。
2008年5月13日,受隔日下午14时28分汶川八级大地震影响,股市低开后返身走好,一度广大投资者以不抛股票来支撑指数。
2008年8月8日,29届北京奥运会召开,大盘以“利好”出尽而大跌,次个交易日跌破2500点,收于2470.07点。
2008年9月16日,受美国雷曼兄弟银行倒闭,美国股市暴跌影响,以及央行下调银行准备金和贷款利息拖累,金融股大幅下跌,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9月18日跌至1802.33点。
2008年9月19日,受管理层允许汇金公司对工建中三大银行护盘等三大利好消息影响,大盘出现了几乎集体涨停的壮观。
2008年10月28日,随着全球证券市场全面杀跌,上证指数又走入下降通道,当日盘中最低到达1664 .93点,也是这次暴跌的最低点。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筹备十余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正式开启。
2009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决定撤销宁波立立电子2008年7月公开发行股票的核准决定,同时要求立立电子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证券持有人,这在中国证券市场尚属首例。
2009年6月10日, 证监会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实施之后将随时向企业发审核批文。这意味着暂停8个多月的IPO重启。
2009年7月29日,金融危机全面全面爆发以来全球最大一单IPO中国建筑在沪市登陆,上海证券市场发生了有史以来3031.75亿的最大单日成交量,并出现09年最大的跌幅,盘中连破3400,3300,3200点整数关,报收3266.43点。
2009年10月30日,等待了十年,首批创业板股票共计28家公司在深圳登陆,当日盘中受到爆炒而几度被停牌。
2009年12月8日 被称为中国“证券业死刑第一人”的原中国长城信托投资公司北京证券交易营业部总经理杨彦明被执行死刑,但6500多万元赃款的去向仍是一个谜团。此案从一审、上诉、发回重审、再上诉,历时五年之久。
2010年1月8日,证监会宣布,国务院原则同意推出股指期货交易。2月22日,期货公司获准受理股指期货开户。
2010年3月26日,证监会正式做出批复,同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由于市场有了做空机制,股指开始了一轮大幅杀跌走势。
㈣ 09年中国股市总结
一、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四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并有效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保八目标顺利实现。此政策利好催生了股市今年前七个月的单边上扬走势,沪市股指于7月23日实现自去年最低点1664点的翻倍目标,深市股指则于6月18日实现自去年5577点的翻倍目标.
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密集出台。从2009年1月中旬开始,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密集出台。此利好政策将长期助推中国股市未来发展。
三、作为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重要内容,家电、汽车下乡拉动农村购买力,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大规模启动,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此利好政策将长期助推中国股市未来发展。
四、11月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与12月上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会议明确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宽松”依旧,“调结构、促消费”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此利好奠定了2010年股市将长足进步的基础。
五、沪市于 7月23日、深市于6月18日成功实现自去年最低点1664点和5577点的翻倍目标。沪市创出年内高点3478点,深市创出年内高点14096点。沪市全年涨幅为72.53%,深市全年涨幅为104.92%,两市涨幅差32.39%。(先以12月25日收盘点位计)
六、创业板经十年酝酿和充分准备,于10月23日正式开市,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集体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106%。第二批八家上市公司于12月24日集体上市,平均涨幅为45%。截至12月25日,创业板36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03倍,总市值为1574.49亿元,总流通市值为292.07亿元,分别为主板市场的1/137和1/471。
七、1、2009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十分活跃,数据显示,157家上市公司在年内推出或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达到3330亿元。2、暂停了9个月之久的新股IPO紧锣密鼓的展开,加上增发和配股再融资,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规模有望突破45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证券、中国中冶,中国重工相继破发,赶着末班车上市的中国北车因其发行市盈率已高达49倍,破发风险较大。
八、12月中央一系列楼市新政密集出台,其中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四条”,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5部委发出通知,要求实施“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的规定,政策“重拳”目标明确,与之对应的股市中房地产板块连遭重挫,股市因此低调收官。
九、1、历经5年司法程序,“中国证券界死刑第一人”杨彦明,于12月8日上午被执行死刑;2、证监会首次就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对个人开出过亿元的罚单,获此罚单者为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汪建中,事由: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个人在证券投资咨询业的影响,借向社会公众推荐股票之机,通过“先行买入证券、后向公众推荐、再卖出证券”的手法操纵市场,非法获利1.25亿元,被处等额罚款,并对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北京首放被撤销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十、某类股评现象泛化,拷问着管理层与财经媒体监管和导向是否合规。作为中国股市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发展一个健康的股评界,需要管理层、财经媒体、股评家和广大投资者共同努力,以促进股评对广大投资者的正确指导,进而提高广大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并推动中国股市加快向成熟市场发展的步伐
㈤ 杨彦明个人介绍、杨彦明博客地址
杨彦明个人介绍、杨彦明博客地址
http://www.gopkk.cn
㈥ 求问西晋末著名的大儒,和尚,道士,游侠等。。。
王衍(公元256年~公元311年),字夷甫,西晋大臣,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著名的清谈家,魏晋名士。官至太尉。喜老庄学说,当他解读老庄玄理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把“与手同色”的玉拂尘,神态从容潇洒,谈论精辟透彻,倾动当时。当他讲错时,却又会“随即改更”,所以被当时之人号为“口中雌黄”。
㈦ 杨彦明用英语怎么说
杨彦明英语:
Yan Yangming
㈧ 明知麦道夫活不了150年,为什么还要判处150年监禁
并科原则导致刑期漫长
据报道,麦道夫这位前纳斯达克主席,共造成六百多亿美元的投资“黑洞”,其所造成的伤害被称为“永远醒不过来的噩梦”。不过,人们在谴责他的同时也在质疑,150年监禁的刑期是否必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李春雷告诉记者,事实上,这是中西方刑事司法制度的差异。很多西方国家认为,人的生命权高于财产权,所以许多年前就废除了死刑。对于所有刑事犯罪,均采取并科原则,即将一人所犯数罪所判处的刑罚绝对相加,合并执行。
“比如麦道夫触犯11项罪名,他所判150年的刑期就是由每个罪名的刑期简单相加而得出的。”李春雷说,这一点与我国的刑法规定截然不同。我国刑法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对于特别严重的犯罪,包括经济犯罪,可以直接判处死刑。
据介绍,限制加重是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基本原则,按此原则,如果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均为有期徒刑的,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罪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最高不能超过20年。
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教授谢望原告诉记者,经济犯罪无论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在美国都不能被判处死刑。在惩治经济类犯罪上,美国的刑罚不如我国的严厉。
今年4月21日,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证券营业部原总经理杨彦明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处死刑,杨案也被称为证券死刑第一案。
㈨ 解密中国大案的目录
序言 以法为镜 警策人生
第一卷 权力与陷阱
第一章 痴情空姐为国开行贪官顶雷
第二章 王武龙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三章 杨彦明亿元贪挪谜局
第四章 财政官员百万难掩艳照门
第五章 知恩图报岂知身陷阱囚牢
第二卷 缱绻与决绝
第六章 富豪杀手连环掐断深喉
第七章 按摩师裸照敲诈女富豪
第八章 砸镜头惊坏“中国第一武指”
第九章 美女模特烈火焚身
第十章 姊妹易嫁后携弟杀夫
第三章 激情与迷茫
第十一章 港商情郎机场惊魂图谋单身富姐
第十二章 “京城名提”的七十二变
第十三章 女警花的爱情之殇
第十四章 瘾君子设局谋房产
第十五章 谁动了李可染的遗产
后记 庄稼不收年年种
㈩ 陆云《与兄平原书》全文
论陆机陆云兄弟之死
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前蒸阳令郭讷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循守下县,编名凡悴;讷归家巷,栖迟有年。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臣等伏思台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徒以均分显路,惠及外州而已。诚以庶士殊风,四方异俗,壅隔之害,远国益甚。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此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途,苟充方选也。
此疏所述,除“扬州无郎”一语不确外[3],十分深刻的反映出当时南人仕进的艰难及其求取“清途”的愿望。陆机明确要求晋廷“均分显路,惠及外州”,改变歧视南人的政策,从而为南人求仕提供便利。陆氏兄弟真不愧为当时南士之领袖!
二、“二陆”所受北人之轻辱
作为南士之领袖,陆氏兄弟为其乡里开拓仕途,理所应当。不过,他们自身入北后求仕之途也不顺畅。当时,京洛显贵凭依传统的意识,以华夏中心自居,又挟有战胜者的骄傲,以南人为“远人”,斥之为“亡国之余”。除了个别有头脑的政治家外,在大多数北人看来,江南乃蛮荒化外之地,其习俗、风物皆稀奇怪诞,其人士皆愚陋可笑。在这一背景下,当时入洛南士多遭北人之羞辱,而陆氏兄弟与北人交往最多,所受轻辱自然也最多。当然,江东陆氏作为孙吴时期的一流高门,其代表人物一直出将入相,绝非一般人物可比。所以,尽管时过境迁,作为陆氏家族的传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始终存有一份孤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在语音上北人嘲笑陆氏兄弟“音楚”。中国地域广大,且古代交通落后、文化信息交流不畅,各地皆有方言,此乃常识,不足为怪。但自三代以降,随着中原地区优势地位的确立,中土文化不断向周边地区传播,而这一文化的语言载体便成为所谓的“雅言”。因此,无论天南海北,士人学习典籍与交流思想必须用雅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九“方音”条便说:“五方之语虽各有不同,然使天下之士而操一乡之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不过,这一所谓的“雅言”、正音,往往是以某一王朝的京都地区的贵族语音为准的。正如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疏·排调篇》“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条”案语中所指出的那样:“盖四方之音不同,各操土风,互相非笑,惟以帝王都邑所在,聚四方之人,而通其语言,去泰去甚,便为正音,……东汉、魏、晋并都洛阳,风俗语言为天下之准则。”
但自汉末以来,南北悬隔,吴人习诵京洛之语不便,交往中不自觉的会带有吴地方音,入洛后便遭北人讥笑。陆云《与兄平原书》中便谈到这一情况:“张公语云云:兄文故自楚,须作文。为思昔所识文,乃视兄作诔,又令结使说音耳。”这是说张华指出陆机之文用韵有楚音,希望他改正。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说:“张华论韵,谓士衡多楚,文赋亦称取足不易,可谓衔灵均之声余,失黄钟之正响。”张华是爱护陆氏兄弟的,所以善意的劝导他们改正。至于其他北人则只会嘲笑了。为免遭轻辱,陆氏兄弟开始学习北语。唐长孺先生根据上引陆云的信指出,“结使说音”,当为“给使说音”,“给使”即伺候官员的使役,作文要使役说音因使役为洛阳人,表明“二陆”入洛后“已有学洛阳音之事”[4]。“二陆”如此,其他南士亦莫不如此,葛洪在《抱朴子外篇·讥惑》中便记述了南士“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既不能便良似,可耻可笑”的情形。这表明南人多习北语,然习之未精,仍夹杂着吴音。其实,不仅在语言上“二陆”效仿北人,而且在思想风格上也在努力效仿北人,《异苑》、《水经注·谷水》皆载陆机入洛途中次偃师,夜遇王弼鬼魂,“与机言玄,机服其能”。《晋书·陆云传》则称云遇此事,“云本无玄学,自此谈《老》殊进。”玄学是魏晋之际兴自洛京的一种新学风,而江东尚未受到其影响。“二陆”夜遇王弼鬼魂的事固然虚诞,但透露出他们为入洛求仕,不得不事先揣摩玄学,以免与北人交往时无法应对[5]。
其二,一些北人在公开场合有意侮辱陆氏兄弟。“二陆”入洛后,一再“咨张公所宜诣”,即请教拜访那些当朝权贵,以进入京洛上层交际圈,为入仕进取求得便利。张华“荐之诸公”。但实际上不少权贵并不以为然,照样不给陆氏兄弟脸面,此例甚多,《世说新语·言语》载:
陆机诣王武子(济),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王济乃皇亲国戚,声名甚著,素以“亡国之余”视南人,他初见陆机便以“羊酪”兴难,并非比较南北风物,意在轻辱陆机。又,《世说新语·简傲》载:
二陆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 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6]
张华介绍“二陆”见刘道真,但他对二位江东最杰出的才俊极不礼貌,竟以“长柄壶卢”相问,其轻辱之态毕现。姜亮夫先生在《陆平原年谱》太康十年条的案语中指出:“中原人士,素轻吴、楚之士,以为亡国之余,……道真放肆,为时流之习,故于机兄弟不免于歧视,故兄弟悔此一往也。”这方面最典型的事例当属卢志当众羞辱陆氏兄弟,《世说新语·方正》载: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耳!”
卢志,幽州人,大儒卢植之后,绝无可能不知陆氏人物,完全是借机羞辱对方。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此条的案语中说:“晋、六朝人极重避讳,卢志面斥士衡祖、父之名,是为无礼。此虽生今世,亦所不许。揆当时人情,更不容忍受。”所以,陆机反应强烈,予以反讥,但由此结下深仇,为后来卢志极力陷害陆氏兄弟埋下了祸根。
其三,陆氏兄弟之“好游权门”。陆氏家族在江东是“首望”之一,其俊杰之士总是出将入相,凭依门第与才识飞黄腾达,这使陆氏人物具有一种心理优势,所以“二陆”初到北方,颇有与北方门第抗衡的想法。《晋书·张华传》载:“初,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晋书·文苑·左思传》亦载:思欲作《三都赋》,“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陆氏兄弟“不推中国人士”如此。但是,在与北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却屡屡受辱,既不能获得交往中的平等地位,更不可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明代张溥在《陆平原集题辞》中便指出陆机亡国后“俯首入洛,竟縻晋爵,身事仇雠,而欲高语英雄,难矣!”为求取仕途的发展,他们不得向北人权贵低头,如陆机在《诣吴王表》、《谢平原内史表》中一再表示“臣本吴人,出身敌国”,仿佛前世有罪。周一良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札记》“西晋王朝对待吴人条”中分析“二陆”心态说:“陆机入洛后,犹自称‘蕞尔小臣,邈彼荒域。’(《皇太子宴玄圃诗》)陆云《答张士然诗》亦有‘感念桑梓域,仿佛眼中人’之句,具见自卑情绪与桑梓之感。”正因为受到了太多的白眼与歧视,所以对稍有知遇之恩的人便会表现出极大的尊崇与感激。如对张华,《晋书·张华传》载陆机“钦其德范,如师资之礼焉。华诛后,作诔,又为《咏德赋》以悼之。”也正因为如此,陆氏兄弟先后依附贾谧、赵王伦、吴王晏和成都王颖等人,在狭隘的政治夹缝中图谋发展。
《晋书·陆机传》便明言机“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贾谧乃晋朝元老贾充外孙,充以之为嗣,《晋书·贾谧传》称其“既为充嗣,继佐命之后,又贾后专恣,谧权过人主。”谧为捞取声名,招揽才俊文士,“二陆”也投其门下,列为“二十四友”。谧为正直士君子所不耻,陆氏兄弟附之,自然也受到人们的诟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陆氏兄弟何以如此呢?近人姜亮夫先生在《陆平原年谱》中则极力回护,说“二陆”与谧“实无深契”,为其所逼云云。其实不然。周一良先生的分析则更合乎情理:“陆机答贾谧诗云:‘惟汉有木,曾不逾境。惟南有金,万邦作咏’,强调己虽南人而得显达。由此可见,陆氏兄弟之投贾谧,列入二十四友,盖与贾谧之敢于拔擢南人有关,故陆机与之亲善。”[7]确实,“二陆”以文事降附贾谧,目的在于“自重于新朝”,求得政治上更大的发展空间,以维系门第于不衰。两晋南朝的世家大族人物首先考虑的是门第问题,这是当时的社会风尚所决定的。至于忠节之类的道德观念,则在其次。明乎此,我们便无须对“二陆”的行为做任何曲解。正是在这一心态支配下,陆机同时又交结厌恶贾氏的司马氏宗室人物,依附赵王伦,并终“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8]其实,赵王伦性极贪鄙,庸才凡品,就个人魅力而言,远较颇有才思的贾谧差,但陆机附之,又引见南人戴渊入幕,甚至参预为伦撰夺位“禅诏”[9]。当然,陆氏兄弟奔走权门,并非心甘情愿,他们毕竟出自世族名门,与那些起自寒微附逆作恶的小人自然有别。但作为“亡国之余”,他们很难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晋升,建立勋业,光大祖业,不得已,他们只有“游走权门”。
三、陆氏兄弟之死及其原因
陆氏兄弟自太康末入洛至太安年间死于北方,前后共15年时间,大约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太康末至元康末(289—299),二是元康末至太安二年(299—303)。前期晋室大体上尚算安定,求仕虽难,但无生命之虞。但晋惠帝元康以后,西晋政局日乱,诸王之间公然火并,战火连天。《晋书·顾荣传》载诸王为博取声名,“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这样,南人自入晋后,进入了一个政治事功相对活跃的时期。但是,在当时“顺逆无常理,成败无定势”[10]的险恶政治环境下,南人在北方缺乏社会基础,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时刻都有生命的危险。《晋书·顾荣传》载荣给乡里杨彦明的信中说:“吾为齐王主簿,恒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陆机本人在赵王伦之事中险些丧生,故顾荣、戴若思等皆劝机返归江东,但其不从,《晋书》本传所述原因有二:一是机“负其才望”,“志匡世难”;二是成都王颖召其入幕,机感其救命之恩,又以为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很显然,陆机追随成都王颖,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乘乱建功立业。太安元年,司马颖任机为大将军参军,又表为平原内史,征陆云为清河内史、右司马,参机要,陆耽为东平祭酒。同时,司马颖又以南人孙惠为参军、白沙督、领奋威将军,孙拯为参军。这样,在成都王幕中形成了一个南人小群体,其核心是陆机、陆云兄弟。
从有关史实看,成都王司马颖一开始对陆氏兄弟是很看重的。这主要是他要与其他诸王争夺统治权,必须招聚名士,成都王颖在这方面化了很大的气力。成都王召士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重视门第。其幕中士人可考者来自南北大族二十三姓,“显示了强盛的门阀势力背景”[11]。吴郡陆氏家族不仅为江南之“首望”,且尤重事功,世代领兵。因此,司马颖对陆机“甚见委杖”,将领兵大权交给了陆机。太安二年,颖与长沙王乂战,以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统帅二十万人攻洛。自吴亡之后,陆氏家族仕途受阻,一旦得领军,陆机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兴奋异常。据《晋书》本传,机出征前,司马颖与陆机有一段对话,其心态可见:
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管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陆云(262~303),西晋文学家。字士龙。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文学家陆机之弟。西晋末年官拜清河内史。后与陆机同时遇害。《隋书·经籍志》录有《陆云集》12卷,已佚。明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陆清河集》。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 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 太尉王公以九锡命大将军让公将还京邑祖饯赠此诗 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皇被命作此诗 赠张彦明 赠汲郡太守诗 赠顾骠骑诗二首 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 答顾秀才诗 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 答吴王上将顾处微诗 赠顾尚书诗 答兄平原诗 赠郑曼季诗四首 答孙显世诗 失题 失题 失题 失题 赠孙显世诗 答兄平原诗 答张士然诗 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四首 诗 芙蓉诗 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