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良渚文化遗址
扩展阅读
明年买股票后年买房 2025-09-11 19:26:58
股票策略平台招商 2025-09-11 19:15:58
离婚七年痒 2025-09-11 19:14:51

良渚文化遗址

发布时间: 2021-07-16 23:09:55

❶ 想参观良渚文化遗址

最近刚去过,那边现在已经被万科开发的很好了。本身自然景观资源就很丰富,再加上良渚文化的背景,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遗址的话不是实地露天的那种,博物馆里有场景再现。但是良渚博物馆很美,是个大卫奇波菲尔的作品,是国际著名建筑大师。里面关于良渚文化也有比较详尽的陈述,展品也很精致。
如果是从杭州市区去话去网上查公交吧,终点是良博站,有313路; 348路; 478路; 787路
另外推荐下那边的一个小教堂,美丽洲教堂,非常有感觉。还有玉鸟流苏商业街,良渚食街(有个村民食堂,里面的菜很好吃,价格也比较实惠)。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❷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陶器以黑陶为特色,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良渚文化时期最先进的的陶器制作方式是轮制,黑陶豆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良渚文化时期炊器大多是鼎。玉器非常发达,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玉琮王」。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兽的神人形像和神人兽合一的形像,它们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崇拜对象。玉器上的纹饰除神人兽面图像外,其他出现最多的图案是鸟。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一地出土有绢片、丝带和丝线,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物。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以水稻为主。
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宁镇地区边缘的长江以南,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其影响达浙东、浙西南、皖南、华南、山东、苏北等地。

❸ 良渚文化是什么时期的呢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❹ 良渚文化遗址的历史意义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000年
,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课题,它关系到国家的起源。良渚城
柱形玉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员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被发现。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等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代中国最大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可称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延续上千年後突然消失了,後来有学者认为这是过度依赖单一粮食作物稻谷造成的。[2]但若是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前述观点显然并不能成立。因为在此之後的马桥文明尽管在文化层面上与良渚时期差异甚大,可这两个时期的同地居民却令人出乎意料的拥有著完全一致的独特遗传结构,所以较大可能性的排除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劫难。并进一步以此来判断,其文明程度在末期的急遽衰退更有可能是由人文因素所造成的,例如遭受到同一时期境外不同文明的毁灭性入侵及征服,从而致使当地的原有文明体系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❺ 良渚文化村的良渚遗址

良渚遗址 是一个带有完整古国形态的大遗址,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特定的社会形态。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据战国古籍《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遗址
区内能明显地看到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这种级差式的聚落结构,以及像莫角山这样的大型城址,汇观山、反山、瑶山这类出土大量精美王器的祭坛墓地,塘山这类大型城市防护工程的土垣遗址。良渚遗址现有遗址点119处,其中包括宫殿、祭坛、墓地、工场、农耕区、土垣、城址、村落各类遗存。其原始地理环境和遗址保存的完整性、密集度全世界罕见,是今天研究和探讨东方文明起源的重要对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和特别的重要性。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以原创、首创、独创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不仅开创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良渚社会”,而且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极大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值得全人类保存和借鉴。反山、瑶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汇观山遗址和莫角山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9年,国家文物局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遗址公园的工作思路。2000年,浙江省确立了”以申报《世界遗产名录》为目标,以建设良渚国家遗址公园为中心”的遗址保护方针。2002年,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良渚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建议书》和《良渚国家遗址公园规划》,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遗址展示区基本成型,再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将良诸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成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史前文化展示园区遗址1遗址现场展示区以良渚遗址不可移动文物的现场展示为目标。通过展示遗址的现状与环境,显示中国长江流域史前文化形象。莫角山(反山)台城宫殿展示:部分复原莫角山遗址宫殿群和反山显贵者墓葬遗址,展示早期·城塘山土垣展示:展示早期水文地理、水利灌溉技术或军事防御体系、军事斗争,以及人口、社会剩余劳动、部落或早期国家关系等。祭祀与原始宗教文化展示:以瑶山、汇观山、文家山祭坛墓葬复合遗址为主,展示中国最早的系统化祭祀仪、葬制、天(太阳)人关系等。原始村落展示:以庙前、姚家墩等遗址为重点,再现早期村落形态。展示早期定居生活方式、村落规划、生活设施结构、”村民”关系等。原始在耕展示:展示早期生活资源分布、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特征、大型犁耕与生产率的变更、早期田园景致等。原始手工业与贸易展示:再现原始制陶、琢玉、髹漆、丝织业方式、早期贸易的发生等。原始生态展示:展示古气候及其生恋环境、复原涅地和早期人居环境等。2遗址博物馆区良渚圣地座落于”中国良诸文化村内,建设有良渚文化博物馆.形成集展示、教学、研究、信息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学术中心。是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导入及游客中心,为”中国良渚文化村”的主要子项目之一。

❻ 谁发现了良渚遗址谁命名了良渚文化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镇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处史前遗址。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

遗址特点:

1、良渚遗址空间布局上以城址为核心,分等级墓地分布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围内则分布着外围水利系统。

2、城址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脉围合。长命港、钟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过这片城址,与城址内外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环水抱的选址特征。

研究价值:

1、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良渚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的部分之一,开创了曾经盛极一时的“良渚社会”。

2、良渚遗址可实证中华文明的发展特征—多元一体,并真实、完整地保存,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史前大型聚落遗址。

(6)良渚文化遗址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1、良渚文化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和成组使用的固定形器、具有象形和表意功能的刻画符号所反映的文化形态,对后来中国社会意识和思维的发展影响深远。

2、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的原有认识,标志5000年前的良渚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3、良渚文化规模农业和大型营建工程显示当时社会剩余劳动空前增多。社会财富的非平均分配导致社会分化日益加剧并成为普遍现象,使显贵者阶层、准国家制度形成,露出后来中国宗法政治之端倪。

参考资料

网络-良渚遗址

网络-良渚文化

❼ 良渚遗址是否能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的历史

良渚遗址能证实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因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这个遗址也是中华文明的体现。良渚遗址最早发现于1936年,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实证距今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良渚文化以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明显分化的社会阶层、凝聚力量的统一信仰、神王合一的权利体系,特别是出现了城市文明等现象分析,这一史前文化已具备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❽ 良渚文化遗址的主要遗存是____________。

良渚遗址1936年后开始被慢慢发掘。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了将近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
良渚文化一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❾ 长江沿岸最大的良渚文化遗址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至4000,是一个以陶器为主也有较少玉器的新时期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因为最开始被发现在良渚,于是被命名为良渚文化。该文化遗址是长江流域出现的最大的文化遗址,跨越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出土了大批的玉器,包括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等,还有各种出土陶器也十分精美。

高城墩遗址作为长江沿岸最大的良渚文化遗址,不仅使人们发掘了大量的精美文物,也间接证明了良渚文化,不仅仅只有一个建筑中心的特点,高城墩也成为中国现代发现的最重要文化遗址之一。

❿ 良渚文化遗址群的简介

地理位置: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余杭县。年代: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发掘年代:1936年至今。简介:良渚文化遗址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群,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意 义:良渚文化遗址群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